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洛陽風景名勝

     小小作 2011-03-05
    洛陽風景名勝 2009-05-24 18:21 地處黃河中下游流域的河南省,有著8000多年悠久燦 爛的人類文明史。裴里崗文化遺址中出土的賈湖骨笛,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大批彩陶,濮陽西水坡出土的蚌塑龍圖騰等,折射出中原黃河流域是華夏早期文明的曙 光。從公元前21世紀中國第一個夏王朝的建立,到公元13世紀的金代滅亡的3500年間,先后有20多個朝代的 2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于此,無數英雄豪杰金戈鐵馬,逐鹿中原,八方圣人賢達、名流雅士薈萃,在中原大舞臺上,演出了一幕幕對中華民族的發(fā)展進程產生深 遠影響的歷史話劇,并留下了數不勝數的歷史文物和名勝古跡。殷商甲骨文、商周的青銅器、春秋禮器、戰(zhàn)國車馬坑、漢代畫像、磚雕石刻、北魏、隋、唐石窟造像 藝術等,無不展示出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龍門石窟的恢宏壯麗、河南博物院的大氣磅礴、少林功夫的高深博大叵測、洛陽牡丹的國色天香、清明上河園的宋都風情 以及蘊含于洛陽、開封、安陽三大古都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無不展示出河南文化旅游資源的豐富多彩。人們把河南譽為一座“天然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一部“看得 見、摸得著、進得去的中國歷史文化教科書”。走進河南,您可以從這片沁潤著黃河母親乳汁的土地上,去探訪東方文化之源,去追尋中華民族之根,去解讀華夏八 千年歷史文化的奧秘。同時,您也可以一睹洛陽牡丹的國色天香,少林功夫的高深莫測,黃河風光的雄渾古樸,太行山水的巍峨壯麗。

      

      西沃石窟

      西沃石窟位于新安縣正北40公里西沃村東、黃河南岸的垂直峭壁間。它背靠青要山,面臨黃河水。自東向西依次有浮雕石塔四座,石窟兩座。在塔與石窟間有若干 個小佛龕。石塔均為浮雕樓閣式方塔。一號七級,高200厘米,每級之間有大房檐,塔頂有相輪、寶瓶。從下至上,一至三級每層刻一佛、二菩薩、三層以上,每 層刻一佛。石塔右下角刻供養(yǎng)人題銘,下部正中是造像記,左、右及下部是供養(yǎng)人。二號塔三級,三號塔七級,四號塔五級。

      一號窟為主要洞窟,洞寬174厘米,深156厘米,高150厘米。洞門北向,窟內三面環(huán)繞低寶壇,全部造像均在寶壇上。正壁一坐佛結跏跌坐于方臺座上,高 74厘米,臺座下部正中為博山爐,兩側二獅子。二弟子高60厘米,立于圓臺座上,二菩薩高64厘米,立于圓蓮座上。左(西)右(東)二壁各雕一立佛二菩 薩。立佛通高97厘米,菩薩通高80厘米,在東壁立佛身光上有小佛若干。窟頂作穹窿狀,雕飾為一個寶蓋。寶蓋中心是蓮花,外繞四身飛天,一身蓮花化生童 子,面向立佛,合十供養(yǎng)。飛天頭戴蓮花寶冠,披帛飄揚,手捧供物,雙腿后曲。飛天之外是彩云,鮮花在空中流動。最外是蓮瓣、流蘇。

      二號窟洞寬95厘米,深54厘米,高94厘米。正壁主佛是帷幕龕下釋迦佛,結跏跌坐,說法印。兩側為二弟子四菩薩環(huán)侍。窟頂并刻二朵蓮花。左壁刻造像題記,右壁刻供養(yǎng)人行列。

      西沃石窟是黃河中下游岸邊的唯一的一處北魏石窟,它的發(fā)現,為我國石窟寺藝術研究增添了一項新資料,為確認北魏石刻佛像型式建立了年代學上的依據。

      

      EXIF版本:0210 相機品牌: 相機型號: 拍攝日期:

