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中國書法大會《居延漢簡》篇 集字是指從書法家的作品中找出需要的字,重新排列在一起,形成新的作品。唐代僧人懷仁集王羲之行書所作的《大唐三藏圣教序》是著名的集字作品。 集字大多是從某位書法家的一幅或幾幅作品中選字,為使集出的作品整體和諧,選字時要盡量選擇字體與風格一致的字。 初學書法者,適合采用集字的方式進行創(chuàng)作。我們可以從經典碑帖中找出需要的字,集成作品范例,然后臨寫。 漢代的書法有兩大系統(tǒng),一是碑刻文字,一是簡牘墨跡,它們都是在紙未發(fā)明以前或未大量使用以前的書籍文獻。由于材料不同,書寫的工具不同、內容不同,形制不同及書寫者的身份不同,因而表現(xiàn)出各自不同的藝術風格。漢簡書寫的文字內容或是書信記事,或是公文報告,因而不拘形跡,草率急就者居多。漢簡受簡面狹長、字跡小的限制。但章法布局仍能匠心獨運,錯落有致,隨意揮灑。漢簡的文字,篆、隸、真、行、草(章草)各體具有。漢簡在書寫思想上沒有受到那么多的束縛,因此,表現(xiàn)出豐富的創(chuàng)造力,最終成為由篆隸向行揩轉化的過渡性書體——漢簡。在《居延漢簡》、《武威漢代醫(yī)簡》中有大量的墨跡出現(xiàn),這可以和敦煌的《敦煌漢紙墨跡》相比較。體勢近楷書、行書等各種書體。從竹木簡所看到的書法藝術,是研究秦漢書法的第一手資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漢簡是對秦隸的發(fā)展,無論是用筆還是結體, 抒情意味。 從出土的眾多西漢簡書,尤其是《居延漢簡》和《武威漢簡》上看,我們能很清楚的感受到 漢簡書法特點的第一個“自由”,表現(xiàn)在其線條上。有些許的“不規(guī)范”、“不標準”,而這正是其自由特點之所在。西漢簡書沒有東漢正體隸書筆畫那樣嚴格的藏頭護尾,起筆收筆較為隨意。后世所稱的藏鋒也好,回鋒也好,在西漢簡書中均無定法,非常靈活。在作臨摹書寫的時候,我們所取的態(tài)度也應如此,不能刻板的一味描摹,這樣即是違背了簡書的自然天性。 另外,漢簡的線條變化一般較大,而且節(jié)奏感非常強, 在臨摹的時候我們要把握好兩種節(jié)奏變化,第一個是線條本身的輕重粗細帶來的節(jié)奏變化,一畫之內,起伏跌宕,如何讓其在起伏中寓穩(wěn)健是非常重要的;其二是不同粗細的線條組合 第二個“自由”是指漢簡體勢的自由,漢簡的結體與筆畫,有許多于我們今天來看,是非常難以接受,或者說從未敢想到的。我將這些筆畫稱之為漢簡中的另類筆畫,這主要表現(xiàn)在長橫、長豎、長波和長捺,以及少數(shù)重復性筆畫,如三點水、四點底等筆畫中表現(xiàn)得最多。這本來是筆畫表達的自由,但因為其屬于另類型筆畫,其影響直接對準了文字的體勢,如《居延紀年簡》中的“年”、“刻”和“建”等字之末畫,即是最好的實例,一畫乃一字之規(guī),一字乃終篇之準。 西漢隸書的最后一個“自由”,就是章法上表現(xiàn)出的瀟灑風度。原本一枚竹簡只寫一行(大多數(shù)竹簡都成此狀態(tài))文字,但當人們無意中在較寬的竹木簡上作兩行、三行書寫的時候,人 ![]() 特別聲明 |
|
來自: 柳諳花茗 > 《集聯(l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