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學習活動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各種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交織在一起共同影響著我們學習的進程。智力因素作為心理過程中的認識過程直接影響著我們的學習活動,而非智力因素雖然不直接參與認識過程,卻是學習活動賴以高效進行的動力因素。
一般認為,智力是一種綜合的認識能力,它包括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力五個基本因素,抽象思維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創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現。智力的這 種觀點應理解為:第一,智力與認識過程有關,但并非認識過程本身;第二,構成智力的各種認識特點必須比較穩定,那些變化無常的認識特點不能稱為智力;第三,智力不是五種因素的機械相加,而是五種因素的有機結合;第四,智力是一種能力,而情緒、情感、性格、氣質、動機、興趣、意志等非能力的特征則屬于非智力因素。 智力是影響學習的重要因素,盡管智力的定義目前尚無定論,但它與學習的密切關系則是眾所公認的。國內外學者的多項研究結果表明,智力與學生的學業成績存在著高度相關。智力不僅影響著學生的學業成就,更重要的是影響著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的速度、深度和靈活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準備狀態,決定著學生學習的可教育性程度。由于各人的先天素質存在著差異,特別是后天條件的不同,諸如社會、環境、家庭、學校、所從事的實踐活動以及主觀努力程度的不同等因素,使兒童的智力出現了差異。智力的個別差異可以分為量的和質的兩個方面。所謂量的差異,一是智力的水平差異,二是智力表現早晚的差異。所謂質的差異一是智力的類型差異,二是智力的性別差異。從某種程度上說,智力差異對兒童學業成就和未來事業的影響是很大的。 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之外,影響智力活動和智力發展的那些具有動力作用的個性心理因素。它主要包括需要、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氣質和性格等。在個性心理結構中,諸多非智力因素組成了彼此聯系、相互制約與相互作用的動力系統,是人的個性中最活躍、最積極的因素,它決定著人進行活動的積極程度。兒童在學習過程中,其學習動機、情緒情感及個性特質都會對學習成果有很大影響。 兒童的學習活動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協同活動的結果。研究表明,學生的學業成就與智力因素具有密切相關,而非智力因素對學生成才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學習活動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相互制約、彼此促進的,智力的發展會促進非智力因素積極特征的發展,非智力因素的積極特征對學習具有調節、控制、維持和補償的功能,是提高學習質量和促進智力發展的強大動力。但是,這種一致性并不是絕對的、自發的。因此,無論對智力較好或智力較差的兒童,都必須注意既發展他們的智力,又要培養他們的非智力因素,并有意識地讓智力促進非智力因素的發展,讓非智力因素促進智力水平的提高。發展兒童智能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而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也是非常重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