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脈學(xué)筆記7:現(xiàn)代脈診七.虛脈 (一).脈象: 1.〈〈醫(yī)宗說約〉〉:“虛,中、下皆空也”;“浮大而軟,舉按無力,豁然不能自固”。 〈〈診宗三昧〉〉“指下虛大而軟,如循雞羽之狀,中取重按皆弱而無力,久按仍不乏根”。 2.虛脈是復(fù)合了幾種因素的脈象,具有浮、大、軟(無力)的復(fù)合條件。 3.虛脈在浮、大、軟的條件下,可與其他有關(guān)脈象同時兼見如數(shù)、遲、緩、澀等脈。 (二).脈理: 陰陽氣血正氣虧虛:總為血脈空虛、虛陽浮越之象。 (三).脈義: 虛脈主病有氣血陰陽之分,五臟諸虛之別。如〈〈景岳全書。脈神章〉〉:“浮而無力為血虛,沉而無力為氣虛;數(shù)而無力為陰虛,遲而無力為陽虛。” 八.實脈 (一).脈象: 1.〈〈瀕湖脈學(xué)〉〉:“浮沉皆得,脈大而長微弦,應(yīng)指幅幅然”。 2.實脈是復(fù)合了多因素的脈象。具有大、長、弦、有力的復(fù)合條件,浮、中、沉三部皆然。 3.實脈是脈體教大,鼓動有力,按之不減有實滿感。 (二).脈理: 邪盛正強,正邪相搏使脈來實大。 (三).脈義: 1.邪實之證:實脈屬陽脈,主大熱、大邪、大積、大聚之證。 2.正虛假實之證:如張錫純認為的脈弦大按之似有力,非真有力,此脾胃真氣外泄,沖脈逆氣上干;或腎虛不攝沖氣上逆,干于氣血,脈可實大,治當(dāng)培元佐以鎮(zhèn)攝。再如景岳說:久病孤陽外脫,脈必先見弦數(shù)滑實。真陰大虧,燎原日熾脈見關(guān)格若實。 九.長脈 (一).脈象: 1.“《崔氏脈訣》:“過于本位,相引曰長”。 〈〈醫(yī)學(xué)入門〉〉:“長脈過指出位外”。 2. 長脈為具有獨立意義的單因素脈象。 3.長脈的脈形以指下感覺的長度言,與短脈及平脈的長度感覺構(gòu)成不同長度的系列脈。 4. 長脈僅見于寸尺兩部。 (二).脈理: 氣血旺盛之象。 (三).脈義: 1.主肝病:肝氣火沖、肝陽上亢、肝熱膿癰。 2.陽熱亢盛之征:陽明熱盛、陽毒癲狂。 3.陰證漸見脈長為正氣來復(fù)。 4.平脈:和緩之長脈,可見于平人。經(jīng)曰:“長則氣治”。肝之常脈應(yīng)于春季而脈長。 十.短脈 (一).脈象: 1.〈〈察病指南〉〉:“指下尋之,往來短曰短”。 〈〈外科精義〉〉:“短脈之診,按之則不及本位”。 2. 短脈為具有獨立意義的單因素脈象。 3.短脈的脈形以指下感覺的長度言,與長脈及平脈的長度感覺構(gòu)成不同長度的系列脈。 4.短脈僅見于寸尺兩部。其特點是脈體短絀。 (二).脈理: 1. 經(jīng)曰:“短則氣病”。氣病為氣虛、氣郁。 2.元氣不足,鼓動無力而脈見短絀。 3.痰食阻胃,中氣不得暢達也見短脈;然必短而實,按之不衰。 (三).脈義: 1. 元氣虛損; 2. 中氣不足; 3. 痰食郁阻。 十一.洪脈 (一).脈象: 1.〈〈瀕湖脈學(xué)〉〉:“洪脈指下極大,來盛去裹”;“洪脈來時拍拍然,去衰來盛似波瀾”。 2. 洪脈為具有獨立意義的單因素脈象。 3.洪脈就是大脈、浮大有力。洪脈的指感是脈體大,與細脈對應(yīng)。 4.洪脈亦為夏季的季節(jié)脈,夏心脈洪。代表心脈的主時脈象不叫洪,叫“鉤”脈。 (二).脈理: 洪脈為陽偏盛,鼓動氣血有力而成。 (三).脈義: 1. 洪脈為陽脈,主熱盛。 2.虛火之洪為浮洪無力,為相兼脈,不是單因素的洪脈。 十二。細脈 (一).脈象: 1.〈〈醫(yī)宗金鑒〉〉:“脈形細減如絲謂之小脈,即細脈也”。 2. 細脈為具有獨立意義的單因素脈象。 3.細脈就是小脈。細脈的指感是脈體細小,與洪脈對應(yīng)。 (二).脈理: 1. 氣血虛衰:不能充盈血脈; 2.實邪阻滯:氣血不能鼓搏血脈。 (三).脈義: 1. 氣血兩虛:細而無力。 2. 實邪阻滯脈道:細而沉按有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