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朱衣西行記之關隴篇圖文綱要(海量圖慎入!)

     文化心美育 2014-10-20
           巴蜀即將靠一段落,在接下來的幾年里,我想把隴右河西以及南疆北疆大致走一圈,十月份將啟動第一段行程,即從鄭州出發,在十天的時間里,途徑河南、陜西、甘肅、寧夏四省。按照唐代的行政區劃,此行行跡除了長安洛陽二京之外,還經過鄭州、陜州、華州、邠州、涇州、寧州、慶州、原州諸州,這些州在唐代屬于“關內道”和“隴右道”,所以本次行程稱之為“關隴行”,以下為大致節點。
    西行之關隴篇路線圖
    西行之關隴篇路線圖
    偃師商城博物館、偃師商城遺址、二里頭夏都遺址、北魏洛陽城遺址、北魏洛陽永寧寺遺址、鞏義北魏石窟寺、鞏義宋永定陵、宋永昭陵、登封中岳廟、中岳三闕、嵩岳寺塔、法王寺、會善寺、告成鎮周公廟觀星臺、偃師水泉石窟、洛陽龍門石窟、洛陽關林、洛陽博物館、洛陽古墓博物館、北魏宣武帝景陵、西安市藍田縣水陸庵、西安戶縣草堂寺、西安興教寺,唐高宗武則天乾陵、慈善寺石窟、寶雞扶風縣法門寺、彬縣大佛寺、長武縣昭仁寺、涇川王母宮石窟寺、涇川南石窟寺、慶陽北石窟寺、慶陽博物館、平涼博物館、固原博物館、固原須彌山石窟。
           這些地方大多都去過,也有些事初訪,整個行程所參觀者涉及中國古代墓葬、壁畫、古建筑、佛教石窟以及其他諸多物質文化,為便于同行者現場學習,對這些節點略作圖文說明,此行的節點太多,稍作展開的話,單單一個龍門石窟恐怕就要上百張圖像,所以本篇只能是蜻蜓點水,有些資料不常見,或許也有友鄰感興趣,因此在最后我會把相應的參考書籍一同羅列。

          1.偃師商城博物館

          偃師屬洛陽,該博物館雖名為商城博物館,但所展示文物絕不局限于偃師商城出土之商代文物,尤其重要的是偃師地區的古代碑刻。
    東漢姚孝經墓志磚
    東漢姚孝經墓志磚
    東漢姚孝經墓志磚,1990年出土于河南省偃師市城關鎮北窯村磚廠漢墓,為泥質灰陶制成.正面磨光,四邊規整刻立于東漢水平十六年(73年)四月二十二日。寬高均四十厘米,厚五厘米,正面陰刻隸書六行,行六到八字不等,共三十八字。其中一字缺偏旁,志磚放置于前室入口處,形狀規則,刊刻內容包括年、月、日,墓主姓名,身份等。該志具有墓志和買地券的雙重性質,是迄今所知最早的墓志。志文筆劃硬直,疏密不一,隨意刻畫,質樸無華,多數為陰刻尖底,是研究漢代書法作品的寶貴資料。
    韓永義等人造像碑及僧道略等人造像碑
    韓永義等人造像碑及僧道略等人造像碑
    韓永義等人造像碑局部
    韓永義等人造像碑局部
    韓永義等人造像碑,北齊天統二年(566)立,高300、寬107、厚29厘米。碑首龍紋伏繞,正中有一拱形龕,龕楣飾忍冬紋.龕內為彌勒坐像,頭戴冠,身穿袈裟,左右二脅恃菩薩,上披絡腋,肩搭巾,下穿長裙。碑陽上部一排六個尖楣拱龕,龕內一佛坐于仰覆蓮須彌座上。中部一屋形龕,龕額上飾帷幔,兩側柱下為蓮花柱礎,龕內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佛坐于仰覆蓮座上,著袒右肩袈裟,圓形背光,二菩薩頭戴寶冠,上披絡腋,有項飾,下穿緊身短裙,二弟子身披袈裟,左側題記“釋迦牟尼佛,像主齊洪超供養”,右側“比丘”。下部為造像題記,銘記之上中間刻一花籃,花籃左右各刻一像主和神王,原豎立于首陽山鎮寺里碑村南。

