![]() 第二章 乳汁續命渡難關,臨別立誓報恩情 地窖里又黑又潮,莊新民躺在干草上,依舊昏迷不醒。李開田每天都會趁著夜色,悄悄掀開木板,下去查看他的情況。莊新民的傷口開始發炎,渾身滾燙,嘴里還不停說著胡話,一會兒喊“鬼子”,一會兒喊“戰友”。 李開田急得團團轉,家里沒有藥,只能用鹽水給莊新民清洗傷口,可根本不管用。明德英也很著急,她每天都守在地窖口,聽著里面的動靜,有時還會把耳朵貼在木板上,感受里面的氣息。有一天,她突然想起村里老人說過的話——以前村里有人得了重病,昏迷不醒,有些剛生完孩子的婦女,會用自己的乳汁喂病人,說不定能救過來。 她低頭看了看自己的胸口,又想起搖籃里的嬰兒——她的孩子才剛滿三個月,還在吃奶。可一想到地窖里那個生死未卜的八路軍戰士,她咬了咬牙,做出了決定。 這天晚上,李開田又要下去查看莊新民,明德英拉住他,比劃著說自己要一起下去。李開田愣了一下,點了點頭,扶著她慢慢走進地窖。地窖里很暗,只有一點點月光從木板的縫隙里透進來,照亮了莊新民蒼白的臉。 明德英走到莊新民身邊,蹲下身,輕輕拍了拍他的臉,見他沒有反應,便解開了自己的衣襟。她小心翼翼地把乳頭湊到莊新民的嘴邊,用手輕輕托著他的頭,希望他能吸到乳汁。起初,莊新民沒有反應,可過了一會兒,或許是本能的驅使,他竟然慢慢張開嘴,開始吸吮起來。 明德英的眼里瞬間涌出了淚水,她輕輕撫摸著莊新民的頭發,像在撫摸自己的孩子。李開田站在一旁,看著這一幕,眼眶也紅了——他知道,妻子是把給孩子的乳汁,都用來救這個八路軍戰士了。 從那天起,明德英每天都會趁著沒人的時候,下到地窖里給莊新民喂乳汁。她還會用溫水幫他擦拭身體,清理傷口,然后把李開田白天在山上采的草藥,嚼碎了敷在他的傷口上。那些草藥雖然簡單,卻帶著山野的清香,也帶著這對夫妻的心意。 莊新民的體溫漸漸降了下來,不再說胡話了。有一天,當明德英又給他喂乳汁時,他突然咳嗽了一聲,慢慢睜開了眼睛。昏暗中,他看到一個陌生的婦女正俯身看著自己,衣衫半敞,胸口還沾著乳汁的痕跡。他愣了一下,想說話,卻發現喉嚨干得發疼,只能發出微弱的聲音。 明德英見他醒了,高興得“咿咿呀呀”地叫起來,趕緊把他扶起來,喂他喝了點溫水。李開田聽到動靜,也趕緊跑下來,看到莊新民醒了,激動地說:“同志,你終于醒了!你都昏迷好幾天了!” 莊新民這才知道,是眼前這對夫妻救了自己。他看著明德英,又想起剛才的情景,心里瞬間明白了什么。他想坐起來,卻被李開田按住:“同志,你傷還沒好,別亂動!” 接下來的日子里,明德英更是把莊新民當成了自己的親人。家里只有一點點白面,她舍不得給孩子吃,都做成面糊,一口一口喂給莊新民;家里的雞下了蛋,她也煮成雞蛋羹,端到莊新民面前;她自己則和李開田一起,啃著黑乎乎的窩頭,就著咸菜。 有一次,莊新民在地窖里聽到搖籃里傳來嬰兒的哭聲,聲音很微弱,像是餓了。他問李開田:“大叔,孩子是不是餓了?”李開田嘆了口氣,沒說話。明德英卻紅了臉,低下頭,用手比劃著,李開田在一旁解釋:“同志,俺家娃……這幾天都是喝米湯,他娘的乳汁,都喂給你了。” 莊新民聽了,眼淚一下子就流了下來。他看著明德英,這個連話都不會說的農村婦女,竟然為了救他,寧愿讓自己的孩子餓著。他掙扎著想要下床,給明德英磕頭,卻被明德英按住了。她搖了搖頭,眼里滿是溫柔,仿佛在說“這沒什么”。 “大叔,大嬸,”莊新民哽咽著說,“你們的恩情,我莊新民一輩子都不會忘!等我傷好了,打完鬼子,我一定回來報答你們!” 李開田拍了拍他的肩膀:“同志,你別這么說,你們八路軍為了打鬼子,命都快沒了,俺們老百姓幫你們,是應該的。你好好養傷,將來多殺幾個鬼子,就是對俺們最好的報答。” 在明德英夫婦的悉心照顧下,莊新民的傷口漸漸愈合了。一個月后,他已經能下地走路了。這天,他聽到遠處傳來八路軍的消息,知道部隊已經回來了,便決定歸隊。 臨走前,莊新民特意換上了李開田給他找的粗布衣裳,他跪在地上,給明德英和李開田重重地磕了三個響頭,額頭磕在地上,留下了紅印。“大叔,大嬸,我走了,你們多保重。等革命勝利了,我一定回來找你們!”他說著,又看了看搖籃里的嬰兒,輕輕摸了摸孩子的臉,“小弟弟,等我回來,給你帶糖吃。” 明德英眼里含著淚,她從懷里掏出一個用紅繩編的平安結,塞到莊新民手里,又比劃著讓他路上小心。李開田把一些干糧和草藥包好,遞給莊新民:“同志,路上餓了就吃,要是傷口疼,就敷點草藥。記住,不管到了哪兒,都要好好的。” 莊新民接過平安結和干糧,緊緊攥在手里,轉身走出了院門。他走幾步,就回頭看一眼,直到再也看不到那間土坯房,才擦干眼淚,朝著部隊的方向走去。他心里暗暗發誓,一定要好好打仗,早日把鬼子趕出中國,然后回來報答這對救命恩人。 (撰稿:譚福欣) 小編點評:這段跨越戰火與時代的恩情故事,閃耀著人性最純粹的光輝。明德英夫婦用最樸素的善良詮釋了“軍民一家”的深刻內涵,而莊新民用四十四年的守望踐行了“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故事既是沂蒙精神的具體寫照,更構建了一個關于恩情與承諾的永恒價值坐標,讓世人看見戰火中的人性溫度與時間無法磨滅的道義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