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型城市轉型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在我國也是一個帶有一定普遍性的課題。我國共有資源型城市118個,約占全國城市數量的18%,總人口1.54億人。這些資源型城市大多是在新中國成立后隨著我國工業特別是重工業的發展而興起并逐步壯大的。由于長期集中于發展單一的資源型產業,財政上由國家統收統支,在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一系列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逐漸暴露出來。長期以來,我國大部分資源型城市,由于粗放型、無節制的資源開發,正在逐步陷入資源枯竭期。
2009年3月,耒陽市被國務院列入全國第二批資源枯竭型城市。這是繼第一批12個國家資源枯竭型城市(區)之后的又一批城市。作為資源枯竭型城市,如何擺脫對煤炭資源的依賴,實現城市科學可持續發展,是耒陽市一直努力探索的首要問題。 油茶的“回歸” 2009年底,記者走進耒陽,目睹了耒陽毅然決然的“轉身”。 參觀了蔡倫紀念園、農耕文化博物館以及蔡倫現代農業科技園,參觀了大金村整齊有序的房屋、門前清潔的水泥馬路。當我們與大金村的書記攀談時,他深有感慨并樂呵呵地說:“近幾年,村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央政策好,省市領導頭帶的好,‘火車跑的快,還得頭來帶’,尤其是近兩年,政府給予扶持,我們又有了積極性,開始大面積種植油茶,改造現有低產油茶林,比以前增產不少,企業對油茶的需求量很大,市場上對油茶的認可度也越來越高,企業都上門收購呢。大伙兒的收入也不斷提高,生活蒸蒸日上。” 據耒陽市林業局相關同志介紹,耒陽素有“油茶之鄉”的美譽,歷史上最盛的時候種植面積達120萬畝。可是,近20年來耒陽油茶產業日漸衰落,逐步淡出人們的視野。耒陽市油茶品種混雜,林分老齡化嚴重,加之疏于管理,產量低,一般畝產茶油在2-3公斤左右,與高產典型相差10多倍,這不僅影響了農民的收入,而且制約了資源優勢的發揮和農產品加工企業的原料供應。 從2008年開始,油茶重新被確定為重點發展產業,政府給予資金和優惠政策的大力扶持。全市共有油茶林面積115.93萬畝,占耒陽市國土面積的29.08%。近年來,隨著綠源、金拓天、純野山茶油等一批油茶油脂加工龍頭企業在耒陽市建廠落戶,現有油茶資源已不能滿足油茶加工企業的發展需求,油茶生產正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培育高產林、改造低產林,建設高產油茶產業基地已刻不容緩。按目前市場價格測算,如果種植面積恢復到120萬畝,則每年的產值可達24億元,相當于目前煤炭產業整個產值的一半。 多條腿走路 一直以來,煤炭開采及其相關產業占據耒陽經濟的“半壁江山”。耒陽市逐漸形成了煤炭一產獨大的局面。雖然耒陽煤礦產業興盛,但是專家稱400米以上的煤礦僅僅只夠挖15年。煤炭終有挖完的一天,到時子孫后代還得吃飯啊!而今,為了給后人留下活路,耒陽人開始了轉型之路。不能光靠煤炭資源吃飯,“一條腿走路”不會長久的,“多條腿走路”才是出路。正如耒陽人掛在嘴邊的那句“沒有煤炭就沒有耒陽的今天,單靠煤炭就沒有耒陽的明天”。市委書記袁延文激動得對我們說。耒陽人已經開始思考自己的出路,大膽確立了“堅持科學發展,推進經濟轉型”的發展思路,不斷尋找和挖掘自己的優勢,積極投身于經濟轉型之路。他們開始培育和發展接續產業,開展多元化的發展模式。 當我們問及周圍市民們對本市的優勢資源有怎樣的了解時,似乎每個人都能如數家珍般道出一些。