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寶通智能內功術是一套古典內功,屬于道家功法。它靜動相兼,性命雙修,靜而不守,也不守空;既不回避雜念,也不以一念代萬念,把意念放在處理問題 上,使練功者練成超人的判斷能力,并能快速處理問題。動則人和樹木交換氣體,修練內氣外放、外氣內收,掌握為他人治病的能力,并運用外氣診斷和治療疾病。
靈寶通智能內功術分三功九法:三功為三仙功(靜坐功)、平衡功(外動功)、睡功(聞余之功);九法為智能法、斷疾法、治疾法、傳靈法、定心法、定君生死法、求仙法、斷魂法和承象法。
三功九法中以智能功和平衡功最為重要。這是一種古老的內功術,以“救君生死在先”、“安樂長壽在后”為其主要宗旨。
智能分九個階段,即回嬰憶望、真假分明、神志清清、知我前程、停食求生、重換新衣、看破天機、回環宇世、登月望行。
1、智能功
智能功以盤坐為主,修煉人的特殊思維能力,既不“意守”,也不“守空”。
(1)回嬰憶望
自然盤坐,上身正直,兩眼平視,漸收元神。吞紙上顎,閉唇,上下牙齒輕輕扣住。兩手置于膝上,掌心向下,思維集中。
先用判斷的形式處理雜念,當雜念逐漸消失,開始人靜時,腦子里又會出現各種幻覺,看到一些飛禽走獸,林木花草等物體或景象。甚至邁會出現一些已經死去的 人,和已經做過的事。這時可意識到經歷過這些人和事的時間,并會逐漸向前推遲,回到自己的童年。思維發生了倒轉。這時,不能害怕,任其變幻,但每出現一個 人、物或景象時,一定要把它認清楚,看仔細,絕不要輕輕放過!這就是“回嬰憶望”階段。
(2)真假分明
回憶的過程中,會自然人靜。這時,有人還會看到自己的骨胳、眼睛、嘴巴、頭以至內臟。不要驚奇,不要害怕,不要動作,一定要認真仔細地觀察,辨別,看看自己身上的骨骼到底有多少,是什么形狀,結構,像研究人體割一樣。這就是“真假分明”。
以上兩個階段,是人的思維內收的過程,也是內氣外發的過程。
(3)神志清清
當以上思維倒轉和內視自身的兩個階段過去之后,又會出現一些真實的小動物在不斷接近。最常見的如老鼠、黃鼠狼和一些帶羽毛的動物。這時,絕對不要害怕,也 根本不要理睬,更不要出現動作,任其自然,這些小動物便會自己離去。這是由于人體發出一種帶有一定頻率的生物電的結果。堅持做功。“神志清清”的階段就會 過去。
(4)知我前程
這一過程消失后,便進入進一步有意識地訓練思維,但又不胡思亂想的階段,煉功者把日常生活中難于解決而又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明確地提出來,認真地想,想解決問題的辦法。
如果說第一,第二過程是大腦思維“內收”過程,那么第三、第四兩個過程就是大腦思維的“外發”過程。這是兩個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的完整過程,是對大腦思維的一種特殊訓練。堅持不懈,就可以達到提高智能的效果,并對大腦神經系統的調整和身體的修復有 益。
修煉智能功者多出現“肢體百動”的情況,不要害怕,安心修煉,任其自然。這些自發 動作都有自身運動規律,是本功法“意氣合一,意到氣合”、“氣動體動”的表現。
