Ⅳ、頸項
一、要求
頸部和項部要求把它放松,按照頭部的要求做的時候,把頸提起來。
二、具體作法
一般過去練功要求豎項,要把脖子豎起來。我們不故意搞豎項,下頦往回一收,喉頭往回一收,一找玉枕,往上一提,頸部自然起來了。
三、作用
咱們練功就是要改變脊柱的生理彎曲,使其彎曲度小一點。我們的意念從舌抵上腭開始,喉頭往回一收,往后一提,這樣氣機一動彈,身體里邊氣不知不覺就可以轉起來,一轉,頸椎就豎起來了,生理彎曲慢慢就小了。所以頸項部的要求就是要直。過去講脊柱有幾個彎彎。頭在上面,脖子是往前塌的,到了大椎又往后了,到腰部又往前,到骶椎又往后,到骶椎下面的尾椎又往前,而那個尾椎尖尖又往后倒過來了。這么多彎曲。練功就是逐漸使其彎曲度變小,不那么彎了,豎項是其中要求的一項。一般武術要求頸部豎起來,使氣沖上去。咱們就從頭部來調整,把頭自然往上提起來,身體往下垂,這么拉、垂、放松,脊柱自然就松開了,這樣解決頸部的問題。練功的各部身形要求,都要在放松的基礎上來解決問題,而不是用強力。如果頸項部往后擠,那樣雖也直了,但這么搞,有時氣容易僵,頭部、胸部都不大容易放松了。
Ⅴ、胸、背
一、要求
胸背部的要求說起來比較簡單,一是含胸,一是拔背。含胸是對前面胸部來說的。是相對于挺胸而言的,就是胸部輕輕往里面一含。因為胸一挺,后面兩個肩胛骨就擠上了,胸部里邊氣就擠住了。肺臟、心臟的氣血,胸背部的經脈就都不好通了。一緊張有這些大毛病,所以,要放松,要含胸,使胸部解除緊張與壓力。拔背,就是使背與脊柱上拔,抻直,克服脊柱的過度彎曲。
二、具體作法
(一)含胸:含胸不是要大家把胸往里面擠,胸是放松了以后,往兩邊開,拉開它。這么一拉一開來放松才叫含胸。要把胸松開,從腋窩往上往外往兩邊拉,這么一拉,胸就拉開了。胸部的放松是要把含和開統一起來。一般做含胸是先含后開,先吸口氣,吸滿,而后呼氣,把氣吐得差不多了,胸骨柄上面天突穴與兩乳頭之間的三角地帶就放松了(這兒是胸部放松的位置),胸部就合度了。胸放松了之后,兩個腋窩往外一拉一開,胸就開開了。講松肩虛腋時還要講這個問題。
(二)拔背:背部要往上拔。一般背部是向后突著的,從頭頂、從大椎往上一提,自然胸就不好挺了,也易于放松了。這樣背也拔起來了,胸也含了,也開了。但是有一點,就是肩胛骨弄不好起來了,抬肩了,所以我們在拔背的時候,注意把膀落下來。前面要求含胸和開胸相結合,后面是拔背和落膀相結合。這么搞怎么做動作呢?先吸氣,再呼氣,含胸,腋窩外開,拔背,然后膀子落下來,這里就是注意把含胸拔背、開胸落膀四個結合起來,要經常地調整。
‘三、作用
含胸,有不少人容易做成肩往前扣,扣肩就是沒注意開胸。有時一含胸,一開胸,又拔了背,覺得氣發憋,往往就是落膀落得不夠。膀沒落下來,后面的氣升得就太多了,氣往上沖到頭,頭就難受,后頭、耳根發緊發脹,這就是拔背拔得太厲害了。有些人光顧了含胸,忽略了開胸,背也沒有拉開,或者原來有些毛病,肩往里把肩胛骨擠住了,氣過不去了,這時候就要拔背,使氣往上升。如果不拔背,腰那兒要往后突也是不大容易的,松腰和拔背連在一起是個整體。練功的時候,胸和背非常容易出問題。