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的甌江浩浩蕩蕩入海,其源頭在龍泉。龍泉進入雁蕩山,叫楠溪江,一溪清流,繞山悠悠流淌。甌菜的源流,也是十分的長,有許多的菜名用的是古漢語。不過,“鴨賺”是當代的,據說其興起的時間大約在上世紀的八十年代。
溫州是一個水城,有甌江,緊鄰大海。即便山中,也是水系發達,曾成就過謝靈運,一任永嘉知府,開了中國山水詩之先,溫州便也是鴨子的天堂。
水城是有鴨子的,大規模養鴨以后,溫州的副食加工業崛起,有名牌“鄉巴佬”,分解了鴨子,鴨舌成了一道名菜。我在溫州吃過好幾頓鴨舌,它是一道涼菜,鴨舌是鹵的,風至半干,在口中細嚼,韌性十足,頗為耐嚼。然而,我卻是在網上遇到溫州人南方朔,他告訴我,溫州人叫“鴨賺”,不稱鴨舌。這情況很嚴重,我沒想到會產生如此重大的失誤,因為,我向以熟知溫州自居的,此便穿幫了。
說的是,溫州話中,舌的發音居然同虧,這么說,吃鴨舌就是吃鴨虧,每一個汗孔里都布滿商業細胞的溫州人,便不樂意“吃鴨虧”,索性就改了,叫“鴨賺”,請客也就成了“吃鴨賺”了。至于豬舌,則照例叫“口賺”,只有人的舌名不變。“鴨賺”和“口賺”,這樣的菜名的確可以反映溫州人的性格,不好聽,不順耳,最關鍵的是不吉利,那么就改掉它,叫“賺”還不行嗎?
下面就是制作的原料:
鴨舌(生的)、生抽、料酒、白糖、雞精、八角、五香粉或者十三香(可有可無)看自己口味。
做法:
![]() ![]() ![]() 這就是制作好的鴨舌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