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敘文閱讀方法指導 編稿老師:楊曉蓓 審稿老師:李家聲 責 編:李君蘭 進入初一以來,我們很多同學在做閱讀題時,仍按小學老師所教的方法來答題,往往得不到理想的分數。這是因為中學語文的考察點與小學不同,而且考察的難度與深度與小學相比,也大大提升。而我們同學卻仍按小學答題方式去答題,自然就很難得到理想的分數了。現在,我們就中學語文記敘文閱讀理解中幾個常規考察點來談談它們的答題方法。 一、線索題 ![]() 這類題在07、08兩年的中考記敘文閱讀中均以第一題的形式出現,在我們所做的其他各區的模擬題中也均有所體現。大多數時候,此類題往往集中在三點上:心理活動和概括情節或內容。 總體上來說,做這一類題時,我們基本上可以采用這樣的做題順序: 1.根據題目所給的信息或要求,劃出整體的答題區域。 2.分層,或根據已給出的答案,明確其余各空所對應的段落。 心理活動題: 1.如果原文中有表達心理情感類的詞,盡可能用原詞。個別詞語要根據要求做一點改動。 如:《晶瑩的淚珠》中的“惋惜”是從原文第1 2段中的“可惜”一詞變化而來;海淀二模中的《誰會錯過那番花信風》中的“感動”是從原文中第5段中的“我心中一動”變化而來。 2.如果答題區域中沒有明確的表達心理感受的詞語,可將其中對這個人物的相關描寫都標畫出來,然后仔細揣摩并填寫出對應的心理動詞。 如:西城二模中的《哦,香雪》一文,最后一個空“憧憬”一詞應重點從第8段“她想”一段去揣摩。 概括情節題: 1.在概括情節時,往往要先對答題區域進行分層,而分層時可以根據時間、地點、事件(起因、經過、結果)及表達方式(敘述、抒情、描寫、議論、說明)的變化來劃分;還可以根據情節(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變化來入手劃分。 2.確定對應的段落后,表述時應根據段落內容及題目要求確定表述的主語。如《哦,香雪》一文應明確答題時主語均應為“香雪”,《屋梁上的柳條箱》的一題的主題應為“小雁翎”。此外還要注意結合情節中的線索,如“鉛筆盒”“柳條箱”等,并寫出相關的時間和地點狀語。如《鞏乃斯的馬》一文中的概括場面一題。 3.如果題目中有字數限定的話,應知道保留概括的核心結構:動賓短語。如西城09年初三期末統考中的《地質局長》一文,此類題的答案分別是:①借出棉帳篷(特批棉帳篷)②阻止燒帳篷(反對燒帳篷)③調送舊帳篷。通州一模的《高壓下的少年》的此類題的答案可以變成:“誘導學生”和“詢問了解情況”。 概括內容題。08年前《鄉間廟會》就屬于此類,而09年二模試題中宣武的《消失的故鄉》和燕山的《夏夜》也屬于此類。我們不難發現這三篇文章均屬于抒情性的記敘文,讀此類文章時要注意細讀,在文章中及時做標畫,以及結合題目要求答題。可以再去揣摩一下宣武二模的此題。 最后,還要提醒大家在此類題上還應注意看看它有沒有隱含句式仿寫的要求。 二、語言賞析題 ![]() 常見的有兩大類:賞析詞語和賞析句子。 1.賞析詞語題的基本答題步驟: ![]() (結合05年《老北京的小胡同》中的第2題) 1)用自己的語言解釋詞義。 2)找出詞語的服務對象(“屁股簾兒風箏”),并結合詞義,按“服務對象+怎么樣”的格式,寫出詞語的表達效果(屁股簾兒風箏+搖搖晃飛上天空的樣子)。 3)體味人物心情,與文中人物有關時,體味文中人物心情;若無,則可以從作者的角度去揣摩。(表達了“我”看著風箏上天時那種得意、興奮、滿足的心情。) 2.賞析句子。 ![]() 賞析句子的往往可以從修辭方法或句式兩個角度入手來進行分析。常見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擬人、排比、反問、夸張、反復等。而句式則可以從陳述、疑問、感嘆、雙否或是長短句、整散句入手來考慮。目前我們所見到的賞析句子的題都是從修辭方法入手來分析的,幾乎沒有出現過從句式角度入手進行賞析的考題。 基本步驟: 1)明確修辭方,并針對該修辭方法做一個簡要解析。例如:將什么“比作”什么。 2)找出修辭方法的服務對象,并結合修辭方法,按“服務對象+怎么樣”的格式,寫出修辭方法的表達效果。 3)體味人物心情,與文中人物有關時,體味文中人物心情;若無,則可以從作者的角度去揣摩。 另外,我們可以注意到在08年的此類題中,出題人不再指定某個詞語或是某個句子,而只是指出某處描寫生動形象,讓你自己舉例來賞析。(見08年《鄉間廟會》的第2小題)答這樣的題時,大家仍可從上述兩個角度(詞語或句子)來考慮,只是在選擇詞語時,可優先考慮兩類詞語(動詞和帶有修飾性的詞語或短語)。