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xiaojing港灣 | 收集一些有用的東西 | Page 6

     剛日森格 2011-06-13


    Ⅹ、腹部

      對于練動功或練靜功來說,腹部都是應該注意的。
      一、要求
      對腹部的要求,關鍵是收腹,把腹往回收。
      二、具體作法
      一般地認為收腹就是腹肌要緊張起來,這種講法實際是不對的。腹肌不能緊張,但是腹要往回收,這就需要兩個骼前上棘往回收。(注意:此為站立時的要求,可站著三心并站莊體會。)第一,收到第四腰椎下的陽關穴。第二,髂前上棘往章門穴(第十一肋端)收。這樣,由于胯往后收,再加上兩肋往上提,小腹就往回收了。另外,肚臍往命門(第二、三腰椎間)輕輕回縮。收腹可以起以下幾個作用。
      三、作用
      (一)胎兒的肚臍是供養先天氣之處,臍帶剪斷以后,處在肚臍里面的腸胃功能啟動了,先天氣轉化成了后天氣,可是先天氣場還有。中醫有“補火生土”的方法,就是補命門來健脾胃。命門屬于先天,把先天的火補充足來健脾胃,實際上是運用肚臍的先天氣的氣場來增強腸胃的功能。我們現在先天氣已變成后天氣,以后天氣為主了,收腹可把后天氣收到腎,再把后天轉化為先天。一個簡單的收腹動作,就能起這個作用。
      (二)收腹時,骼前上棘往章門提的同時要收縮會陰。會陰收縮不是使勁擠,要從兩側章門一拉,從海底一兜,連收腹一起起來。這樣把后天的精氣往上提到腎里面去,往先天去轉化。
      收腹的做法簡單,但如果不懂得動作要領和竅門,光使勁往回癟肚子,反而使得呼吸都不暢快了,腹肌一繃勁,你想做腹式呼吸都做不了,隔肌下降也受阻礙,造成氣憋的毛病。
      同學們看以前畫的氣功圖,有的圖把人畫得大腹便便,可是有些肖像逼真的圖畫的腹部,并不是都像彌勒佛。一開始也可能會沖一沖,腹胖點,瘦點,再胖點,瘦點,有這么幾個反復充斥的過程,但是如果肚子總是非常大,就說明氣收得不夠好。當然腹部不充起來,里面容積也不夠,但充起來以后,還得再往回收。過去經常講:“虛心實腹”。虛心就是心要虛,胸腔要虛,更主要是講意識里面要虛,不想東西;實腹是精、氣充足。收腹能夠幫助增高里面的氣壓,使氣容易收斂起來。
    過去練武術氣功,練動功,講“腹脅空松氣騰然”。第十一、十二這兩個游離肋所在的部位稱為脅部,上面是肋部,腹和脅要空,還要松,氣才能騰起來。如果我們收腹不用上述的方法,而是腹部使勁用力氣,腹部不空,不松,氣就不能往上騰。這樣,站莊氣不好往頂上走,兩側少陽之氣,也不好直達青龍角。所以,在站莊的時候,要把腹往回收,往命門上貼一貼,髂前上棘與會陰,往章門提,再往大包上提,配合頂頭懸,兩個青龍角就有氣了。這樣調整好了,如果做形神莊的鶴首龍頭,全身放松后,氣可以從腳的兩側升起來,一直通過脅肋,上沖青龍角。龍頭動作要小,輕輕地一動彈,結合著收腹提肋,氣上來了,全身就整了,做“風擺柳”就比較容易了。大家提起一只腳來,慢慢做龍頭,注意兩側,身體要中正,不要傾斜,百會往上領,髂前上棘往上往后往回收,這樣身體的氣就比較穩。這時身體會有點輕輕的晃動,自己要想“栽不倒”。你隨著它晃動反而不易倒,要一繃勁,就栽倒了。一晃,身體要平衡,自然會返回來,它自己這么擺擺晃晃。這就是風擺柳的動作。