自發動作平息后,修煉者會停止在一個特定的手勢上。這時應把手慢慢的收回,用 “八卦子午”式手法開始靜坐。這時是“人體之定”的開始,也就是古人所就的“還神”階段的 開始。靜坐的時間越長,對修煉者本身潛在智能激發得越快。
2、平衡功
平衡功是靈寶通智能內功術中的外動功,它是古老的吐納術。通過修煉者的肢體有循之動和嚴密的呼吸相配合,用意用氣用百竅與植物,動物,人交換氣體,使修煉者能達到人與植物,人與動物,人與人之間的氣體相對抗的平衡,故名平衡功。
平衡功主要是煉“人體靈信之外放”和“原靈內收”為他人治療疾病的一種修煉方法。 (1)雙手上下拉動
①姿勢 面對大樹站立,兩腳自然分開,與肩等寬,兩膝微曲離大樹一定距離,兩臂前伸,虛腋,兩掌心對樹,身的三分之一處。
②動作 閉目平視,雙手同時沿樹身平衡線上下拉動。兩腿配合手臂上下起伏,雙膝緩緩曲伸.脊柱正直。
③呼吸 上拉時吸氣,下拉時呼氣。呼吸要逐步做到緩、細、深,長、勻。
④意念 動作和呼吸時想象面前的大樹是一個帶有特定色素的大氣柱,同時想象兩掌也會發出同樣色素的氣體來,與大樹相對交換氣體。
(2)十指縱向切割
①姿勢 面對大樹,在樹前自然直立,兩腳自然分開與肩同克。雙臂平伸,兩掌平開,十指指尖對樹,保持一定距離(這個距離隨修煉者功夫的加深而逐漸拉遠)。
②動作 閉目平視,用十指指尖上下拉動,身體隨著手臂上下略有起伏。初煉者和老年者的動作不要大大,兩臂上下不要過低或過高。
③呼吸 掌指上拉時吸氣,下拉時呼氣。身體與兩手要密切配合,不要中途停頓。呼吸要逐步做到緩、細、深、長、勻。
④意念 把眼前大樹想象成一個高大的氣柱。修煉者想兩手十指指尖發出同一色素的氣體,把眼前的大氣柱切割成細條,切割的線條越細越好。
(3)十指橫向切割
①姿勢 面對大樹,站式同前兩式,將兩掌平開,上下重疊,兩掌心向下。
②動作 兩掌在樹前作橫向左右擺動切割。
③呼吸 兩掌前伸呼氣,兩掌收時吸氣。呼吸要緩、細、深、長、勻。
4、意念 想十指指尖,把眼前大氣柱切割成薄片,切割得越薄越好。
(4)雙手推技
①姿勢 面對大樹,站勢同上。兩臂向前平伸,推時兩掌直立九十度,十指向上;拉時兩掌伸平,指尖對大樹。
②動作 兩臂緩緩收回,兩掌逐漸放平,再將兩臂緩緩推出,兩掌直立成九十度,指尖向上。如此反復動作。
③呼吸 雙臂帶雙掌推出時呼氣;雙臂帶雙掌拉回時吸氣。
④意念 想整個掌面帶有與樹同色色素。推出時,想像兩掌發出的氣體把眼前的大氣柱推彎;拉回時,想像兩掌把大氣柱拉回,拉彎。
(5)劍指拉動
①姿勢 面對大樹,站式同前。雙手各變“劍指”;食指和中指并攏,其他三指收回,指尖相對。
②動作“劍指”對樹,可做上下拉動,也可作橫向拉動,也可一手拉動,或雙手變換拉動。
③呼吸 拉上、拉回時吸;拉下,拉出時呼。
④意念 意念主要是想中指指尖,在發射“靈信”切割大樹,也可體氣柱打洞之想。
(6)背樹站椿
在以上五種動作操練后,即可背對大樹站立30——60分鐘。
①姿勢 兩腳自然開立與扁平,兩臂自然下垂,舌舐上顎,垂簾閉目。
②呼吸 深長呼吸二十四次后,轉入自然呼吸。
③意念 吸氣時想自然界的大氣向全身汗毛孔內擠壓,進入體內。呼氣時想體內濁氣從全身汗毛孔向體外放射,放射得越大、越遠越好。
