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的挑治療法 一、嶺南挑筋療法 (一)診斷標準 1、臨床標準 1.腰痛、晨僵3個月以上,活動改善,休息無改善。2.腰椎額狀面和矢狀面活動受限。3.胸廓活動度低于相應年齡、性別的正常人。 2、放射學標準 雙側骶髂關節炎大于或等于Ⅱ級或單側骶髂關節炎Ⅲ~Ⅳ級。 3、確診條件 符合放射學標準和1項以上臨床標準。 (二)適應癥 1、強直性脊柱炎早、中期患者,以早期患者更明顯。 2、對各個關節的疼痛都有一定療效,尤其以腰背骶髂僵痛患者更為明顯。 (三)禁忌癥 強直性脊柱炎合并有糖尿病、血液病(包括血友病和凝血機制異常的有出血傾向及嚴重貧血患者)、孕婦、精神病,心臟病、肝腎功能不全和紅斑狼瘡患者。 (四)操作方法和步驟 1、操作前準備的物品: 一次性5毫升注射器,2%普魯卡因或1%利多卡因,75%酒精,2%碘酊,無菌紗墊、膠布、棉簽和針具。 2、針挑點: 選C4~S5。膀胱經穴(包括1、2線)、督脈、華佗夾脊穴、阿是穴。 3.選好針挑點,常規消毒,用2%普魯卡因在相應穴位注射直徑0.8厘米皮丘。 4.左手食指輕壓穴一側以固定皮膚,右手持針,把針尖對準挑點中心,呈60o角緩慢進針過皮膚0.1厘米。 5.當針尖穿過皮膚后,左手食指向左輕撥皮膚,右手指把針尖翹高,將纖維拉出表皮,然后一邊向上用力一邊將針體作前后搖擺,把挑起的纖維拉出,同時露出一個破口。再將針尖伸進缺口周圍皮層,挑出一些帶黏性的皮下白色纖維狀物質(此物成分可疑、來歷不明,健康人沒有,一挑就出血;只有病人有,而且不出血、不很痛。此物堵塞經絡,氣血不通,故不出血,挑干凈后才見血,癥狀消失,如釋重負,療效神奇,可惜無人研究)挑出一條撥斷一條,直至把針口內的病絲全部挑完為止。然后再挑另一病點,可連續挑多個。 8.挑治順序由下往上,先取足太陽膀胱經背俞穴,然后分別再取督脈、華佗夾脊穴。如腰背疼痛較甚,可按其疼痛程度從重到輕順序挑治其相應的穴位。 (五)治療時間及療程 每天針挑1次,每次取4個穴位(左右對稱),15天為1療程,休息3天,繼續第2個療程,連續2個療程。 (六)注意事項 1.局麻時如用普魯卡因,先要皮試,陰性者才能應用。 2.嚴格消毒,治療前后針挑口要按常規的消毒方法進行消毒,治療后第1天針挑處不要接觸水,以后持續2天都要用碘酒涂傷口,以預防傷口感染。
二、壯醫針挑療法 壯醫針挑療法,是根據病人病癥選擇體表上有關部位或穴位,用一種特制或大號縫衣針,挑破淺層皮膚異點或挑出皮下纖維,進行治病的一種簡便療法。 壯醫針挑療法治療的病癥達80多種,尤其對痧癥有良效,如羊毛痧、七星痧、五梅痧等,均可首選針挑方法進行治療。 壯醫針挑操作方法較多,就基本手法來說有淺挑、深挑、疾挑、慢挑、重挑、躍挑、搖挑等。就針挑方式來說,有點挑、引挑、叢挑、環挑、散挑、排挑等。不管采用何種挑法,均以疾進疾出(慢挑除外)挑斷表皮或皮下組織,針孔能擠出少許血液為要。 具體操作步驟是:選好挑點,常規消毒挑點及針具,左手拇指繃緊挑點皮膚,右手拇、食,中三指合攏握緊針具,對準挑點入針破皮,挑出皮內白色纖維,挑完后擠出少許血液,再涂以少許生姜或其他消毒液即可。
