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雜方及皮膚科

     awg 2010-05-10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中醫方劑 >方 劑 >中藥方劑——皮膚科
               
                作者:佚名    轉貼自:大眾醫藥網    點擊數:1920
                自家敏感性皮炎
                  【辨證】濕熱蘊久,化毒入營,外感毒邪。
                  【治法】清熱涼血,除濕止癢。
                  【方名】加味清熱涼血驅敏湯。
                  【組成】鮮茅根60克,大青葉15克,青黛12克,龍膽草15克,黃芩9克,黃柏9克,川軍15克,白蘚皮30克,黃連9克,生地30克,丹皮9克,赤芍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趙炳南方。
                中毒性紅斑
                  【辨證】濕熱結毒,灼煎營血。
                  【治法】清熱涼血,解毒利濕。
                  【方名】加味涼血退斑湯。
                  【組成】鮮生地30克,鮮蘆根30克,大青葉30克,板藍根9克,金銀花15克,連翹12克,桑葉9克,白蘚皮15克,赤芍9克,黃芩9克,生梔仁6克,滑石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趙炳南方。
                指甲剝離癥
                  【辨證】肝經血燥,爪失所養。
                  【治法】滋養肝血。
                  【方名】加減逍遙丸。
                  【組成】當歸30克,白芍30克,白術30克,茯苓30克,丹皮4.5克,炒梔子45克,甘草30克。
                  【用法】共研細末,水泛為丸,每次6-9克,日服2次,開水送服。
                  【出處】朱仁康方。
                銀屑病
                (一)
                  【辨證】肺腎陰虛,血虛化燥。
                  【治法】滋補肺腎,祛風潤燥。
                  【方名】生金涼血飲。
                  【組成】金銀花60克,白芍18克,麥冬18克,阿膠18克(烊化),沙參18克,甘草24克,僵蠶9克,芥穗9克,防風9克,木瓜9克,威靈仙9克,黃芩9克,丹皮9克,丹參9克,生首烏30克,生地28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馬志方。
                (二)
                  【辨證】濕熱之邪,客于皮膚。
                  【治法】除濕、清熱、解毒。
                  【方名】土槐飲。
                  【組成】土茯苓30克,生槐花30克,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另可泡水代茶飲。
                  【出處】趙炳南方。
                (三)
                  【辨證】濕毒內蘊,血熱受風。
                  【治法】清熱除濕,涼血散風。
                  【方名】銀屑病1號。
                  【組成】茺蔚子15克,炒荊芥10克,板藍根15克,銀花15克,紫草皮15克,生地15克,丹皮15克,茯苓10克,白術10克,白蘚皮15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5次。
                  【出處】張正華方。
                (四)
                  【辨證】熱入血分,外發斑疹。
                  【治法】涼血,清熱,解毒,利濕。
                  【方名】犀角地黃湯合白虎湯加減。
                  【組成】生地15克,赤芍9克,丹皮15克,紫草15克,雙花15克,土茯苓30克,生苡仁30克,蛇蛻12克,黃連6克,荊芥炭6克,生石膏30克,知母15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朱宗元方。
                (五)
                  【辨證】風寒外襲,營衛失調,風熱濕邪客于肌腠,使皮膚失去濡養而致病。
                  【治法】辛涼解肌表邪氣。
                  【方名】柴葛解肌湯加減。
                  【組成】柴胡15克,葛根15克,白芷10克,桔梗12克,元參15克,理石25克,赤芍12克,生草10克,雙花15克,連翹15克,山甲15克,川芎10克,川軍5克,茵陳15克,苦參15克,黃柏15克,公英15克,地丁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陳光發方。
                (六)
                  【辨證】風毒內蘊,氣滯血瘀,經脈阻滯,肌膚失養。
                  【治法】活血搜風,清熱解毒。
                  【方名】犀蜈湯。
                  【組成】犀牛皮10克,苦參10克,防風10克,山豆根10克,蜈蚣3條,全蝎5克,白蘚皮15克,炮穿山甲15克,赤芍15克,蚤休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余藥渣再煎浸洗患處。
                  【出處】吳新元方。
                (七)
                  【辨證】血熱毒盛,壅搏肌膚。
                  【治法】涼血化斑,清熱解毒,佐以除濕熄風。
                  【方名】涼血化斑湯。
                  【組成】水牛角粉30克(先煎),板藍根20-30克,蚤休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丹皮15克,生地30克,赤芍20克,白蘚皮30克,苦參10克,土茯苓30克,全蝎6克,僵蠶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金起風方。
                (八)
                  【辨證】風濕之邪,留滯皮膚,久則化熱。
                  【治法】清熱活血,祛風除濕。
                  【方名】苦參蘚皮湯。
                  【組成】苦參10克,黃柏12克,苡仁10克,白蘚皮20克,生地9克,赤芍10克,牛旁子10克,地膚子10克,浮萍10克,滑石20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史定文方。
                藥物性皮炎
                  【辨證】藥熱入營血,蘊而成毒。
                  【治法】涼血涼營,清熱解毒。
                  【方名】皮炎湯。
                  【組成】生地3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知母10克,生石膏30克,竹葉10克,銀花10克,連翹10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2次服。
                  【出處】朱仁康方。
                尋常疣
                (一)
                  【辨證】外感毒邪,蘊結肌膚。
                  【治法】清熱解毒。
                  【方名】復方馬齒莧合劑。
                  【組成】馬齒莧60克,蜂房9克,大青葉15克,生苡仁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朱仁康方。
                (二)
                  【辨證】氣血不調,瘀滯肌膚。
                  【治法】調和氣血,活血化瘀散結,兼以清熱解毒。
                  【方名】加味桃紅四物湯。
                  【組成】歸尾10克,熟地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川芎6克,白術6克,炮山甲6克,制首烏6克,紅花10克,桃仁10克,夏枯草15克,板藍根1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廖全福方。
                系統性紅斑狼瘡
                  【辨證】陰血虛損,毒熱未清。
                  【治法】養陰補血,涼血解毒。
                  【方名】加減秦艽湯。
                  【組成】黃芪30克,黃精15克,雞血藤30克,秦艽30克,烏梢蛇6克,丹參30克,蓮子心12克,玉竹9克,白人參6克,白芍15克,當歸15克,女貞子30克,熟地30克,川連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趙炳南方。
                頑固性蕁麻疹
                  【辨證】血熱蘊濕結于肌臉。
                  【治法】涼血、疏風、祛濕。
                  【方名】驅疹湯。
                  【組成】白蘚皮30克,生地24克,槐花24克,苦參15克,蟬衣12克,丹皮12克,赤芍9克,防風9克,地龍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鄒學仁方。
                松皮癬
                  【辨證】氣陰兩虛,風熱血燥。
                  【治法】益氣養血,祛風潤燥。
                  【方名】白 湯。
                  【組成】菊花20克,苦參20克,當歸20克,生黃芪20克,白蒺藜15克,防風15克,桔梗15克,蒼術15克,黃芩15克,牛膝15克,白芷10克,續斷10克,生地10克,桂枝5克,薄荷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黃酒50毫升為引。
                  【出處】肖延齡方。
                濕疹
                  【辨證】濕熱毒邪蘊蒸。
                  【治法】燥濕清熱解毒。
                  【方名】吳萸螵硫散。
                  【組成】吳茱萸30克,海螵蛸24克,硫黃9克,冰片3克。
                  【用法】上藥共為細末,濕重流水者用藥面撒患處,濕輕流水不重者,用麻油和藥抹患處,每日2次。
                  【出處】張可委方。
                神經性皮炎
                  【辨證】風濕瘀積肌腠。
                  【治法】健脾化濕。
                  【方名】健脾化濕清金湯。
                  【組成】黨參12克,茯苓9克,白術9克,苡仁15克,山藥9克,元參9克,雞內金9克,黃芩6克,白芨6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施訪海方。
                雀斑
                  【辨證】肺火郁于孫絡,風血相搏,孫絡瘀滯。
                  【治法】涼血祛痰,清肺祛風。
                  【方名】雀斑湯。
                  【組成】丹參30克,紅花10克,川芎10克,生地20克,雞血藤30克,浮萍30克,連翹15克,荊芥穗10克,生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李元文方。
                全身性硬皮病
                  【辨證】風濕凝結,血熱郁滯,阻于肌膚,壅塞腠理。
                  【治法】疏風祛濕,清熱化瘀,軟堅通滯。
                  【方名】麻烏四物合劑。
                  【組成】麻黃10克,烏梢蛇15克,生地30克,當歸15克,赤芍15克,川芎10克,陳皮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劉甫白方。
                全身性皮膚角化癥
                  【辨證】肝腎陰虛,脾胃衰弱,榮血不足,血虛生風,風盛則燥,肌膚失養。
                  【治法】滋補肝腎,健脾潤燥,益氣養血,祛風活絡。
                  【方名】魚鱗湯。
                  【組成】生地20克,熟地20克,黑芝麻40克,枸杞子15克,何首烏15克,白蘚皮15克,地膚子15克,當歸20克,川芎10克,桂枝10克,丹參15克,苦參15克,防風15克,蟬蛻10克,甘草10克,大棗3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溫服。
                  【出處】周鳴岐方。
                蕁麻疹
                (一)
                  【辨證】血中伏熱,復感風熱,引動伏邪,客于肌表,阻塞經絡,營衛失和,邪聚肌膚,搏結不散。
                  【治法】涼血滋陰,清熱化濕。
                  【方名】多妙湯。
                  【組成】生地12克,赤芍12克,苦參12克,豨薟草12克,丹皮9克,黃柏9克,知母9克,蒼術9克,地膚子9克,六一散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黃文東方。
                (二)
                  【辨證】平素體虛,正氣不足,腠理不密,玄府失固,易受風邪。
                  【治法】益氣固表,滋陰清熱,兼以化濕。
                  【方名】加味玉屏風散。
                  【組成】生黃芪15克,白術12克,玉竹12克,連翹12克,防風6克,生地9克,地膚子9克,豨薟草9克,金銀花9克,紅棗5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黃文東方。
                (三)
                  【辨證】濕熱內蘊,外感風寒,邪郁于皮腠而發。
                  【治法】活血散風,清熱利濕。
                  【方名】 湯。
                  【組成】當歸15克,生地2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丹皮15克,僵蠶15克,牛蒡子15克,白蒺藜15克,茯苓15克,元參15克,生首烏15克,焦梔子15克,紅花10克,防風10克,荊芥10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董守田方。
                (四)
                  【辨證】感受風邪,郁于肌膚,營血不和。
                  【治法】祛風止癢。
                  【方名】抗蕁麻疹散。
                  【組成】胡麻15克,苦參15克,山豆根15克,威靈仙15克,甘草15克。
                  【用法】上藥共為細末,每次10克,日服2次。
                  【出處】趙子信方。
                (五)
                  【辨證】風熱挾濕。
                  【治法】泄熱消疹止癢。
                  【方名】四皮飲。
                  【組成】地骨皮6克,桑白皮10克,茯苓皮10克,生姜皮3克,生地12克,地膚子6克,連翹10克,牛蒡子10克,赤芍12克,夏枯草10克,蟬蛻6克,白蒺藜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肖廷剛方。
                (六)
                  【辨證】脾肺氣虛,外受風邪,營衛失和。
                  【治法】健脾益氣,調和營衛,祛風止癢。
                  【方名】玉屏桂枝湯。
                  【組成】炙黃芪18克,白術10克,防風10克,白芍9克,桂枝6克,赤芍10克,鬼箭羽16克,地龍10克,蟬衣6克,大棗4枚,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各服1次。
                  【出處】周德瑛方。
                皮肌炎
                (一)
                  【辨證】氣陰兩虛,陰虛生熱。
                  【治法】益氣,養陰,涼血。
                  【方名】加味益氣涼血湯。
                  【組成】生地12克,紫草9克,丹皮6克,地骨皮30克,龜板15克,鱉甲15克,南沙參9克,北沙參9克,麥冬9克,黃芪12克,黨參12克,白術9克,山藥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夏少農方。
                (二)
                  【辨證】氣陰兩虛。
                  【治法】益氣養陰,涼血通絡。
                  【方名】二參二藤湯。
                  【組成】黨參15克,北沙參15克,黃芪20克,生地15克,丹皮12克,紫草12克,雞血藤30克,絡石藤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伊和姿方。
                囊腫性痤瘡
                  【辨證】脾胃積熱,熏蒸于肺,日久痰瘀積聚成瘡。
                  【治法】涼血精熱,消痰軟堅。
                  【方名】加味化瘀清堅湯。
                  【組成】大生地30克,粉丹皮9克,京赤芍9克,蒲公英15克,蚤休9克,夏枯草9克,昆布9克,海藻9克,炒三棱9克,炒莪術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朱仁康方。
                面部黑色素沉積癥
                (一)
                  【辨證】風邪傷于營衛,氣血失和。
                  【治法】活血散風。
                  【方名】加味化瘀消斑湯。
                  【組成】當歸9克,川芎3克,紅花6克,益母草9克,藁本9克,制香附9克,牛膝9克,柴胡4.5克,白芷6克,荊芥穗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劉奉五方。
                (二)
                  【辨證】憂思過度,傷及肝脾。
                  【治法】清熱涼血,疏肝解郁,養血健脾。
                  【方名】丹梔龍膽逍遙湯。
                  【組成】柴胡10克,當歸10克,白芍10克,白術10克,茯苓12克,甘草6克,薄荷3克,生姜6克,丹皮10克,梔子10克,龍膽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楊作 方。
                玫瑰糠疹
                  【辨證】血熱外受風毒。
                  【治法】涼血疏風,清熱解毒。
                  【方名】加味疏風祛疹湯。
                  【組成】赤芍12克,白芍12克,當歸9克,茜草根9克,白茅根30克,蟬衣6克,浮萍3克,白蘚皮39克,刺蒺藜15克,金銀花15克,生枳殼9克,生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趙炳南方。
                慢性濕疹
                  【辨證】風濕熱毒,郁結肌膚。
                  【治法】祛風濕,解熱毒。
                  【方名】皮膚解毒湯。
                  【組成】土茯苓60克,莪術10克,川芎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胡天雄方。
                慢性蕁麻疹
                (一)
                  【辨證】脾失健運,復感風邪,郁于肌膚。
                  【治法】健脾除濕,疏風和血。
                  【方名】多皮飲。
