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是指自覺牙齒或牙齦疼痛的癥狀。風邪侵襲、胃熱上蒸、虛火上炎、脾虛氣弱以及蟲蝕牙體 等均可導致牙痛。其常見疾病有齲齒、牙癰、牙咬癰、齒槽風等。
臨床若對導致牙痛的病種尚不能確定時,可以牙痛待查作為初步診斷,并進行辨證論治。 [辨病思路] 1.自覺牙齒或牙齦疼痛。一般上牙痛多與足陽明胃經有關;下牙痛多與手陽明大腸經有關。 2.根據病情、口腔檢查進行診斷思考,如: (1)牙體被蛀蝕,出現齲洞,成為齲齒。 (2)牙齦紅腫疼痛、溢膿者,為牙癰。 (3)真牙盡牙處齒齦紅腫疼痛,開口困難,潰后溢膿者,為牙咬癰。 (4)牙槽骨痛,久則腐潰不愈,或穿腮、排出腐骨者,為齒槽風。 (5)牙齦紅腫、潰爛疼痛,或有腐臭膿血溢出者,為牙疳。 (6)齦肉萎縮,牙齒松動,常滲血滲膿者,為牙宣。 (7)牙齦贅生腫物、堅硬、出血、潰爛者,多為牙巖。 3.根據臨床需要,進行必要的檢查,如X攝片、CT掃描、病理切片等,以明確診斷。 [辨證論治] 1.風火[熱]犯齒證:牙痛,牙齦紅腫,得冷則痛減,受熱則痛增,或有發熱惡寒,口渴,舌紅,苔白干,脈浮數。疏風清熱固齒。 2.胃火燔齒證:牙痛劇烈,牙齦紅腫,口渴咽干,口臭,大便秘結,小便短黃,舌紅苔黃,脈洪數。清胃瀉熱。 3.火毒犯齦證:牙痛,頭痛,牙齦紅腫,患處有濃血滲出,腮腫連頰,口臭,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脈洪數。清熱解毒。 4.虛火灼齦證:牙痛隱隱,牙根浮動,齒齦微紅、微腫,午后痛甚,五心煩熱,小便短黃,舌質紅嫩,苔少而干,脈細數。滋陰潤齒、降火止痛. 5.氣虛齒動證:牙齒微痛,齦肉萎縮、不紅腫或雖腫不紅,牙齒浮動,咬物無力,少氣乏力,面色無華,舌淡胖嫩,脈弱。益氣固齒。 |
|
來自: chengnan5105 > 《中醫病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