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隋唐科舉制度推行以前,朝廷選拔官吏,主要是地方薦舉,即所謂通過“舉賢良方正”、“舉茂才”等,推薦優秀人才直接從政為官。據康熙《湖廣通志·薦舉》所列名錄,今湖南、湖北兩省經由薦舉官至公卿士大夫的,兩漢三國時期為36人,零陵郡有曾譚、劉優、蔣晉、熊尚、劉巴、劉敏、賴恭、黃蓋等8人;兩晉南北朝27人,零陵6人,中有泉陵人唐宏官至大司徒;唐代18人,永、道二州占6人。 隋唐開啟科舉考試后,與這一制度并行的是地方遍設官學,規定應試者必先入官學。零陵素有重教傳統,這里至遲在唐代就辦有官學。明隆慶《永州府志·學宮》明確記載,永州官學是刺史韋宙于唐元和年間創辦,舊在城外,宋太守柳拱辰遷建于東山之下;道州州學在“州西門外,唐薛伯高創制”,柳宗元作記。寧遠、江華、永明三縣唐代已有縣學,其它各縣也都于宋代建起官學。宋代私人或官府創辦的書院興起,零陵城內有東邱書院,道州有濂溪書院。公元1261年,宋理宗趙昀親賜“道州濂溪 秉瀟湘山川之靈氣,受舜帝 如果說,我們在“濂溪 三國的另一位頂尖級風云人物蔣琬,零陵郡人,從小寄住在外祖父零陵太守劉優家,故居在城內千秋嶺。青少年時代即以才學聞名于郡縣,后以州書佐從劉備入蜀,諸葛亮稱其“社稷之器”。孔明攻魏,琬留守,常籌集充足糧草保證軍隊供給。諸葛丞相臨終前密表后主,言琬可托付大事。諸葛亮死后,代為執政,任大將軍,錄尚書事,死后謚“恭侯”。如此眾多光彩照人的頭銜,人們不難感覺到他在蜀國的份量。 在魏國,則有零陵人劉先官居要職。劉先自幼博聞強記,明通典故。初為劉表射駕,獻計劉表依附曹操,劉猶豫不決。曾出使許都,冒著掉腦袋的危險,于大庭廣眾之中駁斥曹操對劉表的責難,使曹無言以對。漢獻帝時,官授武陵太守,后升為尚書。憑劉先的實力和凜然之氣,后來竟做了魏國首任尚書令。 唐代開湘狀元李邰,20歲時即登上榮譽的巔峰,本可以安安穩穩做個京官了,但他卻偏要上書,愿將自己進士第一讓與同科考生劉簧,因而得罪宦官,被排擠出京。后任賀州刺史,升吏部侍郎,授正義大夫。晚年辭官還鄉,寄情九嶷山 宋代抗金英雄陳遘,零陵縣人,21歲進士,有文武才。初為莘縣、雍丘縣令,以政績升廣西轉運判官,因得罪蔡京被罷職。不久復官,以龍圖閣直學士經制東南七路財賦,創設歷史上有名的“經制錢”,并在杭州大興水利。靖康元年(1126),加授資政殿學士,光祿大夫。是年冬,金兵大舉攻宋,康王趙構親任天下大元帥,陳遘任兵馬元帥,駐守河北重鎮中山府(今定州)。在外無援師的情況下,堅壁固守達半年之久。京都失陷后,朝廷命陳適(陳遘弟)臨城諭旨,令他放棄中山,但陳遘誓與中山共存亡,率部全力抗戰。不幸,部將沙振判敵,乘夜持刀闖入府中將陳遘及一家17口殺害。金兵入城后,將陳遘葬于鐵柱寺,稱之為“南朝忠臣”。 明朝大臣陳薦,字君庸,號楚石,祁陽縣人,隆慶五年(1571)進士,累官戶部尚書、河漕總督。為官以公正廉明、不畏權貴著稱。任陜西巡撫時,三秦荒旱,他清理積牘,得四萬余金,上疏請獻賑災,救活不少老百姓。 又如周希圣,永州何仙觀人。萬歷十七年進士,初授華陽知縣,以政績升御史。因具疏極陳濫取宮扇之弊,謫灌陽典史,家居十八年,后升為南京戶部尚書。旋因彈劾奸臣魏忠賢,被削職為民。老年雖復起用,已無意仕途。其為官卓立不阿,甚為時人稱頌。 清代宰輔陳大受,祁陽人。雍正十一年進士。一個漢族文人,官做到兵部、吏部尚書,累官協辦大學士直軍機處,加太子太保,曾任直隸、兩廣總督,榮華、風光獨占。他本可做個太平宮,但卻甘冒風險,所到之處,興修水利,賑濟災民,撤查貪官,民受其利。深為時人景仰。 還有何凌漢,道州人,嘉慶十年進士,歷任順天府尹、工部和吏部侍郎,后至工部尚書,又轉戶部尚書,卒贈太子太保。立朝正直,廉潔自持,史稱“以文章道德,系中外望者數十年”。其子何紹基,為晚清最有影響的書法大師。 提到書法大家,比何紹基更負盛名的是唐代“草圣”懷素。懷素(725—785),俗姓錢,因曾在長沙住過,在《自敘帖》中有“家長沙”之語,有學者說他是長沙人,大概緣于此。然而,他在《藏真帖》中已明明白白寫道:“懷素,字藏真,生于零陵”;《中國書畫名家精品大典》等專著,也都確認懷素“籍貫零陵”。懷素出家的寺院原在離零陵城西北2 0多里的書堂寺(今岐山頭鄉)。后來,書堂寺衰毀,宋元間僧人便在零陵城東門外兩里懷素故居重建綠天庵,庵內有“懷素塔”,后遷建東山之麓。今天,透過“綠天蕉影”,墨池、筆琢、穿孔漆盤,這類流傳了千余年的掌故、物事,我們能感受到一位偉大藝術家所付出的艱辛。“十年懷素 他生逢李唐王朝的盛世,是主體精神有一個相對釋放空間的時代。這位出身在僻遠山地的“零陵僧”,不但在書法領域對求雅崇格的“大王書風”進行了挑戰,也從不為佛界的清規戒律所束。懷素 懷素的狂草引發了李白、戴叔倫、盧象、錢起等大詩人書法詩歌創作的雅興。從而開啟了一個書法與詩歌完美結合的藝術景象。李白游九嶷在零陵會見懷素,實在是一種藝術奇緣。李白遂作《草書歌行》稱,“少年上人號懷素 瀟湘與書法相得益彰。古樸蒼茫的永州,山川風云相映成趣的永州,在懷素的揮灑之間便有了大氣,有了格調,有了精神。永州萬物在他眼里成為狂草縱橫可象者之“象”:阿娜楊柳的柔和之美,夏云隨風的飄逸之美,枯藤勁松的渾荊、之美,翔雁飛鶴的迅疾之美……全匯合在狂草線條、墨色、結構的無形之“象”中了。今存永州的懷素 永州歷史人物還可以排出長長一串。我們從這些先賢身上,不難找到永州人剛直秉賦代代衍化的蹤跡。 |
|
來自: you are best ! > 《我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