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劉清泉中藥大量經驗:中醫急診第一人
1、茯苓:常用量為30~100g ?用于舌體胖大滿口,齒痕明顯時,多大劑量使用 ?對于脫發而見此類舌者,多使用至100g。
2、蒼術:常用量為30~60g, ?使用指征為舌體胖嫩而齒痕不明顯。
3、川芎:常用量15~90g不等。 ?偏頭痛用于散偏湯中的劑量往往為45~90g。
4、丹參:內分泌失調引頑固閉經時,120~150g。
5、老鸛草:常用于面癱一月以上者,用量多90~120g
6、香附:理氣嚴重疼痛時,用量為45~60g。 ?一般理氣調經時,常用量為10~12g。
7、制馬錢子粉:用于重癥肌無力、運動神經元病等疾病,常從0.3g分沖用起,最大量可至1.6g分沖
8、生麻黃:最小用量為1~3g, ?1g時多用于提壺揭蓋, ?3g時多用于陽和湯中以宣散氣血。
9、靈磁石:常用量為30~60g。 ?病勢較重,比如心衰喘劇時多用60g,常和制附片、棗仁配伍使用,此為上海祝味菊先生之經驗。
10、生地黃:常用量30~90g ?對于血小板減少、過敏性紫瘢等血熱之證明顯時常大量使用。
 11、水牛角:常用量30~120g ?對于血小板減少等癥屬熱入營血時常大劑量使用
12、黃芩:用于治療發熱黃痰咳血者,常用至30~60g,尤其適宜肺部腫瘤見咳血者。
13、百合:常用量30~120g不等 ?病情重時常大劑量使用,比如肝昏迷患者。
14、葛根:常用量30~90g不等 ?用于升陽止瀉常用30g ?用于治療肌肉僵痛常用60~90g。
15、桔梗:用于止咳常用量為30g,如患者出現惡心等胃部不適癥狀,常令其改為飯后服藥。
 16、炒檳榔:最大用量為60g,用于心衰腹脹者。
17、葶藶子:常用量30~60g ?心衰急性發作者,常用至60g。
18、生牡蠣:無論用于何種疾病,60~90g。
19、土茯苓:常用量為60g,用于降尿酸復方中,與威靈仙、川萆薢、白僵蠶配伍使用。
20、赤芍:用于活血解毒保肝時為30~60g。
 21、地骨皮:用于糖尿病患者之常用量為45~60g
22、清半夏:用于止咳,止嘔 ?常用量為30g。且常與附子同用于一方。 ?病情較重時,常用至60g。
23、杏仁:常用量30g,治療咳嗽。 杏仁含有氫氰酸,但煎煮后氫氰酸會分解。
24、仙鶴草:補虛抗癌止血,常用量為60~120g。
25、熟地黃:養血填精,常用量為30~120g不等, ?病重舌裂紋多而深時用量大 ?病輕舌裂紋少而淺者用量小。
 26、金銀花:清熱解毒透邪,常用量為15~120g。 ?熱毒熾盛時大量使用,比如帶狀皰疹時。 ?而用于一些肺部的感染,往往是在補中氣的基礎上,少量使用,因現在之肺部感染多存在過用抗生素現象。
27、當歸:養血活血通脈,用量15~120g不等,大劑量使用時取其活血通脈之功效
28、毛冬青:為治療血脈病變特效藥,常用60~120g不等。 內服的同時,可水煎外洗或足浴
29、忍冬藤:常用量30~60g,用于肢體的紅腫疼痛 ?對于經濟能力有限的患者,常用此物替代金銀花 ?外洗可治療皮疹瘙癢色偏紅者。
30、夜交藤:常用量30~60g,用肢體疼痛偏虛證者 ?經濟能力有限的患者,常用此替代酸棗仁以養血 ?水煎外洗治療老年人皮膚干燥瘙癢。

31、淡豆鼓:清宣郁熱解虛煩,常用量為30g。
32、棗仁:常用量為30~120g不等。 ?對于失眠較重者常大量使用。 ?對于抑郁焦慮狀態等興奮與抑制兼有的疾病,常生棗仁與炒棗仁合用。
33、升麻:用于李東垣補中氣升陽諸方中,無論補氣藥量多大,此藥常用6~9g。 ?若用至15~30g,多取其解毒之效。 33、全瓜蔞:常用量30~90g不等, ?對于心衰喘促舌苔黃膩大便干燥者,大劑量使用