          僧道略等人造像碑,北齊武平二年(571)立,高275、寬100、厚24厘米。碑首龍紋纏繞,正中為一尖楣拱龕,龕楣為怪獸紋,龕兩側柱下各有一夜叉承托,龕內一佛二菩薩。碑陽上部并列兩屋形龕,龕上垂帳飾以交錯花繩和幡帶,龕側圓柱下為仰覆蓮柱礎,兩龕內均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兩龕下為長方形龕,龕中部為蹲坐三力士雙臂托爐,爐的基部為一纏繞昂首騰飛的龍,爐兩旁界格內分別為蹲坐的護法獅,二獅尾部界格分別侍立一飛天,碑陽下部為魏碑書體的造像記。碑陰碑首正中為尖楣拱龕,龕內一佛二菩薩;上部并列兩屋形龕,內為釋迦和弟子。碑兩側有三至四層龕,龕內均為一佛二菩薩。碑座為龜趺,原豎立于偃師首陽山鎮寺里碑村南。
    洛陽古代都城位置形勢圖之一
    洛陽古代都城位置形勢圖之一
    洛陽古代都城位置形勢圖之二
    洛陽古代都城位置形勢圖之二

           2.北魏洛陽永寧寺遺址

          關于北魏洛陽永寧寺塔,我在說說中國古代的塔北朝的歷史和文物兩篇日志中有所介紹,此略。
    北魏永寧寺塔遺址出土塑像
    北魏永寧寺塔遺址出土塑像
    北魏永寧寺塔遺址出土塑像
    北魏永寧寺塔遺址出土塑像
    北魏永寧寺塔遺址保護現狀
    北魏永寧寺塔遺址保護現狀
    北魏永寧寺塔遺址保護現狀
    北魏永寧寺塔遺址保護現狀
    北魏永寧寺塔遺址發掘時景象
    北魏永寧寺塔遺址發掘時景象

          3.鞏義北魏石窟寺
    鞏縣石窟外立面舊影
    鞏縣石窟外立面舊影
    鞏縣石窟寺我在鞏縣大力山石窟寺有介紹,從略。

          4.鞏義宋永定陵、宋永昭陵

          宋陵我在鞏義宋陵有介紹,此略。

          5.登封中岳廟

          中岳廟位于嵩山南麓的太室山腳下,背倚黃蓋峰,面對玉案山,西有望朝嶺,東有牧子崗,群山環抱,布局謹嚴,規模宏偉,總面積11萬平方米,始建于秦,西漢元封元年(前110年)漢武帝游嵩山時下令祠官增其舊制;東漢安帝元初五年(118年)增建“太室闕”;南北朝期間曾兩遷廟址于嵩山玉案嶺、黃蓋峰。約在北魏時改為今名,后廟址復有變遷,唐玄宗時復歸原址,并有擴建;宋乾德二年(964)增建行廊一百余間,祥符六年(1013)增修崇圣殿及牌樓等八百余間,明代崇禎十七年(1644)毀于大火。現存廟宇為清代重修后的規模。為中州祠宇之冠,也是五岳中現存規模最大、保存較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河南省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
    中岳廟鳥瞰
    中岳廟鳥瞰
    中岳廟石翁仲
    中岳廟石翁仲
    石翁仲,刻于東漢元初五年(118年),高1.2米,腰圍1.54米,平頭方臉,腰系大帶。手握劍柄,是我國現存年代最早的石翁仲。
    大唐嵩陽觀紀圣德感應之碑
    大唐嵩陽觀紀圣德感應之碑
    大唐嵩陽觀紀圣德感應之頌碑,在嵩陽書院大門前西10米處。唐天寶三載(744年)刻立。高9.02米,寬2.04米,厚1.5米,重80余噸,碑體雄偉,為中原地區碑刻之冠。其碑體造型、雕刻技藝和書法藝術皆為碑中上乘,是唐代碑刻的代表作。此碑是嵩陽書院曾為嵩陽宮的實物見證。著名建筑學家劉敦楨說:“唐天寶三年嵩陽書院圣德感應頌碑,碑頂鐫雙龍寶珠,為唐碑罕見之例。清北海瓊島春蔭及碧云寺諸碑,殆俱以此碑為圭臬也。”
    中岳廟大金承安重修中岳廟圖碑
    中岳廟大金承安重修中岳廟圖碑

