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出現蛋白尿 如何選中藥?www.39.net 2010-6-7 39健康網社區
治療蛋白尿,對防止低蛋白血癥,增強機體抵抗力,預防腎炎的復發和惡化有一定意義。根據慢性腎炎蛋白尿的特征,治療上宜從脾、腎、濕、瘀四方面調治。 (一)、從濕治。 急慢性腎炎消退后,濕熱未盡而蛋白尿遷延不愈或反復出現。腎炎病位在腎,腎之封藏功能為濕邪所干,迫精微外出而見蛋白尿。濕為陰邪,其性重濁粘膩,不易驟除,臨床見小便短赤或有澀痛感,舌苔黃膩,脈滑數等。法從濕論治。 選用:茯苓、法夏,桔紅、甘草、公英、白茅根、苡米等。 (二)、從瘀治。 祖國醫學有“血不行則病水”之說,可見腎炎與瘀血有一定關聯。慢性腎炎遷延日久,當有“病久留瘀”之虞。瘀血阻于腎絡,營血受阻,腎氣不充則封藏失司,精微外泄。在慢性腎炎蛋白尿患者中,常出現面色灰暗,皮膚瘀斑、腎區壓痛、舌質紫暗,瘀點、脈澀者。法當從瘀治療。 選用:當歸、川芎、赤芍、桃仁、紅花、益母草、甘草等。 (三)、從脾治。 腎炎患者盡管水腫消退,但經久不愈者,一般都有脾虛見癥。脾為后天之本,主運化水濕。癥見面黃少華,胃納差,大便溏,舌淡胖,脈緩虛。法當從脾治療。 選用:黨參、茯苓、白術、炙甘、桔紅、法夏、苡米、芡實等。 (四)、從腎治。 腎主藏精,為先天之本,五臟六腑之精統藏于腎。癥見面色灰暗,腰膝酸軟、怯寒肢冷、夜尿多、舌淡白,脈細虛。法當從腎治療。 選用:巴戟、川杜仲、茯苓、淮山、山萸肉、杞子、金英子等。 (實習編輯:杜念念) |
|
來自: lxq1953 > 《治療疾病的小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