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與針灸具有相同的理論基礎──理與法,只是手段不同而已。理是“陰陽”理論,太湖學堂吳雄志教授的《吳門扶陽針法》就是「法」,所以扶陽針灸不是單純取火穴的,而是同中藥一樣,負陰而抱陽,陰陽互根互用,如復溜配太溪穴,太溪可以增強復溜溫陽的療效,水潮火涌,是陰中求陽。 老師仍以六經為框架,用六經分述扶陽,雖然少陽無寒證,仍有少陽不布氣的四逆、夾太陰或夾厥陰的寒證,而陽明雖是炎癥極期,也有陽明中寒,所以即使是三陽亦需扶陽,尤其是太陽為寒水之經,最常用之。手太陽是燒小龍山,潮生諸穴,開陽谷,先刺坎三針溫腎,后刺腕骨、陽谷,甚者再加內關、間使穴開厥陰。診斷太陽陽虛,腳趾比手指更準確,所以足太陽膀胱經足部的穴位,從跗陽、昆侖、仆參、申脈、金門、京骨、束骨、足通谷、至陰都很重要,尤其是至陰穴寒冷即陽虛。至陰穴受涼,最易感冒,故治療外感首在昆侖-至陰線推求。而灸涌泉時,怕至陰盜涌泉,亦加灸之。1肝氣郁結開支溝、四木。2少陽受寒開竅陰。3飛穴走氣。4睪丸如冰——灸大敦刺陽池。5少陽寒濕經─風市、中瀆與膝陽關。 1.陽明中寒,有二,一是中寒感冒:至陽穴,效如人參敗毒散。二是不能食:不容穴(三滿穴)。3.陽明陽虛,亦分手陽明:溫溜-陽溪-少溪;及足陽明:足三里-解溪-陷谷。手太陰有1氣脈三針、2溫肺三穴:表寒穴、復溜、肺俞(腎上腺素)、3加涌泉、天水、天氣補腎。 足太陰扶陽用脾弓無可奈何陣。又治惡夢、掉魂、焦慮、急性驚恐等精神疾病。手少陰扶陽,是開神通,小神通陣。起陽火,少府穴之三維刺法,木火通明陣。及大、小離火陣。足少陰扶陽,補:灸腎窩及天水、坎三針、山天開陣。溫:刺復溜、小離火陣。小雷火法(溫龍火)、七穴開陰陣、關元灸、會陰灸等。開厥陰(開穴總訣)、肝膽胰三角(偏寒或四逆散)、陰縫灸(寒凝厥陰肝經)、灸大敦針陽池、陰包、一字通靈陣、沖陽絡、陽維脈與足三通。而這門課也陸續學到一些以往未曾學過的,如大小離火陣,木火通明陣,小神通陣,山天開陣,一字通陽陣,一字通靈陣,風火輪....等。其中也有講解到經絡線、共經、神經分布與經絡關系,像在學中藥時要明理,這些知識點讓經穴背后的核心機制添磚加瓦般更為完善,真的收獲豐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