                  【組成】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丹皮9克,大腹皮9克,木槿皮9克,桑白皮15克,白蘚皮15克,赤茯苓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干姜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趙炳南方。
                (二)
                  【辨證】氣血不足,衛外失固,腠理不密,玄府失固,風邪內侵,肌膚失養。
                  【治法】辛開腠理,和血止癢。
                  【方名】麻黃方。
                  【組成】麻黃3克,干姜皮3克,浮萍3克,杏仁4.5克,白蘚皮15克,丹參15克,陳皮9克,丹皮9克,僵蠶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趙炳南方。
                (三)
                  【辨證】脾虛兼風。
                  【治法】健脾利濕,祛風止癢。
                  【方名】蕁麻疹湯。
                  【組成】蒼術5克,白術30克,茯苓15克,荊芥15克,丹皮15克,防風9克,白蒺藜12克,僵蟲10克,川芎9克,丹參15克,黃芩10克,龍骨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屈舒信方。
                (四)
                  【辨證】陰血不足,風淫濕遏,邪伏血分,每遇不正之氣誘發。
                  【治法】養陰益血,以清理血分為主,佐以疏風利濕。
                  【方名】加減當歸飲。
                  【組成】當歸9克,白芍9克,生地15克,何首烏30克,川芎6克,白芨9克,地龍9克,路路通15克,地膚子12克,烏藥6克,荊芥6克,防風6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俞長榮方。
                (五)
                  【辨證】沐浴當風,邪客經絡,氣血阻痹,而致風疹纏綿。
                  【治法】疏風清熱,活血通經。
                  【方名】麻黃連翹小豆湯合胡煎方。
                  【組成】麻黃3克,連翹9克,赤小豆12克,胡麻仁30克,何首烏9克,苦參6克,石菖蒲6克,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出處】何任方。
                慢性表淺軟組織潰瘍
                  【辨證】正氣衰頹,肌膚瘡瘍,久不收口。
                  【治法】清熱解毒,溫通經絡。
                  【方名】感染外洗煎劑。
                  【組成】雙花9克,連翹9克,黃柏9克,苦參9克,川椒6克,艾葉30克,冬青葉30克,大蔥3根。
                  【用法】水煎后外洗患處,每日2次。
                  【出處】朱長庚方。
                結節性紅斑
                  【辨證】濕熱凝聚,經絡阻隔。
                  【治法】清熱利濕,活血化瘀,佐以養陰。
                  【方名】加味利濕化瘀飲。
                  【組成】當歸9克,丹參9克,土貝母9克,白芍9克,赤芍9克,元參12克,夏枯草9克,紫草9克,生地12克,白術9克,黃柏9克,牛膝9克,茜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趙炳南方。
                接觸性皮炎
                  【辨證】漆氣辛熱,客于肌腠,化熱成毒。
                  【治法】清熱解毒。
                  【方名】化斑解毒湯加減。
                  【組成】人中黃30克,石膏30克,連翹15克,升麻15克,知母15克,元參20克,牛蒡子15克,黃連10克,竹葉10克,赤芍10克,甘草10克,荊芥10克,蟬衣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董智良方。
                急性蕁麻疹
                (一)
                  【辨證】風熱邪氣搏于營血所致。
                  【治法】疏風解表,清熱止癢。
                  【方名】荊防方。
                  【組成】荊芥穗6克,防風6克,僵蠶6克,浮萍6克,生甘草6克,金銀花12克,牛蒡子9克,丹皮9克,生地9克,黃芩9克,薄荷4.5克,蟬蛻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趙炳南方。
                (二)
                  【辨證】風熱邪氣搏于營血所致。
                  【治法】清熱消風。
                  【方名】消風清熱飲。
                  【組成】荊芥9克,防風9克,浮萍9克,當歸9克,赤芍9克,大青葉9克,黃芩9克,蟬蛻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朱仁康方。
                急性淋茵性尿道炎
                (一)
                  【辨證】濕熱毒邪。
                  【治法】清熱利濕,通淋止痛。
                  【方名】土茯苓通淋止痛湯。
                  【組成】土茯苓100克,苦參20克,虎杖30克,夏枯草30克,梔子15克,元胡15克,萆解30克,匾蓄30克,滑石30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王少金方。
                (二)
                  【辨證】毒熱內侵,濕熱下注。
                  【治法】清熱解毒利濕通淋。
                  【方名】淋病解毒,利濕方。
                  【組成】銀花15克,黃柏10克,萆解12克,白茅根20克,茵陳12克,竹葉10克,燈芯4扎,淮山12克,車前子10克,苡米2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劉巧方。
                黃褐斑
                (一)
                  【辨證】肝腎虧虛。
                  【治法】滋補肝腎。
                  【方名】熟地補陰湯。
                  【組成】熟地18克,山藥20克,茯苓15克,澤瀉15克,黃柏12克,菊花12克,牡丹皮9克,山萸肉9克,枸杞子9克,陳皮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李振瓊方。
                (二)
                  【辨證】情志抑郁,漸傷肝脾,肝郁化火,火燥淤滯。
                  【治法】疏肝解郁,養血健脾。
                  【方名】退斑湯。
                  【組成】生地12克,熟地12克,當歸12克,柴胡9克,香附9克,茯苓9克,川芎9克,白僵蠶9克,白術9克,白芷9克,白蘚皮15克,白附子6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姜兆俊方。
                (三)
                  【辨證】腎陽不足。
                  【治法】補陽祛斑。
                  【方名】陽虛黃褐斑方。
                  【組成】制附片9克,淫羊藿9克,熟地9克,仙茅6克,冬瓜仁30克,生薏仁30克,黨參12克,茯苓12克,桃仁6克,紅花6克,白附子3克,蔓荊子3克,細辛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美容護膚中醫八法》。
                (四)
                  【辨證】腎陽不足。
                  【治法】補陽祛斑。
                  【方名】陽虛黃褐斑方。
                  【組成】制附片9克,淫羊藿9克,熟地9克,仙茅6克,冬瓜仁30克,生薏仁30克,黨參12克,茯苓12克,桃仁6克,紅花6克,白附子3克,蔓荊子3克,細辛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美容護膚中醫八法》。
                (五)
                  【辨證】腎虧血虛。
                  【治法】滋腎養血,除斑。
                  【方名】菟絲子祛斑湯。
                  【組成】生地15克,熟地15克,女貞子12克,何首烏12克,旱蓮草10克,白芍10克,當歸10克,阿膠9克,枸杞子9克。
                  【用法】水煎服,日服1劑,分2次服。
                  【出處】《美容護膚中醫八法》。
                (六)
                  【辨證】風邪傷于營衛,氣血失和。
                  【治法】活血散風。
                  【方名】活血散風湯。
                  【組成】當歸12克,益母草9克,澤蘭9克,白芷9克,荊芥穗6克,羌活6克,川芎4.5克,柴胡4.5克,柴胡4.5克,蟬蛻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美容護膚中醫八法》。
                (七)
                  【辨證】腎虧血虛。
                  【治法】滋腎養血,除斑。
                  【方名】菟絲祛斑湯。
                  【組成】生地15克,熟地15克,女貞子12克,何首烏12克,旱蓮草10克,白芍10克,當歸10克,阿膠9克,枸杞子9克。
                  【用法】水煎服,日服1劑,分2次服。
                  【出處】《美容護膚中醫八法》。
                (八)
                  【辨證】風邪傷于營衛,氣血失和。
                  【治法】活血散風。
                  【方名】活血散風湯。
                  【組成】當歸12克,益母草9克,澤蘭9克,白芷9克,荊芥穗6克,羌活6克,川芎4.5克,柴胡4.5克,蟬蛻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美容護膚中醫八法》。
                (九)
                  【辨證】肝脾不和,火燥郁滯。
                  【治法】疏肝扶脾,清熱涼血。
                  【方名】丹梔龍膽逍遙湯。
                  【組成】柴胡9克,當歸9克,白芍9克,茯苓9克,白術9克,薄荷9克,丹皮9克,龍膽草6克,甘草6克,生姜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美容護膚中醫八法》。
                紅斑狼瘡
                  【辨證】肝郁化熱,心火內熾,血熱成瘀。
                  【治法】清心火,涼血熱,解熱毒。
                  【方名】消毒靈。
                  【組成】生地20克,赤芍15克,丹皮15克,懷牛膝15克,苦參15克,蒲公英20克,紫花地丁20克,花粉15克,當歸15克,連翹15克,黃芩15克,甘草10克。
                  【用法】先將上藥用適量水浸泡30分鐘,再放文火上煎煮30分鐘,每劑煎2次,將兩次煎出的藥液混合。每日1劑,早晚各服1次。
                  【出處】韓百靈方。
                黑變病
                (一)
                  【辨證】脾虛不運,氣血不和,肌膚失養。
                  【治法】健脾益氣,養血消斑。
                  【方名】歸脾湯加減。
                  【組成】白術10克,黃芪15克,黨參12克,炙甘草10克,當歸15克,丹參15克,龍眼肉10克,木香6克,雞血藤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李元文方。
                (二)
                  【辨證】腎水不足,虛火上炎。
                  【治法】滋陰補腎,降火消斑。
                  【方名】知柏地黃丸加減。
                  【組成】炒黃柏6克,炒知母6克,炒丹皮6克,熟地12克,山茱萸12克,茯苓12克,山藥30克,冬瓜皮3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柴胡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李元文方。
                過敏性紫癜
                (一)
                  【辨證】陰虛血熱,迫血外溢。
                  【治法】滋陰清熱,涼血止血。
                  【方名】茜草湯。
                  【組成】茜草根30克,生地15克,元參12克,丹皮10克,防風10克,阿膠10克,白芍10克,黃芩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宋廷廉方。
                (二)
                  【辨證】陰虛火旺,血熱妄行,氣不攝血。
                  【治法】清熱涼血,滋陰補虛。
                  【方名】清榮飲。
                  【組成】槐花25克,生地榆15克,白茅根20克,白芍15克,元參15克,金銀花20克,生地20克,大棗20枚,雞內金15克,炒三仙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王祉然方。
                (三)
                  【辨證】時毒熾盛,傷及血絡,血遇熱則溢,熱毒迫血妄行所致。
                  【治法】涼血解毒。
                  【方名】涼血解毒湯。
                  【組成】連翹30克,生地15克,紫草15克,炒槐米12克,徐長卿12克,大棗10枚,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鄭祥光方。
                (四)
                  【辨證】濕熱流注肌膚。
                  【治法】清熱化濕,祛風通絡。
                  【方名】二妙丸加味湯。
                  【組成】蒼術30克,黃柏20克,川斷15克,雞血藤25克,雙花25克,板藍根25克,大青葉15克,公英50克,連翹15克,石斛20克,滑石20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艾洗吾方。
                肛周濕疹
                  【辨證】風濕熱邪流注肌膚。
                  【治法】清熱祛濕祛風止癢。
                  【方名】苦參外洗方。
                  【組成】苦參60克,明礬50克,芒硝60克,川椒15克,艾葉15克,荊芥15克,蛇床子30克。
                  【用法】上藥水煎,先熏后洗患處,每日2次,每次15-20分鐘。每日1劑。
                  【出處】楊友信方。
                泛發性神經性皮炎
                  【辨證】汗出當風,風邪客于肌膚。
                  【治法】活血散風止癢。
                  【方名】加減全蟲方。
                  【組成】全蟲9克,生地15克,當歸12克,赤芍9克,白蘚皮15克,蛇床子9克,浮萍6克,厚樸9克,陳皮6克,炙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趙炳南方。
                多形性紅斑
                  【辨證】脾肺蘊濕化熱,發于肌膚。
                  【治法】健脾祛濕,疏風涼血。
                  【方名】加味疏風涼血飲。
                  【組成】生地12克,丹皮9克,紫草12克,黃芩12克,防風10克,秦艽9克,白蘚皮15克,白術9克,茯苓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趙炳南方。
                丹毒
                (一)
                  【辨證】熱邪郁于血分,外受風邪,風熱相搏所致。
                  【治法】疏風解毒,佐以涼血通腑。
                  【方名】加味疏風解毒湯。
                  【組成】銀花12克,赤芍9克,黃芩6克,連翹9克,荊芥3克,山梔9克,竹葉6克,枳實4.5克,薄荷2.4克(后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單倉桂方。
                (二)
                  【辨證】濕熱下注。
                  【治法】涼血解毒,利濕清熱。
                  【方名】加味涼血利濕湯。
                  【組成】金銀花30克,公英24克,地丁30克,赤芍9克,生地15克,大青葉30克,黃柏9克,牛膝9克,生石膏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趙炳南方。
                帶狀皰疹
                (一)
                  【辨證】濕熱。
                  【治法】涼血清熱,解毒利濕,活血止痛。
                  【方名】三紫湯。
                  【組成】紫草10克,紫參15克,紫花地丁30克,車前子10克,茯苓皮15克,甘草10克,細木通6克,元胡9克,大青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秦發中方。
                (二)
                  【辨證】肝氣郁結,郁久化火,兼挾濕熱。
                  【治法】清熱利濕,活血解毒止痛。
                  【方名】四味膠囊。
                  【組成】龍膽草50克,板藍根50克,當歸100克,元胡50克。
                  【用法】以上各藥共研細末裝入膠囊,每個膠囊含生藥0.5克。每次服2-6程,每日3次。
                  【出處】許耀芳方。
                (三)
                  【辨證】濕熱郁蒸,氣滯血瘀。
                  【治法】清熱解毒,化瘀行氣止痛。
                  【方名】解毒止痛靈。
                  【組成】黃芩10克,連翹20克,板藍根25克,元胡25克,僵蠶20克,柴胡15克,香附15克,川楝子15克,薄荷15克,陳皮15克,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另外可外涂2%龍膽紫,6天為1療程。
                  【出處】姜耀武方。
                (四)
                  【辨證】火毒內蘊血分。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散血,透疹。
                  【方名】虎杖解毒湯。
                  【組成】虎杖15克,板藍根20克,丹皮13克,赤芍13克,蟬蛻10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蔣森方。
                (五)
                  【辨證】濕熱內蘊,感受毒邪,濕熱毒邪搏結,壅滯肌膚所致。
                  【治法】清熱解毒祛濕。
                  【方名】馬齒莧解毒湯。
                  【組成】馬齒莧15克,大青葉15克,紫草15克,敗醬草15克,黃連10克,酸棗仁10克,煅龍牡30克(先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各服1次。
