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2007江山攝記】之捌:“南塢楊氏宗祠及八角井”
圖一:南塢楊氏外祠八角井(攝于2007-12-1)
江山民間有句老話“官溪祠堂南塢井,新塘邊米糕禮賢餅”,可見鳳林鎮南塢村的八角井是出了名的。南塢村的兩口八角井分別位于楊氏里外二祠附近,分別用條石砌筑成方形井臺,井內壁為圓形,四周用八塊長方形井欄和八個望柱相圍成八角形,柱頭雕刻仰覆蓮,柱身有清代和民國時期重修題字(外八角井欄板、望柱無存)。井中水質清洌,還有數條鯉魚嬉戲,據說井水冬暖夏涼,旱不枯澇不溢,成為千古佳話。關于八角井的來歷和傳說有很多,有說是北魏時期《水經注》的作者酈道元所鑿,也有說是南塢楊氏先祖在南宋始遷于此時所鑿。
到南塢村的主要目的還是沖著楊氏里外二祠而去,這兩個祠堂一個明代建筑一個清代建筑,分別由當年楊氏正房和偏房的后裔所建,現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南塢村是個偏遠的小山村,位于浙贛交界地帶,一天只有一兩班客車往返江山市區,我是先乘城鄉巴士到茅坂鄉再轉搭小三輪進的村,村子周圍山林茂密,景色宜人,司機師傅說原來在山上有兩座明代實心石塔,其中一座多年前因為采石放炮而毀壞,另一座基本完好。聽說我要去村中看祠堂,他又給了我一條令人痛心的消息:楊氏外祠戲臺上四只雕有鳳凰、麒麟的精美牛腿在幾個月前被盜。每次到各地尋訪古建筑最擔心的就是此種狀況,一些梁上君子視《文物保護法》為兒戲,大肆破壞盜賣國家文化遺產的行徑必將受到法律的嚴懲。
楊氏里祠位于村中心,始建于元代,現存建筑為明萬歷年間重建。祠堂前后共三進三開間四天井,由門樓、前廳、過廳、中廳、寢堂、偏院等組成,地勢逐進抬高。門樓采用四柱五樓牌坊式,檐下施仿木斗拱,門楣墨書“理學名宗”,正反兩面的額枋上遍布高浮雕的人物故事、亭臺樓閣、花鳥蟲魚等磚雕圖案,非常可惜的是所有人物動物的頭部都毀于文革。門樓內是用大塊青石板鋪設的狹長天井,兩側圍墻則用正方形青磚斜砌。前廳在明間前檐挑出歇山門樓,檐下用斗拱,無牛腿,室內空間寬敞、用材粗大,明間抬梁式用五架梁對前后單步梁,梁栿、雀替、檁條、斗拱、天花等處均施淡雅清麗的彩繪,次間山縫用磨磚做出仿木結構的梁架,柱礎瓜楞形,覆盆蓮花狀。中廳梁架結構與前廳類似,只是把歇山門樓移到了明間的后檐,其次間前檐還保留了八扇明代式樣的四抹格子門。前、中二廳用三間縱向過廳貫通,兩邊原有格子門扇與左右小天井相隔。寢堂建在高臺之上,用五級臺階與后天井相連,內部結構后代維修有所改動,明間抬梁式五架梁對前單步后雙單步,次間穿斗式,梁架殘留部分彩繪。楊氏里祠里供奉了很多木雕祖先像、神像和神轎,雖然制作粗糙,甚至有些荒誕古怪,但這種流傳了上千年的人神共娛、儒釋道共祭的民俗還是小有風趣。