      西晉辟雍碑

      西晉辟雍碑,1931年出土于洛陽東郊15公里,偃師縣大郊村北,原西晉太學遺址,今保存在東大郊村。

      該碑高3.32米,寬1.1米,系用一整石塊鑿成。碑首有蟠龍伏繞,正面碑額隸書“大晉龍興皇帝三臨辟雍皇太子又再蒞之盛德隆熙之碑”等二十三字。碑文隸 書三十行,行五十五字,記載了晉武帝司馬炎及皇太子司馬衷親臨辟雍視察的事跡,碑陰刻有行政學官太常、散騎,教職人員博士、助教、主事、司成,以及學員的 郡籍、姓名等,多達四百余人。該碑立于晉咸寧四年(公元278年)十月,碑座于1974年在太學遺址發(fā)掘出土,后與碑身合為一體。

      洛陽太學,始創(chuàng)于東漢,太學生最多時有三萬人,直到西晉,仍達一萬余人。該碑對研究我國一千六百多年前晉代教育、對考察學生分布情況,是極為珍貴的資料。該碑晉隸書法靈活,似用改制的扁筆書寫,這對古代書法藝術的探討,具有重要價值。

      

      王鐸書法館

      王鐸,故居孟津。聰穎慧敏,博學尚古,善詩畫,為我國明未肩初著名書法大家。王鐸書法館,位于孟津城北,占地9干平方米,座北向南,屬明清式建筑。

      館內收藏:(一)王鐸書法石刻共260余件,其中大型條幅74幅。有《擬山園帖》、《瑯華館貼》、《龜龍閏帖》等10余種碑帖,5種石刻長卷 。(二)王鐸遺墨真跡,奏章、詩稿、王氏家譜、書畫、自畫像等。(三)當今海內外書法名家作品360件,刻石290余方。

      

      王城公園 王城公園因建于東周王城故址而得名,位于洛陽市中州中路西北側的澗河兩岸,是目前洛陽最大的綜合性公園。

      園內僻有動物園、金魚房、獅虎山、熊貓館等,還有游泳池、滑冰場、兒童樂園等多種游樂設施。牡丹園內的大型雕塑牡丹仙子沾淑麗端莊、牡丹閣華麗大方,此處為每年牡丹花會的主會場。

      此外,當人們在園內游覽時,都會看到刻在園中石碑上的“河圖洛書圖”。

      傳說伏羲時,有龍馬從黃河出現,背負“河圖”;神龜從洛水出現,背負“洛書”。伏羲根據這種“圖”和“書”畫成八卦,后人以演繹,形成了河圖與洛書的外,圖形。

      

      萬安山

      萬安山又名玉泉山或大石山,在洛陽東南側,位于洛陽、偃師、鞏縣三縣交界處。與中岳嵩山遙遙相對,溝壑深險,巍峨壯觀,為洛陽東南之要沖。魏文帝嘗獵于此山時有虎超乘輿,孫禮曾拔劍刺之。今山坳有魏明帝的高平陵。

      從洛陽東打的直達

      

      天津曉月

      天津橋,在洛陽橋東100米處,古時用鐵索連起無數大船而形成的一座浮橋。建于隋煬帝大鄴元年(公元605年),后來,被隋末農民起義軍燒掉,到唐代,才 改建為石橋就,隋唐城周圍五十余里,人口百余萬。洛河自西向東穿城而過,天津橋橫跨其上,北與皇城的南門、端門相應,南與長達“七里一百三十步”“街寬百 步”的定鼎門大街相接,為都城南北之通衢。每當凌晨時分,曉月還掛在天空,天津橋上的行人就熙熙攘攘車馬如流了,無怪乎唐代詩人列希夷寫道“馬聲回合青云 外,人影動搖綠波里”,真是寫景如畫。天津曉月歷來被稱為洛陽八大景之一,因此唐宋詩人有不少歌詠天津曉月的詩篇。可惜自宋以后,歷經五百余年的戰(zhàn)火,天 津橋被破壞了。

      

      石窟寺

      鞏縣石窟寺是繼龍門石窟之后,北魏時期的又一座偉大的佛教藝術寶庫。它位于京都洛陽東北約55公里處,邙山東段大力山下的石壁上。背依黃河,面向伊洛。這 里山明水秀,林木繁茂,修竹蔥郁,自古以來就是洛陽地區(qū)著名的游覽勝地之一。石窟寺初名希玄寺,是一個雄偉壯觀的建筑群。石窟雕刻始于宣武帝(元?。┚懊?年間(公元500-503年),以后的東魏、西魏、北齊、唐、宋、金、明,直至清代雍正年間,都進行過重修。佛像的雕造,以北魏為主,續(xù)刻以北齊和唐代較 多。

