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心得 2025年8月24號到27號這四天,學校組織了一場培訓,還專門請了不少在各自領域很有經驗的專家來給大家講課,為的就是讓參與培訓的老師和同學們能學到更多實用的東西。 參加完這次培訓,我的內心被深深觸動,像是打開了一扇通往全新教育世界的大門,而引領我走進這扇門的,正是任明杰老師。他以扎根鄉村教育的真實經歷為藍本,用幽默的語言、鮮活的故事和豐沛的教育情懷,展現了一位特崗教師如何在平凡崗位上書寫不平凡的教育詩篇,讓我收獲頗豐。 任老師提到,教育的有趣首先來自教師對生活的熱愛。在艱苦的鄉村環境中,他并未被物質條件束縛,而是將教室打造成“蓬萊仙居”,用廢舊物品制作教具,帶領學生種植花草、布置教室,讓教育空間充滿生機。他堅持用幾十萬字的從教日記和十幾萬張照片記錄教育點滴,將日常瑣碎轉化為詩意素材。這種“苦中作樂”的生活態度讓我深刻體會到:教師的精神狀態直接影響學生的成長氛圍。只有教師心懷陽光,才能讓學生在平凡中發現美,在困境中保持希望。 任老師說教育的有趣源于對生活的熱愛,這讓我想起曾經的自己:也會收集廢舊材料,和學生一起把教室裝點成充滿童趣的小天地;也會用照片、文字記錄下課堂里的溫暖瞬間,看著那些素材就像珍藏著寶貝。可后來,或許是被教學進度追趕,或許是疲于應對繁雜事務,慢慢不再花心思琢磨這些“額外”的事,教室少了幾分靈動,記錄也斷了檔。直到聽他講用30萬字日記留存教育點滴,我才猛然發覺,自己弄丟了那份能讓教育發光的“用心”。相似的經歷再次涌上心頭但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按部就班完成任務”成了優先選項,漸漸忽略了學生眼神里對“有趣”的期待,忘了教育的溫度本就藏在這些貼近心靈的細節里。 這次的培訓讓我的內心滿是觸動與思考。專家們分享的內容,如同一把把鑰匙,打開了我對青少年心理世界認知的新大門,也讓我愈發覺得,教育者要以心為橋,去溫暖像班級子寧這樣的“孩子”。 培訓中,專家呈現的不同年齡段青少年心理問題數據,讓我深感責任重大。而當談及特殊兒童心理關懷時,我腦海中立刻浮現出班里的子寧。她從剛入學時,就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不和同學交流,課堂上也常常毫無反應,要么自顧自地擺弄手指,要么突然發出奇怪的聲響,這讓同學們都對他敬而遠之,他就像一顆孤獨的星星,在班級里閃爍卻無人能懂。這次培訓讓我,更有耐心和耐心帶好她,更要懂得用合適的方法去靠近他們的心靈。 總結: 3句受感觸的話 1. 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 2. 教學是一場冒險,教師要敢于在課堂上與學生一起,從已知走向未知。 3. 當教師把自己的心靈與學生的心靈真誠相遇時,教學才能真正發生。 2點我的思考 1. 以往我過于關注教學技巧和方法,卻忽略了自身內在狀態對教學的影響。自身的認同與完整,能讓我更有底氣和熱情去面對教學中的挑戰。 2. 課堂不應是教師單方面傳授知識的場所,而應是師生共同探索、成長的空間,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一起探尋知識的奧秘。 1個我的問題 如何在日常教學中,持續保持自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并以此為基礎,更好地營造師生心靈相遇的教學氛圍?還有建議學校對于照片的處理,如:建一個路徑如”共享“學校的每臺電腦都可以進入此路徑并保存東西。如有一個文件夾是”小學部“每次活動都可以按活動和時間往里面放照片,老師自己拍攝的照片也可以放進去,這樣不僅可以見證學校的發展,也可以存下好多珍貴的照片。 1個我的行動 每周抽出1小時,進行自我反思與心靈對話,記錄教學中讓自己有成就感和挫敗感的時刻,分析背后自身的狀態,同時嘗試在每節課中設計一個師生互動的小環節,促進心靈交流。 以上就是我本次培訓的心得。 小學部趙忠紅 2025.8.3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