如此看來,《鄉間廟會》一文的答案,除《考試說明》所給出的之外,還可以從“抱著”“紅纓子”“紅瓔珞”等角度入手來賞析。 三、理解作用題 ![]() 從目前我們接觸過的試題來看,作用題常常是從某句(段)話,某個段落,某個情節,或是某部分內容等不同角度來設題的。 答此類題時應從兩個角度入手來考慮:一是內容;二是結構。 從內容角度答題時,應先寫這句話(段落、情節、內容)都寫了些什么,然后往往可以寫寫體現了一種什么情感,最后往往需要再扣住本文的中心去點明它與中心的關系。 如:如07年《晶瑩的淚珠》的第2題(見《考試說明》)考的就是幾段內容的作用,這幾段是寫父親與我的談話,從談話的內容本身來看,點明了當年女教師勸我不要休學的意義,表達了父親對當年讓“我”休學的后悔、愧疚之情。 從結構角度答題時,往往我們可以從這句話(段落、情節、內容)是否總領全文,是否起承上啟下(過渡)作用,是否引出了下文,是否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是否為下文埋下伏筆或做好鋪墊,是否與上文相呼(照)應,是否總結上文,篇末點題、升華主題等角度來考慮。07年《晶瑩的淚珠》的那幾段內容,則是引出了下文“我”對女教師的回憶和贊美。海淀09年二模《誰會錯過那番花信風》中的第16小題,則在結構上關注了兩點,既寫出了此句與前文杏花開相照應,又寫出了它為下文“我”為學生們講花信風的由來等情節做了輔墊。 另外,此類題還應注意出題者設問的方式,可以是直接問某句話或是某個段落(情節)、某部分內容的作用,也可以轉換成問作者寫它的目的,意圖,好處,或是可以換成能否將它刪(換)掉。如西城一模的《鞏乃斯的馬》中的第1題問到:文章標題是“鞏乃斯的馬”,為什么要先寫牛和駱駝?這些問法都可以視為作用題,從內容和結構兩個角度來答就可以了。 四、理解語句含義題 ![]() 這類題是記敘文閱讀中的難題,而且常常容易與作用題或是賞析題相混淆,加之現在各類題的問法變化繁多,常使我們無從下手。其實只要認真讀題,抓住一點就可以,含義題是指向內容、情感或中心。 如09年二模中宣武區的《消失的故鄉》中的第16題,其實就是讓你自己先從文中找出那些能夠突出表現情感的句子而后按理解含義題去答即可。而東城的《高壓下的少年》一文中,第2小題,也是此類題,“哪些可貴的信息”其實就是問這句話都隱含了哪些句義,請你把它們解讀出來。 答此類題時往往可以這樣入手: 1)找出句中的關鍵詞。至于什么樣的詞才算是關鍵詞,常常是你在有感情有語氣朗讀這個句子時,做了重音或是停頓以突出強化的詞就是關鍵詞。甚至你可以憑你的語言直覺找出句中的關鍵詞。如我們上文所舉的宣武二模的例子,如果你找到了“失卻了的一切,只屬于我,而我,又似乎只是擁有了一個依稀的夢。”這句話,你不難發現,你很快會將句子中的“一切”,“依稀的夢”找出來。 2)結合上下文解讀關鍵詞,并將解讀后的內容放回原句去再次表述。例如我們上文所提到的“一切”,在文中是指,“故鄉的教堂,美好圣潔的音樂及那開滿花的山坡”,而“依稀的夢”,則是指那曾經的美好故鄉,現在對我來說就如同夢一樣,虛幻美麗但又在現實中無法尋覓了。放入原句的表述則成為:消失了的教堂,圣潔而美好的音樂以及那開滿花的山坡,只屬于我曾經的記憶,對于我來說,那曾經的美好故鄉,就如同一個依稀的夢一樣,虛幻美麗但又永遠無法在現實中尋覓到了。 3)最后點出它與文章中心或情感的聯系。 此外,有時考這類題時,往往所給的句子包含了某種修辭方法。可以先指明并解讀修辭方法,然后說出句子所表達的情感或與中心的關系。 關于這類題,我們可以把近期的閱讀,以及28套題中四個城區及海淀朝陽的題翻翻,將此類題整理出來,再揣摩揣摩答題思路,并將有些異于常規答法的語句含義題整理出來,以開闊自己的答題思路。 五、主觀表述題 ![]() 主觀表述題的問法往往是以下三種:你如何理解,你如何看待或是給你帶來什么啟示。 無論是哪一類題,在答題時一定要注意審清答題的指向要求,同時還要看出題目是要求你結合什么來談。看看出題人是要求理解什么,看待什么,或是讓你談談對什么的啟示。 如果答理解題時,關注文本內容是重點,可以將需要你理解的內容分層概括中心要點,再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就可以了。可結合西城一模記敘文與議論文的最后一小題來理解。另一種理解題可能是需要你理解作者的情感,如《考試說明》中05年的《老北京的小胡同》的最后一題。你不難發現其答題思路基本上是一致的,仍是要你從文章中的具體內容入手來談對作者某種情感的理解。 答看待類的題時,則需要表明你自己的態度和看法,請大家結合西城與宣武二模的最后一題來揣摩。一般來說,這種態度和看法應該與是作者的情感態度一致的,都應該是積極的,正面的,向上的,合乎社會主流認識的。