      石窟寺有石窟五處,千佛龕一個,小佛龕二百五十五座,摩崖大佛三尊,大小石窟共七千七百四十三個,碑刻題記二百余品。

      第一石窟為正方形,高、闊各6米。正中有一根方柱,四面雕有佛龕。龕內各雕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佛座下面兩側有一對石獅子,蹲伏披毛,形象逼真。 佛像的背光刻有火焰紋,兩側有對稱的飛天、化生和蓮花。彈琵琶、橫吹笛的伎樂飛天,生動活潑,栩栩如生,構成以佛為主的對稱、協(xié)調的成組石雕。方柱的基座 每面都雕有力士,力士下面雕有姿態(tài)各異的神王。方柱上端每面都有由化生、蓮花和垂鱗紋、彩鈴、飄帶組成的垂幔,刻工精細。美麗而莊重。門內兩側有三層絕美 的浮雕--禮佛圖。左側三幅是皇帝禮佛圖,右側三幅是皇后禮佛圖。帝、后身后跟著文武大臣和成群的嬪妃,帝后皆有侍女攙扶,前有僧人導引。禮佛圖構圖協(xié) 調,刀法熟練,造型逼真,充分表現了工匠巧奪天工的藝術技巧。

      第二窟為一尚未完工的窟穴。東壁有三個佛龕,是北魏初期的作品。龕內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力士,座下刻二獅子。中心方柱南面從上到下開鑿三個佛 龕,最下面的一個較大的為唐代龍朔三年(公元663年)所造。龕內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薩,分立于蓮花或蓮蓬之上。龍楣刻有七個佛像,其兩側刻有飛天。龕 外兩側刻雕有比龕門還高的兩個菩薩。

      第三窟、第四窟從形制布局到藝術風格與第一窟大體相同,僅比第一窟略小一點;也有帝、后禮佛的浮雕,刻工之精,如出一手。

      第五窟突兀在壁面之外,窟高3米,四壁邊長2米,是一平面正方形的小窟。石窟門外上方和兩側有許多從北魏到唐代的小型佛龕。在窟門左側雕有一座佛塔, 九級,下三級為樓閣建筑形式,每一級都有佛像,為世所罕見,對研究北朝的建筑史有重要價值。窟內設有中心方柱;窟頂為方形藻井;藻井中心是一個特大的蓮 花,周圍環(huán)繞六個凌空高翔的飛天,四角有圖案化的化生佛并間有忍冬。整個藻井是以蓮花為主題,構圖勻稱,美觀大方。

      千佛龕石壁較低,內有一個較大的佛龕,為唐代乾封年間(公元666-667年)所造。龕高1.5米,寬2.12米,龕額為拱形。后殿平直、規(guī)整,有一 坐佛。殿壁刻有排列整齊的小佛龕,有小佛九百九十九尊,加上中間的大佛,恰巧是一千尊,故曰“千佛龕”。龕外兩側有許多摩崖造像,刀法多變,形象生動。

      石窟寺是把外來的佛教藝術同中原漢族藝術相結合,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表現了由北朝向唐朝過渡的藝術風格。整個石窟小巧玲瓏,造像維妙維肖,在中國佛教藝術燦爛的花苑中,堪稱為一束絢麗的花朵。

      

      上清宮

      上清宮在洛陽市西北4公里邙山之巔的翠云峰上,始建于唐代,初稱老君廟。乾封元年(公元666年),追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故又稱玄元皇帝廟。后因避玄 宗諱,改稱元元皇帝廟,再改稱上清宮。其時規(guī)模宏偉,殿堂巍峨,門外有石獅石馬,內有“畫圣”吳道子所作壁畫,十分輝煌壯觀。歷代文人在上清宮中留下了不 少墨寶,比如杜甫有“山河扶繡戶,日月近雕梁”的著名詩句。該廟于金元時被毀,明代嘉靖十四年(1535年)重建,因為山高風大,改殿頂小瓦為大型釉瓦 (俗稱琉璃瓦),屋脊置鐵瓦,故稱大殿為鐵瓦琉璃殿,今廟內尚存其時鐵瓦數塊。嘉靖三十四年地震,殿宇震毀,其后歷經康熙、雍正等朝重修。修后廟宇,南北 500米,東西300米,有戲樓、山門、一、二、三殿以及配殿廂房等。可惜抗戰(zhàn)時期為日寇飛機炸毀。現存有山門、窯洞(翠云洞)和配房數間,翠云洞上有玉 皇閣三間。 地址/路線/聯(lián)系:

      門票:4元

      從洛陽市區(qū)坐車到邙山直達

      

      升仙太子碑

      升仙太子碑在洛陽市東南約35公里,今偃師縣府店緱山之巔。此處原有升仙觀一座,今已不復存在,僅留此碑,高6.70米,寬1.55米,厚0.55米,盤 龍首龜座高1.3米。武周圣歷二年(公元699年)二月初四,武則天由洛陽赴嵩山封禪,返回時留宿于緱山升仙太子廟,一時觸景生情而撰寫碑文,并親為書 丹。碑文表面記述周靈王太子晉升仙故事,實則歌頌武周盛世。筆法婉約流暢,意態(tài)縱橫。碑額“升仙太子之碑”六字,以“飛白體”書就,筆劃中絲絲露白。碑文 33行,每行66字,行書和草書相間,接近章草書體。碑文上下款和碑陰的《游仙篇》雜言詩、題名等,分別出自唐代著名書法家薛稷、鐘紹京之手。歷代書法愛 好者都視“升仙太子碑”為書法藝術珍品。 地址/路線/聯(lián)系:

      從洛陽市區(qū)坐長途車到偃師縣府店

      

      山陜會館

      山陜會館又稱西會館。是清代山、陜兩省商人在洛陽的聚居之地。位于老城南關馬氏(市)街。清康熙、雍正年間,山、陜兩省的富商大賈集資修建,嘉慶及道光十 五年兩次重修,用銀25000余兩?,F存琉璃照壁、山門、舞樓、正殿、拜殿等建筑及石獅兩對,碑碣數通。其中照壁高12米、寬13.2米,由青色雕磚砌 成,正中用彩色琉璃方磚鑲成3塊方形壁面,其上雕飾二龍戲珠、花卉、人物等,色彩鮮艷,基座雕飾有精美的圖案。正殿為中心建筑,面闊5間,進深3間,歇山 式頂,琉璃覆瓦,勾連斗拱,別具一格。該館現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路線/聯(lián)系:

      門票價格:15元/人

      

      青要山

      青要山位于洛陽市西新安縣境內?!渡胶=洝份d:青要之山,實惟帝之密都(即皇帝密宮)。美麗之傳說為青要山蒙上了一層神奇色彩。

      王鐸,故居孟津,聰穎慧敏,博學尚古,善詩書,為我國明末清初著名書法大家。王鐸書法館,位于孟津城北,占地9000平方米,坐北向南,屬明清式建筑。 地址/路線/聯(lián)系:

      青要山門票大概20元一張

      從洛陽市乘長途車到新安縣,然后坐青要山旅游專線。

      

      千唐志齋

      千唐志齋位于新安縣城西的鐵門鎮(zhèn),距洛陽市區(qū)約45公里,是我國唐代墓志最集中的地方之一。為辛亥革命元老,新安鐵門人張鈁將軍收集民間散落的志石,在其營建的園林"蟄廬"內,修建十五孔拱式建筑,將志石鑲嵌于壁,保存至今。

      千唐志齋所存墓志從唐代第一個年號武德到最后一個年號天佑,幾乎每個年號都有,這些志石記載了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如武則天改元,安史之亂等。

      千唐志齋是研究書法的寶庫,它集書法名家的作品于一室,還有世人鮮見的唐代詩人王昌齡,政治家狄仁杰的書跡。

      千唐志齋被國務院1996年11月20日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門票:30元

      

      平泉朝游

      在洛陽城南30里,龍門西邊的山腳下,有個梁家屯村。這里山巒環(huán)抱,林木掩映,泉水源口,清溪縈回,這就是唐武帝廛宰相李德裕的別墅一平家莊遺址。李德裕 和當時住在洛陽的白居易等飲酒作詩,因此白居易有《醉游平泉》詩:“狂歌箕踞酒樽前,眼不看人面向天,洛客最閑唯有我,一年四季到平泉。”每當朝陽從東山 升起,整個山莊頓時被涂上一層金色,農民扶犁云中走,牧童笛聲飛對山,所以平泉朝游被譽為洛陽八大景之一。 地址/路線/聯(lián)系:

      從市區(qū)往南自駕車15公里到達伊川縣梁村溝

      