          6.中岳三闕

          有關闕,我在巴蜀漢闕中略有介紹,此略。
    中岳嵩山太室、少室、啟母三闕皆為祠廟闕
    中岳嵩山太室、少室、啟母三闕皆為祠廟闕
    太室闕南立面圖
    太室闕南立面圖
    少室闕平面圖
    少室闕平面圖
    少室闕南立面圖
    少室闕南立面圖
    啟母闕南立面圖
    啟母闕南立面圖
    朱雀
    朱雀
    象與駱駝
    象與駱駝
    玉兔搗藥
    玉兔搗藥
    東漢蹴鞠圖
    東漢蹴鞠圖

           7.嵩岳寺塔

          此塔我在說說中國古代的塔中有所介紹,此略。
    嵩岳寺
    嵩岳寺
    嵩岳寺塔仰視平面圖
    嵩岳寺塔仰視平面圖
    嵩岳寺塔平面圖
    嵩岳寺塔平面圖
    嵩岳寺塔南立面及剖面圖
    嵩岳寺塔南立面及剖面圖

          8.會善寺

          會善寺前身為北魏孝文帝冊元宏的一所離宮,魏亡后舍宮為寺.會善寺坐北朝南,常住院南北長65.06米,東西寬57.53米,占地3742.90平方米,沿中軸線保存有照壁、山門、大殿、東西配房等建筑.山門前照壁上嵌有“天中山”和“天光云影”刻石。會善寺大殿是嵩山地區現存唯一的元代木結構建筑,出檐深遠,斗栱碩大,外跳五鋪作重栱雙下昂,結構嚴謹,保存完整。其典型做法,如斗栱、角梁、乳栿、剳牽、丁袱、?頭、丁華抹頦栱等,雖經明、清兩代多次重修,仍不失其價值。此外,會善寺還保存碑碣23品及造像等,另有古樹82棵。
    會善寺總平面圖
    會善寺總平面圖
    會善寺大殿平面圖
    會善寺大殿平面圖
    會善寺大殿橫剖面圖
    會善寺大殿橫剖面圖
    會善寺大殿殿內梁架
    會善寺大殿殿內梁架
    會善寺是嵩山地區最著名的寺院之一,是古代嵩山地區僧人受戒中心,和少林寺、法王寺、嵩岳寺并稱為嵩山四大寺院。著名高僧普寂、元珪、凈藏、惟寬及著名天文學家僧一行(俗名張遂)等皆出自該寺。

          9.告成鎮周公廟觀星臺
    周公廟觀星臺
    周公廟觀星臺
    觀星臺在周公祠后2.22米。元至元十三年至十六年(1276一1279年)建。由磚砌覆斗狀的臺身和石圭兩部分組成。臺身有明顯收分,下大上小,臺高9.46米,加頂部小室通高12.62米,臺底邊長16.55米,占地108.4平方米。在臺身北面,設有兩條對稱磚石踏道,可盤旋登臺。臺的北側中軸線位置從臺底到臺頂砌出豎向凹槽相當于直立于地面的“銅表”,頂部則架設橫梁。臺下地面在凹槽正北用三十六塊青石平鋪成石圭,通長31.19米,用以測量日影的長度。圭和表互相垂直,整個觀星臺是一座建造精密的天文儀器。觀星臺的表高是原有8尺之表的5倍,圭的尺寸也隨之加大,并在圭的表面放置可以平移的“景符”,將日影通過小孔聚焦,使測量太陽投影變化的精度大大提高。觀星臺為《授時歷》的編制提供了科學的數據。
    觀星臺平面圖
    觀星臺平面圖

    10.偃師水泉石窟

          石窟坐東向西,背山面水,呈拱形。深11米,寬6.30米,高7米。共刻大小佛龕400余個。開鑿年代從北魏至北宋,主要是北魏之作。窟內正中刻主佛兩尊,左佛通高5米,右佛殘高3米,兩佛并列。
    水泉石窟平面圖
    水泉石窟平面圖
    水泉石窟二禮佛主尊
    水泉石窟二禮佛主尊
    翼形龕
    翼形龕
    甬道小龕拓片
    甬道小龕拓片

