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療法是中醫外治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既簡便有效、易于實施 又安全無副作用 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 寶寶的體質本來較大人要弱 平時稍不注意就會感冒發燒 或者消化不良、腹痛腹瀉 小兒推拿手法簡單易行、療效好 對于寶寶日常生活中小病小痛 有時候不一定要去醫院 家長如能自己掌握小兒推拿的方法 就可以起到「未病先防,已病防變」的作用 真正成為孩子的「家庭保健醫生」 株洲兒科謝靜副教授如是說。 小兒推拿的基本手法有:推法、揉法、按法、搓法、拿法、捏法、擦法、捻法、搖法、拍法。 No.1 補脾經 ?常用于消化系統疾病,在呼吸道感染后也會補脾養肺培土生金。 No.2 順運八卦 ?脾胃系統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都可以用。 No.3 掐五指節 ?寶寶受到驚嚇之后,可用此手法。 No.4 揉涌泉 ?頭痛發熱,嘔吐腹瀉,補益腎氣。 No.5 搗小天心 ?清熱鎮驚,用于驚風、抽搐、煩躁不安。 No.6 平肝清肺 ?用于呼吸道外感。 No.7 順時針揉中脘 ?健脾和胃,消食和中。用于便秘,積食,內熱。 ?中脘穴位于臍上4寸,劍突與臍連線的中點。 ![]() No.8 拿風池 ?用于感冒發汗、頭痛、發熱。 ?風池穴位于頸后枕骨下,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三角凹陷中。 ?患兒坐位,治療者站在患兒后方,一手扶住患兒前額,另一手以拇指、食指螺紋面相對用力拿揉患兒風池穴。 ![]() No.9 退六腑 ?用于高熱、涼血、解毒。 No.10 捏擠大椎 ?清熱解表,用于感冒、發熱。 ?大椎穴位于第7頸椎于第1胸椎棘突之間。 ?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揉捏。 No.11 分手陰陽 ?用于調節陰陽平衡,寒熱夾雜,半表半里,高熱不退。 ?患兒仰臥位,治療者坐于患兒側方,以兩手拇指按于患兒掌根之間,中指托住患兒手背,無名指在下,小指在上,夾持固定其四指,用兩手拇指指端由患兒手腕部總筋向兩側分推。 ?注意分推時壓力不要過大,以患兒能忍受為度。 No.12 清大腸 ?常用于便秘、積食。約有30%的兒童患有不同程度的便秘。 ?患兒抱坐位或仰臥位,術者站在患兒的側方,一手扶住患兒的手掌,另一手以拇指羅紋面在患兒食指外側緣,自虎口向食指指尖直推。 No.13 下推七節骨 ?用于便秘、積食。 No.14 推四橫紋 ?用于厭食、積食。小兒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掌側第1指間關節橫紋處,稱為「四橫紋」。 ?操作時一手握住患兒的手掌,使其四指伸直并攏,掌心向上,另一手四指并攏從食指橫紋處推向小指橫紋處。 No.15 揉肺俞 ?用于肺炎、咳嗽。 ?小兒俯臥位,治療者站在患兒的側方,以一手食指、中指指端分別置于患兒兩側肺俞穴(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上環旋揉動。 No.16 拿肩井 ?發汗解表,常用于感冒、驚風。 ?肩井穴位于大椎與肩峰連線的中點。 ?用拇指與食指、中指對稱用力提拿。 ![]() No.17 分推腹陰陽 ?用于腹瀉、積食、便秘等消化系統疾病。 ?自劍突下到肚臍,用兩拇指從中間向兩旁分推。 ![]() No.18 揉板門 ?板門為脾胃之門,可以通三焦,清虛熱實熱,治上吐下瀉、脘腹痛。 ?板門位于手掌大魚際平面。 ?用拇指揉大魚際平面中點。 ![]() No.19 揉足三里 ?健脾和胃,調中理氣。用于治療嘔吐、腹瀉、腹脹、腹痛等消化道疾病。 ?足三里為脾胃保健穴。位于外側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 No.20 揉小天心 ?清熱,明目,利尿。可治療夜啼、驚風、抽搐、小便短赤等病癥。 ?小天心位于大小魚際交界處凹陷中。用拇指按揉。 No.21 清天河水 ?清熱解表,主治一切熱證。如五心煩熱、口燥咽干、唇舌生瘡、外感發熱、頭痛、咽痛等外感熱證。 ?位置在前臂內側正中, 腕橫紋至肘橫紋成直線。 ?用食指、中指指腹,從腕部推向肘部,稱為「清天河水」。 No.22 推三關 ?益氣活血治虛寒。主治一切虛寒證。如腹痛、腹瀉、四肢厥冷、面色無華、疳積等陽氣不足證,治療感冒、畏寒肢冷、疹出不透等外感表證。 ?位置在前臂外側,陽池至曲池成一直線。 ?用拇指外側面或食指、中指指面,自腕部推向肘部,稱為「推三關」。 由于寶寶肌膚嬌嫩、神氣怯弱,因此在推拿治病時,特別要注意手法,強調輕柔、滲透,要求輕快柔和,平穩著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