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順小編本文主要介紹期權到底是什么?又是怎么操作的?期權就像一張“未來選擇權”的合同,核心是“花小錢買選擇權,賺大錢或保平安”。 期權到底是什么?又是怎么操作的? 舉個生活例子: 你看中一套房,擔心房價漲,但暫時沒錢買。開發商說:“你交1萬定金,3個月后如果房價漲到500萬,你可以按450萬買;如果沒漲,定金不退,你也不買。”這1萬定金就是“權利金”,450萬是“行權價”,3個月是“到期日”。 期權本質:買方支付權利金,獲得“未來按約定價格買賣標的資產”的權利(非義務);賣方收取權利金,承擔“買方行權時必須履約”的義務。 期權分兩類:看漲和看跌 認購期權(看漲):買方猜“標的會漲”,支付權利金后,有權按行權價買入標的; 認沽期權(看跌):買方猜“標的會跌”,支付權利金后,有權按行權價賣出標的。 期權怎么操作?四步走流程 第一步:開戶(先滿足條件) 和炒股不同,期權開戶有門檻(之前聊過): 證券賬戶滿6個月,有融資融券/期貨經驗; 20天日均資產50萬以上; 通過期權知識測試(三級); 風險承受能力C4及以上。 滿足后,去券商(如華泰、國泰君安)營業部或線上開通衍生品賬戶。 第二步:選標的(買什么?) 國內主流期權標的是ETF基金(比如50ETF、300ETF),跟蹤大盤指數,波動相對股票更穩定。新手建議從50ETF(代碼510050)入手,流動性好,容易分析。 第三步:選合約(關鍵看3點) 一張期權合約代表“1萬份ETF”,比如“50ETF購2月3.0”=2月到期、行權價3元的認購期權,對應1萬份50ETF。選合約看: 到期月:近月(當月、下月)流動性好,適合短線;遠月(季月)時間價值高,適合長線; 行權價:選接近標的現價的“平值合約”(如50ETF現價3元,選行權價3元的合約),或輕微虛值/實值(虛值需標的大漲才能行權,實值已有內在價值); 流動性:成交量、持倉量大的合約(比如“50ETF購2月3.0”每天成交幾萬張),避免“有價無市”。 第四步:下單(買方/賣方操作不同) 通過券商APP(如“漲樂財富通”“君弘”)進入“期權”板塊: 買方(權利方):輸入合約代碼,選“買入開倉”(支付權利金),之后可以“賣出平倉”(賺差價)或持有至到期行權; 賣方(義務方):輸入合約代碼,選“賣出開倉”(收權利金),需預留保證金(防虧損),之后可以“買入平倉”(止損)或被行權履約。 買方VS賣方:風險完全不同 買方:最大損失是支付的權利金(比如買1張認購花了500元,最多虧500元),但收益可能無限(標的大漲時,權利金會翻倍); 賣方:最大收益是收到的權利金(比如賣1張認購賺500元),但潛在虧損無限(標的大漲時,需高價買入ETF履約,可能虧幾萬甚至更多),需嚴格風控。 小結:以上就是期權到底是什么?又是怎么操作的?希望對各位期權投資者有幫助,了解更多期權知識內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