                  【出處】李林方。
                (六)
                  【辨證】肝火妄動,濕熱蘊結,風熱外感引發。
                  【治法】平泄肝火,清化濕熱,佐散風熱。
                  【方名】龍膽瀉肝湯加減。
                  【組成】柴胡6克,龍膽草9克,板藍根30克,生甘草3克,荊芥6克,赤白芍各9克,車前子9克,炒牛子9克,青黛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孫冀真方。
                (七)
                  【辨證】邪毒蘊結肌膚。
                  【治法】清解邪毒。
                  【方名】三粉擦劑。
                  【組成】雄黃10克,明礬10克,琥珀末3克。
                  【用法】三種藥物共研成細粉,用涼開水調如稀糊漿,以新羊毛刷蘸之擦患處,隨干隨擦。
                  【出處】王渭川方。
                (八)
                  【辨證】肝火內郁,濕熱外侵,結于肌膚。
                  【治法】清火解毒。
                  【方名】雄蚣膏。
                  【組成】雄黃9克,蜈蚣3條(瓦焙)。
                  【用法】分別研為細末,混合均勻,香油調涂患處,每日3次。
                  【出處】王法昌方。
                痤瘡
                (一)
                  【辨證】脾胃濕熱,肺經外感風邪,外邪入里化熱,濕熱上蒸面部所致。
                  【治法】祛風,清熱,利濕。
                  【方名】痤愈湯。
                  【組成】荊芥10克,防風10克,黃芩10克,白芷10克,桔梗10克,浮萍10克,丹皮10克,皂刺10克,生首烏20克,苦參20克,土茯苓20克,牛膝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實用中醫效驗新方大全》。
                (二)
                  【辨證】內火閉結,氣逆于上,風邪外搏,濕邪恣害所致。
                  【治法】清熱涼血,祛風利濕。
                  【方名】美容煎。
                  【組成】生枇杷葉(去毛)12克,霜桑葉12克,麥門冬12克,天門冬12克,黃芩12克,杭菊花12克,細生地12克,白茅根12克,白蘚皮12克,地膚子9克,大力子9克,白芷9克,桔梗9克,茵陳9克,丹皮9克,蒼耳子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5劑為1療程。
                  【出處】劉結安方。
                (三)
                  【辨證】脾胃積熱,熏蒸于肺,痰瘀聚。
                  【治法】涼血清熱,消痰軟堅。
                  【方名】加味化瘀消堅湯。
                  【組成】生地30克,丹皮9克,赤芍9克,蒲公英15克,蚤休9克,夏枯草9克,昆布9克,海藻9克,炒三棱9克,炒莪術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美容護膚中醫八法》。
                (四)
                  【辨證】肺熱郁滯。
                  【治法】清肺熱,行郁滯。
                  【方名】黃芩清肺飲。
                  【組成】黃芩9克,當歸6克,紅花6克,川芎9克,赤芍9克,生地9克,葛根9克,花粉9克,薄荷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美容護膚中醫八法》。
                (五)
                  【辨證】風寒外束,陽氣內郁。
                  【治法】滋陰清熱化瘀。
                  【方名】滋陰清熱化瘀湯。
                  【組成】元參15克,天冬15克,花粉15克,赤芍15克,虎杖20克,生石膏20克,生山楂20克,桑白皮10克,白芷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李元文方。
                (六)
                  【辨證】肺胃濕熱,外感毒邪。
                  【治法】清理濕熱,解毒散結。
                  【方名】白草枇杷飲。
                  【組成】白花蛇舌草50克,生枇杷葉9克,當歸9克,生梔仁9克,白芷6克,桑白皮12克,黃柏9克,黃連3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李元文方。
                (七)
                  【辨證】脾胃受納運化失常,積熱上熏于肺,熱久而郁。
                  【治法】清熱,涼血行郁。
                  【方名】肺風粉刺湯。
                  【組成】桑皮25克,當歸15克,生地15克,丹皮15克,赤芍15克,黃芩6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茜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各服1次。
                  【出處】肖延令方。
                (八)
                  【辨證】血熱郁滯。
                  【治法】清熱滋陰,涼血活血。
                  【方名】黃芩清肺飲。
                  【組成】川芎9克,當歸6克,赤芍9克,生地9克,葛根9克,花粉9克,紅花6克,黃芩9克,薄荷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楊大猷方。
                (九)
                  【辨證】血熱風勝。
                  【治法】涼血疏風。
                  【方名】犀角地黃湯合瀉心湯加減。
                  【組成】水牛角30克(先煎),生地30克,赤芍60克,丹皮10克,黃連10克,黃芩10克,桑葉10克,蟬衣10克(去頭足),當歸尾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劉云龍方。
                傳染性濕疹樣皮炎
                  【辨證】風濕熱毒,蘊蒸皮膚。
                  【治法】涼血清熱,利濕解毒。
                  【方名】加味利濕解毒飲。
                  【組成】鮮生地30克,京赤芍15克,粉丹皮9克,四季青30克,銀花9克,連翹9克,制大黃9克,紫地丁30克,半枝蓮15克,車前子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顧伯華方。
                傳染性膿皰病
                  【辨證】肺胃蘊熱,外受濕邪。
                  【治法】清熱解毒利濕。
                  【方名】加味清熱利濕湯。
                  【組成】龍膽草9克,黃芩9克,梔仁9克,金銀花15克,連翹12克,澤瀉9克,木通9克,丹皮9克,六一散15克,大青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趙炳南方。
                傳染性紅斑
                  【辨證】血熱生風。
                  【治法】涼血消風。
                  【方名】夏方涼血湯。
                  【組成】生地15克,丹皮6克,赤芍6克,知母6克,黃芩6克,浮萍6克,蟬衣3克,竹葉6克,白蒺藜6克,炙僵蠶3克,忍冬藤9克,六一散6克(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朱仁康方。
                扁平疣
                (一)
                  【辨證】濕毒熱邪郁結肌膚,阻遏氣血運行。
                  【治法】利濕清熱解毒,活血軟堅散結。
                  【方名】克疣湯。
                  【組成】白花蛇舌草30克,土茯芩20克,馬齒莧30克,生苡仁30克,夏枯草12克,牡蠣20克(先煎),木賊草12克,板藍根30克,紅花6克,赤芍10克,紫草12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2次早晚服,每日1劑。
                  【出處】楊景海方。
                (二)
                  【辨證】外感風毒,內動肝火。
                  【治法】清熱平肝。
                  【方名】化毒消疣湯。
                  【組成】大青葉30克,蒲公英30克,板藍根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土茯苓30克,牡蠣30克(先煎),磁石30克(先煎),鮮生地30克,黃芩12克,制大黃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李元文方。
                (三)
                  【辨證】濕熱熏蒸,發于皮膚。
                  【治法】清熱除濕。
                  【方名】清熱除濕湯。
                  【組成】夏枯草15克,板藍根15克,白蘚皮15克,連翹15克,藿香15克,佩蘭15克,苡仁15克,茯苓15克,扁豆15克,白術10克,陳皮1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李元文方。
                (四)
                  【辨證】濕熱內蘊。
                  【治法】清熱利濕。
                  【方名】當歸拈痛湯加減。
                  【組成】羌活15克,茵陳15克,苦參15克,防風12克,當歸12克,黃芩12克,炙甘草10克,豬苓10克,澤瀉10克,知母10克,升麻6克,蒼術6克,葛根6克,白術10克,黨參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傅作瓊方。
                (五)
                  【辨證】素體陽盛,感受熱毒,入于營血。
                  【治法】活血涼血,清熱解毒。
                  【方名】活血解毒湯。
                  【組成】當歸10克,生地15克,赤芍15克,薏苡仁30克,板藍根30克,銀花30克,元參15克,夏枯草30克,何首烏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王蘭根方。
                (六)
                  【辨證】怒動肝火,氣血凝滯于肌膚。
                  【治法】平肝軟堅,清熱解毒。
                  【方名】除疣湯。
                  【組成】苡仁30克,大青葉30克,板藍根30克,敗醬草15克,牡蠣粉30克,夏枯草15克,赤芍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余藥渣再煎后熏洗患處15-20分鐘。
                  【出處】何同國方。
                (七)
                  【辨證】氣血失和,腠理不密,復感外邪,凝聚肌膚而成。
                  【治法】清熱解毒,活血散結。
                  【方名】復方木賊湯。
                  【組成】木賊30克,苡仁30克,板藍根30克,連翹30克,香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余藥渣再煎外洗,用紗布浸藥液磨擦患處,日3次。
                  【出處】陜西中醫學院外科教研究皮膚病組。
                (八)
                  【辨證】脾肺濕熱郁結,火郁肌膚。
                  【治法】燥濕清熱,軟堅祛瘀,抗病毒。
                  【方名】扁平疣外治方。
                  【組成】冰片10克(另包),玄明粉10克(另包),苦參30克,板藍根30克,大青葉30克,魚腥草3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
                  【用法】先將冰片、玄明粉共研極細要備用。然后將余藥煎湯取濃汁,待冷卻至皮膚可耐受溫度時,用毛巾或棉球蘸藥水于患處反復擦洗15-20分鐘。再用備用冰片、玄明粉用冷開水調成糊狀(用多少,調多少),反復擦涂患處15-20分鐘,用力以不擦破表皮為限度。上藥每日1劑,分2次外用,5日為1療程。
                  【出處】施永茂方。
                斑禿
                (一)
                  【辨證】血虛失榮,瘀血阻滯。
                  【治法】養血活血,祛瘀通絡。
                  【方名】生發飲。
                  【組成】熟地12克,首烏15克,當歸10克,白芍12克,川芎9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赤芍9克,丹皮9克,香附6克,柴胡6克,白芷6克,蔥白3寸。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常建林方。
                (二)
                  【辨證】腎虛精血不足而兼血熱者。
                  【治法】補腎養血,兼以涼血。
                  【方名】一麻二至丸。
                  【組成】黑芝麻30克,女貞子10克,墨旱蓮草10克,制首烏10克,側柏葉10克,枸杞子10克,生熟地各15克,黃精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董建華方。
                (三)
                  【辨證】心腎不足,血不榮發。
                  【治法】補腎榮發,養血寧心。
                  【方名】四物湯二至丸加減方。
                  【組成】生地15克,當歸9克,靈磁石30克,砂仁6克,熟地15克,川芎6克,墨旱蓮15克,桑椹子15克,白芍12克,制首烏15克,朱茯神15克,木瓜9克,黃精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董國權方。
                (四)
                  【辨證】肝血不足,血余失養。
                  【治法】補養肝血,佐以益腎。
                  【方名】加減美髯湯。
                  【組成】何首烏30克,當歸30克,杭白芍12克,魚鰾膠9克(烊化),菟絲子10克,補骨脂9克,枸杞子10克,懷牛膝10克,代赭石6克,淡竹葉9克,連翹心4.5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宛新錚方。
                (五)
                  【辨證】肝腎虧損,氣血兩虛。
                  【治法】滋補肝腎,益氣養血。
                  【方名】芪烏生發湯。
                  【組成】黃芪15克,茯苓15克,生地15克,首烏15克,太子參12克,桑椹子12克,熟地9克,黃精9克,黑豆30克,當歸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交
                  【出處】鄧鐵濤方。
                (六)
                  【辨證】肝腎虧虛,血虛失養。
                  【治法】滋陰補血,烏須生發。
                  【方名】苣勝子方。
                  【組成】苣勝子9克,黑芝麻9克,桑椹子9克,川芎9克,酒當歸9克,甘草9克,菟絲子12克,何首烏12克,白芍12克,炒白術15克,木瓜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趙炳南方。
                (七)
                  【辨證】肝腎不足,血虛脫發。
                  【治法】滋補肝腎,養血生發。
                  【方名】加味養血生發湯。
                  【組成】生地15克,熟地15克,雞血藤15克,首烏藤15克,生黃芪30克,川芎9克,白芍15克,明天麻6克,冬蟲夏草6克,旱蓮草9克,桑椹15克,木瓜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趙炳南方。
                (八)
                  【辨證】熱邪傷肺,皮毛憔悴。
                  【治法】清泄肺熱,涼血解毒。
                  【方名】柏葉浸劑(外用)。
                  【組成】鮮側柏葉32克,75%酒精100毫升。
                  【用法】鮮側柏葉放入精酒中浸泡,7天后方可使用。用棉球蘸藥液少許,涂搽患處。
                  【出處】豐明德方。
                白發
                (一)
                  【辨證】氣血兩虧不能上榮,發失所養。
                  【治法】益氣養血,補腎益精。
                  【方名】七寶美髯丹加減。
                  【組成】生地15克,何首烏15克,苣勝子15克,菟絲子15克,黑芝麻12克,桑椹子12克,茯苓12克,山茱萸12克,龜板膠10克(烊化),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李元文方。
                (二)
                  【辨證】血熱內蘊,水不涵木,肝旺血燥,血熱偏盛,毛發失養。
                  【治法】清熱涼血,滋腎烏發。
                  【方名】草還丹加減。
                  【組成】菟絲子15克,枸杞子15克,桑椹子15克,生地12克,赤芍12克,桑葉12克,丹皮10克,杭菊花10克,白芷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李元文方。
                白癜風
                (一)
                  【辨證】風邪侵犯皮膚,襲入毛孔,致使氣血瘀滯,毛竅閉塞,血不榮膚。
                  【治法】祛風活血,除濕清熱,補益肝腎。
                  【方名】如意黑白散。
                  【組成】旱蓮草90克,白芷60克,何首烏60克,沙蒺藜60克,刺蒺藜60克,紫草45克,重樓30克,紫丹參30克,苦參30克,蒼術24克。
                  【用法】上藥共為細末,收貯勿泄氣,每日服3次,每次6克,開水送服。
                  【出處】來春茂方。
                (二)
                  【辨證】風濕侵入毛孔,以致氣血瘀滯,日久氣陰兩虧,血不榮膚。
                  【治法】調補陰陽。
                  【方名】雙調祛風湯。
                  【組成】當歸15克,川芎10克,黃芪20克,白術12克,茯苓12克,女貞子15克,旱蓮草20克,黑芝麻20克,何首烏15克,黑故紙1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來春茂方。
                (三)
                  【辨證】氣血凝滯,經絡不通,風邪相搏于皮膚。
                  【治法】補血活血,通絡祛風。
                  【方名】玄機湯。
                  【組成】紫草25克,草河車50克,丹參50克,川芎15克,浮萍50克,劉寄奴25克,琥珀10克,地龍10克,丹皮25克,土鱉蟲10克,威靈仙2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小兒可酌減,孕婦忌服。1個月為1療程。
                  【出處】傅魁選方。
     