3、睡功
修煉者人體姿態行于“睡勢”,意志行于動勢,體為靜,意如動,是動靜相合兩一種安神健體的方法。
“睡功”與“睡眠”不同。“睡功”是修煉者體態成睡勢,全身肌肉處于松而不弛,大腦靜而不眠的狀態,通過意的引導,主動調節體靜,腦靜,而臟腑功,達到動 靜相兼,調息養神,去病保健之功能。工作緊張的腦力勞動者及過于疲勞的體力勞動者均可修煉,特別是老年人、體弱者、婦女更為適宜。此功可恢復神力、精力、 體力。練功時間不限,幾分鐘,幾十分鐘均可。
“睡功”古稱“睡仙”,共有十一式:
(l)安神式
①姿勢 平直仰臥,枕高以頭頸舒適為度。上肢自然伸直,時關節略曲,手心向下置于身旁兩側,下肢舒展,兩腳自然分開與啟同寬,足尖自然外展呈八字分開。
②意念 兩眼向上平視片刻,再把神光漸漸收回兩屆中間,向鼻尖看,一直盾到臍下小腹處。閉目,合齒,舌舐上顎。
③呼吸 深長呼吸。吸氣時想氣從四面八方擠壓入臍下小腹處,呼氣時想氣從臍下小腹處通過全身向體外發射。深長呼吸二十四次后轉為自然呼吸,再不要用意念。
④注意 在練功過程中,會出現全身膨脹或身體要騰起的感覺,這是氣功態的自然反應,不必害怕。
⑤療效 主要對神經系統的疾患有很好的療效,對一些腦力勞動者起“安神養精”作用。對一些體力勞動者有解除疲勞,振奮精神作用。
(2)降血式(調壓式)
①姿勢 平直仰臥,枕高以頭頸舒適為度。上肢自然伸直或時關節徽曲,手心向下置于身旁兩側。下肢舒展,兩足跟相對,足尖分開呈小八字。
②意念 兩腮向上平視片刻,再把神光漸漸收回兩眉中間,向鼻尖看,一直看到兩足的涌泉穴,閉目、合齒、舌舐上顎。
③呼吸 深長呼吸。吸氣時,想氣從兩足涌泉穴慢慢上升到臍下小腹處;呼氣時,想氣從臍下小腹處下降到兩足涌泉穴。深長呼吸二十四次后,轉為自然呼吸,不要有意念。
④注意 在練功過程中,兩腿有麻、涼,脹或有氣流動之感覺,這是氣功態的反應,不要害怕。
⑤療效 對人體血壓有一定的調壓作用。
(3)保精扶血式
①姿勢 平直仰臥,枕高以頭頸舒適為度。兩肘自然收置在兩肋旁,右手抱著左手掌或左手抱著右手掌,以修煉者本人舒適為好,掌心向下,覆置于中樞穴(按:中樞為足厥陰肝經之穴,足三陰與任脈之會,位于臍下四寸,于腹部正中線取之。)
②意念 兩眼平視片刻,再把神光漸漸收回兩眉中間,向鼻尖看,一直看到兩手掌復蓋處(中樞穴),閉目,合齒,舌舐上顎。
③呼吸 深長呼吸。吸氣時,想氣從四面八方擠壓到中樞穴,呼氣時,想氣從中樞穴.向全身發射。深呼吸二十四次后,轉人自然呼吸,不要用意念。
④注意 在練功過程中,人的整個軀體出現向上的感覺或掌下,小腹內有聲音,這是氣功態的反應。
⑤療效 主要對膀胱,遺尿,尿閉等疾患有一定療效;可調整、平衡沖、任兩脈,助氣化,利膀胱。
(4)回陽壯力式 ①姿勢 同“保精扶血式”只是兩手掌復蓋置于氣海穴(按:此為強壯回陽之要穴,為蓄精扶卵之地,屬任脈,在臍下一寸五分之處,腹正中線下,節元與神闕兩穴之間取之)。
②意念 同“保精扶血式”神光一直看到氣海穴兩掌復蓋之處。
③呼吸 同“保精換血式”但要把呼吸意念改為從氣海穴收發。
