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野戰軍成立時,兵團排序彰顯卓越智慧 ![]() 從1948年11月到1949年1月,四大野戰軍相繼成立,每個野戰軍的兵團排序各不相同。 第一野戰軍 一野成立時只有7個軍。原本不打算組建兵團,2個兵團也是最晚成立。 第1兵團,司令員王震上將。 下轄1、2、7軍,王震兼任第2軍軍長。 第2兵團,司令員許光達大將。 下轄3、4、6軍,許光達兼任第4軍軍長。 兩個兵團司令都兼任軍長,帶領自己熟悉的部隊。兩個兵團的戰斗力也均衡。 ![]() 第二野戰軍 淮海戰役后整編,縱隊改編軍序號重新排,3個兵團按照山頭來組建。 第3兵團,司令陳錫聯上將。 下轄3個軍都是劉鄧大軍主力縱隊。 2縱、3縱、6縱改編為10軍、11軍、12軍。3縱和6縱都是老太行的隊伍,陳錫聯是老太行出身。2縱是冀南軍區部隊,陳再道調任河南軍區司令員。 第4兵團,司令員陳賡大將 4縱改編為13、14軍,9縱改編為15軍。 4縱成立時就有4個旅,加上起義的38軍,豫陜鄂軍區部隊,以386旅和山西決死第1旅為主劃分2個軍。9縱在解放戰爭期間,一直由陳賡指揮。 第5兵團,司令員楊勇上將 1縱和11縱都是冀魯豫的部隊,楊勇也來自冀魯豫軍區。解放戰爭初期,1縱和7縱合編為1縱,現在又分開,改編為16軍和18軍。 ![]() 第三野戰軍 三野成立,按照縱隊序號改編軍。 第7兵團,司令員王建安上將。 下轄21軍(原2縱)、22軍(原3縱)、23軍(原4縱),以及35軍(魯中南縱隊和吳化文起義部隊合編)。 第8兵團,司令員陳士榘上將 下轄24軍(原6縱)、25軍(原7縱)、26軍(原8縱)以及34軍(江淮軍區一部和何基灃起義部隊)。 第9兵團,司令員宋時輪上將 下轄轄20軍(原1縱)、27軍(9縱)、30軍(12縱)、33軍(江淮軍區一部和張克俠起義部隊合編)。 第10兵團,司令員葉飛上將 下轄28軍(原10縱)、29軍(原11縱)、31軍(原13縱),還后來補充了32軍(膠東前指部隊)。 華野縱隊數量最多,每個兵團都下轄了4個軍。戰斗力比較強的部隊拆開,保持各個兵團平衡。 ![]() 第四野戰軍 四野遼沈戰役結束后,12個縱隊按照順序改成了38到49軍。4個兵團成立,也是打亂軍的順序按照,5個最強軍歸入了不同的兵團。 第12兵團,司令員蕭勁光大將 下轄40、45、46軍。蕭勁光原是第一兵團司令。 第13兵團,司令員程子華 下轄38、47、49軍。程子華原是第二兵團司令。 14兵團,司令員劉亞樓上將。 下轄39、41、42軍。劉亞樓由參謀長改任兵團司令。 15兵團,司令員鄧華上將。 下轄43、44、48軍。 ![]() 每個兵團都有一個王牌軍,帶了兩個后續成立的軍。此外,四野的10多個獨立師,編入12個軍中,每個軍下轄4個師。 四野的兵團兵力也是最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