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大堰河——我的保姆 課前預習演練(5分鐘) 1.給下列詞語中的加點字注音。 大堰河( ) 瓦菲( ) 青苔( ) 醬碗( ) 幾束( ) 凌侮( ) 漂泊( ) 典押( ) 荊棘( ) 忸怩( ) 火缽( ) 團箕( ) 冰屑( ) 叱罵( ) 檐頭( ) 答案:yàn fěi tái jiànɡ shù wǔ bó diǎn jīnɡ jí niǔ ní bō jī xiè chì yán 2.改正下列詩句中的錯別字。 (1)她是童養(yǎng)息 (2)你的門前的長了青笞的石椅 (3)用手掏著豬吃的麥槽 (4)我摸著新?lián)Q上的衣服的絲的和貝殼的鈕扣 答案:(1)“童養(yǎng)息”應為“童養(yǎng)媳” (2)“青笞”應為“青苔” (3)“麥槽”應為“麥糟” (4)“鈕扣”應為“紐扣” 3.艾青(1910—1996),原名蔣海澄,筆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____________人。著有詩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歸來的歌》等,論文集有《詩論》《艾青談詩》等。 答案:金華 《大堰河》 《北方》 《向太陽》 4.給下列句子劃分節(jié)奏。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懷里,撫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圍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嘗到飯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烏黑的醬碗放到烏黑的桌子上之后 解析:本題讓我們正確誦讀詩歌,正確把握詩歌節(jié)奏。 答案: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懷里,撫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圍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嘗到/飯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烏黑的醬碗/放到/烏黑的桌子上之后
課堂同步強化(10分鐘) 1.填空。 她含著笑,( )著我們的衣服,/她含著笑,( )著菜籃到村邊的結冰的池塘去,/她含著笑,( )著冰屑悉索的蘿卜,/她含著笑,用手( )著豬吃的麥糟,/她含著笑,( )著燉肉的爐子的火,/她含著笑,( )了團箕到廣場上去曬好那些大豆和小麥。 答案:洗 提 切 掏 扇 背 2.選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 ) A.詩歌中的第4、6、9、10等節(jié),運用了反復的手法,加強了詩歌的抒情效果。 B.詩歌的第7節(jié),作者用排比的手法,寫出了大堰河艱苦的傭人生活,突出了大堰河的勤勞。 C.詩歌第10節(jié),作者排列大堰河殯葬的凄慘,其主要目的只在于突出大堰河死后的凄涼境況。 D.詩歌的第4、6兩節(jié),作者運用對比的手法,對兩個家庭的生活狀況進行對比描寫,雖未加評論,但卻激起了人們對舊世界的憤恨與詛咒。 解析:第10節(jié)表明大堰河死后得到的很少很少,而大堰河一生付出卻是那樣的多,控訴了社會的不公道。 答案:C 3.課文注釋說,作者的保姆原沒有名字,因她娘家住在金華縣大葉荷村,所以大家都叫她大葉荷。可作者在詩中卻利用諧音,把她的名字改為“大堰河”。作者這樣做的原因是( ) A.偶然的,沒有內(nèi)在的含義。 B.覺得“大葉荷”不好聽,所以利用諧音改為“大堰河”。 C.因為人們常把養(yǎng)育自己的河流比作母親,用諧音就暗含了這一層意思。 D.因為家鄉(xiāng)有一條河叫“大堰河”,正好和“大葉荷”是諧音。 解析:作者對養(yǎng)育自己的保姆——大堰河非常熱愛,所以作者在這里把她當作母親,C項就表達了作者的這一層意思。 答案:C 4.對“大堰河曾做了一個不能對人說的夢”這幾句,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因為她內(nèi)心盼著乳兒成長、成才、成家,幸福美滿。 B.之所以不能對別人說,是因為大堰河知道自己的夢永遠也不能實現(xiàn)。那種世俗的血緣關系,無形的鴻溝,使她只能把殷切的愿望埋在心里。 C.乳兒的幸福就是她的心愿,她已經(jīng)把自己的命運和乳兒的命運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了。 D.寫大堰河做著美麗的夢——不能對人說的夢,其主要目的是突出她對乳兒的愛,與下面的幾節(jié)詩沒有關系。 解析:全詩不押韻,各段的句數(shù)也不盡相同,但每段首尾呼應,各段之間有著強烈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故D項是錯的。 答案:D 5.第6節(jié)詩中極力鋪陳地主家庭豪華富裕生活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這富麗豪華的一切對“我”來說是新奇陌生的,反襯大堰河家庭雖貧窮而充滿歡樂,進一步抒發(fā)對大堰河一家深摯的愛、深沉的留戀。
