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枳為橙 · 主播:吉米 來源:中學生聽書(ID:tingshu2018)
最深沉的愛,莫過于父母將活出精彩人生的能力,化作傳遞給孩子的精神基因。
8月26日,清華大學的新生開學講座上,榮獲感動中國2024年度人物的龐眾望,以優秀學生代表的身份進行了脫稿演講。幾年前,龐眾望憑借744分(總分684加清華大學“自強計劃”最高60分加分)的高考優異成績,走進了清華的校門。那個暑假,記者趕去他的家中進行了采訪,也正是這次采訪和記錄,讓眾人認識了這個自強不息、樂觀向上的男孩。他出生于河北滄州吳橋縣的一個農戶家庭,家境貧寒,父親患精神分裂癥,母親因癱瘓常年與輪椅為伴,而他自己還在6歲時檢查出先天性心臟病。可諸多無常,卻并未壓垮他的精氣神,一路走來,在母親的引導中,在強大內核的支撐下,他度過了一次又一次難關,如今已經成為清華大學的在讀博士生。這兩天,龐眾望的這段演講多次在全網刷屏,激勵了無數孩子,也讓不少父母感慨:“真正把自己活成了一束光,點亮了自己的未來,也一次次照亮了身邊人?!?/span>看了龐眾望的成長經歷,突然明白:對于每個孩子而言,最難越過的坎兒,不是家境貧窮,也不是成績退步,而是自我人格的塑造,以及認知層次的建立。有遠見的父母,比如龐眾望的母親,早已通過言傳身教帶著孩子邁過了那些坎坷,托舉其成為真正的強者。開學第一課,父母應當樹立好以下4個教育觀,一步步引領孩子在人生路上越走越順暢。“一個孩子將來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往往取決于孩子在早期成長過程中受到何種層次的家庭教育。 父母的高度會起到很大作用,而這個高度絕對不是說父母的學歷和財力,而是指眼界、態度、胸襟,還有你不停地努力學習、付出和進步。” 也就是說,父母以什么樣的認知和思想澆灌孩子,孩子就會從中獲取什么樣的資源,走上什么樣的路。很多時候,人們總以為影響孩子眼界的,是家庭經濟條件,是富足的吃穿用度,于是一味地把教育的心思用在如何讓孩子認識更多奢侈品,見識多么高級的世面。卻全然忽略了,真正豐富的認知層次,是思維深處的塑造和提升。他的母親在世時,面對采訪說起對兒子的期許:“祝福他走好自己的路,搞好自己的學習,將來能給國家做貢獻,能幫助更多的人。”盡管母親不識字,沒有上過學,可在兒子的教育上,她始終認為,讀書極為重要,一定要多學知識,好好完成學業。那些年,不管條件多艱苦,不管每一步走得多么艱難,龐眾望也始終都沒放棄過學習的機會。再回看這幾年他的成長經歷,回到母校,為學弟學妹加油鼓勁;參加支教計劃,為山區的孩子們傳授知識,激勵大山里的孩子奮發圖強,努力改變自己的人生軌跡。清華開學講座的這段演講中,龐眾望又一次談起了一代人的使命:科研報國。幾個月前的論壇上,他就提到過這四個字,并且談到:“科技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才叫科技,科研人員責任感的這份家國情懷,就是種在我心中的種子?!?/span>這一切的成長和成就,以母親的教導為根基,隨后又在學校的教育中讓這份目標更加根深蒂固,點點滴滴托舉龐眾望站的越來越高,也越來越優秀。父母的認知層次,正是家庭教育的關鍵內核,它直接決定了家庭教育的方向、深度與廣度,是孩子成長道路上最無法被替代的寶貴教育資源。對于普通家庭而言,父母認知足夠高,孩子自然會走得更遠,未來的路也會更寬。新學期,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母也應當以身作則,牢記這三件事:(1)拓寬視野,盡早規劃與布局:父母越有遠見,越早為孩子謀劃和布局,孩子往往越能少走彎路。這包括拓寬孩子的視野,發掘、培養其興趣愛好,并根據其優勢和發展方向,引導他制定當下努力的方向。(2)持續學習,堅持自我成長:最高級的教育認知是——父母不必完美,但必須成長。