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建構主義
判斷標準:無論個體還是人類社會,在建構知識時主要受什么因素影響。以“人類是創造者”這一極端為標準判斷,離這端越近越極端,離得越遠則越溫和,達到一定界限就不是建構主主義了。 心理學建構主義的極端、溫和之分 關鍵問題: 信奉“個體是創造者”是極端的建構主義。 信奉“自然是教導者”是微弱的個人建構主義(接受學習客觀知識、發現學習確定知識)。 信奉“社會文化是教導者”是微弱的社會建構主義。 調和個體創造與社會文化引導關系的是溫和的社會建構主義。 個人建構主義: 經典的建構主義者是皮亞杰,重視個體兒童的建構活動,也認識到自然客體相互作用中的作用。 激進的建構主義是馮氏,結合主觀經驗主義與實用主義,將建構主義推向極端。 微弱的建構主義是認知主義基礎上結合皮亞杰的建構主義,對個體學習內在認知機制探討。如早期布魯納的認知結構理論、奧蘇貝爾認知結構同化論(認知結構、同化等概念從皮亞杰而來)、維特羅克學習生成模型,斯皮羅的認知彈性理論等。 社會建構主義: 經典的建構主義者是維果斯基,強調社會歷史文化在個體兒童發展中的制約作用。雖然也強調個體能動性,但把兒童看作是社會文化接受者,傳承者,有“專制主義”之嫌。 微弱的社會建構主義強調文化制約個體發展,重視個體對共同體的接受和模仿,忽視個體主觀創造性。 溫和的社會建構主義如歐內斯特認識到個體主觀知識與社會客觀知識之間相互作用和轉換,重視社會文化引導與個體主觀創造的作用。 社會學建構主義的極端、溫和之分 關鍵問題:公眾知識是客觀事物反映還是社會政治力量及偏見的產物。 極端派:極力反對知識是客觀的,認為知識是由特定群體的人如科學家建構起來的,這些人會受到政治、階級、宗教、性別等的影響。 溫和派:社會文化因素在科學知識形成中起主要作用,但不是唯一作用。 結論: 客觀主義的對立面是主觀主義,而非建構主義。它是對立面只是預成論。 所有建構主義的基本共同點:人的知識不是預先存在的,而是學習者自己建構生成的。 辯證地看,知識應該是客觀性與主觀性的統一。 毛主席的實踐論本質上也是社會學的建構主義。“正確的思想從哪里來, 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不是的,是從實踐中來的”。 建構主義分類:個體人還是社會 - []
Tag: 建構主義
建構主義分類 按建構主義者學術領域:哲學建構主義、社會學建構主義、教育學建構主義。 按建構主義傾向程度分:極端(強)建構主義、溫和(微弱)建構主義。 按對建構主體的分析單位:個體建構、個體間的建構、社會建構。 美國斯坦福大學菲利普分類很全面:心理學建構主義和社會學建構主義。 分類標準:是把個體還是社會作為主要分析單元。 心理學建構主義分為個人建構主義和社會建構主義。 心理學建構主義: 個體建構主義 代表人物:皮亞杰 關注:個人自身在個人知識建構中的創造作用。 代表理論:皮亞杰的“發生認識論”、馮。格拉塞斯費爾德的激進建構主義、維特羅克“學習生成模型”、斯皮羅“認知靈活性理論”等。 社會建構主義 代表人物:維果斯基 觀點:社會相互作用、文化在個人知識建構中的作用。 代表理論:維果斯基“文化歷史理論”、萊夫“情境認知論”、歐內斯特的社會建構主義等。(盡管研究社會影響個人建構,但重點仍在個體內在心理活動,所以依然歸于心理學建構主義)。 社會學建構主義: 代表人物:***、法國知識社會學家拉托、庫恩、后現代主義者、女性主義哲學家等。 關注:公眾知識是如何建構起來的,公眾知識包括學科知識(如科學、數學等)、常識及對周圍環境的共同理解。重視社會政治過程在公眾知識的建構中的重要作用。 社會建構論: 代表人物:杰根gergen 關注:把心理學建構主義稱為建構主義者constructivist,把社會學建構主義稱為建構論者constructionist。他反對把個體和社會作為分析單元,他的理論介于兩者之間,主要應用于心理治療上,教育影響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