    Ⅺ、腰

      一、要求
      腰部要放松,包括腰椎、腰部的韌帶、肌肉等都得放松。站著的時候得注意二、三、四腰椎都往后突。
      二、具體作法
      怎么把腰椎突出去呢?尾閭下垂,拔背,上面一拔,下面一垂,腰就往后拉開了。另外,要通過收腹,用腹部的氣往后推腰椎,用吸氣的辦法,吸氣吸到命門上去,隔膜往下去推腰椎(膜后面連著第一腰椎),腰椎就容易突出去了。智能功不講調息,但是我們注意呼吸里邊內在的氣機變化。一吸氣,隔膜往下沉,肚子別往前鼓,往后沉到腰,使腰往后突。你摸著腰兩側,使勁一吸那兒就往外鼓,帶著腰椎往外出(不要彎腰)這樣腰椎很快就出去了。同學們說:“龐老師你站莊三個月腰就松開了,我們站了這么長時間為什么站不開?”你們自己不琢磨,《解剖學》不是講了隔肌與周圍連著嗎?一吸氣,中心鍵往下走,你用意念引導著,把后面那部分多往下走,往下往后一沖,腰椎不就突出去了嗎?本來是很容易很簡單的事。懂得現在的科學知識,把這些知識都運用到身體中去體會氣機的各種變化上去,解決問題就方便多了。要不我們加解剖課干什么?就是要懂得每個部分的特殊性。同學們翻一翻書,看看隔肌起止點及周圍狀況,隨著呼吸多體會隔肌的變化,多練它。
      將來你能夠站著一吸氣腰椎出去了,一呼氣又回來了,腰椎會動彈了,還要再進一步,形不動彈而它里面的氣在動彈,那才行。腰椎不會動,你要想練體呼吸,是比較困難的。這兒會動了,練體呼吸就比較容易了。過去武術氣功講“命意源頭在腰隙”。腰隙,指腰椎和腰椎當中的縫隙,咱們叫椎間盤。脊椎當中的每個椎間盤要很空松。那椎間盤還不脫出來嗎?脫出來那還了得!越空松越不容易脫出來。越緊,使勁一壓,就擠出來了。空松了呢,一擠出來,一下又回去了,隨隨便便出來進去沒關系。我們要經常摸著腰椎這個地方,吸氣時它會鼓,呼氣時會癟。另一只手放在肚子上,吸氣時別讓肚子往外鼓,讓后面鼓。一開始你做不到前面不鼓,鼓少點,吸氣時用意念多讓后面鼓。經常用呼吸練松腰就好松了。同學們要特別注意腰,平時走路、站著,腰椎都要往后放松;坐著,腰椎要往前塌。坐著臀部往后,腰椎往前塌,胸部有點往后,這么三折,日本把它叫三折式,這樣坐著比較穩當,自在,坐的時間長。你要是坐的時候往后一彎腰,好像弓一樣,瘦人還勉強湊合,胖人身體的重量都壓在前面,坐的時間就不會長。腰往前這么一塌,上下這么一中和,就行了。可你要不放松,腰塌不下去。所以,坐著要求胯放松往后,腹放松回收。咱們要求腰要放松,正好和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的習慣相反。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站著腰往前,坐著腰往后。咱們要求坐著時腰往前,站著時腰往后,這也是來糾正我們日常生活當中造成的這種偏頗。練動功腰是最關鍵的東西,對此,太極拳講得比較多。當然,其它對內功講得比較多的拳種,對腰也非常注意。
      三、作用
      咱們說意識是主宰,是從神和形來講的。在形體里面,胳膊、腿是個整體,腰是主宰,我們發力、舉動基本上是從腰往外走。過去講一身備五弓:脊柱是一張弓,這張弓上頭是從大椎到五枕,下頭是從骶骨到尾閭,弓背就是脊中命門這一段。這張弓連著其它四張弓。兩上肢是兩張弓,從肩到大椎、從手到指是弓梢,肘是弓背。兩下肢也是兩張弓,胯骨到陽關、腳是弓梢,膝蓋是弓背。腰一動彈帶著其他四張弓都動彈,它是一個整的。練動功必須會動腰,用腰來帶動,下肢、胳膊都像長在腰上似的。當然,動作需要傳遞。如手一動,整個臂通過頸部從形上跟脊柱連上。從氣來說,上肢的氣是從身柱穴和脊柱相連的。肩的動作,雖然上面連著玉枕,但真正和腰連上,是從身柱穴走的。身柱穴在第三胸椎下面。是九宮十三門的竅點之一。上肢一動彈,身柱穴要動。好多穴道能不能開,與這兒都有關系。要打開勞宮穴、指端(如中沖穴)這些穴位,需從那兒打出去連著開。要保持全身的整體性,局部動作得和腰連起來。這些需慢慢體會。如轉身時先要轉腰,用腰帶著動。可是一般的人都是胯骨轉。應該一動是腰先動彈,胯沒動(胯動是形的動)。腰一開始不易動,將來腰會前后松了,你把胯定住,骶骨不動彈,轉身就從上面來轉,整個脊柱轉過去,要慢慢學會這么動形體,氣血就更暢通。將來腰會前后動了,還要會轉圈,會滾,那樣腰就真正放松了。我們練動功有幾個圈圈。平髂前上棘這兒一個圈,命門這兒一個圈,平乳房一個圈,這是軀干的小三圈;胯骨尖一圈,中脘一圈,肩頭一圈,這就是軀干的三大圈。整個形體還有三圈,耳尖這兒一圈,平肩胛骨下角是一圈,下面也是胯骨這兒一圈。我們現在講腰,以腰為中心,將來這些“三圈”會動彈,周身的氣才容易整。氣從外往里合,收進去變成個整的。過去說結丹,智能功不講結丹法,而講整個形體充起來。但是你氣要整,氣是零散的不行。腰若不放松,這三個圈都是死的。這幾個圈圈要會連到一起,必須把腰放松了。尾閭往下一垂,腰往后一放松,大椎、百會往上提,再輕輕往下一放,周身的氣就成了一個整的氣。你再做動作就不是局部的了。人里面的氣是整的,周圍的氣場也是整的,這樣練功,氣的變化就不一樣了。

