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詩,如九天銀河傾瀉人間,雄奇飄逸的文字間,盡是對祖國山河的深情禮贊。 他總能以超凡的想象力與靈動的筆觸,將自然風光融入詩篇,讓每一個字都迸發著生命的張力,實現內容與藝術的極致交融,也難怪杜甫會以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這般高度的評價,來盛贊其詩才。 唐肅宗上元二年,暮春的月光溫柔地灑在金陵大地。就在征虜亭的夜色里,李白登上扁舟,準備前往廣陵。 這一刻,靈感如清泉奔涌,他揮毫寫下這首《夜下征虜亭》。 ![]() 《夜下征虜亭》 李白〔唐代〕 船下廣陵去,月明征虜亭。 山花如繡頰,江火似流螢。 這首詩的大意是: 船順流而下朝廣陵駛去,明月照亮了征虜亭。 遠望山花如嬌艷似繡頰,江上萬家燈火,像無數螢火蟲飛來飛去。 據《建康志》記載,征虜亭在石頭塢,建于東晉,是金陵的一大名勝。此亭居山臨江,風景佳麗。 李白在夜里從岸上的征虜亭下船,故稱“夜下征虜亭”。 ![]() 首句直接點明了詩人的行蹤和目的地。詩人乘坐的小船在夜色中緩緩駛離征虜亭,向著廣陵進發。這一句簡潔明了,為全詩奠定了輕快的基調。 次句寫詩人回首凝望征虜亭,只見皎潔的月光傾灑在亭子上,使其輪廓清晰,傲然矗立。在月光的照耀下,征虜亭周邊的夜色充滿了靈動與生機,不僅有著柔和的美感,更仿佛蘊含著無盡的活力。 第三句詩人用比喻的手法形容征虜亭畔的山花。在朦朧月色的籠罩下,山花姿態婀娜,宛如一群活潑爛漫的少女亭亭玉立在江頭,似在含情脈脈地為詩人送別。這一比喻極為精妙,瞬間賦予江岸蓬勃的生氣與活力。 結句詩人將江上的漁火以及江中倒映的萬家燈火比作閃爍明滅的螢火蟲。它們在夜色中密密麻麻,星星點點,恰似無數螢火蟲在肆意飛舞。這一描繪使得原本靜止的漁火變得靈動起來,讓整個江面都充滿了蓬勃的生命力。 全詩描繪了一幅令人心醉的春江花月夜景圖: 岸上山花綽約多情,江上火點迷離奇幻;古亭靜立于上,小舟輕搖于下,皓月臨空,波光滟滟。 詩人熱愛祖國山河的美好感情和出游的喜悅,都從畫面中顯現出來。 這首詩的意境十分優美,作者選取江船、明月、古亭、山花、江火這些景物,把征虜亭一帶的夜色描繪得既嫵媚動人又生機勃勃。 夜色,在一般詩人的筆下多是寧靜的,呈現出倦倦睡意的,但在李白的筆下卻是生動的,精神十足的。 他用少女的風姿來比喻岸邊的山花,一下子給江岸增添了無限的生氣與活力。 夜晚江船的漁火本來是靜止的,但是作者卻從自己行船的感受角度去寫,把靜止的漁火寫成動態的,使江面的景象活潑起來,飛動起來。 【聲明】圖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立即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