糖尿病合并周圍神經病變,在古代醫學文獻中并無記載,根據周圍神經病變具有肌膚麻木及疼痛表現,和中醫的"血痹"相似,消渴日久,氣陰兩虛、氣為血帥、氣行血行、氣虛運血無力,津血同源,陰虛則血流滯澀,終至脈絡痹阻,疼痛麻木,經絡不通則痛,是其發病的基礎。現代醫學認為其與循環障礙、代謝紊亂、神經成長因子減少以及免疫功能異常有關。 根據壯醫基礎理論,人體內存在著兩條極為重要的內封閉道路,即龍路和火路。人體"噓"、"勒",精、滓等營養物質在氣道、谷道內化生,通過龍路、火路的輸布滋養臟腑骨肉。同時,龍路、火路也是邪毒內侵的主要路徑。壯醫針挑療法是壯族民間常用的一種治療方法,針挑法屬于瀉法或攻法。它通過針挑龍路、火路的體表網絡,疏經隧之滯,鼓舞正氣,逐毒外出,其機理為: ①疏通經絡,活血止痛; 針挑法治療虛證主要是采用選擇不同的俞穴,通過挑刺的補益正氣,疏通病邪而調節人體臟腑經絡功能,結合艾灸可增加機體的防御能力,促使陰陽平衡,復原健康。有研究表明:艾灸具有增強機體非特異性和特異性免疫功能作用,從而達到防疾治病的成效,非藥物療法中的壯醫針挑療法是集針挑、割治、按摩為一體的流傳于壯族民間的傳統醫療技法,對多種疾病的治療有顯著效果,它主要起到疏經通絡,祛瘀排毒的作用。 壯醫針挑療法治療糖尿病并周圍神經病變,所選的穴位是與脾胃相關的俞穴,除一部分是循經取穴外,另一部分是反應點或皮下異點,如紅點、按壓痛點配合指針按摩,亦起到松解筋經,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堵正折邪的作用;生姜具有辛散溫通祛濕止痛的作用。 治療方法 (1) 針挑療法 壯醫針挑療法常用的挑點絕大部分為龍路、火路網絡在體表的反應穴(網絡、又稱壓痛點或敏感點)或龍路、火路的皮下反應點,每次選2~3個穴位,嚴格消毒皮膚,選用5號縫衣針(長約5cm),用右手中指用力劃患部皮膚,然后在隆起線的兩端或中間取穴,上肢麻痛主取頸椎3~4~5椎間穴位,然后取肩胛上神經的起點穴。下肢麻痛取腰椎4~5肋間穴位,有知覺者在腰骶部尋找挑點。 在選好的挑刺穴位,持針尖刺入皮膚0.1~0.2cm,絞斷表皮少許纖維,不出血或微出血。出針后用大拇指每穴按摩約10s,然后用生姜片擦穴位。 每3天挑刺1次,10次為1療程。 (2) 溫和灸;上述穴位每次取2次,每3天1次,配合針挑,灸20min,10次為1療程。 療效:總有效率為90% 四、土家族的挑背筋法 挑背筋法是用針在人體背部某一部位挑斷小白筋(白色纖維狀物,健康人沒有)以治療某些疾病的一種方法。本法多用于肚子痛、痔瘡、脫肛、肛裂、翳子等疾病。 土家族的放血法
【報告1】挑治療法治療痔瘡46例 近年來筆者運用挑治療法治療內痔、外痔及混合痔46例,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 46例患者,其中男27例,女19例;年齡最小20歲,最大68歲;病程最短1年,最長10年。 (1)體位:凡患有痔瘡的病人,在背部顯有痔點。 (3)痔點的特點:似丘疹樣稍突起皮表,針帽大小,多見為灰白、暗紅、棕褐、淺紅色不等,壓之不褪色,有的點上還有一根毛。 (4)痔點的尋找方法:首先必須與痣(顆粒狀,黑色或褐色)、毛囊炎(炎性丘疹,中心有毛囊貫穿)、色素斑(褐色,不突出皮表)等區別,找點困難時,用兩手在病人背部磨擦,注意痔點出現。 在背部可能同時出現兩個痔點,選其明顯者一個,每次只能挑一個。如果背部找不到痔點,就選其最特殊的一個點,那便是痔點。痔點越靠近脊柱,越靠下,效果越好。
(6)注意事項:痔在炎癥期間效果明顯,無炎癥者時間長,療效差. 注意,防止感染.