            具體練松腰要反復練蹲墻。一開始練蹲墻時挺著胸脯蹲,以后慢慢不挺胸了,含著胸蹲。再以后身體離開墻一點。以三心并站莊松腰可以把姿式松腰、呼吸松腰、意念松腰等方法都用上。轉腰涮胯是以轉動來松腰的。


    Ⅳ、頸項

      一、要求
      頸部和項部要求把它放松,按照頭部的要求做的時候,把頸提起來。
      二、具體作法
      一般過去練功要求豎項,要把脖子豎起來。我們不故意搞豎項,下頦往回一收,喉頭往回一收,一找玉枕,往上一提,頸部自然起來了。
      三、作用
    咱們練功就是要改變脊柱的生理彎曲,使其彎曲度小一點。我們的意念從舌抵上腭開始,喉頭往回一收,往后一提,這樣氣機一動彈,身體里邊氣不知不覺就可以轉起來,一轉,頸椎就豎起來了,生理彎曲慢慢就小了。所以頸項部的要求就是要直。過去講脊柱有幾個彎彎。頭在上面,脖子是往前塌的,到了大椎又往后了,到腰部又往前,到骶椎又往后,到骶椎下面的尾椎又往前,而那個尾椎尖尖又往后倒過來了。這么多彎曲。練功就是逐漸使其彎曲度變小,不那么彎了,豎項是其中要求的一項。一般武術要求頸部豎起來,使氣沖上去。咱們就從頭部來調整,把頭自然往上提起來,身體往下垂,這么拉、垂、放松,脊柱自然就松開了,這樣解決頸部的問題。練功的各部身形要求,都要在放松的基礎上來解決問題,而不是用強力。如果頸項部往后擠,那樣雖也直了,但這么搞,有時氣容易僵,頭部、胸部都不大容易放松了。

    Ⅴ、胸、背

      一、要求
      胸背部的要求說起來比較簡單,一是含胸,一是拔背。含胸是對前面胸部來說的。是相對于挺胸而言的,就是胸部輕輕往里面一含。因為胸一挺,后面兩個肩胛骨就擠上了,胸部里邊氣就擠住了。肺臟、心臟的氣血,胸背部的經脈就都不好通了。一緊張有這些大毛病,所以,要放松,要含胸,使胸部解除緊張與壓力。拔背,就是使背與脊柱上拔,抻直,克服脊柱的過度彎曲。
      二、具體作法
      (一)含胸:含胸不是要大家把胸往里面擠,胸是放松了以后,往兩邊開,拉開它。這么一拉一開來放松才叫含胸。要把胸松開,從腋窩往上往外往兩邊拉,這么一拉,胸就拉開了。胸部的放松是要把含和開統一起來。一般做含胸是先含后開,先吸口氣,吸滿,而后呼氣,把氣吐得差不多了,胸骨柄上面天突穴與兩乳頭之間的三角地帶就放松了(這兒是胸部放松的位置),胸部就合度了。胸放松了之后,兩個腋窩往外一拉一開,胸就開開了。講松肩虛腋時還要講這個問題。
    (二)拔背:背部要往上拔。一般背部是向后突著的,從頭頂、從大椎往上一提,自然胸就不好挺了,也易于放松了。這樣背也拔起來了,胸也含了,也開了。但是有一點,就是肩胛骨弄不好起來了,抬肩了,所以我們在拔背的時候,注意把膀落下來。前面要求含胸和開胸相結合,后面是拔背和落膀相結合。這么搞怎么做動作呢?先吸氣,再呼氣,含胸,腋窩外開,拔背,然后膀子落下來,這里就是注意把含胸拔背、開胸落膀四個結合起來,要經常地調整。
      ‘三、作用
    含胸,有不少人容易做成肩往前扣,扣肩就是沒注意開胸。有時一含胸,一開胸,又拔了背,覺得氣發憋,往往就是落膀落得不夠。膀沒落下來,后面的氣升得就太多了,氣往上沖到頭,頭就難受,后頭、耳根發緊發脹,這就是拔背拔得太厲害了。有些人光顧了含胸,忽略了開胸,背也沒有拉開,或者原來有些毛病,肩往里把肩胛骨擠住了,氣過不去了,這時候就要拔背,使氣往上升。如果不拔背,腰那兒要往后突也是不大容易的,松腰和拔背連在一起是個整體。練功的時候,胸和背非常容易出問題。比如一挺胸,前邊氣往上升了,仰著下頦,氣下不來,高血壓呀,胸悶呀,肋脹呀就都來了。出現這種情況,你要給他降血壓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我們要特別注意姿勢調整,一看胸挺著,讓他含胸、低頭,血壓就下來了。前面用含胸解決氣往上沖,后面用落膀解決氣往上沖。如果含胸太多,氣擠住了,心口這個地方就可能會疼、憋,這就需要把胸抬一抬,開一開,頭往上提,有的經脈還要往起升一升。一低頭,一含胸,當中放松了,任脈氣就往下降,可兩邊還有往上升的好幾個脈呢,就要注意把氣拉起來,這樣來解決。隨時都要調整你自己。覺得前面氣要升一升,就挺挺胸;后面氣要升一升,就拔一拔背;覺得氣過來了,就放下來。過去練周天功的一種功法叫“肘后飛金晶”,那是呂洞賓的功法。運周天的時候,督脈氣升不上來,把兩肘往后背一背,往后一背,氣擠在那兒,攢多了,肩膀一放松,頭一低,關一開,氣就上去了。它也是通過姿勢的變化來導引的。“肘后飛金晶”是唐朝的書籍記載的。雖然我們不搞周天,只注意我們自己周身的內氣、外氣,搞內外開合,但人體里面同樣有自己氣機流通的過程,里邊的氣照樣在起變化,在起作用。所以,我們要懂得甩含胸拔背來調解氣機的升降。