          11.龍門石窟

          龍門就不多說了。
    龍門石窟鳥瞰
    龍門石窟鳥瞰
    龍門古陽洞
    龍門古陽洞



    古陽洞頂部
    古陽洞頂部
    楊大眼造像龕
    楊大眼造像龕
    賓陽中洞
    賓陽中洞


    賓陽中洞之皇帝皇后禮佛圖分層結構示意圖
    賓陽中洞之皇帝皇后禮佛圖分層結構示意圖
    賓陽中洞窟門今景,分欄下部即著名之皇帝禮佛圖
    賓陽中洞窟門今景,分欄下部即著名之皇帝禮佛圖
    蓮花洞
    蓮花洞



    蓮花洞窟頂
    蓮花洞窟頂

    蓮花洞浮雕弟子像舊影
    蓮花洞浮雕弟子像舊影



          12.洛陽關林

    關林墓志碑刻陳列室
    關林墓志碑刻陳列室




          13.洛陽博物館

          洛陽博物館也沒什么好說。
    洛陽博物館藏戰國青銅燈
    洛陽博物館藏戰國青銅燈
    西晉韓壽墓表
    西晉韓壽墓表
    曹魏玉杯
    曹魏玉杯
    洛陽博物館藏曹魏白玉杯,1956年洛陽澗西區曹魏墓出土,高11.7厘米,圓筒形,下帶圈座。直口,平沿,深直腹,圓底.圈足。通體光亮。以純白和田玉琢成,玉質瑩潤細膩,杯壁厚薄均勻,為當時一件藝術水平較高的玉雕工藝品。

          14.洛陽古墓博物館
    洛陽古墓博物館
    洛陽古墓博物館
    古墓博物館分墓葬復原館和壁畫館兩部分,洛陽地區出土漢唐壁畫都在壁畫館,是個了不得的偉大博物館!
    洛陽古墓博物館之墓葬復原區復原之宋墓
    洛陽古墓博物館之墓葬復原區復原之宋墓
    洛陽古墓博物館之壁畫館之漢代壁畫
    洛陽古墓博物館之壁畫館之漢代壁畫
    洛陽古墓博物館之壁畫館之漢代壁畫
    洛陽古墓博物館之壁畫館之漢代壁畫
    洛陽古墓博物館之壁畫館之唐代壁畫
    洛陽古墓博物館之壁畫館之唐代壁畫
    洛陽古墓博物館之壁畫館之唐代壁畫
    洛陽古墓博物館之壁畫館之唐代壁畫

          15.北魏宣武帝景陵

          北魏世宗宣武帝景陵是建國以來經國家批準科學發掘的第二座皇帝陵,也是我國目前挖掘開放時代最早的帝王陵 。宣武帝為北魏第八代皇帝,名元恪,孝文帝第二子,499年~515年在帝位,515年死于洛陽,葬景陵。陵封土呈圓形,直徑110米,現高24米。地宮置于封丘之下,坐北面南,由墓道、前甬道、后甬道和墓室的部分構成,全長56米余。墓室平面近方形,棺床置于墓室西部,由15塊方形大青石板拼成,整體為長方形。
    景陵甬道
    景陵甬道
    景陵地宮
    景陵地宮
    景陵地宮發掘時景象
    景陵地宮發掘時景象

          16.西安市藍田縣水陸庵
    水陸庵鳥瞰
    水陸庵鳥瞰
    水陸庵是以明代彩塑而聞名,在墻、梁、柱上鑲滿了三千七百多尊人物及自然界萬物的塑像,其壁塑群把繪畫、圓雕、浮雕、樓刻藝術手段容為一體,是國內目前保存最大的壁塑群。
    水陸庵泥塑
    水陸庵泥塑

          17.西安戶縣草堂寺

          草堂寺原稱大寺,后秦弘始三年(401),皇帝姚興迎西域高僧鳩摩羅什至長安,住此譯經。茅茨筑屋,草苫蓋頂,以山為宅,以草為堂,故起名“草堂”,是我國佛教史上時間最早、規模最大的佛經翻譯場。“三論宗”奉其為祖庭。同治元年(1862),寺毀于火,現存古物唯唐鳩摩羅什舍利塔。
    唐鳩摩羅什舍利塔
    唐鳩摩羅什舍利塔