34、細辛:常用量為10g。多用于溫化痰飲止咳,或者辛溫走竄止痛
35、生大黃:大便不通,可用生大黃3g放入雞蛋內,蒸熟食之。
 36、甘肅產的大黃屬道地藥材,一般不會引起明顯的腹部絞痛。
37、益母草:若取其活血利水之功效,大劑量使用 ?30g以內只能調經, ?30g以上才有活血利水作用。
38、天花粉:功效同石膏,但其兼有化痰作用。
39、干姜、生姜、炮姜: ?表寒用生姜,溫中用干姜,走血分用炮姜。 ?生姜溫化寒飲,常用量為30g、60g、90g。 ?干姜溫中陽,常用量為30~60g。 ?姜量大時很辣,多用大棗30g佐治調味。
40、代赭石:治療多種氣逆之癥,包括呃逆、嘔吐、喘促、胃食道反流、顱壓升高等,有養血之效
?用于胃腸病如呃逆、嘔吐、食道反流,用量15g ?用于治療喘促、顱壓升高時,用量多30~60g。 
二、國醫大師張志遠超大劑量使用經驗
?蜈蚣超過3條,鎮驚,治多動、癲癇; ?浮萍超過20克,治糖尿病身癢; ?麻黃超過20克,利尿、升高血壓; ?細辛超過20克,療頭痛、牙痛、肌肉痛; ?全蟲超過20克,治頭痛、癥瘕;
?水蛭超過20克,治癱瘓、消慢性炎癥; ?鱉甲超過20克,肝脾腫大、肝硬化、口鼻出血 ?紅花超過20克,降血壓、擴張心臟冠狀動脈。 ?知母超過30克,止咳、降血糖; ?白芍超過30克,止血、鎮痛、利尿;
 ?半夏超過30克,催眠入睡; ?柴胡超過30克,發汗退燒、使月經下行; ?川芎超過30克,降血壓,治頭痛、腦梗死; ?桂枝超過30克,治腹內逆氣上升、心動過速; ?澤瀉超過30克,降血壓,治濕疹、陰囊瘙癢;
?人參超過30克,升血壓、寧心定喘,調整心律 ?皂刺超過30克,消瘡瘍,治盆腔炎輸卵管粘連 ?連翹超過30克,止嘔、發汗解表; ?肉蓯蓉超過30克,潤腸、解除便秘; ?丹參超過30克,安神,治失眠多夢;
 ?山楂超過30克,降血壓血脂,治萎縮性胃炎; ?石菖蒲超過30克,發音,治久瀉、半身不遂; ?大黃超過30克,破血通經,躁狂型精神分裂癥 ?決明子超過30克,降血壓、血脂,治哮喘 ?葛根超過30克,治腦鳴、高血壓頭痛 ?當歸超過40克,滑腸、活血通月經;
?附子超過40克,強心救脫; ?枳殼超過40克,升提胃下垂、子宮脫出; ?夏枯草超過40克,消甲狀腺結節、小瘤; ?地龍超過40克,治偏癱手足不舉; ?延胡索超過40克,鎮靜安眠; ?骨碎補超過40克,治頭暈耳鳴、手足麻木;
 ?杜仲超過40克,降血壓,腿痛、腳軟行走無力 ?槐米超過40克,降血壓、血脂,治泌尿系結石 ?茯苓超過40克,行水,治眩奔豚氣由腹上沖; ?代赭石超過40克,治頭眩、哮喘; ?防己超過30克,鎮痛,尿量減少; ?益母草超過50克,降血壓、收縮子宮
?白術超過50克,益氣、通腸、解除便秘; ?小薊超過50克,止血、降血壓; ?郁金超過50克,精神分裂,排膽道、泌尿結石 ?玄參超過50克,清頭面烘熱、消淋巴結結核; ?女貞子超過50克,治耳鳴、復發性口腔潰瘍;
 ?桑寄生超過50克,降血壓,強直性脊柱炎 ?仙鶴草超過50克,治盜汗、脈象間歇 ?莪術超過50克,子宮肌瘤、卵巢囊腫 ?黃連超過50克,降血糖,治結腸炎、慢性腹瀉 ?薏苡仁超過60克,祛濕熱、肌肉關節酸痛;
?紫石英超過60克,治房顫、宮寒不孕; ?豨薟草超過60克,降血壓、治四肢麻木; ?熟地黃超過60克,治腦萎縮、老年癡呆 ?五味子超過60克,降低肝炎轉氨酶,治咳力強 ?苦參超過60克,止癢,治脈象間歇;
