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看過著名人口學家馬寅初的故事。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馬寅初擔任了北京大學校長,后來他遭人誣陷被撤職。 當時,有同事慌張地跑來,沖他喊:你校長職務被撤銷了! 馬寅初正在寫論文,聞言只是“哦”了一聲,便又埋頭書寫。 20多年后,他得到平反,又有人興沖沖地跑來通知:你的職務恢復了! 聽到這個好消息,他依舊“哦”了一聲,繼續做研究。 無論遭遇什么,他都毫不在意,只一心鉆研學問,最終成為了人口研究領域的泰斗。 莊子說過一句話:形如槁木,心如死灰。 意思是說,無論外界多么動蕩、無常,都應當如槁木、死灰般冷寂淡然。 遇事無動于衷,置之不理,我們才能不為喧囂所擾,不為外物所役。 1 他人的非議,充耳不聞 曾有人在微博上問蔡瀾先生:“先生,我該如何面對別人的非議?” 蔡瀾只回了四個字:“不理沒事。” 生活中,我們總會碰到一些無緣無故的惡評,和沒有由來的詆毀。 這些非議,一旦你過于在意,它就會反反復復折磨你。 當你選擇充耳不聞,任由別人去說,它們就會像一陣風輕輕吹過,絲毫不能影響你。 成龍大哥曾講過自己年輕時的經歷。 剛入行時,因為武術功底好,又肯拼命,他得到了大導演羅維的賞識,開始出演主角。 由于毫無名氣,當時常有人在背后詆毀他。 有一次拍完電影,他去錄音棚,想去看看配音后的效果。 剛走到門外,他就聽見里面工作人員都在議論: “你說導演怎么想的,為什么要找這個人?還成龍,成蟲吧!” “大鼻子小眼睛的,怎么會紅啊?浪費錢!” 聽到這些話,成龍氣得不行,想立馬沖進去跟他們理論。 可隨即他又放棄了:自己確實還沒做出什么成績,別人難免說閑話,算了吧。 再之后,聽到別人類似的詆毀,他都裝作沒聽到,把心思全都放在打磨演技上。 兩年之后,他就因《醉拳》等影片爆火,一下子就成為了電影巨星。 所以你看,人生于世,沒有誰不被他人評說。 總是把別人的話放在心上,去回應,去解釋,去爭論,那么你就會深陷爛事的泥潭。 巴菲特說過:“要把別人的評論當作無足輕重的事。” 與其置身是非之中,被別人的非議左右言行,不如任由他人評說,走好自己的路。 面對閑言碎語,與其辯駁,不如無視。 少在意他人的評價,你才能把精力用在最有價值的地方,從而不斷強大自己。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2 過往的傷害,輕輕揭過 培根曾說過:一個人如果念念不忘痛苦,就會令自己的傷口常常如新。 現實中,我們都會經歷背叛,遭受傷害。 若緊抓這些經歷不放,就仿佛在心底種下荊棘,最終會把自己扎得遍體鱗傷。 學會不在乎,用原諒和釋懷代替仇恨,我們才能解脫內心,讓生活得以繼續。 民國時期,畫師林風眠在藝專任教時,曾被一位同事誣告“畫風頹廢,蠱惑青年”。 那段日子,他被暫停授課,畫室被查封,連珍藏的畫作也被付之一炬。 他背著“敗類”的名聲,隱居在江南小鎮,靠給人畫扇面勉強糊口,熬過了最艱難的十年。 多年后,藝術界為他平反,他重回畫壇。 在一次畫展上,他遇見了當年誣告他的那位同事。 對方已是滿頭白發,顫巍巍走上前,捧著一杯茶,哽咽著說:“林先生,當年是我鬼迷心竅,害您受苦了……” 林風眠接過茶,輕輕抿了一口,指著墻上一幅《秋鶩圖》,說: “你看那些鴨子,被雨打濕了翅膀,抖一抖,還是要往南飛。 過去的事,就像雨停了,翅膀干了,誰還會記得哪滴雨最涼呢?” 對于別人的加害,他沒有記恨,而是選擇忘卻,輕輕揭過。 后來,他將全部心力投入創作,融合中西畫法,開創了獨樹一幟的 “林風眠派”,成為中國近現代繪畫的里程碑式人物。 哲人貝爾奈說:最高貴的復仇,是饒恕。 對于他人造成的傷害,不去追究,不是懦弱,而是跳出過往的恩怨糾葛。 因為人生很貴,我們不必時刻背負著痛苦與怨恨的包袱,更不必為不值得的人和事消耗自己。 生活的選擇權,永遠在我們自己手中。 對于那些陳年的傷痛,我們若選擇翻篇,卸下了負累,生活自會更加輕松。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3 生命的苦難,無動于衷 作家蕭紅的一生飽經磨難。 她幼年喪母,中年婚姻不幸,后來又在戰亂中輾轉多地,嘗盡顛沛流離之苦。 在哈爾濱流浪時,她身無分文,寒冬里只能裹著單薄的衣裳,躲在車站角落取暖。 但即便病痛纏身、生活困頓,她依然堅持寫作。 她筆下的文字始終充滿對生命的熱忱,記錄著底層人民的悲歡。 當被問及如何面對接踵而至的不幸,她只是平靜地說:“路是自己走的,苦是自己受的,抱怨沒用,不如接著走。” 誠然,只要人在世間奔波,就會經歷各種各樣的挫折與磨難。 與其怨天尤人,把自己浸泡在痛苦中,不如對命運所安排的劇本,淡然以對。 音樂家周云蓬,9歲時因眼病徹底失明。在他童年的記憶里,滿是火車、醫院、手術室與酒精的味道。 盡管治療無果,可周云蓬卻并未被痛苦擊垮。 他從小熱愛音樂,失明后,他依舊每天刻苦練習吉他等樂器。 成年后,為了追求音樂夢,他背著一把破吉他四處漂泊。 那段時間,他靠賣唱為生,生活居無定所,還時常遭受他人的冷眼與驅趕。 但他沒有放棄,而是將自身的經歷與感悟,全都融入歌曲之中。 他說:“能看見什么,不能看見什么,那是我們的宿命。” 面對人生的苦難,周云蓬以豁達的心態全盤接納。 通過努力,他的音樂慢慢為更多人所聽見,他也一步步成為了“詩人音樂家”。 小說家馬家輝說:“生命無非就是,苦來了,我把它安頓好了。” 命運時常會一次次掄起重錘把我們砸進低谷,也會一次次撲滅我們的希望。 可現實既然無法更改,那就放棄對抗,學會允許。 對于人生的挫傷,試著放下;對于命運的刁難,試著接納。 當我們對苦難無動于衷,以開放的心態迎接一切時,所有的不順,都會變成另一種成全。 ▽ 史鐵生在《我與地壇》中,曾寫過“一堵墻”。 每次他搖著輪椅想去什么地方,那堵墻都會截斷他的去路,有時他氣得迎墻就撞,結果墻巋然不動,他自己卻頭破血流。 生活中我們遭遇的詆毀、挫折、磨難,其實都是一堵堵高墻。 若是死磕到底,只會受到加倍的傷害。 當我們不再執著地對抗,任由萬事穿過生命,便會發現,那面墻也會自己跟著消失。 因此無論身處什么樣的境遇,都應學會不為所動,無動于衷。 屆時,能影響到你的人和事就會越來越少,你的人生自然也會越過越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