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用量
取雞子黃1枚,以藥散與雞黃相等,揉和令相得,飲和服之,日1服。
排膿散 去疼膿,逐惡血,化腫毒,退寒熱。防風(一兩,洗)仙靈脾(即淫羊藿)甘草(炙,各半兩)川芎(半兩)白芷(三分)人參(一兩半)細辛(一兩半)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如不飲,糯米湯下,不拘時候。 - 排膿散及排膿湯首見于張仲景的《金匱要略·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證并治第十八》,有方無證,原條文為:“排膿散方:枳實十六枚,芍藥六分,桔梗二分。上三味,杵為散,取雞子黃一枚,以藥散與雞黃相等,揉和令相得,飲和服之,日一服。排膿湯方:甘草二兩,桔梗三兩,生姜一兩,大棗十枚。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溫服五合,日再服。”
由于排膿散及排膿湯兩方精簡藥味少,往往忽視此方功效或被加減過度,失其原意,甚是可惜,其實小方完全可治大病或疑難雜癥。
日本醫家對此二方研究頗深,如矢數道明先生總結自己及各家對此方的應用為:排膿散用于體表化膿性腫物且有疼痛,氣血凝滯,炎性浸潤嚴重,堅硬之疾患,即癤、癰、疔、淋巴結炎、蜂窩組織炎、扁桃體潰瘍、齒槽膿腫、眼瞼麥粒腫等浸潤甚、排膿困難、全身癥狀不甚顯著者;亦可廣泛用于直腸潰瘍、直腸子宮膿瘍、肺壞疽、腦腫瘤、瘰疬、皮膚病、梅毒、產后諸癥、唾石癥等。
另外矢數道明先生在其《中醫診療要覽》云:“排膿散用于患部呈半球狀隆起變硬者,排膿湯用于隆起尚不顯著屬于初期者。”而東洞先生則認為排膿散與排膿湯合方煎劑為佳,故而筆者用于治療無名腫塊,痛或者不痛者,皆排膿散與排膿湯合用,稱之為“排膿散及湯”,用藥時不加雞子黃一樣可達效佳而快捷。原文發表于中國中醫藥報2015年9月25日學術與臨床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