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按揉耳垂眼穴、腳趾抓地(耳垂眼穴位于耳垂中心位置)
動作要領:用拇指或食指的羅紋面按揉耳垂眼穴,每按揉一次為一拍,同時,雙腳腳趾抓地,每抓地一次為一拍,連做四個八拍。
▲首先小腿用力,然后把力量傳送到十個腳趾上發力,讓腳趾向腳心靠攏,就像要摳住地面。
按揉耳垂眼穴,腳趾抓地
第二節;按揉太陽穴,刮上眼眶(眉梢和外眼角的中間向后約3cm凹陷處)
動作要領:用大拇指羅紋面按揉太陽穴,每按揉一次為一拍,連做四拍,再用雙手食指第二節內側,沿眉弓從眉頭到眉梢刮上眼眶,刮上眼眶一次為兩拍,連做四拍。
▲一定要用食指的第二節內側來刮上眼眶,對穴位的刺激比較適度。
按揉太陽穴,刮上眼眶
第三節:按揉四白穴 (眼睛瞳孔中間垂直線和鼻梁中間的橫線交叉點上)
動作要領:用雙手食指羅紋面按在四白穴上,每按揉一次為一拍,連做四個八拍。
▲按揉四白穴時,要固定在穴位處,按揉面不要太大。
按揉四白穴
第四節:按揉風池穴(后頸部枕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與耳垂齊平)
動作要領:用雙手的食指和中指并攏,用兩指的羅紋面按揉風池穴,每按揉一次為一拍,連做四個八拍。
▲找準風池穴,在局部按壓時,會有酸脹微痛感。
按揉風池穴
第五節:按壓頭部“督脈穴”(頭部正中線)
動作要領:用雙手除大拇指以外的其余四指,指尖相抵,用相抵四指的指肚部分,沿頭部正中線督脈,從頭的前部發髻處按至頭的后部發髻處,每按一次為一拍,連做四個八拍。
▲按壓督脈時,一定要用雙手除大拇指以外的其余四指,指尖相抵,用指腹按壓。

按頭部督脈穴
注 意 事 項
◆做操時身體要坐正,自然放松,肘關節不要放在桌子上。
◆全程閉目。
◆指尖不能觸及穴位,應用手指的羅紋面按揉穴位。
◆按揉穴位時按揉面不要太大。
解 讀
第一節:按揉耳垂眼穴、腳趾抓地。
通過對頭部、腳趾等局部穴位的刺激,增加全身血液循環、疏通全身經絡,使人全身氣血暢通,從而達到調節眼部的目的。
第二節:按揉太陽穴,刮上眼眶。
“按揉太陽穴”部分保持不變的基礎上,從原先的“輪刮眼眶”改成了“刮上眼眶”。
“在上眼眶的位置上,有攢竹、魚腰、絲竹空等穴位,都是比較重要的,并且用食指也比較容易刮到。而下眼眶的位置上,穴位相對來說比較少,也不容易被刮到。因此,新版中就取消了刮下眼眶這個動作。
第三節:按揉四白穴。
按揉“四白”找對穴位最重要,與舊版眼保健操相比,第三節的動作沒有變化,依然是按揉四白穴。“做這節操,最重要的是找準穴位。四白穴位于眼眶下方的凹陷處,在找這個穴位時,可以先將雙手的食指和中指并攏,放在緊靠鼻子的兩側處,中指尖位于鼻子中部即鼻子1/2的位置上,然后放下中指,食指尖所指的地方就是四白穴。
第四節:按揉風池穴。
池穴位置在后腦勺下方頸窩的兩側,由頸窩往外約兩個拇指的左右即是。用手摸上去,就是兩條‘大筋’外緣的陷窩中,其位置則與耳垂齊平。
由于按揉風池穴具有袪風解表、清頭明目、通腦活絡的作用,不但對眼睛有益,還適用于頸部疼痛、頭痛眩暈、失眠健忘、高血壓、風濕病等病癥。
第五節:按壓頭部督脈穴。
督脈穴是從面部人中穴到脊椎,考慮操作方便,該節只按揉從前額到腦后發髻處的一段。
“督脈是人體的奇經八脈之一,總督一身之陽經,六條陽經都與督脈交會于大椎處。督脈有調節陽經氣血的作用,所以也被稱為‘陽脈之海’。督脈是人體內非常重要的一條經脈,經常用手指按揉,可以疏通經脈,達到保健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