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伯濤,地道的侗家農民子弟,16歲參加北伐,19歲在國民革命軍當排長,往后轉戰南北,英勇善戰,戰功顯赫,尤其在著名的湘西“雪峰山戰役”中出奇制勝,打敗橫行一時的日寇,成為抗日名將,受到蔣介石的器重,成為蔣介石嫡系第十八軍軍長(少將軍銜)。正值官運亨通之時,他成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俘,于1959年第一批獲特赦,并得到周恩來總理的三次接見,安排他擔任全國政協文史專員,成為全國政協委員。
記母訓,“男兒當自強”
楊伯濤又名序章,別號蕩波。1909年4月19日出生于湖南省芷江縣城東門郊外的一個農民家庭。其父楊宗海是一個忠厚老實的農民,40歲時病故。楊伯濤上有三姐二兄,全靠母親劉氏潔英撫育成人。母親劉氏生性善良、聰明賢慧,略識文字,對楊伯濤兄弟管教得特別嚴格,常以“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等格言來訓勉楊伯濤兄弟三人。這些警示之言成為楊伯濤一生為人處事的準則。 1926年,受第一次國共合作大革命浪潮的影響,正值北伐軍革命軍第十軍軍長王天培的部隊從貴州出湘西參加北伐,楊伯濤毅然投奔到王天培第十軍教導團當了一名學兵。1927年,由于國民黨寧、漢分裂,楊伯濤轉入程潛第六軍教導團學習,畢業后擔任第六軍第十九師排長。1929年,他考入中央軍校武漢分校第七期(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是黃埔軍官學校的延續)。這時,錢大鈞教導第三師在武漢軍分校成立。他沒有畢業又被調到教導三師任排長。1930年中原大戰后,教導三師并入第十八軍,1931年9月楊伯濤升任連長。由于他從幼小時候起深受母親的慈愛和嚴格要求,慈母的一言一行無時不影響著他的人生行為,加之長年在艱苦的環境中磨練,無形中更加激發了他奮發圖強的進取精神。他刻苦自學,當了連長后,行軍時還是一頭行李、一頭書籍,一有空閑就孜孜不倦地攻讀英語、數學、歷史、地理等。1935年考上了陸軍大學第十四期。 1937年8月,他棄學趕赴上海,被第十八軍軍長羅卓英委以營長之職,率部隊參加戰斗,隨后調到軍部任參謀。戰斗結束后,他回到陸軍大學繼續完成學業,1938年7月畢業,在黃維十八軍十一師任上校參謀主任。期間,他參加了南潯戰役,保衛南昌,然后又隨軍到平江地區協助湯恩伯部隊阻擊西侵日軍。1940年5月,他參加棗宜會戰,宜昌失陷后,隨九十四軍在大巴山高地守衛重慶門戶,再次與日軍對峙。1943年10月,又參與策劃常德會戰,主要負責制定作戰計劃。收復常德之后,被陳誠委任為十八軍十一師師長,堅守在常德、漢壽,這時的楊伯濤已成為陳誠的愛將。
揚國威,“雪峰山戰役”令倭寇喪膽
1944年,抗戰進入第七個年頭時,中國軍隊在湖南芷江建起了一座大型機場,進駐中、美混合空軍一個團,肩負著對侵華日軍的戰略攻擊。遠程轟炸機B-29的轟炸,使氣焰極為囂張的日軍在湘桂、粵漢鐵路線陷于癱瘓,整個長江航運不能暢通。日軍深受威脅,視芷江機場為心腹大患,認為必須盡快搗毀方能確保東面的水陸交通。為了奪取芷江機場,1945年5月初日軍發動了震驚中外的湘西雪峰山戰役,楊伯濤所在第十八軍奉命參加戰斗。 戰前日中雙方的軍事態勢是—— 日軍方面:自1945年3月起開始調集部隊,修復公路鐵路,修整交通通信,屯積糧食彈藥,進行會戰的各種準備。這次日軍的最高指揮官是日軍第二十軍司令官坂西一郎,所屬部隊有:第一一六師團、第四十七師團、第三十四師團、第六十八師團、第六十四師團一部及獨立八十六旅團,另附特種部隊,總兵力有20余萬人。 中國軍隊方面:擔任湘西沅水以南地區及芷江飛機場全面守備的是王耀武的第四方面軍,轄第七十三軍、第七十四軍、第一○○軍。這次會戰中國軍隊的最高指揮官是何應欽。何應欽原駐昆明,由于戰況緊急,他把前方指揮所設在安江,親臨前線指揮。 1945年3月下旬,日軍進攻部隊已均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