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五絕《夜下征虜亭》讀記 (小河西) 此詩作于開元十四年(726),時李白初游吳越。據本詩,李白正自金陵赴廣陵。征虜亭:在今南京江寧區東。【《世說新語-雅量》(南朝宋-劉義慶):“支道林還東,時賢并送于征虜亭。”劉孝標注引《丹陽記》:“太安中,征虜將軍謝石立此亭,因以為名。”《景定建康志》卷22:“征虜亭在石頭塢。東晉太元中創。”】 夜下征虜亭(李白) 船下廣陵去,月明征虜亭。山花如繡頰,江火似流螢。 【注釋】廣陵:秦置廣陵縣。漢武帝時設廣陵國,領廣陵等四縣。秦漢廣陵縣即今揚州市區。開元年間稱揚州。【《舊唐書-地理志》:“(武德九年)揚州置大都督。……天寶元年改為廣陵郡,依舊大都督府。乾元元年復為揚州。”】 繡頰:如繡的面頰。亦稱“繡面”。《東南行……》(唐-白居易):“繡面誰家婢,鴉頭幾歲奴。” 江火:江上漁火。《聞雨》(唐-張說):“危戍臨江火,空齋入雨寒。”《陪盧明府泛舟回作》(唐-孟浩然):“鹢舟隨雁泊,江火共星羅。” 【詩意串述】此詩上聯點題。俺將乘舟朝廣陵駛去,明月照著征虜亭。下聯寫景。亭邊的山花如女子美麗的繡頰,江上漁火像螢火在流動。一幅花月夜景圖:皓月臨空,波光滟滟。亭邊山花美麗,江上漁火閃爍。古亭默默靜立,舟船慢慢搖動。一首“速寫”。寥寥數筆,逼真傳神。 |
|
來自: 小河西 > 《李白讀記(-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