楊氏外祠位于村落入口,始建于明嘉靖年間,現存建筑為清乾隆年間重建。該祠堂主軸線上有門廳、戲臺、中廳、寢堂三進兩天井,另有兩個附屬院落一同組合成規模宏大的封閉式建筑群。門廳為七開間樓屋,兩翼又凸出夾房各一間,門樓是三重檐歇山頂式樣,檐角起翹較大,檐下施花哨的象鼻昂斗拱,橫梁、額枋、牛腿、雀替木雕雙龍戲珠、仙鶴、鳳凰、獅子、麒麟、梅花鹿等豐富多彩的瑞獸圖案,前出廊用軒蓬頂,明間用斗拱撐托六邊形天花藻井并施彩畫,檐柱采用雙層柱礎。門廳背面向天井凸出歇山頂戲臺,臺面由大小十六根立柱支撐,八角藻井由二十八攢斗拱簇擁,并彩繪八仙過海圖,畫風脫俗,絕非一般工匠所及。戲臺兩側各有廂樓三間,底層敞開,樓上用井口紋護欄,并在明間挑出歇山頂。中廳三開間,體量較大,明間前后檐都挑出歇山門樓,前后出廊用天花藻井,繪麒麟、山水、花卉等,內部梁架碩大精良,明間抬梁式五架梁對前單步、前雙步、后單步用五柱,次間抬梁穿斗混合式用六柱,柱礎有鼓狀、礩形兩種,月梁飽滿并施包袱式彩繪。過后天井再上五級臺階便是寢堂,面闊五間,明間前檐出歇山門樓,前廊有八卦圖案的圓形藻井,橫批尚好,隔扇無存,明次間抬梁式五架梁對前單步后雙單步,梢間穿斗式,木構件保存部分彩繪。兩側廂房各三間,明間出門樓,天花繪有鳳凰、山石、花卉等。與中廳山墻相隔的兩個小院各是三間兩搭廂一天井布局,裝修較簡樸。為了目睹這座楊氏外祠的內景可謂費盡周折,多虧了楊氏里祠的文保員千方百計為我取來鑰匙,否則又要留下一個不小的遺憾。
南塢村現存的老宅子也很有看頭,以明末清初居多,其中不乏更早的珍貴遺構,比如被村民稱為南宋“祖屋”的幾座廳堂建筑的年代就很值得推敲,平緩的舉折,瘦高的扁作梁,丁頭拱、襻間斗拱和扶壁拱的構造,減柱法、梭形柱和礩形礎的風格都是非常古拙的做法,不排除明早期以前的可能。村中的貞節牌坊只剩下光禿禿的四根石柱,一些殘碎的明清碑刻也便地可見,大多是墓碑和墓志銘類,可見動蕩年代對古物的破壞有多徹底。
江山六天的行程在南塢村畫上圓滿的句號,當天晚上幸好有小姨夫的專車相送才有驚無險地趕上回金華的火車。另外,那天也是我28歲的生日,一個沒有蛋糕沒有蠟燭也沒有祝福的生日,卻是一個非常難忘和感動的生日,列車上我打開小姨特地為我做的“長壽面”,一股熱騰騰的面香味撲面而來,帶著濃濃的親情一同串進我的心底,眼眶不知不覺就濕潤了……(完)
南塢楊氏里祠組照: 圖二:南塢楊氏里祠外的八角井(攝于2007-12-1)
圖三:南塢楊氏里祠磚雕門樓(攝于2007-12-1) 圖四:南塢楊氏里祠門樓磚雕局部(攝于2007-12-1) 圖五:南塢楊氏里祠柱礎(攝于2007-12-1) 圖六:南塢楊氏里祠前廳梁架(攝于2007-12-1) 圖七:南塢楊氏里祠后廳內景(攝于2007-12-1) 圖八:南塢楊氏里祠后廳木雕諸神像(攝于2007-12-1) 南塢楊氏外祠組照: 圖九:南塢楊氏外祠遠景(攝于2007-12-1) 圖十:南塢楊氏外祠門樓(攝于2007-12-1) 圖十一:南塢楊氏外祠門樓木雕局部(攝于2007-12-1) 圖十二:從南塢楊氏外祠中廳看戲臺(攝于2007-12-1) 圖十三:南塢楊氏外祠戲臺藻井(攝于2007-12-1) 圖十四:南塢楊氏外祠中廳外景(攝于2007-12-1) 圖十五:南塢楊氏外祠中廳梁架(攝于2007-12-1) 圖十六:南塢楊氏外祠中廳前廊藻井(攝于2007-12-1) 圖十七:南塢楊氏外祠后廳前廊藻井(攝于2007-1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