父母的自我提升,比任何說教都更有力量,你愛讀書,孩子會好奇“書里有什么”;你愛運動,孩子會跟著模仿;你面對困難不放棄,孩子就懂得堅韌。(3)言傳身教,活成孩子的榜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如果父母本身就有著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質,孩子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逐漸養成這些優秀的品質。當你開始拓展自己認知的邊界時,你已經在為孩子開辟更廣闊的未來。“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 它不僅決定著孩子的人際關系、心理健康,還會影響孩子在事業上的成就和人生的幸福感。一個擁有健全人格素養的孩子,能夠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能夠在與人相處時懂得尊重和包容,能夠在追求目標時堅守道德和底線。演講過程中,龐眾望回憶起,八年前,自己其實也是帶著迷茫走進大學。“每位學生來到這里都會是一張全新的白紙,未來的人生需要你們自己去裝點和描繪?!?/span> 他受到這句話的啟發,在之后的學習和生活中,逐漸意識到,人要直面未知、勇于探索,不斷認識自己、發展自己。剛走進清華的時候,他擔心自己會有負眾望,會辜負家庭的托舉,老師同學以及鄉親們的恩情和幫助。隨后在大學幾年時光里,他參與過支教,擔任過團支書,參加過各種各樣的科研活動,在此期間,他也遇到過難題,出現過紕漏,最終還是在同學老師的幫助下才度過了難關。如今內核塑造的越來越強大的他,再講起這些經歷,已經足夠從容,將從前的試錯稱為寶貴的經驗,對未知也不再恐慌迷茫。遇到難題,就解決難題;遭遇風雨,依然可以迎風向前。在他的記憶里,母親面對坎坷的命運,都能夠勇敢直言“我想翻個倍”,自己一定也能夠做到順其自然,穩住心神,一路向前。很認同龐眾望在演講中說到的那句:“每一次直面未知的挑戰,其實都是自我發現的機會。”人格健全的孩子,即便遇到再多風雨,都能修好自己的屋檐,用強大的心理素質,助自己度過一次又一次難關。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除了學習之外,父母也應當趁早擁有培養孩子健全人格的意識,幫助孩子修煉好這3個能力:允許情緒流動,允許爛事發生,不否定孩子,不壓制孩子,陪伴孩子一起接納失敗的結果,教會孩子調整心態的方法,一步步走出困境。責任感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有責任感的孩子,能夠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家長可以通過讓孩子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來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比如讓孩子整理自己的房間、打掃客廳、洗碗等。給孩子“有限的選擇權”,而非“無限自由”;孩子成長到一定階段,可以教會孩子一起參與家庭的決策;讓孩子為選擇負責,勇敢試錯,在試錯的過程中吸取經驗,逐漸進步。有句老話發人深?。骸八袃炐惚澈螅际强嘈猩愕淖月??!?/span>演講中他談到,2022年,他開始進行了一款高精度測量儀器的研發,但那之后五百多天的日夜里,有四百多天,其實都是在失敗中度過的。但是清華人精益求精、永不言棄的精神,一路支撐著他們繼續探索,終于走到了最后。事實上,他從上中學時就保持著這樣的自律習慣,始終嚴格要求自己,一道題解不出來,就反復嘗試,直到解出來為止。他認為,自己不是一個足夠聰明的人,學習秘訣就是專注于做一件事,不到完全做好的那一刻不罷休。