課后鞏固訓練(30分鐘) 夯實基礎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 A.犄角 稽首 躋身 緝拿歸案 畸輕畸重 B.樞紐 倏忽 賢淑 殊途同歸 自出機杼 C.熨帖 駕馭 手諭 長吁短嘆 賣官鬻爵 D.劫難 詰問 攻訐 桀驁不訓 殘碑斷碣 解析:D項均讀“jié”。A項中,“稽”讀“qǐ”,其余讀“jī”;B項中,“杼”讀“zhù”,其余讀“shū”;C項中,“吁”讀“xū”,其余讀“yù”。 答案:D 2.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綿亙 飲鴆止渴 山青水秀 竹籃打水一場空 B.通牒 矯揉造作 奴顏卑膝 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C.璀璨 越俎代庖 虛與委蛇 有眼不識泰山 D.累贅 殺一敬百 殞身不恤 小巫見大巫 解析:A項中“青”應為“清”;B項中“卑”應為“婢”;D項中“敬”應為“儆”。 答案:C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恰當?shù)囊唤M是( ) (1)___________將可作小說的材料縮成速寫,決不將速寫材料拉成小說。 (2)中央財政部稱,中國政府每年必須花費幾十億來___________日益嚴重的大氣污染。 (3)許多國家的電視臺在會議期間辟有專門的頻道對其進行現(xiàn)場轉播。___________個別議案由于涉及國家重大機密而不得不進行秘密討論,___________不能由議會單方面決定。 A.與其 遏制 如果/就 B.寧可 遏制 即使/也 C.與其 遏止 如果/就 D.寧可 遏止 即使/也 解析:“與其”是連詞,多用于表示比較兩件事的利害得失而決定取舍的時候,用于放棄的一面,后面常跟“毋寧”“不如”等呼應;“寧可”也是連詞,它表示比較兩件事的利害得失后選取的一面,往往跟上文的“與其”或下文的“也不”“決不”相呼應。“遏制”意為制止、控制;而“遏止”則是用力阻止。“如果……就……”表假設關系,而“即使……也……”則表示讓步性假設關系。 答案:B 閱讀提升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題。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壓著的草蓋的墳墓, 你的關閉了的故居檐頭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園地, 你的門前的長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4.作者選取了哪些景象?詩中哪些詞語應該重讀?試著邊讀邊想象,讓每處景象變成畫面,出現(xiàn)在自己面前,合起來看這一組鏡頭組成的畫面,你覺得應是什么樣的色彩、基調(diào)、氛圍? 解析:抓住了重點意象,抓住了要重讀的詞語,那么意象所承載的感情也就一目了然了,這也是詩歌閱讀的重要方法之一。 參考答案:選取的景象有“墳墓”“故居”“瓦菲”“園地”“石椅”,應重讀的詞語有“雪壓”“草蓋”“關閉”“枯死”“典押”“一丈平方”“長了青苔”等。寫出了大堰河卑微的身世、悲苦的一生。 我們可以發(fā)揮想象,在頭腦中形成具體可感的畫面,如“雪花飄飄,落在一小塊土地的坡頭上,墳上干枯的荒草蓋著白雪,直立的草莖在寒風中顫栗……”,由孤寂荒涼的墳頭、破敗的舊屋、易主的園地、冷落寂寞的石椅,組成一幅陰冷慘淡的畫面,寫出了大堰河身后的凄涼。從而表達了詩人的悼念哀傷之情。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 在希望的田野上 曉 光 我們的家鄉(xiāng) 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 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 一片冬麥,一片高粱, 十里荷塘,十里果香。 我們世世代代在這田野上生活, 為她富裕,為她興旺。
我們的理想 在希望的田野上, 禾苗在農(nóng)民的汗水里抽穗, 牛羊在牧人的笛聲中成長。 西村紡花,東港撒網(wǎng), 北疆播種,南國打場。 我們世世代代在這田野上勞動, 為她打扮,為她梳妝。