例如宣武的二模題,從它的答案示例來看,它有引導大家要積極看待社會發展的意味在其中。 關于啟示一類的題,則更多的是要談你自己的思考,并要進一步談到由思考而引發的如何去行動。 以上,就是我們結合近兩年北京市中考及各區縣模擬考試中記敘文閱讀的常見題型,給大家談了談一些簡單的答題方法。相信咱們同學在自己做題的過程中還會不斷的消化、整理并完善,從而使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不斷地提升。 附學生作文推薦 ![]() 今年這場雪 初一(1)錢佳琦 剛剛步入2010年,北京市就收到了一份厚禮——一場60年難遇的大雪。大家現在還應該能記得1月3日那場大雪的迅猛和肆意,紛紛揚揚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天!屋頂、樹上、街道上,到處都堆滿了厚厚的積雪,風雪共舞,將整個北京城變成了銀裝素裹的冰雪世界。屋頂上、樹上、街上,到處都被蓋上了一層厚厚的潔白的大棉被,北京成了一個純凈潔白的城市,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呀!直到現在,我們的四周還能看見大片大片白茫茫的積雪。 風雪帶來了冬的美麗的同時,也帶來了嚴寒:1月2日那天,北京市氣象臺發布了寒潮藍色預警,夜里發布了道路結冰黃色預警;1月3日凌晨又發布了暴雪藍色預警,上午升級為暴雪黃色預警。連續幾日,北京市氣溫都在零下15度左右,最低溫甚至達到了近半個世紀以來的最低值! 然而,就是在這寒風凜冽的冰雪天地里,細心的我們總是能體會到那時時令人感動的溫暖。 那天大雪驟降之時已是晚上,誰也沒有想到它會來得如此猛烈。當時,市教委馬上召開緊急會議,首先想到的就是雪太大了,路不好走,學生們怎么辦?十幾分鐘后,北京市全體中小學生周一停課的通知就已經在電視新聞及廣播中出現了。我相信,當我們每一個同學為第二天不用頂嚴寒冒風雪去學校上學而感到高興的同時,心底一定也會涌動著濃濃的暖意:是的,我們是被這樣細致的關懷著。 而作為四中的學生,我們似乎還能體會到更多…… 就在我們為不用冒雪趕到學校上課而慶幸的時候,我們的校領導、老師們為了不耽誤我的學習,馬上投入到網校課程的準備工作中:他們冒著寒風,踏著深深的積雪趕到學校,緊急部署安排全校同學第二天的學習活動。同學們,你們可曾想到,深夜里當我們都已熟睡進入夢鄉,老師們的窗前還閃爍著明亮的燈光,他們還在電腦前,精心的為我們準備著第二網校的講義,使我們即便在家里也能不耽誤課程的學習。我相信,即便是在夢中,每一位同學的心,也是溫暖的,因為我們都如此深切的感受到了老師們的愛。 此刻站在這個操場上,我還想再問問,不知道同學們是否意識到在這兒,就在這個操場上,咱們同學還記得是從雪后的哪天起就又可以在這兒打籃球了?你們有沒有想過這都是誰的功勞?大家也一定看到了校園里堆起的一座座小雪山吧,它為我們大家的通行讓出了一條條暢通干凈的路,使我們能安全的走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而這些又是誰為我們做的呢?感謝我們辛勤的校工們,是他們冒著刺骨的寒風一點一點為大家鏟除校園的積雪,是他們在冰雪的日子里,還大家一個潔凈的校園,操場上又見同學們歡聲笑語追逐的身影。 大雪無情人有情,在突如其來的惡劣天氣面前,面對冰冷的紛飛的雪花,我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溫暖,有那么多人都無私的為我們奉獻著。生活在這樣一個溫情似火的社會里,我們被愛緊緊包圍著,正因為有了許許多多一直在為他人而奉獻的人們,這些雪才融化得這么快,陽光才這么明媚、溫暖。 我知道,這個冬天還沒有走遠,這個冬天的嚴寒還未結束,這個冬天或許還將有大雪紛飛。我還知道,從現在開始,從身邊開始,從平時關心我們周圍的每一個人開始,我們,這些被溫暖和感動著的四中人,會用我們的愛心,讓那掛滿樹梢的雪花,變成盛開的梨花、杏花和桃花,讓這個寒冬有如春天般的溫暖! [評語] ![]() 這是一篇“國旗下講話”的演講稿。作為一篇演講稿,本文最大的優點就是能夠緊密地結合現實生活,從最近人人關注的京城大雪切入,結合校園生活中的常見小事,娓娓道來,進而引出“關心他人,奉獻社會”的中心,說理自然親切,易于為聽眾所接受。本文的不足在于,小作者在行文中似乎為了過于體現演講稿的口語化特點,從而使文章語言過于平白,缺少文采,沒有彰顯出演講稿應有的激情和氣勢。(指導教師:楊曉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