    藍花湯  下肢丹毒和靜脈炎

    板藍根15  銀花15  黃連10  蒲公英15  生石膏10  連翹15  地龍10  白花蛇舌草15  當歸10  蜈蚣一條  劉寄奴10  炒白術10  馬鞭草10  毛蒼術10    丹皮10    生薏米30  甘草6  水煎服

    用于下肢丹毒和靜脈炎本方為我實習時跟隨一中外主任抄方時所得,其常用此方治療上述疾病,略有加減,效果不錯的

    =====================================================================

    金蒲飲

    我獻一治濕熱型淋證好方

    組成:金銀花20-30g  蒲公英30-60g  滑石20-30g  甘草6g

    性質功效:清熱利濕  清熱解毒  利濕通淋

    主治: 濕熱型淋證 尿路感染 癥見尿急尿頻 尿黃灼熱腰痛大便硬結,苔黃膩脈數或濡數

    此方為本人8年前在某中醫雜志上收集,臨床應用效果極佳,大家可以試試。

    =====================================================================

    本人獻上師傅的一經驗方,簡單而實用.

    方藥:干姜15.法半夏8.

    主治:脾胃虛寒之惡心嘔吐,大便溏薄,胃腸型感冒.

    用法:用紗布包好與大米煮成粥,米熟即可趁熱食之,效果顯著.各位愛友不妨一試.

    =====================================================================

    我有一土方,很有效

    三只沒有打過鳴的小公雞,三斤老姜(生姜),一只雞一斤姜加1000ml水,其他

    什么都不要加,熬60分鐘,喝湯,共分9天喝完,每年秋天一次,共三年

    對過敏性哮喘能根治,,,,我用這個方法治療了14個病人,13個痊愈,無復發,1個好轉

    =====================================================================

    公英地丁湯治腳癬

    公英  地丁  川太  薏仁  滑石  茵陳  生地  各15g  野菊花30g  甘草6g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每日服2次,復渣加水再煎外洗患處。

    注:此癥稱“鵝掌風”或“臭田螺”癥見腳丫破爛,其患雖小,其癢搓之不能解,畢搓至皮爛,津腥臭水疼時,其癢方止,次日仍癢,終年不愈,極其纏綿。

    本人自得此方后,每逢此癥者,均用此法,均獲奇效,今天特把它貼出來給大家 =====================================================================

    腎結石

    枳實 (炒)30g    油樸12g    金錢草30g    雞內金15g    查曲各15g    海金沙30 g        山甲15g    王不留行15g      麥谷牙各30g    木通30g    大黃(布包)10g    芒硝30g    車前草30g    澤瀉15g            

    這是一個治療腎結石很有效的方劑  通過我3年的臨床試用有效  獻與愛愛醫的同道朋友!

