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去做體檢,報告單上寫著各種“結節”,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肺結節,還有女性的子宮肌瘤。這結節、那肌瘤,仿佛成了現代人的“標配”,是不是很常見?這些東西,在中醫看來,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其實,這些所謂的“結節”、“肌瘤”,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病癥,它們更像是一種身體發出信號的方式,是身體內部失衡的外在表現。中醫看待它們,往往會從“體質病”的角度去理解。什么是體質病?就是說,你的身體底子、你的整體功能狀態出了問題,才會表現出這些局部的問題。 ![]() 我們都知道,身體有氣血津液,有臟腑經絡。當身體的某些機制運轉不暢,日積月累,津液就可能凝聚成痰,氣機就可能阻滯成瘀,時間久了,這些痰濕、氣滯、血瘀相互糾結,聚集在某個地方,就形成了我們摸得到、看得見的“結節”或“肌瘤”。這就像一條河流,如果河道不暢,泥沙淤積,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沙洲、暗礁。我們的身體也是如此,氣血的流通,津液的輸布,一旦受阻,就會形成病理產物。 那么,這些結節和肌瘤,究竟和哪些臟腑、哪些體質更相關呢? 首先,我們不得不提的就是肝。肝主疏泄,調暢氣機,是身體氣血運行的“交通警察”。現代人生活壓力大,情志不暢,容易肝氣郁結。肝氣一郁,氣機不暢,氣血運行就受阻。氣不行則水不化,津液就容易凝聚成痰。所以,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往往與肝郁氣滯、痰凝互結脫不了干系。你看,它們都長在“脖子”和“胸部”這些肝經循行的區域,這難道是巧合嗎?這正是肝郁氣滯,痰阻經絡的表現。 ![]() 其次,脾胃也很重要。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脾主運化水濕。如果脾胃功能不好,運化失職,水濕就不能正常代謝,積聚在體內就成了“痰”。這種痰濕體質的人,身體容易發胖,舌苔厚膩,也特別容易生結節。肺結節,很多時候就和脾虛生痰濕有關。肺為儲痰之器,脾為生痰之源,脾虛生痰,上犯于肺,日久就容易形成肺部的小結節。同時,痰濕與氣滯、血瘀糾纏不清,更是加重了結節的形成。 再者,子宮肌瘤,這更是典型的氣滯血瘀,兼有痰濕的產物。女性的胞宮,與肝脾腎三臟關系密切。肝郁氣滯,血行不暢,就容易瘀血。脾虛生痰,濕邪內停。腎虛,尤其腎陽不足,更是無法溫煦氣血,導致瘀血凝滯。這血瘀、痰濕、氣滯,在子宮里互相糾纏,就慢慢長出了肌瘤。所以,治療子宮肌瘤,活血化瘀是關鍵,但絕不能忽視疏肝理氣、健脾化痰、溫補腎陽的輔助作用。 你看,無論是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還是肺結節、子宮肌瘤,究其根本,都是身體內部的氣機不暢、痰濕內生、血瘀互結。這三者往往互相影響,共同作用。氣滯是因,痰濕是果,血瘀是更進一步的固化。它們就像是一個三位一體的“鐵三角”,形成了各種“包塊”。 ![]() 所以,中醫在治療這些結節、肌瘤時,絕不只是簡單地“消塊”,而是要從根本上調整體質。治病求本,就是這個道理。要疏肝解郁,讓氣機通暢;要健脾化痰,讓水濕得化;要活血化瘀,讓瘀滯消散。比如,像逍遙丸、小柴胡湯可以疏肝理氣;二陳湯、溫膽湯可以健脾化痰;桂枝茯苓丸、血府逐瘀湯可以活血化瘀。這些方子都是根據不同的體質和癥狀來選擇搭配的。 當然,除了藥物,更重要的是生活習慣的調整。保持心情舒暢,不讓肝氣郁結;飲食清淡,避免脾胃生濕;適當運動,讓氣血活起來。這些看似平常的細節,才是調理體質,從根本上解決結節、肌瘤問題的關鍵。只要把身體的“河流”疏通了,泥沙自然就不會淤積,各種“包塊”也就會慢慢消散了。所以,理解并調整你的體質,才是真正健康的奧秘所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