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黨懷英(1134~1211):字世杰,號竹溪,金代文學家。同州馮翊人,工篆籀、隸書,時稱第一。金·趙秉文《滏水集》謂:“懷英篆籀入神,李陽冰之后,一人而已。八分自篆、籀中來,故懷英書上軌鐘(繇)蔡(襄),其下不論也。小楷如虞(世南)、褚(遂良),亦當為中朝第一。書法以魯公為正,柳誠懸以下不論也。”。父純睦為泰安軍□事參軍,因家奉符(今山東泰安)。懷英為宋初名將黨進的11代孫。黨懷英少時穎悟,日誦千余言,曾與辛棄疾同師于亳州劉瞻,時稱“辛黨”。金人南侵,山東淪陷,懷英留而事金。金大定十年(1170年)中進士,調任莒州軍事判官,累遷汝陰縣令,后歷任國史院編修、應奉翰林文字、翰林修撰、翰林待制。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與郝俁充《遼史》刊修官,同時參與《世宗實錄》的編寫。明昌元年(1190年)升直學士,為國子祭酒。翌年遷侍講學士,后遷翰林學士。承安二年(1197年),出任泰寧軍節度使。次年,召為翰林學士承旨。大安三年(1211年)卒,謚“文獻”。 2.韓邦靖(1488 —1523):明代官員、方志編纂家。字汝度,一作汝慶,號五泉,朝邑(今陜西大荔)人。福建按察副使韓紹宗第三子,韓邦奇之弟,女詩人屈安人之夫。韓邦靖十多歲時熟讀“四書五經”,有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的本領。韓邦靖一生著作豐富,著有《韓五泉人詩集》四卷、附錄二卷。所撰《朝邑縣志》為陜西名志,收入清《四庫全書》。 3.李元春(1769-1854):字仲仁,號時齋,清陜西朝邑人。嘉慶三年(1798)舉人。揀選知縣,改大理寺評事。咸豐二年(1853)加州同銜。曾先后主講潼川、華原書院數十年,多所成就。教人以身心性命之學,其學以誠敬為本。其論主程朱,然于致良知之說亦不過于排斥,謂皆本圣學。又謂義理、考據、古文、時文一以貫之,要在讀書明道,以圣賢之學為歸。咸豐六年(1856)巡撫吳振越奏請入祀鄉賢祠。光緒元年(1875),學使吳大澂奏請宣付國史館列入《儒林傳》。李氏著作等身,主要有:《關中兩朝文鈔》22卷;《關中兩朝文鈔補》6卷;《關中道脈四種書》17卷;《桐閣文抄》12卷;《桐閣集》、《桐閣余稿》4卷等書。 4.李楷(1603一1670):字叔則,號岸翁,原朝邑縣南留社人,自幼聰慧好學,明天啟四年(1624)中舉,后因屢次會試不第,便放棄做官的打算,居家潛心讀書,研究史學。入清,官江蘇寶應知縣。平生作詩文,每廣坐酒酣,令兩人張絹素疋紙,懸腕直書,略不加點。移昝而罷,擲筆引滿,旁若無人。書學蘇軾,尤善飛白。知識淵博,題詠遍邑。李與大學士李大虛合著《二李玨書》高價爭購者風靡一時。清初曾任寶應縣知縣。李楷一生著述頗多,康熙年曾薈修《陜西通志》32卷,《朝邑縣志》4卷,《洛川縣志》2卷。《河濱詩選》、《河濱文選》、《河濱遺書抄》等。其它散著,后經其子李選匯訂為《河濱全集》一百卷,此外,他亦擅長書法和繪畫。 作者:溫孝林 大美大荔 歡迎來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