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花蕊夫人《述國亡詩》 光風霽月美人姿,家國淪亡落魄離。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注:這是《今日頭條》作業,它的文只有下面驚心動魄的兩句,上面兩句是作為補句補上。后來通過網絡搜索到整首詩于是改了題目。 這首作品巧妙化用典故,通過對比手法展現家國之痛。以下是逐句賞析: 光風霽月美人姿 “光風霽月”既形容人物清朗風姿,又暗喻盛世氣象,與后文亡國形成強烈反差?!懊廊俗恕币砸曈X之美鋪墊悲劇性,暗藏紅顏禍水的傳統隱喻。 家國淪亡落魄離 直述國破家亡的慘劇,“落魄”二字既比喻驚慌失措,亦暗示精神層面的失根狀態,與前句雍容形成撕裂感。 十四萬人齊解甲 用數字“十四萬”強化集體性屈辱,“齊”字凸顯毫無抵抗的徹底放棄,鎧甲落地之聲恍若可聞,充滿戲劇張力。 更無一個是男兒 結句以否定吶喊收束,“男兒”在此兼具性別與氣節的雙重指向,既是怒其不爭的斥責,亦含對性別宿命的悲憫。 典故溯源: 末兩句脫胎自花蕊夫人《述國亡詩》,原詩“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為痛斥后蜀軍隊不戰而降。此處續寫美人命運,延續了歷史中女性既是犧牲品又是見證者的復雜身份。 此作在繼承原詩憤慨之余,更添一層對美貌在亂世中雙重性的思考,形成穿越時空的對話。 述國亡詩 花蕊夫人(五代)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