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療、化療后癌癥病人的飲食調理
目前治療癌癥的常用化療藥物均有毒性,可致脫發、損傷白血球,影響食欲。有的在治療某種癌癥的同時,還有引發其他癌癥的作用,增加患第二種癌癥的危險性。
據報道,我國有關專家就此對 4 種維生素進行了檢測和動物試驗后,發現維生素C、維生素B6、煙酸對腫瘤化療藥物絲裂霉素C、平陽霉素、氟脲嘧啶、順鉑、阿糖胞甘及鹽酸氮芥的誘發性有明顯抑制作用;維生素K3對絲裂霉素C、氟脲嘧啶、順鉑、阿糖胞苷的誘變性有抑制作用。因此,癌腫化療病人服用上述維生素制劑外,在飲食上應多選擇富有上述維生素的食物。
◎化療病人
病人接受化療后,都需要有足夠的營養補充,這對機體提高免疫力、增強抵抗力、減少化療的不良作用都有幫助。在飲食調理上要注意補充足夠的優質蛋白,動物蛋白以低脂肪的雞、魚、奶為好,是吃含植物蛋白豐富的豆類食品,可選用人參(人參食品)、西洋參、黃芪、紅棗、膳魚、甲魚、桂圓等,以促進細胞增殖;化療病人常有貧血的傾向,應給病人含鐵(鐵食品)的食物;癌癥病人每天需 5~10 克維生素C,以支持白血球和紅血球的功能,并預防化療藥物產生的副作用,要多食富含維生素的食物,最好將含維生素C多的蔬菜、水果(水果食品)榨汁飲用為了防止嘔吐,飲食以清淡而富有營養易于消化(消化食品)的食物為主,可多吃些新鮮蔬菜(蔬菜食品)、水果,采取少吃多餐的方法。化療期間多飲綠茶,可增強化療藥物殺死癌細胞的效用,而且不會增加毒副作用。
◎放療病人
接受治療的病人,首先應注意保護照射部位的皮膚。保持皮膚清潔、干燥、禁用肥皂擦洗、不涂酒精、碘酒等有刺激性的藥物;避免硬質粗糙衣服摩擦皮膚;避免烈日曝曬,忌用熱水燙洗。由于放射治療的部位不同,飲食選擇亦有差異:頭部放療后,應多服滋陰生津、清熱降火的食品,如苦瓜、胡蘿卜、番茄、蓮藕、海蜇等,主食以半流汁或軟爛食物為好。如發生口腔黏膜干燥、味覺改變,要多飲水,保持黏膜濕潤,忌煙、酒及一切有刺激性的食物。胸部放療后,可發生放射性纖維變性,肺功能減弱,出現氣胸、胸悶、咳嗽,應多服滋陰潤肺、補氣養血、止咳化痰的食品,如冬瓜、絲瓜、核桃仁、白木耳、香菇(香菇食品)、燕窩(燕窩食品)等。如有乏力、精神不振及食欲減退、惡心嘔吐等癥狀時,可給病人清淡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一般清晨反應最輕,應鼓勵病人早餐多進食。腹部放療后,應多服健脾和胃、養血補氣的食品,如薏仁粥、山楂、雞蛋、豬肝、鮮魚等。如果出現腹瀉、大便帶血等癥狀,病人應吃少渣食物,不喝牛奶及奶制品,腹瀉次數多的病人,就應注意補助液使電解質平衡,可飲用糖鹽水。
◎防癌守則
癌癥是全球性的重點防治疾病,世界衛生組織呼吁世界各國要重視癌癥的防治工作。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曾邀請了8國(包括我國)許多著名專家,研究了全球最新飲食與癌癥預防方面的科研成果,提出了預防癌癥的飲食原則。1999年美國癌癥研究協會按照這一飲食原則,公布了《國際防癌守則十五條》,這是全世界第一份防癌指南。
1、食物以植物食品為主,每天的食物中蔬菜、水果、谷類(谷類食品)、豆類,應占食物總的 2/3 以上。 2、保持適當體重,避免過輕過重。 3、經常適當鍛煉,最好每天應快走 1 小時或類似運動(運動食品)。每星期要進行游泳或慢跑 1 小時。 4、多吃蔬菜、水果、黃綠色及水果含大量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及β-胡蘿卜素,可防癌。 5、多吃谷類、豆類、根菜類,每天至少攝取 600 至 800 克。 6、最好不飲酒或限制飲酒,男性(男性食品)每天兩杯,女性(女性食品)每天一杯為限。 7、限制肉類食品,牛、羊、豬肉每天攝取 80 克下,多吃魚和雞肉。 8、控制動物脂肪攝取量,適當攝取植物脂肪。 9、少吃鹽,成人每天攝取食鹽 6 克以下,凋味料以香料為主。 10、多吃生鮮食品,少吃罐頭食品。食物貯藏要防霉,不要在常溫下存放時間過長。 11、食物要保證新鮮,食品應冷凍、冷藏保存,食品不可藏放過久。 12、注意食品安全,只有食品中的添加劑、污染物及其他殘留物含量低于國家所規定的限量時,才是安全的。 13、烹調方法要科學,不吃燒焦的食品。燒焦的魚、肉都可產生致癌物質。 14、少吃營養劑、補品。推薦產品 15、戒煙。吸煙者患喉癌的為不吸煙者的30倍以上,肺癌約4.5倍,吸煙年齡越低,吸煙越久,患癌癥的幾率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