    =====================================================================

    胃炎驗方(加味佐金丸)

    小吳萸3g    雅黃連8g    法半夏10g      茯苓15g    丹參30g    佛手10g  白寇(研)10g    醋元胡15g      甘草6g      蒲公英30

    加減:冒酸可加煅瓦楞子30  烏則骨30g    噯氣頻作加入復花(布包)15赭石(研)30

    適應證:胃脘疼痛,噯氣吞酸,腳手心燒                                                                    

    這是副主任恩師克強驗方來獻給同道!

    =====================================================================

    口腔潰瘍

    治療口腔潰瘍:細辛20克用火焙干研末,口腔潰瘍時取少量用蛋清調,敷于肚臍或者腳心涌泉穴即可,一天就見效.(最好是晚上給藥,早晨藥物就吸收了.)本方使用于小兒口腔潰瘍(不好服藥的小孩,給藥方便),當然成人也有效.

    注意:本方為外用藥,不可內服!!!

    =====================================================================

    小兒哮喘方:

    蜜麻黃4-6g    苦杏仁6g  浙貝9g  煮半夏9g  建曲15g    枯芩9g  銀翹各10g  丹參9g  車前子9g

    痰壅,加天竺黃 ,海浮石,生梔子,竹瀝

    小便黃濁,加六一散

    高熱,加鉤藤

    咽癢咽痛,加蟬蛻

    這是我院小兒科林老主任的方子,林老認為臨床上小兒哮喘以熱性為多,其在臨床上用本方加減治療小兒哮喘獲得良好的療效.

    =====================================================================

    急性腰扭傷方法

    當歸12G  赤芍12 續斷12 秦艽15 川木通10  元胡10 枳殼10 桑枝30(先煎) 木香9(后下)  水煎服治療急性腰扭傷初期,腫痛不能轉側者,先強刺激“后溪”欠,同時活動腰部,不留針,再服上方,立時見效,三付可愈。

    再獻一腰扭傷中,后期方

    鉤藤12G,續斷12 杜仲12 熟地12 當歸12 獨活10 牛膝10 威靈仙10 白芍6 炙甘草9 桑寄生30

    煎服,治腰扭傷中,后期腰部痠痛者。本方內服加外治效最好,藥渣再煎水熏洗,或布包濕熱敷腰部,敷完后適當活動腰部。  

    =====================================================================

    平胃散加減治療消化道潰瘍。

    蒼術10  陳皮10  厚樸10  甘草6 海螵蛸30(煅燒后研末分2次沖服)

    臨床再結合辯證論治

    此方精辟之處在于巧用海螵蛸一藥,海螵蛸本身就能有效制酸,以前西醫學有“沒有酸就沒有潰瘍”的說法,海螵蛸制成粉劑進服后個更能有效黏附在胃粘膜上,阻止胃酸反滲,從而為潰瘍修復制造環境。此方屢試不爽,是一位行醫50多年的老中醫經驗所傳,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

    血管性頭痛方

    川芎20克 白芷15克 柴胡15克 黃芩15克 赤芍 15克 白芍30克 牛七15克 細辛6克  全蟲 3克 僵蟲10克 甘草10克。不俞者加紅花10克 蜈蚣1~2條。本人在臨床試過很爽的,這是我在跟師的時候,我師傅用于頭痛的一個專用方。不需辨證。

    =====================================================================

    獻一個治療骨質增生 椎間盤突出的煮藥方

    當歸  首烏  京子  砂仁  草烏  川羌  陳皮  故子    木瓜    云苓    肉叩 地風  防風  牛夕    半下  川芎  熟地  山藥  元胡  肉桂  桔梗  杜仲

    佛手  附子  五加皮    甘草      各六克

    二斤大曲酒  六斤水    七兩紅糖  七兩白糖

    一同放入一大藥鍋中  上放一個剛好蓋住鍋沿的高梁桿扎成的鍋拍    鍋沿四周 用豆面糊嚴實  不使漏氣  下用柴火燒四個小時  約剩兩碗藥水    一天一碗  內服發汗  避風三日  再服二付即愈吾鄉賴此方已愈不下十人  現已成我常用方      民間方劑組方奇特  多有效驗  渚君請詳析方義  謹而用之

    =====================================================================

    獻一少女痛經方

    青皮8~10克 紅花10克 臺烏15克 香附15克 白芍20~30克 澤蘭15克 五靈脂15克  元胡15克 甘草10克很靈的。

    =====================================================================

    止便血方..

    槐花(炒)30g, 地榆(炒)30g, 旱蓮草30g,側柏葉15g,枳實5g,黃芩15g,仙鶴草15g,甘草15g

    =====================================================================

    中風

    是中醫古代四大難癥“風、癆、鼓、隔”之一,十分棘手。現在,中風的致死率、致殘率及其后遺癥之嚴重,相信每個醫生都也是能感受得到的,在此,我貢獻我師傅醫治中風的經驗,希望能夠對同道有所啟發。不是我吹牛,我親身經歷、親眼所見、親力所為的這條方治療的幾個中風證候,效果非常明顯,簡直是一劑見效,它讓我真正看到了中醫的魅力所在,也把我心中之前“中醫不能治療急癥”的觀念徹底打破了。不過首先得聲明,它的靈活運用是在你會六經辯證的基礎上辯證施治的。

    這條方就是:小續命湯

    方歌:小續命湯桂附芎,麻黃參芍杏防風,黃芩防幾同甘草,風中諸經此方通。

    桂枝  附子  川芎  麻黃  白芍  人參  杏仁  防風  黃芩  防幾  甘草

    這條方是桂枝湯、麻黃湯、四君子湯、四物湯幾個方加減而成,很具有靈活性。事實臨床上,風中脾經和腎經的情況十分多,只要大家辯證準確,用此方加減有效率及減少致殘率幾乎達100%(我跟隨我師傅所治療的幾個中風病人,因為是農村,根本沒有錢住院治療,但是當偏癱在床上的患者服用此方后,即能起坐,再經過一周時間左右的調理,幾乎都能進行不同程度自理、吐語清楚,而且患者的致殘率大大減少,這是令我感到很驚訝的事情,因為在我實習的時候,我所見到住院的中風病人,幾乎都是長時間臥床的,少則1個月,多則半年,而且如果康復跟不上,致殘率幾乎是很嚴重的)這條方的具體方解,大家可以查閱一下《醫方集解》,里面說的很清楚,也可以看一下《時方妙用》,里面都有很精彩的點評。

    最后,希望這條方的提出,能引起大家對中風治療的更進一步的研究,這也就是 =====================================================================

    臨床的確有效的方劑

    什么是有效方劑?是方對其證才得!

          我個人認為{傷寒雜病論}里面的方劑就很有效。但是,里面的方你也得弄清楚它用于什么證才行!比如炙甘草湯證,它里面的條文只提了:傷寒脈結代,心動悸者,炙甘草湯主之。那我們就不能見出現這個脈證就用這個方。因為炙甘草湯是通陽復脈,滋陰補血的方劑!遇到因為淤血阻脈所致的  脈結代,心動悸者。就有待考慮了哦!

          我有 半夏瀉心湯 治療一 胃腸病 的患者,她來的時候說:饑餓時總覺得 胃往下掉并且有頭暈,早上又覺得惡心嘔吐,按壓不覺得痛。我記得傷寒雜病論上講: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兩劑后惡心嘔吐及胃下垂等癥基本消失!對這例病人我開始用了小柴胡湯和平胃散加在一起治療(是一老中醫的常用方)效果不好。這不是因為這兩個方加在一起沒有效果,只是沒有對證而已!因為這位老中醫用這兩個方治好了很多胃腸病患者!!!

          好了,講了一大堆好像沒講到什么重點,本人是剛剛出江湖的新生,還望大家指點!!!

    =====================================================================

    青少年白頭發治療方:

    黑大豆50克  熟地50克 蒸首烏50克  枸果50克 女貞子100克 太子參60克

    旱蓮草50克  黑芝麻 50克  黃精50克  白芍 40克    核桃仁 50克  川穹 50 克

    共同入鍋炒黃,研為細粉,每日3次,每次6克,飯后沖服 本方具有滋補肝腎,活血行氣,養陰,益精血之作用,適用于用腦過度,氣血兩虛,肝腎陰虛引起的青少年白發

    這是我老師經常用的一個方子,臨床效果很好,經常服用也很方便

    此方應有效,或可一試。

    =====================================================================

    治療腳氣

    我也來湊湊熱鬧,獻上一方申請加分(我還沒有積分呢)治療腳氣。因為我本人的老師用過,效果什么好。醋精一瓶,花椒一兩放入醋精內浸泡一個月,去掉醋精,用醋精浸泡患處一個小時。幾天后患處開始脫皮,痊愈,不復發。如反復,用以上方法再試,定會痊愈。

    =====================================================================

    全國首批百名名老中醫周信有治療慢性病毒性肝炎之方  

            全國首批百名名老中醫周信有治療慢性病毒性肝炎之方——舒肝化癥湯(自擬方名)。方藥組成為:茵陳20g、板藍根15g、柴胡9g、當歸9g、丹參20g、莪術9g、黨參9g、炒白術9g、黃芪20g、女貞子20g、五味子15g、茯苓9g。此方通治各種病毒性肝炎。

    方解

            方中以茵陳、蘭根、茯苓清熱利濕解毒,以擬制肝炎病毒;當歸、丹參、柴胡能養血疏肝、調達肝氣,與莪術相合更能活血化瘀;黨參、黃芪、白術益氣健脾顧護后天之本,鼓舞正氣,能使驅邪而不傷正,扶正補虛而不戀邪。從而造成一種有利于病毒消除的局面。現代藥理研究也表明黨參、黃芪相配伍可明顯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女貞子、五味子共養肝腎,另外五味子味酸性斂,能促進肝細胞修復降低轉氨酶,以改善肝功。諸藥合力,全方共奏清熱解毒、健脾除濕、活血化瘀之功。

    加減

    臨證時再按證型之不同,隨證加減。如濕熱偏重或有瘀膽現象者,方中茵陳可重用至40~60g;虛羸不足嚴重者,如偏陽虛,酌加制附片、淫羊藿、仙茅以溫補腎陽;如偏陰虛,酌加生地、枸杞、麥冬、首烏以滋補腎陰;納差者加砂仁、焦三仙;氣滯而肝區痛甚者加川楝子、枳實、郁金。血瘀甚者加赤芍、旱蓮草、澤蘭、姜黃等以柔克剛之品而不用桃仁、紅花。

    病例

    張某,男,36歲,干部,2005年10月15日初診。1998年單位體檢時查乙肝三系統:HBsAg、HBeAg、抗HBc均陽性,肝功正常,時未作治療。02年初不明原因出現腹脹,繼而漸見身體乏力、食納差、右脅疼痛等癥,曾多處治療,但未獲寸效。近來因病情加重,來我處求治。體查可見:面色黧黑,口唇紫暗,鞏膜輕度黃染;肝肋下兩指,質硬,觸痛,脾未觸及;舌質淡暗,邊有齒痕,苔黃膩,脈弦長。化驗檢查:三系統“大三陽”,ALT290U∕L,總膽紅素36umoL∕L。系慢性活動性肝炎。中醫辨證屬肝郁脾虛兼有血瘀,治當疏肝健脾,解毒化瘀,方用“舒肝化癥湯”加減。處方:茵陳20g、虎杖20g、板藍根15g、貫眾20g、柴胡9g、枳實20g、當歸9g、丹參20g、莪術9g、黨參9g、炒白術9g、黃芪20g、女貞子20g、五味子15g、茯苓9g。服藥1個月后復診,諸癥以基本消除,以上方加元胡20g、半支蓮20g繼續服用。三月后患者諸癥消失,B超示肝、膽、脾正常;化驗除HBsAg陽性外,余均正常。

    =====================================================================

    我也獻一方,治腳氣病,于晨起,沾口中唾液涂患處即可。法簡而效宏,希望加分。

    =====================================================================

    外用狗咬傷,親身體驗!

