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風云變幻,沖突或戰爭不斷,且“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令人難辨真假。作為看客我們應該如何判斷沖突雙方或多方的正義或非正義呢?其實我們可以通過一個國家或民族的特征去粗略的加以分析,即有效識別一個民族是不是一個崇尚武力(或暴力)的民族,即是不是一個“好戰”的民族。(注:這里只說民族而不說國家吧,這是因為一個國家的特征往往是由這一國家之中某一主要民族的特征來體現的)。下面請看判斷的三大要素: 1.化解矛盾沖突的首要途徑是什么?如果一個民族經常性地把暴力手段視作解決沖突的首要的、最有效的甚至唯一的方法,并且暴力的主角也常常被毫無保留地塑造為英雄,其暴力行為也常常被賦予崇高的道德理由(如“以暴制暴”、“快意恩仇”)。如此一來,這一民族的心理邏輯其實就證明了這一個民族是一個認可暴力文化民族。這是判斷一個民族是不是一個推崇暴力文化的第一大要素。 2.獲取權力的方式是什么?我們可以通過史料或影視文學作品去觀察,看這一個民族的權力是否總是需要通過暴力手段來獲得和維持。如果爭奪最高權力的過程大多伴隨著一系列血腥暴力,那么,這一民族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具備著對武力(暴力)文化或強權政治的認可。這是判斷一個民族是不是一個推崇暴力文化的第二個核心要素。 3.對暴力沖突后的處理態度是什么?一場暴力沖突之后往往伴隨的是給社會帶來的物理和心理創傷,以及對個人、家庭和社會的持久破壞。如果大多數勝利者在暴力沖突之后忽視了這一暴力沖突給這個社會帶來的痛苦和代價,僅僅是表現出了勝利者的狂歡或對失敗者的侮辱,那么這一民族就具備了崇尚暴力的第三大核心要素。 這三大要素判斷法雖然并非完全準確,但是它可以為大家提供一個對世界戰爭進行分析的切入點。 (寫在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日,2025年9月3日) ◇ |
|
來自: 草木青青33 > 《社會雜談/植物/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