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學校專業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涇縣高級職業中學 翟民鳴 近年來,中等職業學校雖然取得了迅速發展,但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目前中等職業學校的人才培養還普遍滯后于科學的迅速發展及生產技術日新月異的變革。職業學校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術與現代企業對崗位(群)職業能力的新要求存在著一定的差距,職業中學的發展必須應對新形勢,就教學的形式及辦學機制進行改造,鍛造品牌專業,走出一條具有鮮明職教特色高質量的辦學之路。 我校經過認真調研,確定了"大專業、小模塊、精技能"的專業建設的總體改造思路,對我校的骨干示范專業:宣紙工藝、計算機、機械加工和旅游專業進行了改造試點。在實踐過程中,我們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經驗,也發現了存在的問題,并對問題進行了認真地思考,提出了解決的辦法,以便更好地促進今后的工作。 一、組織實施過程 我校以服務地方經濟的特色專業宣紙工藝為重點,先后對該專業及計算機專業、機械加工專業及旅游專業進行了重點建設與改造。 宣紙工藝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宣紙生產涉及的崗位門類多,技術要求高。為此,我校與中國宣紙集團(涇縣)就該專業的建設進行深入的調查和研究,并安排專人制定該專業的建設方案,作反復論證。確定了兩大培養目標:1、培養具有一定文化知識及專業技能的初、中級撈、曬、剪工;2、培養具有一定的專業綜合能力從事宣紙工藝品深加工的技術工人和宣紙產品的營銷人員,圍繞培養目標修訂教學計劃,調整授課內容,創新教學模式,采用了"大專業、小模塊"的編班方式,即學生入學之后,利用一年的時間進行專業公共課的學習,安排學生在宣紙生產的不同崗位見習,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熟悉宣紙生產的工藝流程。一年以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況及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一專業模塊,如撈紙、曬紙、剪紙、宣紙產品深加工、宣紙文化旅游等作為自己的精修方向,由宣紙集團安排教師實行理論、實強一體化教學,通過強化技能鍛煉及提高訓練,使學生能熟煉掌握一到二門職業技能。同時鼓勵學生在精修一門專業技能的基礎之上兼修其它模塊,實行真正意義上的一專多能。 同時,我們將學校原有的與計算機、機械加工、旅游有關的幾個專業進行了整合劃成了計算機、機械加工和旅游三大專業門類,將計算機分成了辦公自動化、動漫設計、網頁制作、網絡維護和管理四個專業模塊;機械加工分成數控技術、機械加工、電子電器三個專業模塊;旅游分成為賓館服務、旅游管理與導游兩個專業模塊,教學模式按宣紙工藝專業組織實施。 二、獲得的收益 這次骨干專業建設與改造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為我校的下一步教育教學改革積累了一些經驗。 1、優化了專業結構,由于我們采取了"大專業、小模塊"的專業設置模式,這就避免了專業的重復建設,優化了專業結構,相關學科的組合,又摒棄了專業基礎課的重復開設,注重了各科之間的相互滲透,加強了專業理論課和專業實踐教學課的有機結合,根據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又適度調整了教學內容,對文化課、專業基礎課、專業實訓課進行綜合和壓縮,按2:3:5的比例分配課時,適當精減基礎課,降低教學難度,增加專業實訓的課時量,真正體現了職業學校"以能力本位"的辦學特色。 2、提高了學生能力。采用"大專業、小模塊"的專業設置模式,讓學生在精通一門專業技術的基礎上,做到一專多能,改變了學生大多數只是單一初級技能型人才,只能滿足單一工種頂崗實習(就業)需要,缺乏職業群內相關工種的在崗能力這一現狀,注重了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的個性潛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釋放,拓寬了專業培養的口徑,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一專多能,讓學生在求得職業生存的同時,具備職業發展的基礎。 3、強化了實訓建設。由于專業建設,突出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這就必須建立與之相匹配的實訓室和實訓基礎。為此,我校采取了向上積極爭取、對外橫向聯系,對內勤儉辦學的策略,多方面籌集資金加大實訓投資,先后投資200多萬元新建和充實了微機室、電焊室、鉗工室、機械加工室、多媒體電教室等專業實訓室,對現有的實訓設備進行了改造和更新。同時,學校采用與企業聯姻的方式,在宣紙集團和縣涇川旅游社建立實訓基地,將實訓室建到工廠和企業。去年,經過多方努力學校被財政部、教育部確定為中央財政扶持的數控技術專業實訓基地建設學校,獎勵資金400萬元,專門用于數控技術設備建設。同年,縣委、縣政府在經濟開發區專門劃拔50畝土地給學校建立輻射皖東南的數控實訓中心,大大改善了我校的實訓條件,提升了我校的實訓水平。 4、加強了師資建設。根據專業改造的要求,課堂教學盡量實行理實一體化教學。因此,教師必須同時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精湛的實踐操作能力。學校鼓勵教師參加多層次的業務進修,大力倡導建立一支"雙師型"的教師隊伍。組織教師外出學習,并安排教師到企業進行實踐鍛煉,同時從企業聘請專業技術能手來學校任教。通過內訓、外聘的方式提升我校專業教師的整體業務素質和專業水平。 三、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經過兩年的教學實踐,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教學的管理、課程的開設、辦學的實施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尚待進一步解決的問題。 問題一:沒有形成一套與專業改造相匹配套的教材體系。 問題二:學生經過一年專業公共課的學習之后,在主修專業方向的選擇上存在盲目性。 問題三:教育投入不足,現有的實訓條件不能滿足專業改造的需要。 問題四:專業教師的培養周期過長,教師的動手能力依然欠缺,外聘教師理論水平不高。 對策研究:一是加強調研,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加快校本教材的研究和開發工作;二是建立符合職業中學特色的教學評價體系,通過考核,引導學生合理分流;三是呼吁政府加大教育經費的投入,多渠道籌集資金,改善實訓條件;四是建立長期的教師培養機制,采取長、短(期)培訓相結合的方式,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外出學習,并對其進行考核,同時通過制定優惠政策吸引企業的技術能手到校任教。 總之,職業學校的專業改造要牢牢把握市場發展的脈膊,科學地調整好專業,做好"活"文章,但又不能盲目地依賴市場,必須做到穩中求新,精心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專業,打造出在省、市乃至全國能夠較有影響的專業,這樣才能夠贏得學生、贏得市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