      民俗博物館

      洛陽民俗博物館位于洛陽市老城東關新街南端,原為潞澤會館,始建于清代乾隆九年(1744)年,規(guī)模宏大,建筑巍峨,環(huán)境清幽,古色古香。

      1987年改建為洛陽民俗博物館,是一座以陳列,展覽豫西地區(qū)民俗風情為主要內容的專題性博物館。每年牡丹花會期間舉辦洛陽民俗文化廟會。 地址/路線/聯(lián)系:

      門票價格:20

      從洛陽市區(qū)坐車到洛陽東關新街東側潞澤會館直達

      

      邙山

      邙山古名郟山,東西綿延三、四百里,猶如一條長龍般橫臥在洛陽城北,是洛陽北面的一道天然屏障。邙山峰巒起伏,風光綺麗,它的最高峰翠云峰樹木蔥蘢,蒼翠 如云。歷代名人紛紛來此游覽。相傳老子曾在此煉丹,道教遂于山巔興建上清官以奉祀老子。唐宋時期,每逢重陽佳節(jié),上邙山游覽者絡繹不絕。傍晚時分,暮色蒼 茫,華燈初上,云煙縹緲。人們站在峰頂遠望,但見周圍群巒起伏,山川秀美,城郭巍峨,宮殿宏麗,頓覺心曠神怡。因此,“邙山晚眺”被譽為“洛陽八景”之 一。邙山上還有秦相呂不韋、南朝陳后主、南唐李后主、西晉司馬氏等歷代名人之墓。 地址/路線/聯(lián)系: 邙山黃河游覽區(qū)30元 從洛陽市區(qū)做公交車直達

      

      洛浦秋風

      洛浦秋風是洛陽八景之一。洛河東西橫貫洛陽全城,沿河兩岸筑砌堤防,遍栽花草樹木。清風徐來,碧樹婆娑,景色宜人。每逢夏秋,夕陽西下,彩霞滿天,洛水河 畔,游人如織,流連忘返。隋唐時期,洛河水量浩大,桃李夾岸,楊柳成蔭,芳草鮮美,長橋臥波,帆檣林立,四季風景如畫,尤其“金風消夏,半月橫秋”時節(jié), 更是充滿詩情畫意,故有“洛陽自古多才子,無人不詠洛陽秋”之說。魏王堤、波月堤、窈娘堤、斗亭等是洛河兩岸比較著名的景點。 從洛陽市出發(fā)坐車直達

      

      洛河

      洛河發(fā)源于陜西洛南的灌舉山,東過熊耳,流經河南盧氏、洛寧、宜陽、在洛陽以東匯合伊河后,東北經鞏縣神堤注入黃河。全長453公里,流域面積為 12000多平方公里。洛河水清可鑒,嚴冬不冰,故謂之“溫洛”。古時洛水納伊、澗諸水后,流量大增,因而頗富航運之便。 地址/路線/聯(lián)系:

      門票:30元/人

      從洛陽市中心坐計程車直達

      

      呂祖庵

      呂祖庵又叫呂祖廟,在洛陽市北約2.5公里的邙山上。相傳八仙之一呂洞賓曾“憩鶴于邙山之顛”,后人在此處修廟塑像,即今之呂祖庵。現存建筑為清代所留。 該庵座西朝東,依山臨水。庵院小巧玲瓏,古樹參天,風景清幽,歷來就是游覽避暑勝地。現有歇山式山門、卷棚、大殿(原供呂祖像)、二殿、配殿及廂房等建 筑,另有石獅一對,古碑碣十余通。 從洛陽市區(qū)坐公交車到洛陽市北

      

      龍門山色

      隋唐時因其位置正好遙對皇宮南門,所以稱為龍門。洛陽南郊東西兩山對峙,伊水中流,形若門闕,故名“伊闕”。這里山青水秀,以瑰麗的石窟藝術蜚聲海內外。 西山又稱龍門山,為石窟精華所在,還有珍珠泉、禹王池等名勝。東山又名香山,因出產香葛而得名。其北為琵琶峰,因平面形似琵琶而得名,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 的墓園所在地。峰南為香山寺。雄偉的石拱橋猶如長虹臥波,橫跨龍門口上,憑欄四顧,只見如畫青山矗立兩岸,清澈的河水潺潺北流,山上林木蔥蘢,鳥鳴婉轉, 碧泉飛濺,滾珠落玉。人間仙境般的美景吸引著中外游客趨之若鶩。地

