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高校消費調查:7成大學生有亂花錢行為2011年04月24日09:05荊楚網-楚天金報趙飛我要評論(82)
字號:T|T
節儉女生每月只花577元 是不是月生活費低于800元,就只能當“月光族”呢? 武漢大學東湖分校大三女生小琳平時有記賬習慣,記者在她上個月的消費賬單上看到如下記錄:吃飯共計450元,買水果共計35元,買零食共計40元,買了一件衣服52元,月花費總計577元。小琳每個月生活費只有700元,上個月她共節省了100多元。“她難道從不去網吧?不買護膚品?不打手機?”“一個月只買一件新衣服?她肯定是個宅女!”“談了男朋友吧?其他的開銷估計是男友掏了!”聽到小琳的消費記錄后,有幾名被采訪的大學生表示難以相信,一名女生甚至驚呼:“不上網、不用護膚品、不逛街購物、不發短信、不用手機,這樣的大學生活太單調了!”。
七成大學生反思“亂花錢” “我從來就不敢讓父母一次性把一學期的生活費全交給我,如果那樣的話,恐怕不到兩個月,這幾千元錢就會被我花光。”調查顯示,141名受訪大學生承認自己平時花錢缺乏計劃,約占總調查人數的70%。 武大東湖分校大三女生小宋特別喜歡買衣服。“我可以不吃飯,但我就是克制不住自己買衣服。”大學讀了三年,每年逛街積累下的新衣服已堆滿了她的衣柜。小宋說:“這個月武漢好熱,我又買了400多元的夏款衣服,所以生活費又見底啦。” 記者隨后就此采訪了部分大學生,他們坦承,雖然每到月底都會反思自己當月的種種“亂花錢”行為,可下個月一收到父母的生活費,就又控制不住自己,“除非不出校門,不然校園外好吃好玩的東西那么多,很難控制住自己。”湖工大男生小何無奈地說。 專家點評:學會控制“消費欲” 針對這一調查結果,武漢大學東湖分校教授洪威雷認為,現在絕大多數大學生在校期間都是在向父母伸手要錢,卻體會不到父母掙錢的艱辛,便造成部分大學生養成了非理性消費的習慣。高校可以把大學生理性消費作為一門選修課納入大學教育,這對于他們畢業后步入社會生活,也會有極大的幫助。他同時建議,父母也應從小就加強對孩子理性消費的引導,教會他們學會控制自己的消費欲,需知“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延伸閱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