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血糖控制得還行,怎么身體反倒越來越差,是不是糖尿病到后期不靠血糖說話了?”一位從事文具批發的個體老板,在復查腎功能后忍不住問出了這句話。 他五十多歲,外表看不出毛病,吃得清淡,每月都測血糖,藥也從沒落下,但就是感覺狀態在下滑。他不理解,明明血糖值不高,為啥身體各種不對勁。 他說不清哪里出了問題,卻總感覺“哪里都不舒服”。他的疑惑,其實正暴露了很多人對糖尿病認識的誤區。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糖尿病從來不是一個血糖數字的問題,它本質上是一場慢性代謝失控的過程。真正危險的不是血糖升高本身,而是這個過程牽連到的器官、系統、細胞網絡。 在早期,糖代謝紊亂只體現在血液里;到了中后期,問題轉移到了腎、心、神經、微循環、免疫系統。 真正讓人失去生活能力、甚至直接危及生命的,往往不是血糖升高,而是并發癥的失控。血糖只是個開始,結局落在哪,決定權在并發癥手里。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其中有三種并發癥最具毀滅性,是絕大多數晚期病人真正被擊垮的關鍵點。不是腳壞了,不是眼花了,而是代謝系統崩塌后,某個核心環節徹底撐不住。 很多人沒意識到,糖尿病晚期的臨床結局并非模糊,而是高度集中,卡在這三道關口上。 第一種叫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這種狀態是代謝徹底亂套的標志。它的本質是胰島素缺乏或完全失效,身體沒法正常利用葡萄糖,只能轉向脂肪供能。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這種轉變聽上去沒啥,但代謝脂肪的副產物是酮體,酮體堆積就會讓血液變成酸性環境,細胞功能受損,呼吸節律改變,電解質紊亂,甚至意識障礙。 這種變化來得快,進展猛,很多時候病人一開始只是惡心乏力,沒幾小時就進了重癥監護室。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怎么突然暈倒,其實早在數天前,體內的代謝系統就已經進入崩塌邊緣。 問題是,酮癥酸中毒不是只有一型糖尿病才會出現,二型患者如果感染、停藥、劇烈脫水也照樣會發生。很多人自以為血糖“只高一點”,但忘了糖尿病不是靠血糖決定危險級別的,它看的是胰島素和身體整個代謝系統的協調程度。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一旦胰島素完全喪失效能,哪怕體內糖一大堆,也沒細胞能用,那就等于整個供能系統被掐斷。這種狀態下,人體啟動備用系統,但這個系統是“燒自己”的,會快速拉垮肝、腎、電解質平衡。 血壓掉下來,血pH下降,大腦反應遲鈍,心臟節律紊亂,這不是一種病,而是一整套系統的連鎖倒塌。酮癥酸中毒不是慢性問題,是代謝系統自毀的信號,能挺過去是運氣,挺不過去就是終點。 第二種是高滲性高血糖狀態。這種并發癥跟酮癥酸中毒不同,它不靠酮體崩潰系統,而是靠“濃度”抽干身體的水分。它的特點是血糖高得驚人,常常超過正常上限的幾倍,但沒有酮體積聚。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為什么會這樣?因為這類患者還有點胰島素殘余,能阻止脂肪代謝,但沒法讓糖進入細胞。結果就是血糖在血液中越堆越多,血漿滲透壓飆升。 水被迫從細胞跑到血液中去稀釋糖分,細胞脫水,大腦功能受抑,腎臟負擔巨大。最終形成全身脫水、電解質紊亂、循環衰竭。 這種狀態多數發生在老年糖尿病人群中,特別是那些生活習慣不穩定、水分攝入少的人群。初期可能只是煩渴、小便頻繁,發展到一定程度后,會出現意識模糊、嗜睡、昏迷。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不同于酮癥酸中毒,這種狀態有時候不痛不癢,但危險指數同樣高。它的關鍵在于缺水與高滲的對抗,治療靠大量補液與胰島素持續輸注,但如果拖延,后果一樣致命。 很多家屬都納悶,病人前一天還正常走動,怎么突然人就說不清話了,其實當時血糖早已超限,腦細胞在脫水中一步步退化。 第三種結局,是終末期腎病。這是慢性糖尿病人群中最常見也是最“拖”的并發癥。它不是突發,而是長年累月的積累。糖尿病對腎臟的傷害,從微量蛋白尿開始,逐漸發展為蛋白尿、腎小球硬化、濾過率下降,最終走向腎功能衰竭。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很多人早期腎功能檢測還正常,但只要持續高血糖不控制,腎小球就像被不停刷洗的海綿,一點點喪失過濾能力。等到肌酐升高、尿素氮上來,已經是結構性破壞,回頭幾乎不可能。 終末期腎病的難點在于,它一旦形成,除了透析幾乎沒有出路。而透析本身又是個消耗性過程,會加速營養流失、免疫下降、心衰風險。 很多人一進透析就變成“醫療依賴者”,生活質量大幅下降。最關鍵的是,這類患者本身就有高血壓、高脂血、貧血等合并問題,任何一點波動都可能成為引發心腦血管事件的導火索。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很多人不是死于腎衰,而是死在透析期間的感染、心律失常或腦梗。這不是單一病因,而是一個復雜系統走到崩塌盡頭的集合表現。 糖尿病的結局不是靠血糖值判斷的,也不是靠有沒有吃藥判斷的,而是看整個代謝系統撐不撐得住。最具欺騙性的是,大多數人走到并發癥前期,癥狀都非常輕微。 頭暈、乏力、尿多、渴這些表現和普通疲勞根本沒差別。很多人覺得自己還能吃、還能走、還能工作,就以為沒事。但身體的代謝系統從來不是靠感覺判斷狀態的,它靠的是調節能力。而這個能力,是慢慢消耗掉的。等消耗完了,再出現明顯癥狀,就不是可逆狀態了。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真正讓人失去主動權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對它的誤解。把糖尿病當成血糖問題,是最大的問題。它是一個代謝調控系統的慢性潰散過程,終點是并發癥,不是高血糖。 身體不在意你是否吃了白米飯,而在意的是你是否每天都在削弱它的調節能力。酮癥、高滲、腎衰,不是偶然的,而是代謝失控的必然結局。不是出事了才是重癥,是從穩定轉向失衡的那一刻,就已經埋好了路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