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適應癥狀:
(1)主要用于治療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內因子缺乏所致的巨幼細胞性貧血,熱帶性或非熱帶性腹瀉,腸道切除后引起的盲端形成和小腸憩室以及短二葉裂頭絳蟲腸道寄生蟲所致的維生素B12吸收障礙。
不良反應與注意事項:
(1)肌注給藥時,偶可引起皮疹,瘙癢,腹瀉以及過敏性哮喘。
(2)偶可降低血鉀及高尿酸血癥。
(3)惡性貧血患者口服無效。因為惡性貧血病人及胃切除病人,內因子缺乏,故維生素B12不能在腸道充分吸收。
(4)治療后期可能出現缺鐵性貧血,應補充鐵劑。
(5)本品不可靜脈給藥。無論靜滴或靜推者可引起意外,曾有死亡報道(靜脈高營養(yǎng)液中含極少量本品可例外)。
適用于維生素B1的腳氣病或Wernicke腦病的治療。亦可用于維生素B1缺乏引起的周圍神經炎、消化不良等的輔助治療
![]() ![]() 用于神經衰弱、神經衰弱綜合癥及血管神經性頭痛等癥(如偏頭痛、三叉神經痛、枕骨大神經痛等)亦可用于腦外傷性綜合癥、眩暈癥如美尼爾病、藥性眩暈、外傷性眩暈、突發(fā)性耳聾、前庭神經元炎、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等。
【用法用量】
肌內注射,一次0.2g(1支),一日1~2次。器質性疾病可適當增加劑量,或遵醫(yī)囑。
靜脈滴注,每次0.6g(3支),一日1次,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鈉注射液250~500ml稀釋后使用。
【不良反應】有少數病人出現口鼻干燥、頭昏、胃不適等癥狀,但不致影響病人接受用藥,也無需特殊處理。
主要用于過敏性與自身免疫性炎癥性疾病。如結締組織病,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嚴重的支氣管哮喘,皮炎等過敏性疾病,潰瘍性結腸炎,急性白血病,惡性淋巴瘤等。
1. 結核病、急性細菌性或病毒性感染患者慎用,必要應用時,必須給予適當的抗感染治療。 2. 長期服藥后,停藥前應逐漸減量。 3. 糖尿病、骨質疏松癥、肝硬化、腎功能不良、甲狀腺功能低下患者慎用。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 妊娠期婦女使用可增加胎盤功能不全、新生兒體重減少或死胎的發(fā)生率,動物試驗有致畸作用,應權衡利弊使用。乳母接受大劑量給藥,則不應哺乳,防止藥物經乳汁排泄,造成嬰兒生長抑制、腎上腺功能抑制等不良反應。
【兒童用藥】 小兒如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須十分慎重,用激素可抑制患兒的生長和發(fā)育,如確有必要長期使用時,應使用短效或中效制劑,避免使用長效地塞米松制劑。并觀察顱內壓的變化。
【老年患者用藥】 易產生高血壓,老年患者尤其是更年期后的女性使用易發(fā)生骨質疏松。
【藥物相互作用】1. 與巴比妥類、苯妥因、利福平同服,本品代謝促進作用減弱。 2. 與水楊酸類藥合用,增加其毒性。 3. 可減弱抗凝血劑、口服降糖藥作用,應調整劑量。 4. 地塞米松本身無潴鈉排鉀作用,與利尿劑(保鉀利尿劑除外)合用可引起低血鉀癥,應注意用量。
【不良反應】 本品較大劑量易引起糖尿病、消化道潰瘍和類庫欣綜合征癥狀,對下丘腦 - 垂體 - 腎上腺軸抑制作用較強。并發(fā)感染為主要的不良反應。
【禁忌癥】 對本品及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有過敏史患者禁用。高血壓、血栓癥、胃與十二指腸潰瘍、精神病、電解質代謝異常、心肌梗塞、內臟手術、青光眼等患者一般不宜使用。特殊情況下權衡利弊使用,但應注意病情惡化的可能。