讀大學期間,很多時候,他還會利用洗澡的時間去思考問題,也因此得到靈感,發表了自己的第一篇SCI。李敖在北大演講時說到:“人要實現自由,必須反求諸己,對抗掉自己的本能。只有對抗本性的誘惑,才不至于淪為本我的奴隸。”當一個人不再過度沉迷于娛樂,而是把專注力都放在提升自我價值的事情上時,才能不斷突破自己身上的枷鎖,奔赴向往的未來。仔細觀察近些年的各類真實案例就會發現,那些缺乏自律習慣的孩子,往往會陷入拖延、懶惰、沉迷游戲等不良狀態,最終在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站在新學期的開端,父母也應當重視起習慣的影響,從這3點做起,幫助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計劃是自律的前提,一個合理的計劃能夠讓孩子明確自己的目標和任務,合理安排時間,提高學習和生活的效率。家長可以教孩子一些時間管理的方法,比如番茄工作法,讓孩子在 25 分鐘內專注于完成一項任務,然后休息 5 分鐘,這樣循環進行,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和學習效率。當孩子出現拖延、偷懶等情況時,家長要耐心地教育孩子,幫助孩子分析原因,引導孩子重新回到正確的軌道上。最近在接受人民日報專訪時,龐眾望再次提起了自己的家庭:“跌倒、爬起來,再跌倒、再爬起來,那種韌性也是從小家庭帶給我的一個底色。這種底色無論我以后走得多遠,都不會褪色。” 年少時,不管家里條件再難,他都常常面帶微笑,臉上盡顯從容和堅強。從小到大,他很少穿新衣服,也沒有像其他同齡人一樣玩過新奇的玩具,沒有吃過山珍海味。可在他的內心世界,卻有著當下很多孩子都缺失的樂觀向上、富足的精神能量。自小學起,他就一邊上學,一邊幫家里人分擔生活壓力,利用學習之余,外出撿廢品謀生。當別人問起會不會不愿談起自己的出身時,他坦然回應:“我覺得我的家庭沒什么拿不出手的,沒有哪一點不值得去討論的。 我媽媽那么好,我姥姥姥爺那么好,我的每一個家人都那么好。我覺得他們應該羨慕我的家庭?!?/span> 一直以來,母親都告訴他,人要向前看,要活得積極樂觀。這些年來,他也一直堅守著家庭傳遞給他的堅韌、擔當、陽光、開朗,懷揣向上的勇氣,成為更優秀的人。正如《感動中國》2024年度人物給龐眾望的頒獎詞中說的那樣:“背影留給坎坷,笑容交給陽光,名字里寫著責任,步履中充滿力量,磨礪過的劍,破繭后的蝶,你一直向前,一直向上,不辜負媽媽的目光,不辜負時代的期望?!?/span>有人在聽了他的演講后,點贊稱:“孝心、愛心、忠心、平等心、無畏心他都具備了。他根本不是寒門,是真正被愛富養的精神貴族。”一個充滿正能量的家庭,能夠給孩子帶來溫暖、安全感和幸福感,讓孩子在愛的滋養下健康成長。家庭的能量底色,就像一張隱藏的底牌,在無形中決定著孩子一生的命運。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讓孩子明白你的愛,不與他們的成績或行為掛鉤。在他們犯錯、失敗或情緒低落時,告訴他們“即使你犯了錯,爸爸媽媽依然愛你”,為他們提供一個堅實的情緒后盾。夫妻關系和諧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父母要合作溝通,盡量避免在孩子面前爭執或相互指責。多聊聊家人的故事,增強孩子的家庭歸屬感和認同感。父母應該管理好自身的壓力與情緒,避免將壓力帶回家中,或讓孩子承受過重的心理負擔。▽ 最深沉的愛,莫過于父母將活出精彩人生的能力,化作傳遞給孩子的精神基因。這份無價的傳承,始于父母此刻的覺醒:推開認知的窗,邁出自律的步,照亮溫暖的光。作者:枳為橙。本文首發中學生聽書(ID:tingshu2018),中小學免費有聲平臺,聽海量國學經典誦讀、中小學必背古詩詞,百萬父母的教育寶典,歡迎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