 ?山茱萸超過60克,斂汗固脫、急救亡陰。 ?酸棗仁超過60克,治焦慮、心慌、頑固性失眠 ?牡蠣超過60克,治肝陽上亢、甲狀腺結節; ?茵陳超過60克,療膽囊炎、肝硬化腹水; ?瞿麥超過60克,治卵巢囊腫;
?敗醬草超過60克,治咽炎、白帶、鼻竇炎 ?王不留行超過60克,下乳汁,治乳房肥大。 ?黃芪超過80克,降血壓、少于15克升血壓利尿 ?土茯苓超過80克,治梅毒、陰囊濕癢、睪丸炎 ?水牛角超過100克,清熱涼血,治熱證高燒。

老朽臨床,對上述藥物常由小量開始,循序漸進,每劑水煎分3~4次飲之,很少發生不良反應。
凡附子、烏頭、天雄煮2~3小時,先口試10分鐘,以不麻舌為度,即可熱服。
中毒癥狀有六,習見口麻、煩躁、顫抖、語亂、心衰、休克,重者死亡。
解法用黑豆、茶葉、甘草、防風、綠豆、大量蜂蜜煮水施救。 
三、各個文獻里中藥不同劑量不同功效
1. 【遠志】 30g以上可寧心安神 10g以下可祛痰開竅 10g遠志搭配10g石菖蒲開竅效果更佳
2. 【石菖蒲】 30克以上可開竅醒神 10克以下可和胃化濕 10克石菖蒲搭配10克砂仁化濕效果更好
3. 【三七】 30克以上可化瘀止血 9克以下可消腫止痛 30克三七加上10克丹參化瘀效果增強
4. 【柏子仁】 30克以上可養心安神 12克以下可潤腸通便 30克柏子仁搭配10克酸棗仁安神更佳
5. 【澤瀉】 30克以上可利水滲濕 10克以下可清熱瀉火 30克澤瀉與10克車前子搭配利水更佳

6. 【車前子】 30克以上可利水通淋 10克可清肝明目 10克車前子加上10克菊花明目效果好
7. 【杜仲】 30克以上可卜肝腎強筋骨 10克以下可安胎 30克以上杜仲搭配20克桑寄生補肝腎效果更好 10克杜仲搭配10克續斷安胎效果更佳
8. 【鹿茸】 12 - 22克可卜腎陽益精血 10克以下可強筋骨 12克鹿茸搭配10克巴戟天卜腎陽更佳
9. 【巴戟天】 30克以上可卜腎陽祛風 15克以下可強筋骨 30克巴戟天搭配10克淫羊藿補腎效果增強
10. 【淫羊藿】 30克以上可補腎陽 10克以下可強筋骨祛風濕 30克淫羊藿加上10克補骨脂卜陽效果好
 11. 【補骨脂】 30克以上可補陽 10克以下可固精縮尿 30克補骨脂搭配30菟絲子卜腎效果增強
12. 【菟絲子】 30克以上可補腎固精 10克以下可養肝明目 30克菟絲子搭配15克枸杞子養肝效果更佳
13. 【枸杞子】 30克以上可滋補肝腎 10克以下可明目 10克枸杞子搭配10克菊花明目效果好
14. 【丹參】 30克以上可活血化瘀 10克以下可養血安神 30克丹參搭配10克當歸活血化瘀效果增強
15. 【天麻】 30克以上可平肝息風 10克以下可祛風通絡 30克天麻搭配10克鉤藤平肝效果更好
 16. 【酸棗仁】 30克以上可養心安神 10克以下可斂汗 30克酸棗仁搭配10克柏子仁安神效果更佳
17. 【黃芪】 30克以上可補氣固表 15克以下則調脾胃,助消化 30克黃芪搭配15克白術補氣效果更好
18. 【川芎】 30克以上可活血化瘀 12克以下可調理氣血 30克川芎搭配10克當歸活血化瘀效果增強
19. 【桂枝】 9克以下調和營衛 30克以上可發汗解表 30克桂枝搭配10克生姜解表效果更佳
20. 【大黃】
大劑可瀉下消滯 小劑調中益腸胃 大劑量大黃搭配15克枳實瀉下效果更好
 21. 【薏米】 30克以上可治關節痛 12克以下可以健脾和胃 30克薏米搭配10克蒼術治關節痛效果好
22. 【枳殼】 20 - 40克可以疏肝行氣 9克以下可消食化滯 20克枳殼搭配10克陳皮疏肝行氣效果更佳
23. 【當歸】 30克以上可補血活血 12克以下可調經 30克當歸搭配10克熟地補血效果更好