④注意 練功過程中,小腹會出現大小不同的聲音.這是氣功態的反應,不要害怕。 ⑤療效 對陽萎、遺精、淋病、小腹痛、月經不調、閉經有很好的療效,具有通理、任脈,回陽,調氣補腎虛作用。
(5)補虛還舊式
①姿勢 同“保精扶血式”只是兩手掌復置于神闕穴(按:此屬任脈之穴,在肚臍窩正中。
“臍”在人體腹部的位置非常重要,古人說:“人之有臍,獨天之有北辰也”,故名神闕,是神氣之穴,為保生之根,補虛還陽之寶。神往來之門。
②意念 呼吸同“保精扶血式”意念改為從神闊穴收發。 ③注意 中腹部內有動或聲音之感覺,是氣功態的反應。
④療效 對陰陽兩虛,體弱無力,氣短神弱等病癥有好的療效,可溫陽補虛,還陽和中,消食導滯。
(6)調氣扶心式
①姿勢 同保“精扶血式”只是兩手復置于膻中穴(按:此屬任脈,氣會膻中;足太陽,少陰,手太陰,少陰,任脈皆合于此,在胸骨下,兩乳頭中間。女子可在第五胸肋關節之間。胸正中線下取穴。)
②意念 呼吸同“保精扶血式”意念改為從膻中穴收發。
③注意 胸部有氣動或胸內有聲音,是氣功態的反應。
④療效 對胸痛,氣管炎,胸膈滿悶,心臟等疾患有好的療效,可調氣降逆,在胸利膈。
(7)保肝明膽式
①姿勢 平直仰臥,枕高以頭頸舒適為度,軀體左方肋旁放一塊與枕同高的軟墊,左肘置于軟墊上,右手掌抱著左手掌或左手掌抱著右手掌,掌心向下復置干右肝(膽)區之上。
③意念 兩眼向上平視片刻,再把神光漸漸收兩眉中間,閉目向鼻尖看,一直看到肝(膽)區,想一想肝(膽)區之形態后,閉目,合齒,舌舐上顎。
③呼吸 深長呼吸。吸氣時,想大氣向肝區(膽區)收壓,呼氣時,想肝區(膽區)之氣從口呼出。呼氣時要把舌舐上顎轉為舌舐下顎。深長呼吸二十四次后,轉入自然呼吸,再不要用意念。
④療效 主要對慢性肝炎,肝區不通、肝火過盛、膽府、膽區不通有好的療效,可理氣舒肝,明膽開竅。
(8)扶牌健胃式
①姿勢 平直仰臥,枕高以頭頸舒適為度,軀體右方肋旁放一塊與枕同高的軟墊,右時置于軟墊上,以左手掌抱著右手掌或右手掌抱著在手掌,掌心向下,復置于右肋脾胃區之上。
②意念 兩眼向上平視片刻,再把神光漸漸收回兩眉中間,閉目向下看,向鼻尖看,一直看到脾區(胃區)想一想自身之脾胃形態,閉目,合齒,舌舐上顎。
③呼吸 深長呼吸。吸氣時想大氣向脾、胃區收壓,呼氣時想脾、胃之氣從口呼出。呼氣時要把舌舐上顎改為舌舐下顎。深長呼吸二十四次后,轉入自然呼吸,再不要用意念。
④療效 對脾痛,脾胃不和,胃炎,胃痛,消化不良有很好的療效,可和胃定痛,扶脾去脹。
(9)安樂式
①姿勢“同安樂式”,但兩手改為兩掌心向上。
②意念 兩眼向上平視片刻,冉把神光漸漸收回兩眉中間處,兩眼閉目“回光”看頭后玉枕處,再把神光慢慢的放回兩眉中間。閉口,合齒,舌舐上顎。
③呼吸 深、細、長。吸氣肘想氣從上空遠方向兩眉中間處收回,呼氣時想氣從兩眉中間處向遠方高空射出。深長呼吸二十四次后,轉為自然呼吸,想太空中的絢麗景色。
④注意 練功過程中,會出現外來生物電波而使全身抖動,還會出現一些美麗的景象,不必害怕。
總之,“睡功”九式主要是用來理通任脈,彼此間有一定內在聯系,對調理氣,血,精,神及五臟各有側重,又互相關聯,是循序漸進,相輔相成的,最終使機體內氣、血、陰、陽調和,達到保健、去病的目的。
4、(斷疾法!!!)