    小時給狗咬傷,以桃葉(桃花樹的葉)適量,加上片糖,就是平常吃的那種,加在一起,用砂盆研成細漿狀,外敷傷口。

    =====================================================================

    中藥:丁香.柿楴各10克

    用法:泡開水十分鐘后飲用

    功效:治療打呃逆(打嗝兒)

    =====================================================================

    威靈仙45克,加砂糖30克,米醋一湯勺,水煎頻服,緩緩咽下

    功效:魚刺鯁喉

    =====================================================================

    小兒寒飲哮喘特效方

    麻黃 3克 白芍3克 細辛3克 干姜3克 甘草3克 桂枝2克 五味子6克 半夏3克水煎45分鐘后分3次1天服完。此方是小青龍湯原方,本人應用20年均能一劑見效。希望大家驗證。=====================================================================

    我這里有一牙痛方

    對各種牙痛很有效(給我加分啊)

    生地25-30  熟地25-30  骨碎補15  金銀花15  元參15  細辛5

    =====================================================================

    下奶方

    黃芪12g黨參10熟地12砂仁6當歸10白術5木通3通草3蓯蓉10花粉6甘草6完王不留9山甲8水煎服.服藥前吃碗面湯產婦不處滿月有效.

    =====================================================================

    治療口腔潰瘍:

    患者上鄂、牙齦、舌上、舌下口腔粘膜多出潰瘍,親眼所見,我煎的藥。由于剛學,我還不能解其中道理。

    黃芩20克  黃連15克  大黃10克  丹皮20克    梔子20克    甘草20克

    石膏60克  雙花20克    連翹20克    公英20克    地丁20克  水煎日一劑

    另用慶大霉素注射液漱口。三劑即愈,潰瘍面完全消失。

      我用西藥治療此類患者,從沒這樣的療效。

    --------方乃清熱解毒重劑,測證當為火毒熱盛之證.

    =====================================================================

    小兒的腹瀉,能讓家長下得了狠心來吃中藥,大多不輕了吧。

      腹瀉有熱證的,熱瀉湯,其實也就是葛根芩連湯加減,常用方如下:

      澤瀉15 茯苓10 大毛10 滑石30 黃芩7 黃連5 板蘭根10 厚樸5 甘草5 葛根15 豬苓5 單位為克

      幾個月的孩子也喝過,用量大家參考吧。

    大毛10 ?是筆誤嗎? =====================================================================

    我也說一個牙痛方,

    生地25-30    元參15  蜂房3

    煮沸后即拿離火源飲用效果很好=====================================================================

    五味子100克.蘆薈100克.黃連30克

    上藥研末裝膠囊,每次3粒,每天3次,

    主治:慢性肝炎.肝硬化. 

    我父用此方治人無數,在當地很有名.

    我有幸用此方5例病人,3例恢復正常,2例好轉.

    一般3個月可顯効,半年內多可恢復.

    醫理難明,療效可靠!=====================================================================

    3甲醫院的協定處方,婦科外洗藥

    婦科外洗方,3甲醫院的協定處方。

    地膚子100克,白蘚皮100,土茯苓100,百部100, 苦參100,黃柏100,蟲衣50,明礬100,大黃100,冰片10。

    上藥10味制成500ML*5瓶。

    用于濕熱帶下,婦科炎癥,皮膚病。

    用法:500ML,分3次外洗。婦科病還可以用帶線的藥棉粘藥液放入陰道。=====================================================================

    類風濕關節炎處方

    我有一個類風濕關節炎的患者,曾經吃過很多中藥效果不好,后來用了焦樹德的<方劑心得十講>中的方子效果不錯,用了3年了還可以,我隊原方稍有些修改如下:

    生地20g  桑寄生30g  桑枝30g  黃柏 15g  川斷  15g  骨碎補 20g 白芍15g  紅花 12g 威靈仙15g

    羌獨活 各15g 土蟲6  一米20g 青風藤20g 乳沒各10g 川穹10g 當歸 10g

    癥狀嚴重時一天一副,減輕后可改為2天一副,經常服用去乳沒/土蟲/,可以隨證加減

    患者現在2天或者3天一副,同時口服雷公藤片1片日一次,雙氯滅痛一片日1----2次,臨床癥狀緩解,有時還稍有疼痛.

    這為患者嚴重時不能下地走路,現在日常活動沒有問題.這種病很難治療用藥要堅持,嚴重時要加用免疫抑制劑,患者3年前用過后來一直沒有用過,現在患者病情穩定但血沉一直還是偏高,這種病對患者影響很大幾乎嚴重時不能自理喪失勞動,我本著負責的態度我不敢說這方字對所有的患者都效果那樣好,因為我只用在這一患者身上,之所以寫出來是希望大家多交流多探討,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這個方字對這位患者的作用使我改變了對中藥的看法,只要用好中藥有時效果是驚人的,以上蕓蕓僅供同行探討或者參考. =====================================================================

    傷科三寶

    紅色萬應膏;

    樟丹3.2份    松香40份    銀珠 0.2份      樟腦 0.2 份    豆油 5份

    制法;先將松香和豆油熔化.后將藥物入鍋內攪拌均勻.煙氣盡倒入涼水中去火毒.冷卻成固體即可.用時熱水化開外敷.

    功效;活血抾瘀.消腫止痛.驅風除濕.主治各種軟組織損傷.骨折中后期和陳舊性關節疼痛.

    黃膏藥:

    雄黃15份    兒茶15份    血竭1.5份      大黃65份    凡士林膏適量.

    制法:先將凡士林膏化開后加入其它藥.攪拌均勻即成.用時攤開外敷患處.

    功效:活血消炎.消腫止痛.主治各種軟組織初期損傷.紅腫熱痛.

    活血全勝丸:

    紅花.  劉寄奴  川斷  丹參  郁金    澤蘭  申姜  黃瓜子  方海  川芎各15份  麻黃7份

    方海 為何物?煩請告知,謝謝!---音樂坊

    =====================================================================

    上藥細面.煉蜜為丸.每丸重6.5克.每次1丸.每日3次.

    功效:活血驅瘀.消腫止痛,續筋接骨.主治一切跌打損傷,并對風.寒,濕所致關節炎.頸椎病肩周炎有很好療效.

    以上是傷科名家鄭永林老師傳授方子.希望能加分

    =====================================================================

    慢性咽炎 錦燈籠3個泡服效果特好  錦燈籠東北地方藥俗名紅姑娘

    =====================================================================

    獻一方治療氣臌,親治驗方

    05年春節過后,忙于應付不暇,上海有一位樓姓朋友一定要我去看看他的同事之母,近來腹大如鼓,住金山醫院急診,已發4次病危通知,正巧周二下午有空,告知他我晚必須回杭州。視病人為植物人,腹大膨隆,叩之嘭嘭作響,無腹水征,因植物人已經2年半,搞不清病因,大便偶通,矢氣少有,思之再三,西藥已經罔效,中醫藥可以用什么?想到葉天士有治氣蠱方,萊菔子熬水浸砂仁為末服。遂給予沉香、萊菔子、砂仁等份為末,每服6g,日三次,服后五天病愈出院。可以值得玩味的中醫藥啊。=====================================================================

    凍瘡外洗方

    凍瘡外洗方(無潰破)

    細辛15克  大黃40克  肉桂18克  公丁香18克  干姜15克  花椒2克

    蘇木24克  路路通20克  山萘18克  川芎18克

    用紗布包煎

    每次浸洗15-30分鐘,連續浸洗至少一周。

    本方治愈多人,而且多年不發病。

    這是我兒科老師的方

    六耳青肺湯

    用于小兒木火刑金的咳嗽   

    六月寒    兔耳風  青蛙草    肺金草  麻黃  杏仁  石膏    甘草

    方中有草藥,不知是否各地均可找到

    小兒肺炎

    痰熱閉肺型

    車前子    萊菔子      葶藶子        前胡          藍星      瓜蔞        海蛤粉

    睡中磨牙有方可治

    睡眠磨牙,是人在睡眠中咀嚼肌節律性收縮,上下牙齒緊緊咬合滑動,發出咯吱咯吱聲。睡眠磨牙一般發生在淺睡眠階段,此時身體的活動和心率增加,而人并未醒。次日醒來時,常感到兩腮痛疼,頭痛。長期磨牙,還會使牙齒磨損,影響牙的健康。

    中醫認為,腦為元神之府,睡眠與人的陰陽之氣運行有關。若睡眠好,但睡眠中有異常舉動(包括磨牙)都和腦有關。治宜補腎填髓、健腦安神。方用 生地 50g、磁石 50g(先煎)、炙甘草 10g、烏梅 10g、澤瀉 10g、丹皮 10g、五味子 10g、灸遠志 10g、香附 10g、棗皮 12g、山藥 12g、燈芯草 6g水煎服,每日 1劑。

    =====================================================================

    口腔潰瘍治療:   

          用風油精點在潰瘍面上(3-5/日)效果明顯   

    使用時口腔中會迅速產生大量津液  不要馬上把津液吞咽  要把津液在口中保留(3-5分鐘)

    一般使用者三天見效

    不妨一試

    =====================================================================

    咽炎


    金銀花.麥冬,胖大海.開水泡.頻飲.慢性咽炎良效.
    =====================================================================
    上火引起的乳房腫塊
                川貝15,三菱25,文術30,公英25,地丁15,柴胡15,白芍10,甘草5

         效果很好
    =====================================================================
    肺結核(保肺丸)
    土元120克 制首烏、白芨450克 百部180克 紫河草120克、生地榆、葎草、黃精各180克。混合研粉,煉密為丸。每服9克,日二次開水服下。

    葎草
    【性味】①《別錄》:味甘,無毒。
        ②《唐本草》:味甘苦,寒,無毒。
       
    【功用主治-葎草的功效】清熱,利尿,消淤,解毒。
      治淋病,小便不利,瘧疾,腹瀉,痢疾,肺結核,肺膿瘍,肺炎,癩瘡,痔瘡,癰毒,瘰疬。
        ①《別錄》:主瘀血,止精溢盛氣。
        ②《唐本草》:主五淋,利小便,止水痢,除瘧,虛熱渴,煮汁及生汁服之。
        ③《本草衍義》:治傷寒汗后虛熱,銼研,取生汁飲一合。
        ④《綱目》:潤三焦,消五谷,益五臟,除九蟲,辟溫疫,敷蛇、蝎傷。
        ⑤《安徽藥材》:治失眠;洗痔瘡。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6錢(鮮者2~4兩);或搗汁。
      外用:搗敷或煎水熏洗。
    =====================================================================
    蒼耳子9        薄荷6    辛夷 9          白芷6        石膏30        細辛3
    黃芩12          銀花15        連翹 15          梔子12    桔梗12    野菊花15
    顧兆農之鼻淵急性發作的方子,即蒼耳子散加大量清熱解毒藥,石膏細辛以10比1比例為好,石膏性寒,清肺胃之熱,且兼達表之力;細辛味辛,善竄投開竅,并有升浮止痛之功,二藥相濟,用之鼻淵,非常貼切.
    鼻淵急性病作,常可以本方進退.但慢性鼻淵,病時久延者,"非心血虧,則腎水少",固非本方所宜.
    =====================================================================
    食用鹽治療坐神經痛