【藥物過量】 可引起類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綜合癥。
【貯藏】 遮光,密閉保存。
適應癥本品為局麻藥及抗心律失常藥。主要用于浸潤麻醉、硬膜外麻醉、表面麻醉(包括在胸腔鏡檢查或腹腔手術時作黏膜麻醉用)及神經傳導阻滯。本品也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動過速,亦可用于洋地黃類中毒、心臟外科手術及心導管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本品對室上性心律失常通常無效。用法用量麻醉用(1)成人常用量: ①表面麻醉:2%~4%溶液一次不超過100mg。注射給藥時一次量不超過4.5mg/kg(不用腎上腺素)或每7mg/kg(用1:200000濃度的腎上腺素)。 ②骶管阻滯用于分娩鎮(zhèn)痛:用1.0%溶液,以200mg為限。 ③硬脊膜外阻滯:胸腰段用1.5%~2.0%溶液,250~300mg。 ④浸潤麻醉或靜注區(qū)域阻滯:用0.25%~0.5%溶液,50~300mg。 ⑤外周神經阻滯:臂叢(單側)用1.5%溶液,250~300mg;牙科用2%溶液,20~100mg;肋間神經(每支)用1%溶液,30mg,300mg為限;宮頸旁浸潤用0.5%~1.0%溶液,左右側各100mg;椎旁脊神經阻滯(每支)用1.0%溶液,30~50mg,300mg為限;陰部神經用0.5%~1.0%溶液,左右側各100mg。 ⑥交感神經節(jié)阻滯:頸星狀神經用1.0%溶液,50mg;腰麻用1.0%溶液,50~100mg。 ⑦一次限量,不加腎上腺素為200mg(4mg/kg),加腎上腺素為300~350mg(6mg/kg);靜注區(qū)域阻滯,極量4mg/kg;治療用靜注,第一次初量1~2mg/kg,極量4mg/kg,成人靜滴每分鐘以1mg為限;反復多次給藥,間隔時間不得短于45~60分鐘。 (2)小兒常用量 隨個體而異,一次給藥總量不得超過4.0~4.5mg/kg,常用0.25%~0.5%溶液,特殊情況才用1.0%溶液。抗心律失常(1)常用量 ①靜脈注射1~1.5mg/kg體重(一般用50~100mg)作首次負荷量靜注2~3分鐘,必要時每5分鐘后重復靜脈注射1~2次,但1小時之內的總量不得超過300mg。②靜脈滴注 一般以5%葡萄糖注射液配成1~4mg/ml藥液滴注或用輸液泵給藥。在用負荷量后可繼續(xù)以每分鐘1~4mg速度靜滴維持,或以每分鐘0.015~0.03mg/kg體重速度靜脈滴注。老年人、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肝血流量減少、肝或腎功能障礙時應減少用量。以每分鐘 0.5~1mg靜滴。即可用本品0.1%溶液靜脈滴注,每小時不超過100mg。 (2)極量 靜脈注射1小時內最大負荷量4.5mg/kg體重(或300mg)最大維持量為每分鐘4mg。
(1)本品可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tǒng),引起嗜睡、感覺異常、肌肉震顫、驚厥昏迷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
(2)可引起低血壓及心動過緩。血藥濃度過高,可引起心房傳導速度減慢、房室傳導阻滯以及抑制心肌收縮力和心輸出量下降。
