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須小心寅畏,仔細體察。思量到人所思量不到處,防備到人所防備不到處,方得無事。 于天下之事有可否,則斷以至公,而勿牽于內顧偏聽之私。于天下之議有從違,則開以誠心,而勿誤以陽開陰合之行。則庶乎德業盛大,表里光明,中外遠邇,心悅誠服。 應酬時有一大病痛,每于事前疏忽,事后檢點,檢點后輒悔吝。閑時慵懶,忙時急迫,急迫后輒差錯。此其弊皆由于失先后著耳。肯把檢點心放在事前,省得檢點,又省得悔吝;肯把急迫心放在閑時,省得差錯,又省得牽掛。 會做快活人,凡事莫生事;會做快活人,省事莫惹事;會做快活人,大事化小事;會做快活人,小事化無事。 凡人處事,只問道理如何,隨而應之,無往不中,攸往咸宜。若先有偏主,做來畢竟不是。 無事如有事提防,方可免意外之變;有事如無事鎮定,方可消局中之危。 欲事至不惑,須窮理;欲事至不懼,須養氣;欲物來不擾,須主敬;欲物來不欺,須存誠。 古語云:“事到七八分即已。如張弓然,過滿則折。”其在爭訟一端,尤不可十分作盡,事當利害關頭,死生界限,切須留神斟酌,斷不可逞一時英雄,極力擔承,致悔無及。 大嚼多噎,大走多蹶。 勿謂—念可欺也,須知有天地鬼神之鑒察。勿謂一言可輕也,須知有前后左右之竊聽。勿謂一事可忽也,須知有身家性命之關系。勿謂一時可逞也,須知有禍福子孫之報應。 宋高宗云:“每日做得一件好事,一年須有三百六十件。” 事才入手,即當思其發落。 先去私心,而后可以治公事;先平己見,而后可以聽人言。 做事不求快心,求安心;立法不要人畏,要人服。 法令必行則法尊;令出不反則令重。 馭下者苛虐固所不忍,縱肆尤所不宜。 除奸去佞,要放他一條去路。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脫盡習氣,便是個高人。 無以小事動聲色。 不動氣,事事好。 未忙先做,事至卻閑。 一件刻薄事做不得,—句刻薄話說不得,一點刻薄念頭動不得。 莫作心上過不去的事,莫萌事上行不去的心。 分外之事,一毫不可與。 最無味者是管閑事。 遇事貴有斷制,辦事最要撇脫。 英氣最害事,渾涵不露圭角最好。 事來莫放,事過莫追,事多莫怕。 事以密成,語以泄敗。 不可行的事,口莫說;不可說的事,心莫萌。 人前做得出的方可說,人前說得出的方可做。 有益于人,無損于己,當樂為之。有益于人,稍損于己,亦勉為之。有損于人,無益于己,決不可為。徒益于己,有損于人,更不可為。 事不見機,必至取辱。 違心事不可做,背理事不可做,造孽事不可做,害人事不可做。 凡事惟適中可久。 料無事,必有事;怕有事,必無事。 世上事,越做越不得了。 無事時不教心空,有事時不教心亂。 憂先于事,可以無憂;事至而憂,無益于事。 無事不可生事,有事不可怕事。 常有小不快事,乃好消息。若事事稱心,即有大不稱心者在其后。 初聞得事來,便手忙腳亂,到后來亦只此,何須忙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