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文/沐辰 在武俠小說中,《易筋經》是武林中人夢寐以求的武功秘籍。 在現實生活中,《易筋經》是一種內外兼練的養生功法,習練者堅持習練具有強健體魄、預防疾病、延年益壽、活血化淤的健身功法。 易筋經健身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不管是從中醫的角度,還是現代醫學觀點來看,都對人體有一定作用。 從中醫研究的角度看 易筋經以中醫經絡走向和氣血運行來指導氣息的升降,在身體曲折旋轉和手足推挽開合過程中,人體氣血流通,關竅通利,從而達到祛病強身的目的。 從現代醫學觀點來看 修習易筋經,會使人體血液循環加強,從而改善人體的內臟功能,促進健康狀態。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醫診療法- 古本易筋經十二勢導引法”代表性傳承人嚴蔚冰,他曾分享過一個易筋經治愈抑郁癥的案例。 嚴蔚冰在一次易筋經教學中,發現一名患有嚴重抑郁癥的年輕人,年輕人當時對生活沒有熱情,常常焦慮,甚至有輕生的念頭,嘗試了各種治療方法,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嚴蔚冰了解情況后,建議年輕人試試練習易筋經。在他的指導下,這個年輕人開始習練易筋經。半年后,年輕人的病情竟真有所好轉,身體莫名的疼痛沒有了,也開始嘗試與人交往。 易筋經的神奇功效,不可小覷。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對于大家來說,易筋經分筋疏導,每一勢導引法均對應疏導一條經筋、經絡。 這是一門適合各個年齡段的養生功法,并且它充分發揮習練者的主動性,讓機體憑借自身的力量達到健康體格的目的,這是其他治療方法無法比擬的優勢。 今天跟隨小編,一起來學習“易筋經十二勢”吧! 預備式.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習練者兩腳并步站立,頭端平,目視前方,調整呼吸。 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第一式 韋馱獻杵一勢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動作要領:左腳開立身中正,兩臂前擺掌合胸,氣定神斂調氣機,心澄目潔貌亦恭。 兩肩為軸臂帶動,屈肘合掌腋下松,深長細勻調呼吸,調理周身心神靜。 養生之道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此勢可疏導手太陰肺經,不僅對氣喘,心胸煩滿,肩背、上肢麻木酸痛,脅肋拘急等有緩急功效,還可使習練者靜心、靜氣、排濁、提升陽氣。 第二式 韋馱獻杵二勢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動作要領: 兩肘抬起掌伸平,兩臂外展立掌撐,掌根用力趾抓地,緩慢外撐意擴胸。 吸氣抬肘掌前伸,兩臂體側與肩平,豎指坐腕成立掌,內勁用力兩邊撐。 養生之道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此式可疏導手少陽經筋及與此經筋相對的手少陽三焦經。 習練者經常習練此勢可以及時消除疲勞,提高上、中、下三焦氣化功能,破散臟腑之積聚,防病于未然。 第三式 韋馱獻杵三勢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動作要領: 松腕平摩收至胸,虎口耳垂相對應,兩掌上托展肩肘,體重前移要提踵。 兩掌上托至頭頂,力達四肢腳掌撐,脊柱豎直下頦收,緊咬牙關勁不松。 養生之道 此式可以拉伸手少陽經筋,通暢三焦經,疏理人體上中下三焦氣機,對口干、口苦、咽喉癢痛、消化不良、男科、婦科等癥狀有特效。 第四式 摘星換斗勢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動作要領: 握拳變掌身轉動,掌落髖旁腰間橫,緩慢起身至頭頂,掌經額前去摘星。 以腰帶肩肩帶臂,直膝松腕身調正,目視掌心意命門,調整呼吸稍微停。 養生之道 中醫學認為:心主神明。心失所養則心神不寧,容易導致心悸,失眠等癥。心神散亂易擾,則無法專注。故導引此勢有專注凝神之效。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此式疏導手少陰經筋及與此相對應的手少陰心經,可以通暢心經,改善心、腦等部位的氣血循環,對心腦血管疾患、心情不舒暢、胸悶、胸痛、背疼、記憶力減退、肩周炎、腱鞘炎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第五式 倒拽九牛尾勢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動作要領: 屈膝撤步身轉動,前后擺臂腿成弓,兩手依次握成拳,前拉后拽臂旋擰。 以腰帶肩旋雙臂,力貫雙膀緊后松,左右互換做三遍,動作協調不僵硬。 養生之道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此式疏導足陽明經筋及相對應的足陽明胃經。 易筋經十二勢所用的是勁,而不是力,勁來源于筋,是用筋勁。練習倒拽九牛尾勢可消除有氣無力的生理現象,通暢胃經,提高脾胃運化能力,對打嗝、反胃等癥狀有較好的恢復作用。 第六式 出爪亮翅勢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動作要領: 收腳開立臂舉平,掌立云門再擴胸,松肩前抻轉掌推,分指坐腕目要瞪。 輕如推窗緩慢行,重如排山內勁增,海水還潮收雙臂,收推七次掌立胸。 