此法繼智能法和平衡功之后,具體又可分為三種:
(1)環流法
①姿勢 斷疾者面對被診者正坐,被診者也要面對斷疾者而坐。
②意念 斷疾者意念“靈信”(即外氣〕從自己的頭部、眼睛、天目穴(兩眉頭上凹陷 中),強有力地發射到被診者頭部,并從頭部向上身、下身一直發射到腳;再從腳發射到 下身、上身、頭部。如此反復,便會診斷出疾病的部位。這種診斷法,只能說明被診斷者 疾病的大概部位、方位、部分。
③功理 斷疾者修煉了智能法和平衡功后能發射生物電場。生物電場有它自己的頻率,并使斷疾者自身的感覺。斷疾者把自身當作完好整體,發射后再回收。這樣多次地進行發射、回收,使斷疾者和被診者成一環流氣場。這個氣場是帶有“靈信”的,也就是帶有物質的。
④效果 被診者身體有什么感覺,斷疾者的身體也會有同樣感覺,甚至連病痛點都一樣。
(2)貫氣法
修煉斷疾法者在修煉環流法得手如意后,方可修煉貫氣法。
姿勢 被診者正坐、閉目。貫氣者正直站立在被診者身旁,左手掌平開,掌心向下,從掌面發射“靈信”于被診者的百會穴。二、三分鐘后,用右手作劍指,用中指尖直對 被診者的天目穴,也可正對印堂穴,同時發出“同位氣質”。左手發射的氣質和右手發射的氣質相垂直,可找出相對交點在什么地方。功夫深者可閉目內視而感覺疾 病臟器;功夫淺者可在自身感覺疾病臟器。
(3) 引氣法
此法繼環流法和貫氣法之后。
姿勢 引氣者正坐,用天目穴或用手指指尖或腳趾的趾尖向外發射靈信到被診者體內。這里所說的靈信發射到病者體內,用環流法發出環流電場,又用貫氣法向病者體內貫 氣(功夫深者可用很少時間即可斷疾;功夫淺者則要多用些時間即可斷疾),再回收到自身體內,這樣,在經絡里和原穴位上就會有感覺。哪個經絡有感覺,那個經 絡就有病變。
。
①急性、慢性闌尾炎:大腸,小腸,胃,牌經有麻木的感覺.右腹有痛感。
②胃潰瘍病、十二指腸潰瘍:胃經、脾經有麻木感。潰瘍部位麻痛。
③胃炎:胃經有麻脹感。
④腫?。òL濕?。喝菇洓鐾础?br> ⑤骨折:腎經有酸重感。相對部位麻跳。
⑥腰痛:腎經有麻木感。相對部位麻跳。
⑦高血壓:肝、脾兩經微痛。經脈有沉重感。
⑧貧血:心、肺兩經有麻木感。心臟部位有壓力。氣力不足。
⑨肝炎:肝經亂而麻。肝的部位有沉重感。
⑩肝腫大:肝經亂而麻。膀胱經有沉重感。肝的部位有膨脹感。
⑾肝硬化:(有腹水)肝經亂而麻。腎經,膀眈經脹痛。肝的部位脹涌難忍。
⑿膽結石:膽經痛。膽的部位病并跳。
⒀腎炎:腎經變亂,有脹痛感。膽經、大腸經微動而亂。腎的部位沉重。
⒁尿毒癥:腎經脹麻。肝、脾經亂沉。腎部位針刺難忍。
⒂痛經:腎經沉重。肝、脾二經有跳動感。小腹有脹感。
⒃懷孕:三焦、膽、胃三經有脹痛感。小腹部位有跳動感。
⒄感冒:手、足、太陽經麻。肺經亂。全身涼。鼻子有不好使的感覺。
⒅肺炎:肺經有麻木感。腎經、膀既經亂。肺部相對部有沉痛和壓力感。
⒆哮喘:心經、胃經有跳動感。相對部位有拉動感。
⒇肺結核:肺經有麻木感。左右肺經不平、亂。肺結核點部位痛跳。
21) 死人:十四經絡全無感覺。全身穴位閉死。
22) 手術者:所對部位有酸重感。
23) 外傷者:所對部位有酸木感。
24) 頭痛:左、右三叉神經痛。
25) 血癌:全身沉重。
26) 癲癇:全身麻跳。
27) 胃癌:三焦經、胃經麻沉感。
28) 肝癌:三焦經、肝經麻沉感。肝部沉重。
29) 乳腺癌:肺經亂而不平。相對部位表皮麻痛。全身有涼脹感。
30) 肺癌:三焦經、肺經麻不、沉重,相對部位麻痛、微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