比如一挺胸,前邊氣往上升了,仰著下頦,氣下不來,高血壓呀,胸悶呀,肋脹呀就都來了。出現這種情況,你要給他降血壓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我們要特別注意姿勢調整,一看胸挺著,讓他含胸、低頭,血壓就下來了。前面用含胸解決氣往上沖,后面用落膀解決氣往上沖。如果含胸太多,氣擠住了,心口這個地方就可能會疼、憋,這就需要把胸抬一抬,開一開,頭往上提,有的經脈還要往起升一升。一低頭,一含胸,當中放松了,任脈氣就往下降,可兩邊還有往上升的好幾個脈呢,就要注意把氣拉起來,這樣來解決。隨時都要調整你自己。覺得前面氣要升一升,就挺挺胸;后面氣要升一升,就拔一拔背;覺得氣過來了,就放下來。過去練周天功的一種功法叫“肘后飛金晶”,那是呂洞賓的功法。運周天的時候,督脈氣升不上來,把兩肘往后背一背,往后一背,氣擠在那兒,攢多了,肩膀一放松,頭一低,關一開,氣就上去了。它也是通過姿勢的變化來導引的。“肘后飛金晶”是唐朝的書籍記載的。雖然我們不搞周天,只注意我們自己周身的內氣、外氣,搞內外開合,但人體里面同樣有自己氣機流通的過程,里邊的氣照樣在起變化,在起作用。所以,我們要懂得甩含胸拔背來調解氣機的升降。
Ⅵ、肩部
一、要求
主要是松肩、空腋(或稱虛腋)。
二、具體作法
松肩虛腋和含胸拔背是有連帶關系的,動作要領互相能起輔助作用。肩部有肩關節(肱骨與肩胛骨外側的關節盂連接處)、肩鎖關節(鎖骨外端與肩胛骨喙突連接處),肩關節為什么活動度比較大呢?因為肱骨頭大、而關節盂小。不是一個臼、一個頭那樣全包式的關節,而是半關節。這里我們用意念把它放松,關節囊的韌帶、外邊的肌肉也要放松。放松的目的就是要把里邊的氣往外通出來,肩頭上的氣通出去,讓回來的氣更好地通過。使這一關節不要鎖住,首先是肩放松。但肩一放松,胳膊容易耷拉著往下垂,腋窩容易實了,所以智能功就提出松肩和虛腋相結合。解決腋窩的實需要虛腋,腋窩往外拉開空出來,留個小的、一般有兩三厘米的空隙。過去老師講,胳肢窩要夾個氣餅子,肘不要使勁往里擠著,似乎端著肩,但又不是往上端著,象有個東西夾著不要掉了,但這個東西又不是真的,是個氣的。腋窩要虛的目的是什么呢?大家把胳膊稍稍抬一半,摸摸腋窩前邊的一塊肉,這是胸大肌,它里邊(指腋窩處)還有一個小筋,小的筋和大的筋之間有一個極泉穴,屬心經的。這兒一展開,松開了,氣血就容易過去了,氣就通得多了。一般來講,要光這么想放松,一下松不開,你可以先把肩頭提一提。一舉胳膊,肩頭正當中那坑是肩髃穴;后面那個在骨頭尖那兒的坑是肩髎穴。肩髃穴屬于大腸經的,肩髎穴屬于三焦經的。把這兩個穴位往上一牽,往外一拉,剛才講了,好像端著肩似的。肩頭往外往上拉,胸就開了,后面的背也拔起來了,肩胛骨也起來了。所以肩往外后上方這么一動,對整個的含胸拔背都很關鍵。
三、作用
肩部氣流通,不僅是解決胳膊的問題,而且還解決胸部的問題。肩把胸部和上肢連起來了,一連內外通暢了,把胸開開,后面背拔起來,整個氣就升起來。我們應該經常用意念注意肩頭。
