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職教師職業倦怠的原因教師的職業要求當事人不斷地學習,教師的學習能力較強,但不是總那么強,比如:40歲以上的教師學習電腦的難度很大,讓他們做課件、利用投影上課等等都勉為其難。其二,教師行業內部的相對穩定造成很多惰性,這也是國家一定要實施績效工資的原因。其三,教學理念的變化,造成很多老師不適應。比如說編寫校本教材,許多老師一聽就笑了,認為這是不可能實現的。其四,深深的普通教育情緒,這種情緒在大多數老師的心中,所以教師職業倦怠的現象說明了教師職業的問題,以及這種倦怠就是影響學校改革的主要原因。需要學校至上而下的努力改變這種現象,于教師本身與學校的發展都是雙贏。
第一,教育對象。 中職教師面對的學生很多是一些存在各種問題的學生,如學習障礙、心理障礙、習得性學習無助、不良學習習慣、知識基礎薄弱、單親家庭、農村的留守學生、家庭困難學生等,教育難度較大,需要老師付出更多的愛心、耐心、心理援助、精神鼓勵、學法指導等,要求實際工作者把自我深深投入于其中,然而僅僅能提供一種很有限的成就感。久而久之,使他們心理疲憊,產生倦怠感。 第二,職業理想。 對中職教師職業產生心理不滿足,缺乏敬業精神,表現出倦怠。 第三,長時間超負荷工作量引起職業倦怠。 由于近年來生源火爆,上課任務重,大多數老師達到了每周20多節,還要備課、批改大量的作業,輔導管理學生,學校還有求編寫校本課程、輔導學生考職業資格證等。除正常的教學之外,教師還要承擔如維持紀律、管理學生,工作壓力較大。再加上招生工作,科研工作等,長期超負荷運轉引起身體過度勞累,感到身心疲憊。 第四,個人努力不足。 工作積極性不高的老師被動工作,工作疲沓,產生一種受“端人家碗受人家管”的被動心理壓力,而且不努力工作得到的教學評價較差,受到負面的反饋信息較多,產生心理打擊、挫折感,感到沒勁頭。 第五,人際關系不佳帶來職業倦怠感。 同事關系不佳、科層領導對下級態度不民主也影響到教師心情。 第六,正在進行的教學改革,給教師帶來了新的心理壓力。 職業教育正在進行深度的教學改革,教師培訓倡導的新教學方式、新教學理念對傳統的教學方式帶來了沖擊,新舊教學模式的沖突,使有的老師“不知道該怎么講課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