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認為堅持做眼保健操或進行眼部穴位按摩可以起到恢復視力、防止或治療近視的作用。眼部穴位按摩能有效促進眼組織血液循環、緩解眼部肌肉疲勞。
1、按壓攢竹穴: 攢竹穴位于眉毛內側邊緣(雙眉頭際位置)的凹陷處。可用拇指腹面按壓攢竹穴,一面吐息一面按壓,每次持續6秒、反復10次。 2、按壓勞點穴: 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捏壓眼角與鼻根之間的勞點穴,一面吐息、一面緩緩用力捏壓,持續6秒、反復10次。 3、按壓四白穴: 以兩手食指按在眼瞳(以直視時的瞳孔為準)下三公分處的四白穴,一面吐息、一面按壓此穴,反復8次(或更多、24次、36次)。 4、按壓瞳子髎穴 瞳子髎穴位于外側眼角的眼眶邊緣處。用拇指按壓此穴,其余四指收攏輕握向前,食指第二關節外側貼放在眼前,一面吐息、一面按壓,做7次。 5、注意事項: 按摩面部的時候要洗凈雙手,按壓穴位時手指要緩緩用力、緩慢旋轉揉動,呼氣吐息要悠長、不可急促。 眼保健操是根據祖國醫學推拿、經絡理論,結合體育醫療綜合而成的按摩法。它通過對眼部周圍穴位的按摩,使眼內氣血通暢,改善神經營養,以達到消除睫狀肌緊張或痙攣的目的。實踐表明,眼保健操同用眼衛生相結合,可以控制近視眼的新發病例,起到保護視力、防治近視的作用。 眼保健操必須經常操練,做到動作準確,并持之以恒。 一般每天可做二次,上下午各一次。 眼保健操經過簡化有以下四節。 第一節探天應穴(攢竹下三分):以左右大拇指羅紋面接左右眉頭下面的上眶角處。其他四指散開彎曲如弓狀,支在前額上,按探面不要大。 第二節擠按睛明穴:以左手或右手大拇指按鼻根部,先向下按、然后向上擠。 第三節按揉四白穴:先以左右食指與中指并攏,放在靠近鼻翼兩側,大拇指支撐在下腭骨凹陷處,然后放下中指,在面頰中央按揉。注意穴位不需移動,按揉面不要太大。 第四節接太陽穴、輪刮眼眶(太陽、攢竹、魚腰、絲竹空、瞳子骱、承泣等):拳起四指,以左右大拇指羅紋面按住太陽穴,以左右食指第二節內側面輪刮眼眶上下一圈,上側從眉頭開始,到眉梢為止,下面從內眼角起至外眼角止,先上后下,輪刮上下一圈。 下面再介紹一套5節眼保健操,與掛圖大同小異也可收到佳效。 第一節 擠按睛明穴 晴明穴在鼻梁兩側距內眼角半分的地方(圖1)。做這節時要閉上雙眼。用兩拇指按在晴明穴上,擠按鼻根,先向下按后向上擠,一按一擠為一拍,連做四個八拍。 第二節 按揉太陽穴和輪刮眼眶 太陽穴在外眼角與眉梢之間向后大約一寸的地方(圖2),輪刮眼眶的穴位有五個:攢竹、魚腰、絲竹穴、瞳子、承泣。做時先刮后揉。用兩手拇指羅紋面按住左右太陽穴上(圖3)。其余四指拳起來,用左右食指第二節內側面輪流刮上下眼眶(圖4)。上眼眶從眉頭到眉梢,下眼眶從內眼角到外眼角,先上后下,各二拍。輪刮一圈是四拍。再用拇指螺紋面按揉太陽穴四拍。共八拍。連做四個八拍。 第三節 按揉四白穴 四白穴在下眼眶邊的正中。