禁忌(1)對局部麻醉藥過敏者禁用。 (2)阿-斯氏綜合征(急性心源性腦缺血綜合征)、預激綜合征、嚴重心傳導阻滯(包括竇房、房室及心室內傳導阻滯)患者靜脈禁用。注意事項(1)防止誤入血管,注意局麻藥中毒癥狀的診治。 (2)肝腎功能障礙、肝血流量減低、充血性心力衰竭、嚴重心肌受損、低血容量及休克等患者慎用。 (3)對其他局麻藥過敏者,可能對本品也過敏,但利多卡因與普魯卡因胺、奎尼汀間尚無交叉過敏反應的報道。 (4)本品嚴格掌握濃度和用藥總量,超量可引起驚厥及心跳驟停。 (5)其體內代謝較普魯卡因慢,有蓄積作用,可引起中毒而發(fā)生驚厥。 (6)某些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常伴有α1­ -酸性蛋白及蛋白率增加,利多卡因蛋白結合也增加而降低了游離血藥濃度。 (7)用藥期間應注意檢查血壓、監(jiān)測心電圖,并備有搶救設備;心電圖P-R間期延長或QRS波增寬,出現其他心律失常或原有心律失常加重者應立即停藥。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 本品透過胎盤,且與胎兒蛋白結合高于成人,孕婦用藥后可導致胎兒心動過緩或過速,亦可導致新生兒高鐵血紅蛋白血癥。 【兒童用藥】 新生兒用藥可引起中毒,早產兒較正常兒半衰期長(3.16小時:1.8小時),故應慎用。 【老年患者用藥】 老年人用藥應根據需要及耐受程度調整劑量,>70歲患者劑量應減半。 【藥物相互作用】 (1)與西咪替丁以及與b 受體阻滯劑如,普萘洛爾、美托洛爾、納多洛爾合用,利多卡因經肝臟代謝受抑制,利多卡因血濃度增加,可發(fā)生心臟和神經系統(tǒng)不良反應。應調整利多卡因劑量,并應心電圖監(jiān)護及監(jiān)測利多卡因血藥濃度。 (2)巴比妥類藥物可促進利多卡因代謝,兩藥合用可引起心動過緩,竇性停搏。 (3)與普魯卡因胺合用,可產生一過性譫妄及幻覺,但不影響本品血藥濃度。 (4)異丙基腎上腺素因增加肝血流量,可使本品的總清除率升高; 去甲腎上腺素因減少肝血流量,可使本品總清除率下降。 (5)與下列藥品有配伍禁忌:苯巴比妥,硫噴妥鈉,硝普納,甘露醇,兩性霉素B,氨芐西林,美索比妥,磺胺嘧啶鈉。 【藥物過量】 超量可引起驚厥和心臟驟停。【規(guī)格】 (1)5ml:50mg (2)5ml:100mg (3)10ml:200mg (4)20ml:400mg【貯藏】 密閉保存.![]()
骨性關節(jié)炎的治療藥物,用于膝骨關節(jié)炎、肩周炎等癥。
用法用量 用于膝骨關節(jié)炎時,在膝關節(jié)腔內注射;用于肩周炎時,肩關節(jié)腔內或肩峰下滑囊內注射。一次2ml,一周1次,5周一療程。
![]() 不良反應個別患者可出現一過性眼壓升高現象,對癥治療,即可很快恢復。關節(jié)腔內注射,個別患者注射部位可出現疼痛皮疹瘙癢等癥狀一般2-3天內可自行消失若癥狀持續(xù)不退應停止用藥進行必要的處理。注意事項(1)本品使用前,必須先和室溫平衡 關節(jié)腔注射使用時,要嚴格按照無菌操作。 (2)不要向眼內注入過量的玻璃酸鈉。 (3)對無晶狀體的糖尿癥人,施行后術手術時,禁止使用大量玻璃酸鈉。 (4)手術結束時,可采用注洗法或抽吸法清除殘留玻璃酸鈉。 (5)本品勿與含苯扎氯銨藥物接觸以免產生混濁。 (6)有關節(jié)積液時,應先將積液抽出,再注入藥物。次2~4ml,一日2次。![]() 用法用量(1)補充熱能 患者因某些原因進食減少或不能進食時,一般可予25%葡萄糖注射液靜脈注射,并同時補充體液。葡萄糖用量根據所需熱能計算。 (2)全靜脈營養(yǎng)療法 葡萄糖是此療法最重要的能量供給物質。在非蛋白質熱能中,葡萄糖與脂肪供給熱量之比為2:1.具體用量依據臨床熱量需要而定。根據補液量的需要,葡萄糖可配制為25%~50%的不同濃度,必要時加入胰島素,每5~10g葡萄糖加入正規(guī)胰島素1單位。由于正常應用高滲葡萄糖溶液,對靜脈刺激性較大,并需輸注脂肪乳劑,故一般選用大靜脈滴注。 (3)低血糖癥,重者可先予用50%葡萄糖注射液20~40ml靜脈推注。 (4)饑餓性酮癥,嚴重者應用5%~25%葡萄糖注射液靜脈滴注,每日100g葡萄糖可基本控制病情。 (5)失水 等滲性失水給予5%葡萄糖注射液靜脈滴注。 (6)高鉀血癥 應用10%~25%注射液,每2~4g葡萄糖加1單位正規(guī)胰島素輸注,可降低血清鉀濃度。但此療法僅使細胞外鉀離子進入細胞內,體內總鉀含量不變。如不采取排鉀措施,仍有再次出現高鉀血癥的可能。 (7)組織脫水 高滲溶液(一般采用50%葡萄糖注射液)快速靜脈注射20~50ml。但作用短暫。臨床上應注意防止高血糖,目前少用。用于調節(jié)腹膜透析液滲透 禁忌癥: (1)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未控制者; (2)高血糖非酮癥性高滲狀態(tài);壓時,50%葡萄糖注射液20ml即10g葡萄糖可使1L腹膜透析液滲透壓提高55mOsm/kgH2O。![]() 適應癥肌肉、骨骼及c,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皮膚病如異位性皮炎、神經性皮炎、接觸性皮炎、重癥日光性皮炎、蕁麻疹、肥大性扁平癬、糖尿病脂性漸進性壞死、斑禿、盤狀紅斑狼瘡。結締組織病如播散性紅斑狼瘡、硬皮病、皮肌炎、結節(jié)性血管周圍炎。成人白血病與淋巴瘤的姑息治療。兒童白血病。其它如潰瘍性結腸炎、局部性回腸炎、口炎性腹瀉。用量和用法需全身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者,某些皮膚疾病患者可用肌肉注射。治療關節(jié)炎時,可關節(jié)內或關節(jié)周圍注射給藥。某些皮膚病可皮損內注射給藥。須使用個體化劑量。 全身給藥 大多數情況下,開始劑量為1-2mL,必要時可重復給藥。臀部深部肌肉注射。 局部用藥 治療急性三角肌下、肩峰下、鷹嘴下及臏骨前滑囊炎時,滑囊內注射數小時內即可緩解疼痛,并使活動不受限制。一旦急性癥狀得以控制,可減量治療慢性滑囊炎。急性腱鞘炎、腱炎注射1次即可減輕癥狀。在這類疾病的慢性期可根據患者的病情需要重復給藥。關節(jié)內注射:可在2-4hr內解除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及骨關節(jié)炎引起的疼痛、酸脹以及僵硬癥狀。關節(jié)內注射的推薦劑量為:大關節(jié)(膝、髖、肩)1-2mL/次;中等關節(jié)(肘、腕、踝)0.5-1mL/次;小關節(jié)(足、手、胸)0.25-0.5mL/次。皮損內注射:推薦劑量為0.2mL/cm2。本藥在所有部位的注射總量每周不應超過1mL。足部疾患:0.25-0.5mL/次。在獲得良好療效后,應在合適的間隔時間,由開始的劑量逐漸減量至能夠充分達到臨床療效的最低量來進行維持治療。注意禁忌癥:全身真菌感染者。 不良反應 水電解質、肌肉骨骼、胃腸道、皮膚、神經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眼、代謝及精神方面的不良反應。 注意事項 不可用于靜脈及皮下注射。甲狀腺機能減退、肝硬化、眼部單純皰疹、活動性結核及嬰兒、兒童慎用。![]() 彌可保 【別名】甲鈷胺,鈷賓酰胺,彌可保
【適應癥】 末梢性神經障礙。 因缺乏維生素B12引起的巨紅細胞性貧血。
【用量用法】 末梢性神經障礙: 通常,成人一日1次1安瓿,(含鈷賓酰胺500μg),一周3次,肌注或靜注,可按年齡、癥狀酌情增減。 巨紅細胞性貧血: 通常,成人一日1次1安瓿,(含鈷賓酰胺500μg),一周3次,肌注或靜注。投藥約兩個月后,作為維持治療1-3個月1次1安瓿。 片劑口服:500μg/次,3次/日。
【注意事項】 如出現出疹等癥狀,中止投藥。 偶有肌注部位痛疼、硬結,另外,偶有頭痛、出汗、發(fā)燒感的癥狀。
【規(guī)格】 注射液500μg。 片劑 :500μg.
【注】 室溫保存,維持避光保護袋的狀態(tài)保存。(安瓿外露、見光分解、含量降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