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鹽有“百味之母” 美稱,不僅是日常飲食不可缺少 調味品,也是維持人體正常發育不可缺少 物質。食鹽 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其中39%是鈉,61%是氯化物。食鹽在人體內可分解成鈉離子和氯離子,分別發揮著不同 作用。
鈉離子能維持人體全身血液容量和細胞滲透壓,維持神經與肌肉正常興奮和應激性,激活人體肌肉收縮等多種功能;氯離子則可幫助調節人體酸堿平衡,生產胃酸和激活淀粉酶,這些對生命活動是極為重要。生活中很多人都知道高鹽飲食對健康不利,片面地認為吃鹽越少越好,甚至不吃鹽,其實這是個誤區。
眾所周知,高鹽可使血壓升高,低鹽可使血壓降低,北方人比南方人吃鹽多,因此北方人血壓普遍比南方人高。醫生也常勸患有高血壓病人“別吃得太咸”,飲食要清淡些,以利于控制血壓。其實,并非所有吃鹽多入都會發生高血壓。研究表明,大約有1/5人對鹽敏感。這些人食鹽過多時會發生高血壓,如已有高血壓則會使血壓更高。美國專家對1900名高血壓患者進行了長達4年觀察,定期對他們尿中食鹽含量進行分析,發現尿中食鹽含量最低病人比含量正常人心肌梗死發病率高4倍。因此,即使是高血壓患者,也不是鹽吃得越少越好。現在醫學尚不能分辨出對鹽敏感人群,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日食鹽量應控制在5克左右。
低鹽飲食并不是說吃鹽越少越好,更不是不吃鹽。若過度限鹽會有-定副作用。鈉鹽攝入不足,會使機體細胞內外滲透壓失去平衡,促使水分進入細胞內,從而產生程度不等腦水腫,輕者出現意識障礙,包括嗜睡、乏力、神志恍惚,嚴重者可發生昏迷。若長期過度限制鹽攝入,會導致血清鈉含量過低,從而引起神經、精神癥狀,出現食欲不振、四肢無力、暈眩等現象,嚴重時還會出現厭食、惡心、嘔吐、心率加速、脈搏細弱、肌肉痙攣、視力模糊、反射減弱等癥狀,醫學上稱為“低鈉綜合征”。急劇限鹽能使體液容量下降,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及交感神經系統活性增加,可導致部分病人血壓反而升高。
人體內鈉的濃度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的關系如何?相關研究較少。
2007年8月,國際著名的藥理學學術期刊《中國藥理學報》發表了江蘇省人民醫院心臟科賈恩志、楊志健、曹克將與馬文珠等醫師的科研成果:血清鈉濃度與冠狀動脈造影證實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程度顯著負相關。
該項研究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歷時近兩年,共入選了896名因疑診冠心病而行冠狀動脈造影的患者,其中男性684例,女性212例。應用國際上通行的評分系統對冠狀動脈造影結果予以評分,分數越高,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程度越重。經系列統計分析結果顯示,血清鈉濃度與冠狀動脈評分顯著、獨立負相關。即血清中的鈉越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程度越重。
研究人員表示,本研究結果僅僅證實本研究人群中血鈉濃度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程度顯著負相關。而且,本研究僅僅為一橫斷面研究,所需結論尚需大樣本前瞻性流行病學研究予以證實。美國的一項對3000例高血壓患者平均4年隨訪的流行病學研究,其結果證實了鈉的攝入量與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顯著負相關。
醫學實踐告訴我們,低鹽飲食對高血壓病患者是非常有益,但不是所有人都需要低鹽飲食。-個人是否需要低鹽飲食,應視自己健康狀態而定。有腎臟疾病和慢性胃病者,應限制食鹽攝入量,以少吃鹽為宜。除此之外,對-般血壓不高人,不必刻意限制食鹽攝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