找這個穴位時,可以先將兩手的食指和中指并攏,放在緊靠鼻子的兩側,中指尖挨鼻根,大拇指支撐在下凳骨凹陷處,然后放下中指,食指尖所指的地方就是四白穴(圖5)。按揉四白穴時手指不要移動,按揉面不要太大,連做四個八拍。 第四節 按揉風池穴 風池穴在頸后枕骨下兩條大筋外側的凹陷地方(圖6)。做的時候用兩手食指和中指并攏放在風池穴上,每拍按揉一下,共做四個八拍。 第五節 干洗臉 這一節是將兩手四指并攏沿鼻梁兩側向上推,一直推到前額,然后順著兩側眉橫骨沿太陽穴向下拉(圖7)。向上推是四拍,向下拉是四拍,共八拍,連做四個八拍。做操時最好在看書、寫字或復習功課以后進行。 做操時,注意力要集中,按揉穴位要正確,手法要輕緩,覺得酸脹就對了,不要用力過大,以免擦傷皮膚,更不要按到眼球上去。如果臉上有瘡或癤子,眼睛有炎癥或外傷時,應暫時停一下好了以后再做。 第一節 閉目入靜 本節為眼保健操的預備式。 動作要求:坐姿或站姿。雙腳分開與肩等寬,雙臂自然下垂,身體保持正直,全身放松,兩眼輕閉。 動作重點:兩眼輕閉,切勿睜眼。 作用:可緩解睫狀肌緊張,消除視力疲勞。 第二節 按壓睛明 睛明穴位置:雙眼內眼角。 動作要求:雙手食指分別按壓雙側睛明穴,其余手指呈握拳狀,每拍按壓一次。 作用:具有防治視覺昏蒙的功效。 第三節:按揉太陽、攢竹,抹刮眉弓 太陽穴位置;眉稍和外眼角之間,向后一寸凹陷處。 攢竹穴位置:位于眉毛內端。 動作要求:第一、二個八拍,雙手拇指按揉太陽穴,食指按揉攢竹穴,每拍按揉1次。第三、四個八拍,雙手食指彎曲,余指握拳,由眉毛內端向外抹刮,每2拍抹刮1次。 動作重點:對太陽穴和攢竹穴采取按揉手法,而不是擠壓。抹刮眉弓時,采取由內向外的方式進行。 作用:防治眼病和視力減退。 第四節:按壓四白 取穴法;先把左、右食指和中指并攏對齊,分別按壓在鼻翼上緣的兩側,然后食指不動,中指和其他手指縮回呈握拳狀,食指所在的位置便是四白穴。 動作要求:每拍按壓四白穴1次。 動作重點:取準穴位,采取按壓手法,而不是按揉手法。因為按揉穴位不易準確。 作用:防治眼病。 第五節:捻壓耳垂,轉動眼球 動作要求:雙手拇指和食指,分別夾住耳垂,每拍捻壓1次。 轉動眼球,第一、二個八拍眼球沿逆時針方向轉動,其轉動順序為上、左、下、右。第三、四個八拍眼球沿順時針方向轉動,其轉動順序為上、右、下、左。每拍轉動一個方向。 動作要點:耳垂采取捻壓手法,而不是擠壓和按壓手法。轉動眼球時,頭部不動。 作用:耳垂上有兩個主治眼病的穴位。轉動眼球,可緩解眼肌的緊張度。
第六節 揉捻合谷,眺望景物 合谷穴位置:位于拇、食指掌骨間,微偏食側凹陷處。 動作要求:第一、二個八拍右手拇指壓于左手合谷穴,食指墊于掌面與拇指呈對應位置,每拍揉捻1次。第三、四個八拍,雙手輪換,每拍揉捻1次。與此同時雙眼遠眺晃物。動作要點:合谷穴采用揉捻手法。遠眺景物與揉捻合谷穴同時進行,但須注意,遠眺時應背向陽光,盡里望遠處目標。如在教室內做眼保健操,應起立通過窗戶注視遠處目標。 作用:揉捻合谷具有醒腦、增強新陳代謝的功能。遠跳,可緩解睫狀肌的緊張度,達到松弛晶狀體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