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的上旬是中國高考的日子,而到了中旬就是法國的中學畢業會考。這種會考就相當于中國的高考。
兩國考試的第一個科目都是作文,中國是語文作文,而法國是哲學作文。去年,當中國學生在為“摔了一跤”、“有句話常掛在嘴邊”、“提籃春光看媽媽”、“必須跨過這道坎”等題目信筆發揮的時候,法國學生則 面對“若有所悟是否就是對于思想桎梏的解脫?”、“藝術品是否與其他物品一樣屬于現實?”、“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比較有什么意義?”等題目陷入冥思苦想。
哲學作文是文理科考生都必考的科目,所以每個法國人在中學時代都要為應付考試而“背哲學”。哲學課的地位與數學和物理這樣的主課不相上下。文學類的學生每周要上7個小時的哲學課,而經濟科和科學類的學生也分別要上三、四個小時的哲學課。
法國人為什么要花這么大的氣力學習哲學呢?他們就是要讓學生發現自我價值,學會對周圍司空見慣的現象說“不”,在未來的實際工作中養成創造性的思考方式。
也許有人會覺得,法國學生面對如此沉重的哲學話題,活得未免有點太累。其實,哲學思考雖然費腦子,但是卻可以使法國人對人生采取超然的態度,在快節奏的現代都市生活中保持平和的心境。正如一位法國人所言:“能在生活中當個重要的人固然是愉快的,但是更重要的是當個愉快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