          18.西安興教寺
    興教寺三塔舊影
    興教寺三塔舊影
    興教寺三塔位置示意圖
    興教寺三塔位置示意圖
    興教寺又稱護國興教寺,公元664年,玄奘法師圓寂后葬于白鹿原,唐高宗總章二年(公元669年)又改葬為樊川風棲塬,并修建了五層靈塔,次年因塔建寺,唐肅宗題:“興教”二字,從此取名興教寺,其西跨院稱慈恩塔院,為玄奘法師及其弟子園測和窺基遺骨安葬之地。建有并列的三座舍利塔。其中興教寺玄奘舍利塔是早期磚石建仿木結構樓閣式唐塔的重要實例。
    興教寺三塔今景
    興教寺三塔今景

          19.華嚴寺

          華嚴寺是華嚴宗的祖庭,曾有華嚴宗初祖杜順坐定身骨的墓塔、二祖智儼塔、三祖賢首塔、四祖澄觀塔。但在清乾隆年間,發生了少陵原崩塌事件,僅存磚塔兩座,其余全毀。現存的兩座塔中,東邊的是杜順的靈骨塔,杜順,著《華嚴法界觀門》、《華嚴五教止觀》,為華嚴宗初祖;西邊的塔是華嚴宗四祖澄觀的靈骨塔,澄觀,著《大方廣佛華嚴經疏》二十卷,后又作《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數十卷,這兩部書后合刊為《華嚴經疏鈔》,是《華嚴經》注疏中最重要的著作,因此澄觀有華嚴疏主之稱,而這兩座中國佛教史上著名高僧的靈骨塔幾年前曾一度危在旦夕。
    華嚴寺二塔前兩年現狀,面臨塌方倒塌的危險。
    華嚴寺二塔前兩年現狀,面臨塌方倒塌的危險。
    華嚴寺二塔前兩年現狀,這就是國家重點文保的現狀。
    華嚴寺二塔前兩年現狀,這就是國家重點文保的現狀。

          20.唐高宗武則天乾陵
    乾陵示意圖
    乾陵示意圖
    乾陵為唐高宗李治(649年–683年在位)與武則天(690年–705年在位)的合葬墓,建成于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龍二年(706年)加蓋,采用依山為陵的建造方式。乾陵最著名的就是它氣勢磅礴的陵園規劃,以及地表上大量的唐代石刻。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
    依山為陵
    依山為陵
    番人像
    番人像
    截至2013年僅開掘了五個陪葬墓,從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最重要者為這些陪葬墓之壁畫。
    乾陵陪葬墓情況信息
    乾陵陪葬墓情況信息
    唐懿德太子墓結構示意圖
    唐懿德太子墓結構示意圖
    唐永泰公主墓平面及剖面圖
    唐永泰公主墓平面及剖面圖
    唐永泰公主墓壁畫之宮女圖
    唐永泰公主墓壁畫之宮女圖
    唐懿德太子墓壁畫之闕樓圖
    唐懿德太子墓壁畫之闕樓圖
    唐懿德太子墓壁畫之客使圖
    唐懿德太子墓壁畫之客使圖

          21.麟游縣慈善寺石窟
    慈善寺石窟
    慈善寺石窟


          寺址傍崖依水,主要為南北二窟。北窟高8.3米,進深5.5米。內鑿有一佛二弟子,佛像高3.96米,身著袈裟,結跏趺坐于蓮花法座上,法座置于抹角須彌座上。石窟現南窟主要造像右側尚留有唐永徽四年題刻。南窟高6米,深3米許,造立佛一尊。此兩座石窟窟頂平緩,于四壁處呈弧面相接。佛像頭部后面刻有火焰紋樣的背光。立佛南側,有陰鐫銘文3l行,文曰“如來在金棺囑累清凈莊嚴敞福經一卷”。
    慈善寺石窟平明圖
    慈善寺石窟平明圖
    此外,石窟崖面上還有幾處小佛龕,內雕鑿佛像,現狀基本完好。該石窟建于中唐時期,屬于前殿后佛的平面布局,與彬縣大佛寺的形制同出一式,惟規模不如彬縣大佛寺。這種窟的形制,佛像較大,常占據窟內主要空間,而禮佛活動主要在窟外大殿中進行。