他們告訴我們,耒陽有“黑白紅綠”四種資源。“黑色”資源其實是耒陽傳統的煤炭資源;“白色”資源是指以蔡倫造紙為代表的古代歷史文化資源;“紅色”資源是指以培蘭齋、湘南暴動等紅色旅游景點結合的紅色革命旅游資源;“綠色”資源則是指以竹林和油茶為突出的現代新型農業。 未雨綢繆的耒陽人不會坐等煤炭資源的枯竭再去尋找出路,他們正打算進一步拓展“黑色”資源,做大做強以煤炭為代表的礦業經濟,延伸煤炭行業的產業鏈,向重化工、產業鏈高端化、布局合理化的高產出低排放系統演變,積極發展煤電、煤化工、煤焦化等重化工產業,提升產品附加值。利用煤矸石發電,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力爭在產品升級、提高質量、擴大出口和控制污染等方面取得明顯的進展,做好一些重點行業的生產技術改造、管理技術改造及機制體制改革。造紙術發明者蔡倫為源頭的造紙技術及相關的資源是給耒陽人遺留下的一筆巨大的財富。在耒陽我們能看到古老的、幾乎絕傳的造紙工藝和藝術,紙張作為文化傳播和繼承的載體和工具,對兩千多年中華文化傳承和發展的貢獻,對國家民族延續和發展的歷史功績,是永遠載入史冊的。所以,積極得挖掘好蔡倫造紙這樣的資源,凸顯耒陽的一大特色。 脫“黑”穿“綠” 如果讓我說耒陽未來最有前景的行業是什么,我不得不提“綠色”資源,特別是油茶和竹林產業。2007年以來,耒陽市高舉綠色大旗,從以煤炭經濟為主的“黑色”產業向經濟、生態并舉的“綠色”產業轉型。 走進敞亮的綠源油茶產業有限公司參觀時,我們從員工們口中得知喜訊,該公司生產的“鹿岐峰”牌優質茶油已成功進入北京市場,到目前已銷售28噸,續增訂單正在加緊生產供應。在與公司經理的攀談中,我們了解到,自國家作出開發油茶產業的戰略決策后,茶油日益受到國際國內市場的廣泛青睞,茶油的膳食價值、藥用價值、美容價值正展示出獨特的魅力,已超過西方世界傳統的橄欖油。一些茶油已經遠銷泰國、印尼、馬來西亞、韓國、日本等國家和臺灣、江浙、上海等地區。為了把企業做大做強,綠源公司已和萬元集團聯合開發耒陽油茶基地,五年內計劃開發50萬畝,現已完成了3萬余畝,2010年初即可栽植優質高產油茶林,畝產茶油40公斤以上,到時可以帶動30多萬戶農民致富。同時,與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合作,進一步開發油茶系列產品,提高油茶商品價值。綠源公司今年計劃從農民手中收購油茶籽1000噸以上,可生產純茶油250噸以上,精制包裝上市,避免了農民分散加工、商品價值不高的現象,形成了規模品牌經營的良好態勢。 來到耒陽,蔡倫竹海風景區不得不提,大片大片的竹林給我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作為耒陽“綠色”資源的一部分,竹海成了吸引更多的“驢友”向往的地方。坐落于耒水風光帶上游的蔡倫竹海旅游風景區,面積達16萬畝,是我國最大的連片竹海,素稱“亞洲大竹海”。耒水穿竹海而過,風景優美,環境優雅,是湘南唯一的大面積竹海為主的風景名勝區。近年來,耒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加大開發力度,將蔡倫竹海列為旅游開發重點,列入省旅游重點建設項目工程,按4A景區標準,加快對景區的建設步伐。 勤奮的耒陽人坦然面對煤炭資源即將枯竭的事實,不斷挖掘和培育新興產業和接續產業(生物產業、非裝備產業、旅游、物流、農業、創意產業),塑造產業集群和品牌(優勢產業,特色產業),改進產業素質,改變經濟結構單一的狀況,不斷豐富產業體系的構架,實現產業的發展。我們相信,通過打造經濟硬實力和文化軟實力,堅實有力地推進經濟轉型,耒陽的富民強市之路就在前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