24. 【金銀花】 量大可以清熱解毒 , 量小可養胎保健 大量金銀花搭配15克連翹清熱解毒效果好
25. 【白芍】 30克以上可舒緩肌肉痙攣 12克以下可調和營衛 30克白芍搭配10克甘草調和營衛效果更好

26. 【厚樸】 30克以上可破氣行氣 12 - 18克能通陽 30克厚樸搭配10克枳殼破氣行氣效果更佳
27. 【半夏】 30克以上可安神 12克以下可降逆和胃 30克半夏搭配10克茯苓安神效果更好
28. 【苦杏仁】 12 - 18克可止咳化痰 10克以下可潤肺 12克苦杏仁搭配10克貝母止咳化痰效果增強
29. 【龍膽草】 30克以上可清瀉肝火 12克以下可清濕熱 30克龍膽草搭配10克夏枯草清肝火效果更好
30. 【沙參】 30克以上可以補氣 12 - 18克則能滑腸 30克沙參搭配10克麥冬補氣效果更佳
 31. 【薄荷】12 - 40克可以解毒,10克以下能疏肝,12克薄荷搭配10克柴胡疏肝效果更好
32. 【生姜】 30克以上解表散寒 12克以下調理腸胃 30克生姜搭配10克紫蘇解表散寒效果更佳
33. 【熟地黃】 20 - 40克可滋陰補腎 12克以下可補血 熟地黃搭配10克當歸補血效果更好
34. 【紫蘇】 30克以上可解表散寒 12克以下能調理胃氣 30克紫蘇搭配10克藿香解表散寒效果更佳
35. 【木香】 20 - 40克可行氣止痛 12克以下可消食化滯 20克木香搭配10克砂仁行氣止痛效果更好
 36. 【人參】60克以上可大補元氣救脫,15克以下可健脾益肺,60克人參搭配30克黃芪補元氣效果好
37. 【白術】 30克以上可健脾燥濕利水 12克以下可安胎 30克白術搭配10克茯苓健脾效果更好
38. 【茯苓】 30克以上可利水滲濕安神 10克以下可健脾 茯苓搭配10克薏苡仁利水滲濕效果更好
39. 【甘草】 30克以上可補中益氣解毒 9克以下可調和藥性 30克甘草搭配30克黨參補中益氣效果更佳
40. 【陳皮】 30克以上可理氣健脾化痰 10克以下可燥濕 30克陳皮搭配10克半夏理氣健脾效果更好
 41. 【柴胡】30克上可疏肝解郁退熱,10克下可升舉陽氣,30克柴胡搭配10克香附疏肝解郁效果更佳
42. 【山藥】 30克以上可補脾肺腎 10克以下可滋陰 30克山藥搭配30克黨參補脾肺腎效果更好
43. 【薏苡仁】 30克以上可祛濕除痹 10克以下可健脾止瀉 30克薏苡仁搭配30克白術祛濕除痹效果更好
44. 【蒼術】 30克以上可燥濕健脾 10克以下可祛風散寒 30克蒼術搭配10克羌活祛風散寒效果更好
45. 【佩蘭】 30克以上可化濕解暑 10克以下可醒脾開胃 30克佩蘭搭配10克藿香化濕解暑效果更佳
 46. 【砂仁】
20 - 30克可化濕行氣 10克以下可溫中止瀉 20克砂仁搭配10克佩蘭化濕行氣效果更好 10克以下砂仁搭配30克山藥溫中止瀉效果更佳
47. 【白豆蔻】 20 - 30克可化濕行氣 10克以下可溫中止嘔 20克白豆蔻搭配10克砂仁化濕行氣效果更好
48. 【草豆蔻】 30克以上可燥濕行氣 10克以下可溫中止嘔 30克草豆蔻搭配10克高良姜溫中止嘔效果更好
49. 【桑寄生】 30克以上可補肝腎 10克以下可安胎 30克桑寄生搭配20克杜仲卜肝腎效果更好 10克以下桑寄生搭配10克續斷安T效果更佳

1.本文摘自各個中醫文章及各個文獻 2.文章內容僅供參考,請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進行合理治療,方藥有風險,切勿盲目試藥。3.如若侵權,請隨時與我們聯系協商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