          22.寶雞扶風縣法門寺
          
          法門寺也不多說了。
    法門寺塔倒塌后重修而發現法門寺地宮
    法門寺塔倒塌后重修而發現法門寺地宮
    地宮中室器物位置圖,因銀香爐,其下所藏多件秘色瓷才得以幸存。
    地宮中室器物位置圖,因銀香爐,其下所藏多件秘色瓷才得以幸存。
    六臂觀音純金寶函前面
    六臂觀音純金寶函前面
    八重寶函(最外層為檀木寶函,出土前以損毀)及第一枚影佛舍利
    八重寶函(最外層為檀木寶函,出土前以損毀)及第一枚影佛舍利
    鎏金臥龜蓮花紋五足朵帶銀香爐
    鎏金臥龜蓮花紋五足朵帶銀香爐
    鎏金蕾紐摩羯紋三足架銀鹽臺內部
    鎏金蕾紐摩羯紋三足架銀鹽臺內部
    鎏金銅浮圖
    鎏金銅浮圖
    八瓣團花紋藍色琉璃盤
    八瓣團花紋藍色琉璃盤
    盤口細頸淡黃色琉璃瓶
    盤口細頸淡黃色琉璃瓶
    蹙金佛衣出土狀況
    蹙金佛衣出土狀況
    地宮出土五件蹙金佛衣
    地宮出土五件蹙金佛衣

          23.彬縣大佛寺

          我在彬縣大佛寺中有所介紹,此略。
    人形比例
    人形比例
    脅侍菩薩
    脅侍菩薩
    大佛頭部側面
    大佛頭部側面
    大佛寺開窟紀年題記銘刻
    大佛寺開窟紀年題記銘刻

          24.長武縣昭仁寺

          昭仁寺位于長武縣城內,寺創建于唐貞觀四年(630年)。據記載,昭仁寺是唐太宗李世民為安撫在長武淺水原大戰中陣亡將士“亡靈”而修建的寺廟,當時寺的規模甚大,現存大殿可能為原昭仁寺山門或碑亭,面闊、進深各三間,約15米,單檐歇山頂。梁架為徹上明造,通檐用六椽栿,四角以抹角梁構成歇山收山和翼角構架,結構簡潔合理。歇山收山近半間,老角梁后尾直抵平梁端頭之下;柱頭斗拱為四鋪作出一跳;補間用一朵,為“把頭絞項造”,耍頭后尾起挑斡壓在下平槫之下;轉角鋪作重栱偷心造。
    長武昭仁寺大殿立面圖
    長武昭仁寺大殿立面圖
    長武昭仁寺大殿平面圖
    長武昭仁寺大殿平面圖
    長武昭仁寺大殿剖面圖
    長武昭仁寺大殿剖面圖
    昭仁寺大殿仍保存某些宋代以前古老做法的特征,據說為半個唐構,具有建筑歷史研究的價值。

          25.涇川王母宮石窟寺
    王母宮石窟
    王母宮石窟
    王母宮石窟位于 平涼市東南75公里處的涇川縣涇、汭兩河匯流處,在王母山東北面,距涇川縣不到1公里,建于北魏永平三年(510年)。石窟依山開鑿、呈略長方形,形若“凹”,高達12米。窟內造像分三層,中有方體塔柱,直連窟頂,中心柱及三面窟壁均有石雕佛像,有千佛、力士、菩薩以及馱寶塔的白象,多為北魏作品。頂部建造物脫落幾盡,現存造像百余尊, 主佛像居中,其他依次排列兩旁。
    王母宮象懂浮雕
    王母宮象懂浮雕

          26.涇川南石窟寺

          涇川南石窟寺與慶陽北石窟寺為姊妹窟,同為北魏涇州刺史奚康生創建,是絲路北道上的重要石窟,其位于平涼市涇川縣東,又俗稱為東方洞。窟龕開鑿在涇河北岸紅砂巖上,現存5窟,1號東大窟和2號西小窟保存較為完整。東大窟為南石窟寺的主窟,高達13米,寬約17 米,深14米,結構獨特,造型宏偉。入窟后迎面三壁圍立高達2米多的7尊佛像,兩旁有13座脅侍菩薩,為北魏風格。窟頂四坡浮雕佛傳故事,現殘存樹下誕生、阿私陀占像、 尼拘陀樹、宮中娛樂、逾城出家、犍涉馬辭別、樹下思惟等畫面,窟門外雕2力士。余4窟皆小,剝落處露出早期壁畫。其風格與北石窟寺極為相似,故稱姊妹窟。窟外崖壁上有小龕10余個,均系北魏、中晚唐開鑿。

