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實踐與補遺-----用藥傳奇9:開胃化食重莪術
9.開胃化食重莪術 最近實在有點太累了,多少年都不動筆寫東西,猛然一寫還真有些吃不消。原計劃【用藥傳奇篇】寫個二十來則,即把我最擅長最拿手,體會較深的用藥寫出來,現在看來真有點力不從心了,故告知大家以后有機會再寫吧。最后再轉載兩篇用藥文章,以湊個十的整數,雖說是轉載,但也是我比較欣賞和也有體會的。諸位切莫小視。
原文:(劉紹勛醫話---遼寧) 臨癥中,我常用莪術,這是有來歷的。記得30多年前,我治一胃病患者未效,后被他人治愈。索視其方,才知那位同志重用了莪術,查閱前人醫籍,這才恍然大悟。(臨床上我也有與劉老同樣的經歷,致使我以后治胃病除了三仙以外必用莪術,而且療效十分令人滿意。)
《本草備要》說:“莪術辛苦氣溫,入肝經血分。破氣中之血,化瘀通經,開胃化食,解毒止痛。治心腹諸痛……雖為泄劑,亦能益氣。”其它醫書論莪術,亦不外乎破氣、行血、化瘀等。
有些同志似乎忌諱莪術,即便治療積聚之病,與三棱伍用,藥量亦很輕微,惟恐傷正,其實,這種顧慮是不必要的。那個胃病患者被他人治愈,對我啟發很大,從此,我在臨床中,格外重用莪術。
1952年我去外地學習,因不適應當地生活習慣,得了胃病,服保和丸之類中成藥,未能將病根除,后來改服“爛積丸”,一舉而奏效,因后方中有莪術,療效顯著可想而知。1953年有一病人胃有實滯,雖經針灸治療,胃痛減輕,但纏綿數日未愈。我在治療中把莪術列為君藥,與消食和胃之品配伍,僅治數日而愈。
我認為,治療肝胃之病,如果經過準確辨證,因人、因病而異,方中適量加入莪術,無論緩解癥狀,還是調節臟腑功能,療效甚為可觀。幾十年來,我通過對數十例患者的療效觀察,深深體會到莪術的臨床應用價值是不能懷疑的,也是不可忽視的。一般地說我應用莪術的基本劑量是7.5克,中等劑量是10克,有時也用到15到20克,或者劑量更大些。這要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和患者的體質強弱來決定,隨著醫學事業的發展,莪術的應用有了更為廣闊的天地。
近幾年來,有的地區和單位用莪術治療癌癥,取得了一定效果。我用莪術治療肝炎、潰瘍病,也用于治療癌癥。莪術的一個主要特點是通肝經聚血,解毒止痛。我通過臨床實踐,認為莪術對胃癌療效較好。胃癌早期用莪術,會增進食欲,增強體質,促進病情穩定;胃癌晚期用莪術,能夠明顯減輕疼痛,改善肌體“中毒”癥狀。以上所談,是我在臨床中應用莪術的粗淺體會。
狗尾續貂一篇我自己運用莪術的醫案。自從了解了莪術的這一新功效,我在治胃病時,凡是需要開胃化食,幫助消化,尤其是胃脹突出時必加莪術,這已經成了我的用藥習慣。2009年底,陜南病人,杜姓,五十多歲,經人介紹找到我,說是胃上長了個瘤子,請我給治一治。刻診:個子不高,大約1.65左右,面蒼悴略暗,頭發枯燥,舌瘦,質淡,有齒印,苔白膩,脈雙關微滑帶澀,寸尺不足,目前突出癥狀為氣脹,一吃東西就脹的厲害,食不多,二便正常。拿出湖北襄樊某醫院的檢查報告,為近胃賁門處有一紅棗般大的腫塊,化驗鱗狀上皮增生,聲言無法手術,預后不良。病人只好近千里之外赴西安找中醫治療。結合四診八綱,我決定采取扶正去邪法,出方:補中益氣湯+消瘰丸+開胃湯+莪術、貓爪草等。30付,每月一診,根據當時癥狀略為加減,基本方子不變,前后服藥半年多,近日拿著原襄樊醫院的檢查報告來告之,腫瘤已不復存在,現在胃已不脹了,也能多吃些了。觀其面色紅潤,頭發烏黑錚亮,精神抖擻。此病例實際上兼顧了莪術的兩大作用,開胃化食,削癥去癖,故而效佳。
我的體會,莪術并非象張錫純所言,具有推墻倒壁之作用,也許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莪術臨床上是一味很好的,很有效的胃藥,一點也不孟浪,諸位不必開胃化食,言必稱焦三仙谷麥芽一類,不妨廣開藥路,用一用莪術,也許能給你帶來不少的驚奇。
最后一篇【用藥傳奇】諸位希望寫一種什么藥?前題是我熟悉的,大家提一提,如果恰是我有體會的一定完成答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