    食用細鹽五百克,炒熱后加艾葉五十克,用布包好敷患處之鹽涼,一日一次,連用五到十天有效,鹽可每天反復使用
    我有多年的坐神經痛用之有效//
    大家不妨用一用//
    =====================================================================
    【原創】流行性腮腺炎效方


    我在這里收獲不小,現回報愛友一效方。[低分者,請斑竹加分鼓勵]
    處方:連翹12  川芎6  升麻、甘草、紅花各3、柴胡、牛蒡子、荊芥、防風、花粉、桔梗、羌活、蘇木、歸尾、白芷、漏蘆各9
    局部腫脹堅硬者,加皂角刺、穿山甲各9,
    用法:水煎,一日一劑,分2次服
    我24年來治療500余患者,輕者3劑,重者5劑可愈。
    =====================================================================
    鮮魚腥草治療急性乳癰秘方


    鮮魚腥草治療急性乳癰是我的秘方:鮮魚腥草50-100g均可,全草;入大口杯加水適量,蒸煮30-40分鐘,喝湯,藥渣掏如泥外敷乳癰處。每天一劑,連服5-7日。效極佳。yuyanzheng 中醫師供方2006.12.12。
    =====================================================================
    利咽甘露飲:生地10  熟地10  麥冬10  天冬10  赤芍10  白芍10  法半夏10
          灸甘草10  生麥芽20  生谷芽20  上藥加清水500ml浸泡30分鐘,煮沸后以文火煎30分鐘、煎煮2次,兩煎藥液混合,分3次服,每日一劑。
          主治:急、慢性咽炎及扁桃腺炎。咽痛甚、急則加桔梗,利咽散結,緩則加雞血藤、川芎,聲音嘶啞加蟬蛻,伴咳嗽加苦杏仁、厚樸宣肅肺氣,伴鼻塞流涕加白芷、龍膽草、細辛除濕通竅。
    經臨床應用一百多例,療效比青霉素好得多.
    =====================================================================
    治療偏頭疼驗方


    這樣的好帖頂起來
          這是我治療偏頭痛的驗方:荊芥,防風,白芷各10g  上藥點三副,于晚間睡前水煎頓服,服后頭上會出汗,所以服藥后不要著風。一般三服藥即好,我自己親自用過很好,并推薦過幾十人應用效果極佳,大家不妨試用一下。
    =====================================================================
    生發丸 :
              填精補血,補肝滋腎,烏須黑發.用于肝腎不足,精血氣衰所致 須發早白,頭發稀疏,干枯,斑禿脫發.
    處方:
              制何首烏 30g補骨脂(鹽制) 15g牛膝 15g 當歸 10g茯苓 10g枸杞子 30g 菟絲子(鹽制)30g女貞子 30g黑旱蓮 30g 桑寄生 30g黑芝麻 30g熟地黃 15g 桑椹 30g核桃仁 30g沙苑子 15g 蛇床子 15g紫河車15g骨碎補 15g 黃芪 30g黃精(制) 30g五味子 15g 靈芝 15g地黃 15g側柏葉 30g 苦參 10g山楂 30g
              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煉蜜制蜜丸,即得,密封. 每丸重9g .
              淡鹽開水送服,一次 1丸,一日 3次.
    效果不錯,不妨一試.
    =====================================================================
    加味黃芪五物湯治療肩周炎
    黃芪30克  白術15克  當歸15克    桂枝9克    秦艽9克  陳皮9克  白芍15克  生姜5片    治療多例肩周炎,最嚴重者不能著衣,洗臉甚則背手。三劑見效,七劑基本痊愈,再服三劑鞏固療效。
    =====================================================================
    活蝎三七只,投入250毫升麻油中,閉15日可用。原方用以治療燒燙傷,效果不錯:一般性燒燙傷用藥后可很快止痛,三天之內結痂,7--10天掉痂。大面積未嘗試過。另外對蚊蟲叮咬,無名腫毒,以及一般皮膚紅腫發熱屬實證者均有效果。
    =====================================================================
    經驗方


    關于頸椎病引起的頭痛療效特好

    蜈蚣2條 全蝎5  白附子10  僵蠶10  川芎10  天麻15 甘草5 蔓京子10 細辛5 柴胡10

    希望對大家有用.....
    =====================================================================
    芍藥甘草湯治療腓腸肌痙攣
            本方主治津液受損,陰血不足,筋脈失濡所致諸證。方中芍藥酸寒,養血斂陰,柔肝止痛;甘草甘溫,健脾益氣,緩急止痛。二藥相伍,酸甘化陰,調和肝脾,有柔筋止痛之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本湯方對中樞性、末梢性橫紋肌痙攣有顯著的鎮靜作用,對軀體和四肢或深部的平滑肌臟器如胃腸、膽囊、膀胱、輸尿管、子宮及血管痙攣均有很好的雙向調節作用。
          本方臨床用藥關鍵是量宜大,具體芍藥量應用至40-90克、炙甘草15-30克方能有效,對本湯方進行辯證加味,是關鍵所在。
    =====================================================================
    祖傳秘方治療鼻竇炎(申請加分)
          自擬鼻康方,其組成如下:金銀花20g,連翹20g,魚腥草30g,皂角刺30g,川芎15~30g,白芷12g,羌活12g,蒼耳子15g,辛夷15g,秦艽9g,當歸12g,澤瀉12g,白術15g,車前草15g,甘草6g。隨證加減:肺脾氣虛甚加黃芪、淮山藥等;涕黃稠或有腥臭味加蒲公英、黃芪等。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兒童酌情減量。一般2~5周為一療程。
          祖國醫學稱慢性鼻竇炎為“腦漏”,其主要發病機制是肺氣虛弱,衛表不固,感受外邪,加之脾氣虛弱,運化失健,濕痰凝聚,邪毒滯留,使濕濁聚于鼻竅而發病,其病機為本虛標實,故采用清熱解毒、益氣健脾、祛風除濕、化痰通竅之法。自擬鼻康方中,金銀花、連翹、魚腥草、皂角刺清熱解毒、疏散邪毒;川芎、羌活、白芷、秦艽疏風止痛;蒼耳子、辛夷宣通鼻竅;茯苓、白術健脾益氣、扶正培本除濕,黃芪托毒排膿;川芎、當歸活血化瘀,車前草化痰排膿;甘草調和諸藥、兼以解毒。諸藥合用,共奏標本同治之功。
    =====================================================================
    治咳三步曲(此為下載收藏之貼)

    咳嗽是冬春季節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尤其是在基層,更為多見。回顧十幾年的經驗,多不出表、宣、下三法,故稱咳三步曲。
    第一步,多由外感引起,咳嗽兼發熱、惡寒,流清涕,首選三拗湯加海蛤殼:麻黃20克 杏仁15克 甘草15克 海蛤殼30克 加水1200毫升,煎取400毫升,分三次溫服。(此為成人用量,小兒酌減)一般一至二天,即愈。以解表止咳為主,故稱表法。
    第二步,若服上方不愈,或雖減輕而不徹底者,改止嗽散合金沸草散改為湯劑,方藥用量略,二至三劑即愈。以化痰宣肺鎮咳為主,故稱宣法。
    第三步,咳嗽連用以上二方不愈者,我便使用下法,痰稀薄兼胸疼者用十棗丸;痰粘稠而黃者用礞石滾痰丸。十棗丸的制法:大戟、甘遂、蕪花按3:2:1的比例,共為細末,棗泥和為丸,每丸干重1克左右,成人服三丸,小兒服一丸。礞石滾痰丸的制法:黃芩四兩 甘遂半兩 金礞石一兩 大黃二兩,共為細末,裝0號膠囊,每粒0.6克,成人服3-5粒,小兒1-2粒,每天一次,或隔日一次。小兒不能服膠囊,可將藥末掉出來,直接服散。
    雖說是三步曲,第一方甘淡無味,第三方量小,均宜于小兒服用,第二方味苦澀,小兒服用,有一些困難,對大部分小兒,通常不用第二步,第一步不愈者,直接上第三步。
    這只是個人的一點不成熟和經驗,咳嗽雖是小病,也沒有萬能的方子。若遇以上方法不能治愈的病例,引用仲景的一句話“觀其脈癥,隨證治之”好了。
    =====================================================================
    肝癌秘方

    柴胡、白芍、海藻、昆布、鱉甲、槐角(炒)、  旋覆花各15各,莪術、三棱、穿山甲、元胡、蒲黃、五靈脂各10克,公英、茵陳各30克,白花舌草、夏枯草各100克,螻姑3個。水煎,日服三次。
    消化不好加木香、神曲、白術各10克;吐血、便血去莪術、三棱,加三七10克;無腹水去螻姑;氣血虛加黃芪、 黨參各30克。
    =====================================================================
    五香胃痛湯(經驗方)吐血奉獻!
    沉香、降香、檀香、木香、乳香、沒藥各3g,醋制元胡、川楝子、娑羅子、韭白各10g。
    一日2次,水煎服。當天見效,3付胃痛消無蹤。請辯癥加減運用。
    =====================================================================
    轉貼焦樹德的方子 我在臨床常加減使用 效果很不錯!

    鎮肝復遂湯;石決明25-30牧蠣30赭石30膽星10半夏10化橘紅12茯苓15鉤藤30全歇6-10桑枝30紅花10桃仁10赤白芍各12菖蒲10郁金10山甲6-9竹瀝汁50-60羚羊角粉1-1。5

    加減;上肢病重者加郁金 赤勺 加片姜黃9-12 羌活6-9 葛根10 ,下肢病重者,加減同上,加桑寄生30  懷牛膝12  川斷15  地龍9  語言不利者加羌活6-9 全蝎改為9-12;口眼歪斜明顯加白僵蠶9- 12  白附子6 白芷6 大便秘者,加川軍3-6 全瓜蔞30  將桃仁該為桃仁泥;患肢有時出現痙攣者可加伸筋草  生苡仁各30 白芍15  炙甘草9

    對于中風病程長,半身不遂之癥遲遲不減者,用 桑枝30 地鱉蟲6-9 草紅花10 桃仁10 皂

    角刺6-9 赤勺9-12  蜈蚣2-3條  鉤藤30  半夏10 花橘紅12  茯苓15  地龍6-9  川斷15-18 懷牛膝15 炙山甲6-9  ,加減;大便經常干秘,體胖痰甚者,加全瓜蔞30  酒軍5 體瘦血虛者,加當歸9 生軍3-6  上肢不遂明顯者,去地龍,加片姜黃9-12 桂枝6-12  羌活6 語言不利者,去蜈蚣,加羌活6,全蝎6-9 ;頭暈者去地龍,加天麻9-12  澤瀉20-30 病情重久久不愈者,可加水蛭3-5 下肢不遂重者,可加重川斷的用量,另加炒杜仲15 見人易哭,去赤勺,地龍 加天蘭黃10  菖蒲10  遠志10  合歡皮6  健忘者,去地龍,赤勺,蜈蚣,加菖蒲10 遠志12 生龍骨15-20 炙鱉甲15-20 水蛭3,半身不遂病人,也可以用次方3劑為末。為丸 長服 每丸9克,每次1-2丸,每日3次,溫開水送下,飯后服 有的病人要配置兩次,連服數月。
    =====================================================================
    上肢損傷洗方
    組成:伸筋草15 透骨草15 荊芥9 防風9 紅花9 千年健12 劉寄奴9 桂枝12 蘇木9 川芎
    9 威靈仙9
    功效與適應癥:活血舒筋。用于上肢骨折、脫位、扭挫傷后筋絡攣縮酸痛。
    =====================================================================
    樹茂手邊方之一 (皆屬作者最常用臨床方劑)


