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癥見:心慌、氣短、頭痛,后頭痛及太陽穴部位痛,下午頭痛至晚上,服布洛芬后第二天緩解;失眠,難入睡,睡眠淺,不怕冷,二便調,無口苦,無心煩氣躁,易疲勞。 舌淡紅苔薄白,脈虛,沉細數無力。 診斷:少陰太陰合病病夾水飲(太陰病,血虛水飲證) 處方:吳茱萸湯加減合苓桂術甘湯 吳茱萸8g白術20g 生姜20g 大棗6g 茯苓30g桂枝15g 酸棗仁10g白術20g 龍骨30g(先煎)生牡蠣(先煎)炙甘草10g x7劑,水煎服。 曾按:首先辨陰陽,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細無力,屬陰,無口苦,無心煩氣躁,平素易疲勞,心慌氣短,頭疼,不怕冷,故辨為太陰病,接下來分析病理產物,脾主運化水濕,脾陽虛弱,運化功能失常,水飲內生,水飲上犯會蒙蔽清竅,頭部為諸陽之會,清竅所在,干擾頭部的氣血運行和神明功能,從而導致頭痛,另一方面,脾胃功能失調,氣血生化不足,心神失養,加之濁陰干擾,使得睡眠質量下降,出現失眠,睡后易醒。足厥陰肝經與督脈會于巔頂,當肝胃虛寒時,濁陰之邪循肝經上逆至巔頂,故巔頂頭痛為吳茱萸湯證頭痛的典型表現。 陸按:太陰病,水飲上沖引起的頭暈、頭痛失眠都可以選擇苓桂術甘湯或者吳茱萸湯治療,而苓桂術甘湯對應的太陰病病機為中上焦陽虛,寒飲上逆證。吳茱萸對應的中下焦陽虛,尤其厥陰肝寒,水飲濁邪逆沖。 曾按:鑒別:《傷寒論》中當歸四逆湯證,因營血虛弱、寒凝經脈,既可能出現頭痛,尤其是巔頂部位冷痛,又會因氣血不能滋養心神而導致睡眠不安。“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黃連阿膠湯主之。”病機:腎陰虧虛,心火亢盛,心腎不交。腎水不能上濟于心,心火獨亢,擾及心神,故出現心煩、失眠等癥狀。主要用于治療陰虛火旺、心腎不交證。癥見心中煩熱、失眠、口燥咽干、舌紅苔少、脈細數等。臨床上也可用于治療因心腎不交引起的失眠 方劑:吳茱萸湯其核心病機為寒邪凝滯、氣機逆亂,病位涉及肝、胃、少陰(心腎),臨床以嘔吐、畏寒、手足不溫等寒象為主要辨證要點。由吳茱萸、人參、生姜、大棗組成。 吳茱萸味辛苦、性熱,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嘔的作用,為君藥;(溫中下氣止痛) 生姜溫胃散寒、降逆止嘔,助吳茱萸散寒降逆;人參甘溫,健脾益氣,以補脾胃之虛;大棗甘平,補脾益胃,并調和諸藥。全方共奏溫中補虛、降逆止嘔之功,通過散寒降濁、溫補肝胃,使濁陰下降,清陽得升,從而緩解頭痛和失眠癥狀。 苓桂術甘湯證的病機為中陽不足,脾失健運,水飲內停。溫陽化飲:方中桂枝辛甘性溫,溫通陽氣,能化氣行水,使水飲之邪得以溫化。健脾利水:茯苓甘淡滲濕,健脾利水,使水濕之邪從小便而去;白術健脾燥濕,助脾運化水濕;甘草調和諸藥,與桂枝、白術相伍,又能健脾益氣。 ![]() 吳茱萸湯:《傷寒論》243條: 食谷欲嘔,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得湯反劇者,屬上焦也。 《傷寒論》309條: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 《傷寒論》378條:干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 《金匱要略》:嘔而胸滿者,茱萸湯主之。 苓桂術甘湯:《傷寒論》第67條:“傷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主之。” 《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第16條:“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苓桂術甘湯主之。” 《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第17條:“夫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苓桂術甘湯主之;腎氣丸亦主之。” 飲停心下的證治:夫病人飲水多,必暴喘滿。凡食少飲多,水停心下,甚者則悸,微者短氣。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苓桂術甘湯主之。夫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苓桂術甘湯主之;腎氣丸亦主之。 四飲的定義與鑒別:問曰:夫飲有四,何謂也?師曰:有痰飲,有懸飲,有溢飲,有支飲。問曰:四飲何以為異?師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腸間,瀝瀝有聲,謂之痰飲;飲后水流在脅下,咳唾引痛,謂之懸飲;飲水流行,歸于四肢,當汗出而不汗出,身體疼痛重,謂之溢飲;咳逆倚息,短氣不得臥,其形如腫,謂之支飲。 水在五臟的表現:水在心,心下堅筑,短氣,惡水不欲飲。水在肺,吐涎沫,欲飲水。水在脾,少氣身重。水在肝,脅下支滿,嚏而痛。水在腎,心下悸。 留飲與伏飲的表現:夫心下有留飲,其人背寒冷如手大。留飲者,脅下痛引缺盆,咳嗽則輒已(一作轉甚)。胸中有留飲,其人短氣而渴,四肢歷節痛。脈沉者,有留飲。膈上病痰,滿喘咳吐,發則寒熱,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劇,必有伏飲。 陸醫師抖音開通啦,以后我會經常在抖音分享我對舌診的臨床體會及我對中醫辨證論治的思考,大家想聽什么內容(舌診、養生、中醫辨證)都可以關注抖音聯系我。 近來通過微信加我好友的朋友比較多,舌診的價值我認為在于斷陰陽判寒熱,結合癥狀來看價值更高。而不是通過舌診來判斷疾病,如果大家有需要一定要把清晰的舌診和詳細的癥狀告訴我,平時工作比較忙,只看舌診的只能另請高明了。 我分享病例,均為自己臨床有效病例,僅僅我的個人經驗,僅供參考,不作為臨床用藥治病依據。 陸虎 副教授/副主任醫師 碩士研究生 副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湖南省中醫經典與重癥專業委員會副主委,“湖南省抗擊新冠肺炎先進個人”,國醫大師熊繼柏親傳弟子。湖南省第四批名老中醫沈智理學術繼承人。 疫情爆發期間,岳陽市首位開通中醫新冠門診專家,看診新冠患者幾千例,對中醫防治新冠有較深入研究,中醫治療新冠及后遺癥有豐富的經驗。 重視先天元陽及后天中氣;崇尚扶陽學說,氣血沖和,百病不生,善調氣血,注重氣化。熟讀經方,善用經方治療疑難雜病。 擅長中西醫治療高血壓、冠心病、心衰、發熱、咳嗽、慢阻肺等心肺系疾病。擅長體質辨識,善于純中醫藥和飲食、茶飲等調理亞健康包括三高疾病;純中醫藥治療皮膚病、脾胃病、兒科常見病有獨到見解;擅長運用中醫經典治療疑難雜病尤其擅長頭痛、失眠、痛風、類風濕、腫瘤等疾病治療。 |
|
來自: look912fenny > 《心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