我們的未來 在希望的田野上, 人們在明媚的陽光下生活, 生活在人們的勞動中變樣。 老人們舉杯,孩子們歡笑, 小伙兒彈琴,姑娘歌唱。 我們世世代代在這田野上奮斗, 為她幸福,為她增光。 5.《在希望的田野上》由三段歌詞組成,三段歌詞的字句基本相同,只對應地變換了少數(shù)字詞、句子,這種反復詠唱的復沓形式有什么表達效果?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反復詠唱的手法,這是歌詞的特點。 參考答案:不僅起著便于記憶和傳唱的作用,而且還在藝術上起著充分抒情的作用。 6.歌詞一般是用詩的語言寫成的,比起詩歌來語言淺顯一些罷了。押韻是其共同點,你能指出這三段歌詞的韻腳嗎? 解析:押韻是詩歌的主要特點,一般是每句的末尾一字。 參考答案:這三段歌詞采取了一韻到底的押韻形式(都押ɑnɡ韻),韻腳為:鄉(xiāng)、上、蕩、淌、粱、香、旺、想、上、長、網(wǎng)、場、妝、上、樣、唱、光。 7.《在希望的田野上》在寫作上主要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試舉例說明。 解析:本題考查修辭手法的運用,這首歌詞主要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 參考答案:主要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每段歌詞都在相同的位置上對偶,以第一段為例,“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與“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對偶,“一片冬麥”與“一片高粱”對偶,“十里荷塘”與“十里果香”對偶。 思維深化 8.詩人傾吐對大堰河的愛,這種愛是同對黑暗社會(“這不公道的世界”)的恨聯(lián)系在一起的。請找出表現(xiàn)詩人憎恨黑暗社會的語段,說說起什么作用。 解析:本題也是揭示詩歌的社會內(nèi)涵的,把大堰河的死和社會黑暗連在一起,從而揭露了黑暗社會的不公正和吃人本質(zhì),深化了主題。 參考答案:詩人憎恨黑暗社會的語段是第十、十一節(jié)。作用是:詩人從大堰河的悲慘一生又進而寫到她一家人的遭遇,從而揭示了舊中國農(nóng)民的悲慘命運,詛咒和控訴了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作者在這一段的首尾反復強調(diào)這是“大堰河所不知道”的,更深化了全詩的悲劇氣氛,激發(fā)了讀者對大堰河悲慘命運的深深同情。 經(jīng)典回放 9.(2004湖北卷,15)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次北固山注下 王 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失,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注:北固山,在今江蘇鎮(zhèn)江市,北臨長江。此詩或題《江南意》。 此詩第二聯(lián)“潮平兩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兩岸闊”,你覺得“失”與“闊”,哪個字更好?為什么?解釋第三聯(lián)的意思,并分析其情與景的關系。 解析:兩個各有其妙,因此說哪一個更好都不能算錯,只要能把妙處體會得比較準確就行。第三聯(lián)說紅日緊貼尚未退盡的夜色在江面升起,舊年還沒有過完而江面已經(jīng)春意盎然。 參考答案:①“失”字更好,因它生動地摹繪了江岸因春潮高漲而與水面平齊,似乎消失了的主觀視覺現(xiàn)象。②“闊”字更好,因為它直抒胸臆地表達了春潮把江岸變得邈遠無際,所以視野十分開闊的強烈感受,且讀起來與“懸”字相對應,聲調(diào)似乎也更為響亮。 第三段聯(lián)看似寫景,然而晝夜輪回、季節(jié)更替、時光流逝、游人未歸的情思已經(jīng)暗寓其中。 10.(2010福建卷,17)為下面的短文續(xù)寫一個畫龍點睛的結尾。 創(chuàng)造時尚的人 一天,在英國小鎮(zhèn)萊切,一個青年人走到一家化工廠樓下時,被樓上倒下來的一桶化學物質(zhì)弄臟了頭發(fā)。他沒錢去理,就那么留著,紅紅黃黃的留了幾天,惹得大街上許多青年人紛紛追逐,然后又去效仿。結果,有家理發(fā)店抓住時機,專門找人研制出各種染發(fā)的顏料,滿足了新奇者的愿望。這一現(xiàn)象一直擴大到全球,成為一種典型的時尚。 在巴西,一個鄉(xiāng)下女孩進城時,她的姥姥在她的褲子上繡了幾朵花,這本來是很土很落后的手工藝,早就被淘汰了。可老太太實在沒錢打扮自己的孫女,只能力所能及地繡上幾朵花。但沒想到,那時候城里的女人正為“沒得穿”而發(fā)愁,她們看到女孩子的褲子時,不覺眼睛一亮,愛美的城里女人紛紛效仿。于是,滿大街都是繡了花的褲子。這種褲子先是在歐洲流行,后來又傳到了亞洲。 解析:此題考查續(xù)寫的技巧與能力。續(xù)寫時,一要做到和上文銜接照應,水到渠成;二要體現(xiàn)構思巧妙,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參考答案:許多時尚的創(chuàng)造,往往是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或者干脆就是窮人的無奈之舉。(或:許多時尚的發(fā)明,開始并非都是樂事,而往往源自普通人的苦澀經(jīng)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