          27.慶陽北石窟寺

          北石窟寺位于甘肅省慶陽縣西峰鎮西南蒲河和茹河交匯處之覆鐘山西麓,創建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至今1500年的歷史,使北石窟成為甘肅東部早期最大的一座佛教石窟遺存。有窟龕的黃砂巖崖體高20米,南北長120米。除此而外,北石窟寺還包括 其南1.5公里處的石崖東臺石窟,花鴇崖石窟、石道坡石窟和其北1.5公里處的樓底村石窟(簡稱北一號窟),南北延續3公里。現存有編號的窟龕296個。 北石窟寺的精華洞窟集中在寺溝主窟群,即今之北石窟寺院,此處為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公元509年)涇州刺史奚康生主持開鑿,后經西魏,北周、隋、唐、宋 代增修擴建,形成一處規模較大的石窟群。這里現有283個窟龕,其中北魏洞窟7個,西魏窟龕3個,北周的洞窟13個,隋代的窟龕63個,唐代的窟龕196 個,宋代的洞窟1個。清代窟廟1個。
    北石窟外景
    北石窟外景





    石窟分上中下三層,其中以奚康生創建的165號窟為最大最精美,其為七佛為內容的大型窟,高14米,寬21.7米,深15.7米。窟內沿北東南三壁馬蹄形 高壇基上石雕7佛立像(高8米)、 脅侍菩薩10身(高4米)。其中東壁(正壁)3佛4脅侍、兩側壁各2佛3脅侍。西壁門南側雕菩薩乘象(通高3.05米)和倚坐菩薩(高3.9米),門北側雕三頭四臂阿修羅(高3.1米)和騎象交腳菩薩(高4米)。四壁上部和窟頂四坡均作浮雕,另西魏的135號窟、北周的240號窟和唐代的222號、263號和32號窟等規模亦大,其中唐代窟龕占北石窟寺總數約2/3,并有顯慶元年(656)和四年、如意元年(692)、證圣元年(695)等紀年造像。石窟群現存有大小造像2126身,均為石雕。