1. 挑治部位的選擇 (1)痔瘡挑治點:痔點一般散布在背部第七頸椎至第五腰椎、兩側腋后線的范圍內,多見于中、下部,靠近脊椎。呈丘疹樣,針帽大小,稍突起,略帶色素,多為灰白、暗紅、棕褐、淺紅色,壓之不褪色,有的點上可長一根毛,但須與痣、毛囊炎、色素斑等區別開。 (2)麥粒腫挑治點:在病人患眼對側的肩胛區內,找到粟米大、高出皮膚、淡紅色、且壓之不褪色的小皮疹點。 2. 操作方法:病人坐在背椅上,兩手扶椅背。挑治點局部消毒后,用三棱針或粗針挑破表皮約1厘米長,將真皮層的致密結締組織纖維進行大幅度牽拉,最后將纖維全部挑斷,至露出皮下脂肪組織為止。此時病人微痛,出血極少。挑后涂碘酊消毒,敷蓋紗布,貼膠布,或用創可貼。挑治7天后,再挑治其它病點。一般3次可痊愈。 3. 注意事項 (1)注意無菌操作,防止感染,挑后一周內避免沾水。 【報告3】嶺南挑筋法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技術 (羅健等) 嶺南挑筋療法是針挑療法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種。它是用特制的針具,通過挑、提、搖、擺等動作將相應部位、穴位的皮下白色纖維(病筋)挑出而達到治病目的的一種物理刺激療法。該療法具有簡、便、效、廉,安全性好,無不良反應等優點。 【報告4】挑治療法治療強直性脊柱炎30例療效觀察(羅健等) 【報告5】針挑整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觀察及機理研究 目的 :觀察針挑整脊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 (LIDP)的臨床療效,研究針挑整脊治療 LIDP的神經功能學與形態變學的機理。 【報告6】針挑療法治療難治性和頑固性消化性潰瘍的臨床研究 目的:探討細針挑筋療法治療難治性和頑固性消化性潰瘍的療效. (《中國航天醫藥雜志》 2001 年3卷04期) 【報告7】針挑療法治療頸椎病的對照研究 符文彬等 (廣東省中醫院針灸科) [摘 要] 目的:運用隨機對照臨床研究方法,對針挑治療頸椎病進行療效評價。 結論:針挑療法對于頸椎病是一種高效、安全的療法。 頸椎病(cervicalspondylosis,CS)是較為常見的中老年病,近年來發病率有上升趨勢,發病率為3.8% ~17.6 %,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質量和健康水平。筆者的多年臨床實踐證明針挑療法對于此病(乃至其他疾病)有著迅速、肯定的療效,且作用較持久,其他一些醫家亦有相似的認識。筆者采用臨床隨機對照的研究手段,對此療法進行了療效評價。 1 臨床資料 1.2 診斷標準 2 治療和觀察方法 2.2 觀察項目 2.3 統計方法 3 療效觀察 3.2 疼痛分級標準 3.3 頸性眩暈 3.4 結果 (見表2~表4) 表2 三組頸椎病患者療效比較 例(% ) 組別 例數 痊愈 顯效 有效 無效 總有效 針挑組 56 32(57.1%) 18 3 3 53 4 討論 由本項研究結果可見,針挑療法治療頸椎病療效肯定,痊愈率57.1%,總有效率達94.6% 。針挑組與局麻對照組對比,療效明顯優于后者;與常規針刺組對比,痊愈顯效率相似,但痊愈率則高于常規針刺組。 針挑療法是在人體特定部位或穴位給予挑治針挑刺,把皮下白色纖維組織挑斷,以治療頑固疾病的一種外治法,是古代 “鋒針療法”和 “半刺”的綜合發展。《內經》指出:“病在經絡痼痹者,取以鋒針;病在五臟固居者,取以鋒針”“半刺者,淺內而疾出針,無針傷肉,如拔毛狀。”既往關于針挑療法治療頸椎病的臨床研究雖然顯示具有良好療效,但研究質量不理想,本研究采用隨機對照研究方法,較有力地證實了針挑療法對于頸椎病的療效。 5 參考文獻 1 柳耀芳.挑治法治療頸椎病 34例.江蘇中醫,1996;17 (7):3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