以前跟同學們講,過去練功有“三盞性燈”,光就是氣。頭上一盞,為什么肩頭還有兩個?因為經常要注意兩個肩,肩得提著一點,得松它。五元莊就有好多動作都注意肩頭了。這兒是要往外開的,胸部氣往這兒集中,經常注意這兒,氣就容易出來,形成氣團,就容易看到光了。在做動作時,應把肩先往上,然后輕輕地往下落,肩胛骨可以往前一轉下來,這樣背就舒服了,胸也舒服了。好多同志光注意松肩,沒注意虛腋,往下一擠氣就容易憋,不易流通,所以,一定要注意開胸,肩頭張開了,腋窩就松了。當然,這個過程還要配合兩個肘關節往外飛一飛。如果站莊時,兩個肘關節往外微微一翹,跟肩、臂就結合到一起了。對胸和肩要這么領會。
Ⅶ、肘部
一、要求
肩、肘是從胸過來的,肘和肩連著,這一段不要有停滯的概念。如果練站莊,肘稍稍地翹一點,往外開一開,腋窩開一開,這么一動,再往下放著,一返聽,氣就變樣子了。這一點要整體地運用。肘的要求是懸肘、垂肘。
二、具體作法
肘關節是大的關竅,屬于四關之一,這個竅不能緊了,要從胳膊里面把這個竅撐開、拉開,把這個竅撐開,肘放松了,對上肢的氣血就容易起作用了,整個氣就流通了。肘關節也是關節囊包起來的,要把肘關節整個的松開,得用意念從里邊松,把兩個骨節松開一點。另外,還要從形上松,把肘下邊麻筋(尺神經溝)這個地方往下垂,橈骨和肱骨相接這兒往上提,下邊往下來,上邊往上提,一個圓的,從形上就把關節這地方撐開了,氣就通過去了,這個關節氣就通開了。我們了解解剖知識,關節的狀況也了解,要把意念放到關節里邊去才行。
Ⅷ、腕
一、要求
腕子放松,關鍵是要坐腕。
二、具體作法
手腕放松,神門穴(豆狀骨下)這地方要有放松下坐的意思,手要放松。坐腕不能用力氣,神門要連著尺神經溝那兒往下坐,這一坐,注意肩髃、肩髎、肘髎、曲池穴(肘橫紋處),這一條線都要拉起來,不僅從肩過來。一直到肩胛骨后面都是有感覺的。一坐腕,跟著就含胸,就和胸里邊氣連著了。有時候,開始練功覺得有點不舒服,前面似乎有點發脹發緊,背后肩胛骨下面也有些動的感覺,要把胸往外開,兩肋往外開,往外開著放松著,坐著腕,神門穴要開,掌微微立一點點,大拇指不能往里邊扣,要往上挑著,這樣整個人的氣就容易起來了,要這樣來調整。
三、作用
坐腕時意念一注意神門,就把心經的氣整個帶過來,臂的氣就充足了。
Ⅸ、掌、指
一、要求
掌心往里邊含一點,手指放松,要舒開,舒展著,手指尖要有點意念。
二、具體作法
指舒展著自然伸直,微微有點彎曲,不要有死彎。坐腕,大拇指和食指之間張開一點,不要繃勁,手捧著一個氣球似的。掌心一含,氣進去,往外一突,氣往外出,連著整個上肢里邊都在動彈,這樣氣一出一入。要注意手指尖、指肚,要把氣一下通到指尖上來。
頭、眼睛、口腔、胸、背、肩、肘、腕幾部分都講了一下,其中頭、眼睛、口腔(舌頭)這三部分是總的綱,要多注意它。把頭、眼睛能運用好了,身體什么部分有毛病的,用頭和眼睛、意識一調就過去了。所以后面只是熟不熟的問題,意念和里邊通的程度、連接的程度好不好的問題。頭和眼睛要經常去練,經常注意往回收,注意用眼睛來調節情緒,使里邊放松,經常保持愉快的精神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