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仁坪 本周必然是忐忑的一周,上半年宏觀數據將在本周悉數揭曉,而緊張的信息已從前哨傳來。 上周公布了6月PMI指數,52.1%,連續兩月下降,且環比降幅創歷史新高;訂單指數和生產指數雙雙下滑,這說明,終端需求的萎縮已傳導至生產。 從二季度開始,市場對加息等緊縮政策的預期逐步推遲甚至“取消”,目前更有不少機構認為年內加息已無可能,因為市場對接下來宏觀經濟的走勢并不樂觀。 “預計7月PMI指數將繼續跌勢,降至50.5%,逼近50%的榮枯線。”國泰君安[99.28 0.00%]近期宏觀報告稱。 高華證券也認為未來幾個月經濟放緩跡象會更明顯,并將2010年實際GDP增長率預測由之前的11.4%下調至10.1%。雖然高華認為長期趨勢增長率仍將保持在10%的水平,但在政策立場調整之前,2010年二季度及三季度GDP環比增速可能將下滑至8%甚至更低水平。 考慮到各項刺激政策的退出、房地產緊縮對上下游的影響、限制過剩產能以及當前海外市場經濟出現疲軟跡象,中銀國際預計二至四季度宏觀經濟環比增速將出現下滑;同時,在去年同期較高基數帶動下,GDP 同比增速將呈現“前高后低”的態勢。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則判斷,持續回升的勢頭將在三季度被打破,多重下滑力量將在第四季度同時爆發,導致四季度投資和出口出現較為明顯的下滑,這種“小幅回落引領加速下滑”將導致2011年GDP增速出現高達0.35個百分點的回落。 雖然對趨勢的判斷近似,但是對政策的期許卻并不一樣。 中金公司判斷,考慮到近期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轉變,監管層可能對于經濟增速的下滑有更高的容忍度,短期內政策不大可能出現明顯拐點,而是更加注重經濟結構調整。 高華證券在本月初的報告中“假設當前緊縮措施至少還將持續到月末”。這些緊縮措施包括持續的信貸額度控制、對某些重工業企業的直接行政手段控制以及房地產行業調控措施。 “通脹已是強弩之末。”國信證券預計6月CPI為3.3%,PPI為7.0%。PPI開始回落,CPI 仍慣性微幅摸高,但是市場通脹預期不會因此而加強: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跌破3%,中國10年國債收益率也隨之下降,6月底報3.28%,較4月份下降約20 個基點,較年初下降40 個基點,加上6 月PMI 中的購進價格指數51.3%,回落7.6個百分點,證明各經濟體對未來通脹的預期基本解除。 雖然很難完全排除加息的可能性,但完全沒有必要加息,而且可能性也很小,高華證券稱,如果決策層不放松政策,經濟將面臨短期通縮的風險。 而海通證券[8.97 -1.97%]認為,為防止總需求收縮和解決經濟深層次問題,更多結構性政策將出臺。多重負面因素疊加使得總需求未來存在收縮的可能,這就需要“有形之手”再次伸出。但這并不意味著再回到放松房地產調控、再用各種政策來刺激出口等老路上,而是在“調結構”方面出臺新的政策激發新需求。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城鎮化、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等新的結構性政策值得期待。 股市上周已經“驚險一跳”,本周忐忑之中隨時可能成為驚弓之鳥。而本周的數據,是落下的靴子,還是踏上的一只腳? 相關報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