養生之道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此式模仿鳥類形態的仿生導引法,疏導手陽明經筋及與相對應的手陽明大腸經。 此勢對口干、鼻塞、齒痛、腹痛、泄瀉、便秘等癥有調理作用。長期習練可聚精、養氣、凝神,并且身輕如燕。 第七式 九鬼拔馬刀勢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動作要領: 轉身掄臂繞頭頂,掌心掩耳頭轉動,一掌扶于玉枕處,一掌背貼脊柱中。 緩慢展臂要擴胸,目視肘尖稍作停,合臂上推身扭轉,擰動脊柱后看踵。 養生之道 此式疏導足少陽經筋,與此經筋相對應的足太陽膀胱經。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通過習練,疏通下焦氣路,對下肢關節不靈活,頸項筋急,臂不能上舉等有調理功效;對宿便有清除作用;對腸炎、便秘有很好的防治作用;還可改善皮膚粗糙、色斑等容顏問題。 第八式 三盤落地勢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動作要領: 轉身跨步臂抻平,屈蹲按掌力要重,口吐嗨音調氣息,翻掌起身緩慢行。 上托如提千斤重,下按著力在勞宮,翻掌向下肩帶臂,轉掌向上手至胸。 養生之道 三盤落地勢疏導手厥陰經筋,與此經筋相應的是手厥陰心包經。心包與三焦相表里。此二經雖有名而無實際形態,但確實有其功能所在。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三盤落地勢導引法是由起勢、下插、前推、內收、轉掌下壓、旋腕握拳、提起、收勢等八段小導引集合而成,其主要作用是鍛煉筋勁、提高免疫力。 經常習練此勢可緩解胸悶、脹痛等,對心胸乃至整個胸腹部都有保護作用。 第九式 青龍探爪勢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動作要領: 起身收步身調正,掌心向上臂端平,握固拳輪貼章門,伸臂屈肘龍爪形, 轉身探爪力掌中,變掌下按意不停,劃弧轉掌握固起,動作協調一氣成。 養生之道 此勢是模仿“龍探爪”的仿生導引法,其動作要求舒展、平緩。手要從頭面處慢慢向下導引,牽動肩胛后垂直向下至腳踝外側,再旋體180度后上引。 青龍探爪勢疏導足太陽經筋,與此經筋相應的是足少陽膽經。中醫認為,肝與膽相表里,此勢有舒肝瀝膽的功效。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習練此勢通過伸展足太陽的經筋,對習練者的腰腿、肩背、頸項拘緊都有緩解功能,也有利于全身氣血運行。長期堅持導引此勢對焦慮、抑郁等癥狀有調節作用。 第十式 臥虎撲食勢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動作要領: 腳尖內扣身轉動,拳至云門變爪形,向前撲按肘稍屈,手隨軀干做涌動。 上體下俯爪下按,塌腰抬頭要挺胸,力達指尖體上撐,腰背抻拉成反弓。 養生之道 臥虎撲食勢疏導足厥陰經筋,與此經筋相應的是足厥陰肝經。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素問·痿論》載:“入房太甚,宗筋馳縱。” 中醫認為,肝主筋,人體最大的筋是宗筋(生殖器)。 堅持習練臥虎撲食,可以拉伸足厥陰筋經,通暢肝經,疏肝理氣,對抑郁、肝病、眼病、筋骨方面的疾患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第十一式 打弓勢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動作要領: 起身轉體掩耳孔,指擊天鼓鳴7聲。由頸至尾體前屈,兩肘外展逐節動。 緩慢起身尾至頸,牽拉脊柱身中正,屈伸連續做三次,加大幅度要適中。 養生之道 打躬勢疏導足少陰經筋,與此經筋相應的是足少陰腎經。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腎經與膀胱經互為表里,中醫認為,腎開竅于耳。習練此勢時,需用兩手內關掩緊兩耳使之“閉”,并向下打躬。起身時再逐漸放松使之“開”。 經常習練此勢,可以拉伸足少陰經筋,通暢腎經,調腎補虛,對耳鳴、耳漲、耳痛、耳聾等有特效,對腰腎疾患也有很好的作用。 第十二式 掉尾勢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動作要領: 拔耳前伸指交叉,翻掌前抻收至胸,俯身塌腰抬頭看,雙手下按兩腳中。 左右調整臀扭動,頭臀相向手固定,肩與髖合調脊柱,目視尾閭腰背動。 養生之道 掉尾勢疏導手太陽經筋,及與此經筋相對應的手太陽小腸經。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小腸經與心經互為表里。掉尾勢通過雙手交叉柱地,尾椎至頸椎倒掛的形態,使氣血更易于延督脈上行,腳跟頓地則加速了這一升陽的過程。 長期堅持習練此勢,通暢小腸經,督脈、改善小腸功能,防治心腦血管病;對耳痛、頸椎、肩關節酸痛、少腹脹痛,尿頻,便秘等癥有調理作用。 收式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動作要領: 松手直立身中正,兩臂外旋成側平,兩臂緩慢向上舉,胸前下引至腹中。 伸臂上舉兩手松,下引勻速緩慢行,先經涌泉引入地,引氣回歸丹田中。 結語 易筋經,“易”為變通、改換、脫換之意;“筋”為筋骨、筋膜之意;“經”則為指南、法典之意。 《易筋經》通過對人體經筋的調攝,由經筋影響經絡、臟腑,從而逐漸恢復和提高人體的自組織能力和自康復能力,緩減甚至消除不良癥狀以及改善身心健康狀態。 感興趣的讀者朋友們,不妨一試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