      從洛陽坐車到南

      

      靈臺遺址

      靈臺遺址,在洛陽漢魏故城南郊,東漢中元元年(公元56年)曾建有一座天文觀測臺--靈臺,現僅存遺址。

      靈臺遺址,面積達44000平方米。其中心為一方形夯土高臺,其基址南北長約41米,東西寬約31米,高約8米。夯土臺四周各有上下兩層平臺。下層平臺筑 有回廊,其北面正中有坡道上通二層平臺。上層平臺四方,原各有五間建筑,每間面闊5.5米。遺留下來的西面建筑的墻壁涂以白粉,東面涂以青粉;南面建筑的 鋪地磚上有朱紅色粉的痕跡。這種依方位的施粉方法,與崇拜四靈(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習俗有關。

      靈臺是當時最大的天文臺,是太史令的下屬機構。東漢偉大的科學家張衡,曾經二次任職太史令,親自參與主持領導過靈臺的天象觀測和天文研究。

      靈臺連續(xù)使用達二百五十余年,為我國古代天文學的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從洛陽市區(qū)坐計程車直達

      

      靈山寺

      靈山寺原名報忠寺、報恩寺,亦名鳳凰寺。在洛陽市西南40公里,今宜陽縣城西靈山北麓,背依山崖,面臨洛河,座南朝北,和多數中國佛寺方向迥異。相傳周靈 王寢葬于此,故名其山為靈山,靈山寺也因此得名。寺內建筑原有山門、前殿、毗盧殿、大雄殿、藏經后樓及左右配殿等。現僅存山門、中佛殿(又名大悲殿)和大 雄殿等。大悲殿、大雄殿皆作單檐歇山頂,斗拱梁枋,還保留著金代建筑的遺風。大雄殿內的三世佛像為明代泥塑作品。后面磚墻上嵌有歷代題詠石刻二十八幅。大 雄殿前階下有一座七級佛塔,建于明代成化十七年(1481年)。寺東角門外有塔林,東南有鳳凰泉。靈山寺古柏蔥郁,云煙縹緲,流泉潺潺,殿宇玲瓏,自古被 譽為“乃一方之奇觀,光千古之名剎”。 靈山寺5元 從洛陽市區(qū)坐公交車到宜陽縣城西靈山北麓

      

      洛陽周王天子駕六博物館

      洛陽周王天子駕六博物館位于洛陽市中心的王城廣場,東周王城遺址區(qū)的東北部,是一座以原址保護展示的東周時期大型車馬坑為主體的專題博物館。

      整個博物館占地1700多平方米,分為兩個展區(qū)。步入博物館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第一展區(qū)。分四個板塊,一是洛陽地區(qū)5大都城與當代洛陽相互位置關系的圖版;二是東周王城概況;三是王陵的探索與發(fā)現;四是珍貴的東周文物。

      看完第一展區(qū),向西穿過一段走道,便進入了第二展區(qū),東周時期大型車馬坑展區(qū)。這里展示的是2002-2003年,考古工作者發(fā)掘清理的17座車馬坑 中的2座。其中北邊一座,長42.6米,寬7.4米,規(guī)模系國內少見,其車馬呈縱向兩列的排放,宛如出行陣列的場面,更顯精彩。最令世人矚目的是唯一一輛 “駕六”的發(fā)現,以直觀清晰的形式印證了古文獻中“天子駕六”的記述,這也是中國唯一一處原址展示的“天子駕六”。

      洛陽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以其進給的文物陳列,壯觀的車馬坑實景展示,向世人展示了古都洛陽悠遠的城建歷史,璀璨的物質文化,她必將成為提升古都洛陽的城市文明,向海內外宣傳新洛陽的文化窗口。

      門票:20元,學生和老人憑有效身份證件半價。

      乘車路線:從洛陽火車站坐56路、48路、5路、81路公交車到王城廣場下車,即到。

      

      偃師商城博物館

      偃師商城博物館是中國歷史類專題博物館。位于河南省偃師縣城西南。1985年10月興建,1987年4月建成開放。該館建筑為模擬夏商二里頭一號宮殿,呈“四阿重屋”式仿古建筑群。