    治療鵝掌風:半夏60克,以生者為佳,浸泡于陳醋500克中,7天后泡洗患處,7天一療程,不愈著,停3天,繼續一個療程,必愈!
    =====================================================================
    樹茂手邊方之二 (皆屬作者最常用臨床方劑)


    本貼收到1朵鮮花
    茯苓研末,6克/次,2次/日。治療斑禿,脫發,1個月一療程,此是岳美中老先生的方,的確有效果,我用好多年了!
    =====================================================================
    辛香酊治早泄 (申請加分)


    本貼收到1朵鮮花
    細辛 丁香各20克,90%乙醇100毫升。
    將兩藥浸入乙醇內半個月即可,使用時以此浸出液擦陰莖之龜頭部位,經1.5-3分鐘即可行房事。
    治療156例均愈。
    來源:中國秘方驗方精選續集(268頁)
    =====================================================================
    克銀方‘治牛皮蘚


    血熱風燥組治以清熱解毒用“克銀一方”:土茯苓30克,忍冬滕,板蘭根,威靈仙各10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日一劑。                                                      


    血虛風燥組治以養血潤燥,清熱解毒,用“克銀二號”:生地30克。元參,丹參,大青葉,白蘚皮,草河車各15克,麻仁,山豆根,連翹各10克,水煎服日一劑。


    “克銀方‘治牛皮蘚
    上方來源于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皮膚科。經臨床運用療效較好。
    =====================================================================
    前列腺炎方!!


    本貼收到6朵鮮花
    一.癥狀:小便頻數,余瀝不盡,會陰部墜脹,脈沉,舌質淡紅,苔白.
      方藥:熟地15 知母6牛膝9肉桂3川楝子9延胡索5桑螵蛸6益智仁5澤蘭9烏藥15黑豆15澤瀉6木通6
    二.癥狀:小便不暢,尿頻.急,會陰部脹痛,舌質紅,苔黃膩,脈弦細數.
        方藥:黃芩15知母15黃柏10元參20女貞子15龍膽草12車前子(包)12生地30當歸12瞿麥30扁蓄30甘草3
    三.癥狀:會陰部墜脹,尿道口滴白,頭暈眼花,腰膝酸軟,失眠多夢,遺精,五心煩熱,小便短赤.
        方藥:熟地15山藥20丹皮10黃芩10澤瀉10知母10黃柏6龍骨15牡蠣15枝子6山萸肉10地骨皮10
    四.癥狀:尿頻,排尿時有灼熱感或澀痛,尿道口滴白,會陰部墜脹,時發時止.
        方藥:瞿麥15扁蓄15滑石15燈心草10枝子10大黃6甘草3銀翹各15車前子(包)15
    五.癥狀:小便不利.墜脹等癥狀已消失,唯骶部有輕微墜脹感.
        方藥:何首烏15枸杞15狗脊12當歸9赤芍9黃芩9澤瀉6牛膝6肉桂3杜仲12沉香4枳殼6兔絲子9
    六.癥狀:畏寒肢冷,小便頻數,脈沉遲,
        方藥:熟地15木通6知母9赤芍9黃柏6桑螵蛸6滑石9胡蘆巴6肉桂3牛膝9沉香6黑豆15澤瀉6
    七.癥狀:尿痛,尿頻,少腹脹,有性功能障礙,脈弦滑,舌質暗紅,苔薄白.
        方藥:王不留行25敗醬草15蒲公英15赤芍15元胡15黃柏10甘草6木香10穿山甲15丹皮15皂刺15
    八.癥狀:神疲乏力,下肢酸脹,小便頻,脈弦,苔薄白或薄黃.
        方藥:丹參15澤蘭10赤芍10桃仁10紅花10青皮10白芷6薄公英15王不留行15制乳沒各9川楝子10小茴10敗醬15
    九.癥狀:中老年病久素弱,前列腺痿縮,前列腺液不易取得,尿頻,夜尿頻多.
        方藥:益智仁15仙靈脾15女貞子15香附10狗脊15牛膝15桃仁10川楝子10王不留行10制蔽甲15紅藤10首烏10肉桂10
    =====================================================================
    治胃的
    木香10  砂仁10  黨參20  白術10 茯苓15  甘草5  法下10 陳皮10 山查15 內金5

    覺得經常餓 加 山藥 白蓮 扁豆各15
    脹 加 積殼10
    =====================================================================
    白癜風外治方
    枯礬30密陀僧60硫磺30輕粉5
    共細末,家入地塞米松霜,每天擦患處3_5次.
    此方系潘春林所傳,用后局部可出現潮紅或微小丘疹,一般20多天皮膚發黑而正常.
    臨床21例,治愈17,好轉2,無效2
    但總體療效不錯,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呵呵
    =====================================================================
    慢性腰痛良方:
        白術12克、杜仲(炒斷絲)12克、防風12克、當歸12克、穿山甲(炒、搗碎)12克、黃酒60克,煎服400毫升,分2次服完。
        本方以防風配白術,祛風燥濕;當歸合穿山甲活血通絡;杜仲補腫腎,強腰膝。
    關節扭傷----很靈驗的驗方!


    本貼收到6朵鮮花
    關節扭傷----很靈驗的驗方!


    組成:雞蛋1個  梔子15g  面粉10g

    制作過程:雞蛋去黃,留蛋清;梔子研末;與面粉一起混合攪勻,

    涂于關節扭傷處,每日(24小時)換藥一次,兩天一療程,即可。

    本治療方案特色:不會遺留后遺癥,永不復發關節酸痛!

    注意事項:1、受傷12小時內必須用要;

                    2、扭傷關節無皮膚破損、無出血現象;

                    3、扭傷關節面積較大,按組成比例增加配方計量。

                    4、用藥后皮膚染成紫黑色,屬正常現象,不會留疤痕。

    =====================================================================
    組成: 銀杏葉30g  霜柿葉30g  南瓜籽50g  玉米絮20g.上藥水煎,日三回.用于高血糖,對血尿糖都高,用來臨時速降糖很好.
      本鈁是我在臨癥時摸瑣出來的,多用來硬急.
    =====================================================================
    眩暈妙方
    柴陳澤瀉湯:柴胡10g,黃芩6~10g,法夏10g,黨參12~15g,甘草3~5g,大棗10~12g,生姜6~10g,陳皮10g,茯苓15g,白術10~15g,澤瀉10~15g,天麻10g(軋細吞服),鉤藤12g(后下),菊花10g。
    此方為小柴胡、二陳、澤瀉湯合方,其中小柴胡湯旋轉少陽樞機,透達郁火,升清降濁;二陳湯化痰降逆;澤瀉湯滌飲利水。方中尚寓有小半夏加茯苓湯,亦可降逆化痰,滌飲止嘔;又寓有六君子湯,運脾和胃以治本。加天麻、鉤藤、菊花者,旨在柔潤以熄肝風。
     根據“異病同治”的原則,高血壓或腦動脈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暈,只要具有真性眩暈的特征性癥侯,投以本方,亦可收迅速息止功。治療頸椎病所致的眩暈,則去陳皮、茯苓、甘草、鉤藤、菊花,而重加葛根30~60g引領津液上過頭項,以舒筋緩痙;再重加川芎30~45g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
    治崩漏重證的高效專方
    黃芪30g,當歸30g(酒洗),桑葉30g,生地30g,三七末9g(藥汁送服)。
    =====================================================================
    癬立克的配方


    本貼收到7朵鮮花
    這是我在大學時老師告訴我的一個方子:丁香15,加入70%的酒精100ml,浸泡48h后去渣,每天涂患處3次,治療體癬和足癬及佳,十幾年來我治療了7例,多在1天內見效,2天左右患處有皮屑脫落,,多可在3_7天取的滿意療效.據說會有20%左右的患者治愈后會反復發作,我沒有遇到過,呵呵
    =====================================================================
    三用“參菔丹”


    本貼收到7朵鮮花
    “參菔丹”是我老師過去的方劑。用漢羅卜一個將頂部用刀切一圓蓋,內里挖一小坑,將人參粉5-10克放入,蓋上蓋上鍋蒸熟,取人參用茶水送服。
    一、我的老師用它治療食道癌晚期患者。
    二、我近來用它治療虛癆喘咳。
    三、我對心肌炎、胸腹漲滿的厭食癥,有時也選用。
    =====================================================================
    甘草小麥大棗湯


    治療失眠,心煩臟燥,心事重重,口干好怒
    甘草10克,小麥15克,大棗12枚水煎每日一付,臨睡前用銀環蛇傷方
    當歸尾12克,五靈脂12克,三葉半夏15克七葉一枝花15克,紅花12克,川貝母12克,吳茱萸10克,細辛9克,黃連9克,白芷9克,半邊蓮30克,荊芥6克。水煎服,每日1劑,一日兩次。
    =====================================================================
    治療風熱頭痛方


    河南中醫學院三附院張磊老師經驗方,我曾多次用之,效佳。
    谷精草30克,青葙子15克,草決明15克,桑葉、菊花各6克(后下),川芎15克,酒黃芩6克,蔓荊子15克,白芷10克,蟬蛻6克(后下),生甘草6克。
    一般3-6付即愈。
    =====================================================================
    乳腺小葉增生


    這是我醫院一婦科專家治乳腺小葉增生的基本方,如有其他癥狀請辯證使用.
    柴胡10炒梔子15郁金15浙貝10法夏15天冬10老灌草15絲瓜布10蜈蚣2條
    =====================================================================
    療前列腺增生方
    益智仁30g, 旱蓮草20g, 山萸肉、補骨脂各15g, 仙靈脾、澤瀉、車前子(包煎)、瞿麥、萹蓄、木通、虎杖各10g, 甘草6g, 每日1 劑, 水煎、分早晚2 次溫服

    用益智仁、山萸肉、補骨脂、仙靈脾補腎益氣, 填精助陽; 旱蓮草、虎杖清熱涼血; 澤瀉、車前子、瞿麥、萹蓄、木通利濕通溺。全方共有補益腎氣, 兼清利濕熱之功, 以達到益腎通癃的治療目的。
    =====================================================================
    乳腺增生的奇效秒方
    鹿角200克 粉碎極細粉,與白酒水一起吞服!奇效特效!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激情五月开心婷婷深爱| 二区三区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 中文字幕有码日韩精品| 亚洲 制服 丝袜 无码|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精品综合| 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 日本高清在线天码一区播放| 免费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99久久高清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 国产99在线 | 免费|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电影| 一級特黃色毛片免費看| 狠狠综合久久综合88亚洲| 亚洲欧美日产综合在线网| 男女扒开双腿猛进入爽爽免费看| 国产明星精品无码AV换脸| 乱公和我做爽死我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AA片在线播放天|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久久久| 高清无码爆乳潮喷在线观看| 在线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WWW| 暖暖日本手机免费观看中文| 午夜无码电影888不卡| 成人午夜看黄在线尤物成人|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专区| 丰满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理论在线A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真实国产老熟女无套中出| 福利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国产午夜手机精彩视频| 女人18毛片水真多免费看| 四虎精品视频永久免费|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AV高清| 国产美女MM131爽爽爽| 综合色一色综合久久网| 午夜无码A级毛片免费视频| 不卡高清AV手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