          28.固原博物館
    北涼墓志背面
    北涼墓志背面
    固原東鄉北魏墓平面剖面圖,該墓出土了著名的北魏漆棺
    固原東鄉北魏墓平面剖面圖,該墓出土了著名的北魏漆棺
    北魏漆棺
    北魏漆棺
    棺側板漆畫,殘長175—195厘米,寬27—61厘米。畫面分為上中下三欄。上欄畫面為橫卷式,每個故事以黃色三角形火焰紋圖案相間。皆有榜題,構成了孝子故事連環畫。故事情節的發展及主要人物行動方向均是自棺前向后。畫幅高約8厘米。其中的人物,均為鮮卑人裝束,男戴高冠,女梳高髻,著夾領窄袖長袍,足蹬烏靴。中欄為聯珠龜背紋和直欞窗套繪人物、動物的裝飾圖案。下欄畫面為鮮卑武士策馬狩獵的場面,反映了鮮卑“狩獵為業”的民族特點和生活風俗,飛禽、走獸形象生動、夸張。
    北魏漆棺局部之一
    北魏漆棺局部之一
    北魏漆棺局部之二
    北魏漆棺局部之二
    寧夏固原李賢夫妻墓剖面平面示意圖
    寧夏固原李賢夫妻墓剖面平面示意圖
    李賢夫妻墓出土薩珊金幣仿制品
    李賢夫妻墓出土薩珊金幣仿制品
    李賢夫妻東羅馬拜占庭金幣
    李賢夫妻東羅馬拜占庭金幣
    李賢夫妻墓壁畫之陶俑
    李賢夫妻墓壁畫之陶俑
    李賢夫妻墓壁畫之仕女圖
    李賢夫妻墓壁畫之仕女圖
    李賢夫妻墓出土薩珊鎏金銀壺
    李賢夫妻墓出土薩珊鎏金銀壺
    北周天和四年(569年)鎏金銀壺,1983年原州區南郊鄉深溝村李賢夫婦合葬墓出土,寧夏固原博物館藏,通高37.5厘米,最大腹頸12.8厘米,重1.5公斤。鴨嘴細頸,上腹細長下腹圓鼓,高圈足座,單把,壺把上鑄成一深目高鼻帶盔形帽的人頭像。頸腹高座束腹處和底座邊緣各飾聯珠紋一周,壺腹下部用細線雕一周水波紋,水波中有兩只怪獸相向追逐一條魚,魚尾甩出水面。紋飾的主要部分是壺腹浮雕人物圖像,共有6人分為3組,每組各有一對男女,是具有希臘風格的連環故事畫面。鎏金銀壺是波斯王朝的酒具,薩珊時代在中亞的巴克特利亞地區制造,是薩珊工匠模擬希臘圖像的產物。壺形制完全沿用薩珊王朝金銀器風格,但壺把上的人頭形象與薩珊波斯人形象有別,屬中亞巴克特利亞人。這件薩珊風格制品的問世不僅為中西文化交流增添了一份重要的材料,其在全世界現存的薩珊系統的金銀器當中,無論是工藝水準,還是表現內容都是絕無僅有的。
    鎏金銀壺細部之一
    鎏金銀壺細部之一
    鎏金銀壺細部之二
    鎏金銀壺細部之二
    鎏金銀壺細部之三
    鎏金銀壺細部之三
    北周天和四年(569年)玻璃碗
    北周天和四年(569年)玻璃碗
    北周天和四年(569年)玻璃碗,1983年李賢夫婦合葬墓出土,寧夏固原博物館藏。碗高8厘米,口徑9.5厘米,腹深6.8厘米,下腹最大徑9.8厘米,重245.6克。碧綠色,透明,內含小氣泡,分布均勻,直口,矮圈足,外壁飾以凸起的圓形裝飾兩周,共14個,上下錯位排列。其工藝特征是使用燒吹技術制造,然后利用雕花技術進行腹部、底部凸飾及口緣的整形。內壁光潔,外壁有薄層的金黃色分化物,主要分布在下腹和底部,屬波斯薩珊王朝玻璃制品,經科學檢驗屬鈣鈉玻璃,與波斯玻璃成份一致。自20世紀50年代末以來,伊朗高原北部吉蘭省古墓中出土了大量這類碗及殘片。吉蘭省等處出土的凸釘玻璃碗或殘片由于土壤腐蝕的關系,表面有一層厚厚的分化層,使玻璃失去原有的光澤,而李賢墓出土的這件玻璃碗則呈碧綠色。分化層很薄,基本上保留了原有玻璃的色澤和亮度。李賢墓玻璃碗紀年明確,對確定此類玻璃制品的年代具有標尺作用,是考察當時東西方貿易極為重要的資料。

          29.固原須彌山石窟。

          須彌山石窟位于固原西北55公里寺口子河(古稱石門水)北麓的山峰上,始建于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繼續營造,以后各代修葺重妝,全部窟群共分8個區,約132個洞窟,為原州(今固原)規模最大的佛寺遺址。
    固原須彌山石窟之大佛區
    固原須彌山石窟之大佛區
    固原須彌山石窟
    固原須彌山石窟
    須彌山北周51窟中心塔柱窟
    須彌山北周51窟中心塔柱窟

          30.以下為部分可參考書籍








          窩的神額,單是蜻蜓點水就讓偶碼字碼瘋上圖上瘋,稍稍詳細點窩一定成仙了!!

          10月17日啟程!!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天堂一区二区| 在国产线视频A在线视频| 精品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真人无码作爱视频免费| 婷婷久久香蕉五月综合加勒比| 免费现黄频在线观看国产| 狠狠噜天天噜日日噜| 在线涩涩免费观看国产精品| 麻豆果冻传媒2021精品传媒一区|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丨 | 欧美怡春院一区二区三区 | 肉感饱满中年熟妇日本|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热| 国产成人综合95精品视频| 亚洲制服丝袜系列AV无码| 最新中文乱码字字幕在线| 中文字幕无码AV激情不卡|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 成人av午夜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加勒比无码人妻东京热| 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院|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品| 漂亮人妻中文字幕丝袜| 亚洲欧美成人久久一区|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成人片|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 中文字幕无线码中文字幕免费| 国产精品自拍中文字幕| 亚洲AV成人噜噜无码网站| 成人做受视频试看60秒| 少妇上班人妻精品偷人| 久久综合色之久久综合|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色天天天综合网色天天| 日韩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A级毛片不卡在线播放| 88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