      該館館藏文物近萬件,主要有:青銅器、玉器、象牙器、骨器、金銀器、漆器、陶器等。另外收藏碑碣造像、石刻墓志、綠松石微雕近千件,其中有西漢畫像石、漢甘陵相尚府君碑、建初二年侍廷里父老僤買地約束石券、北魏、北齊造像碑、造像龕等。

      該館專題展覽有二里頭遺址和偃師商城遺址出土的大批禮器和生活用具。陶斝、陶鬲等生活用具以及偃師商城出土的饕餮紋銅尊、龍紋銅鬲、銅戈、銅鏚、銅 鑊,還有玉器、象牙器、陶器。該館復原了夏商二代城池宮殿模型,配有圖板、照片、文字說明。該館還舉辦有“歷代珍品”、“唐三彩”、“佛教藝術”、“中國 歷代貨幣”等臨時展覽。 從洛陽汽車站坐車到偃師縣城

      

      香山寺

      香山寺位于龍門東山山腰,其建筑古樸渾厚,掩映于蒼松翠柏之中。該寺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唐天授元年(公元690后),梁王武三思奏請武則天予以重修,正式命名為“香山寺”。當時的香山寺“危樓切漢,飛閣凌霄,石像七龕,浮圖八角”。

      唐文宗太和六年(公元832年),白居易將給密友元稹撰寫墓志銘的潤筆費,捐修香山寺,并撰寫了《修香山寺記》。名人名山名寺,相得益彰,使寺名大 振。白居易還把自己在洛陽12年所寫的八百首詩,編為十卷,取名《白氏洛中集》,放在香山寺藏經堂內。白居易曾常住寺內,自號“香山居士”,和胡果、吉 皎、鄭據、劉真、盧負、張渾、李元爽、僧如滿等結為“香山九老公”。唐會昌六年(公元846年0,白居易病逝舊居履道里,家人遵囑將其葬于香山寺北和滿師 塔之側。

      

      萬山湖風景區(qū)

      黃河新安萬山湖生態(tài)旅游區(qū)位于新安縣北部,距三門峽市100公里、洛陽市30公里、省會鄭州市150公里。周圍區(qū)域性基礎設施條件良好,公路、鐵路、航空 等交通條件便利。在中原旅游網絡中,區(qū)位條件較好。范圍包括黃河小浪底庫區(qū)新安縣境內的168平方公里的水域及庫區(qū)南岸的峪里、石井、西沃、倉頭、北冶、 曹村6個鄉(xiāng)的部分地區(qū)。北以黃河為界,與河南省濟源市、山西省垣曲縣隔河相望;南與本縣的石寺、正村、五頭鄉(xiāng)接壤;西與澠池縣比鄰;東臨孟津縣。萬山湖生 態(tài)旅游區(qū)主要包括黛眉山旅游區(qū)、荊紫山旅游區(qū)、龍?zhí)秿{谷旅游區(qū)、青要山風景名勝區(qū)、大禹峽旅游區(qū)、始祖山旅游區(qū)、鷹嘴山旅游區(qū)、漢函谷關旅游區(qū)、土古洞生 態(tài)保護旅游區(qū)、郁山森林公園等旅游景區(qū)。 從洛陽市區(qū)坐長途車到新安縣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制服| 亚洲成人资源在线观看| 亚洲国模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美女MM131爽爽爽| 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AV天堂AV在线网阿V| 国语做受对白XXXXX在线| 国产亚洲国产精品二区| 免费人成黄页在线观看国产| 人妻av无码系列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高清色高清在线观看| 好男人社区影视在线WWW| 美女乱子伦高潮在线观看完整片| 国产一区二区不卡在线| 色欲久久人妻内射| 午夜成人无码免费看网站| 亚洲 欧美 国产 制服 动漫| 国产超高清麻豆精品传媒麻豆精品 | 不卡一区二区国产在线| 免费吃奶摸下激烈视频青青网| 丰满爆乳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香蕉久久久午夜福利| 韩国无码AV片午夜福利|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A毛片|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2022|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国产| 国产不卡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 中国女人高潮hd| 精品熟女少妇AV免费观看| 在国产线视频A在线视频| 日本阿v片在线播放免费| 影音先锋2020色资源网| 国产AV福利第一精品| 国产在线精品无码二区二区 | 亚欧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 | 肉大捧一进一出免费视频|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 宾馆人妻4P互换视频| 亚洲avav天堂av在线网爱情| 永久黄网站色视频免费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