    Ⅵ、肩部

      一、要求
      主要是松肩、空腋(或稱虛腋)。
      二、具體作法
      松肩虛腋和含胸拔背是有連帶關系的,動作要領互相能起輔助作用。肩部有肩關節(肱骨與肩胛骨外側的關節盂連接處)、肩鎖關節(鎖骨外端與肩胛骨喙突連接處),肩關節為什么活動度比較大呢?因為肱骨頭大、而關節盂小。不是一個臼、一個頭那樣全包式的關節,而是半關節。這里我們用意念把它放松,關節囊的韌帶、外邊的肌肉也要放松。放松的目的就是要把里邊的氣往外通出來,肩頭上的氣通出去,讓回來的氣更好地通過。使這一關節不要鎖住,首先是肩放松。但肩一放松,胳膊容易耷拉著往下垂,腋窩容易實了,所以智能功就提出松肩和虛腋相結合。解決腋窩的實需要虛腋,腋窩往外拉開空出來,留個小的、一般有兩三厘米的空隙。過去老師講,胳肢窩要夾個氣餅子,肘不要使勁往里擠著,似乎端著肩,但又不是往上端著,象有個東西夾著不要掉了,但這個東西又不是真的,是個氣的。腋窩要虛的目的是什么呢?大家把胳膊稍稍抬一半,摸摸腋窩前邊的一塊肉,這是胸大肌,它里邊(指腋窩處)還有一個小筋,小的筋和大的筋之間有一個極泉穴,屬心經的。這兒一展開,松開了,氣血就容易過去了,氣就通得多了。一般來講,要光這么想放松,一下松不開,你可以先把肩頭提一提。一舉胳膊,肩頭正當中那坑是肩髃穴;后面那個在骨頭尖那兒的坑是肩髎穴。肩髃穴屬于大腸經的,肩髎穴屬于三焦經的。把這兩個穴位往上一牽,往外一拉,剛才講了,好像端著肩似的。肩頭往外往上拉,胸就開了,后面的背也拔起來了,肩胛骨也起來了。所以肩往外后上方這么一動,對整個的含胸拔背都很關鍵。
      三、作用
      肩部氣流通,不僅是解決胳膊的問題,而且還解決胸部的問題。肩把胸部和上肢連起來了,一連內外通暢了,把胸開開,后面背拔起來,整個氣就升起來。我們應該經常用意念注意肩頭。
    以前跟同學們講,過去練功有“三盞性燈”,光就是氣。頭上一盞,為什么肩頭還有兩個?因為經常要注意兩個肩,肩得提著一點,得松它。五元莊就有好多動作都注意肩頭了。這兒是要往外開的,胸部氣往這兒集中,經常注意這兒,氣就容易出來,形成氣團,就容易看到光了。在做動作時,應把肩先往上,然后輕輕地往下落,肩胛骨可以往前一轉下來,這樣背就舒服了,胸也舒服了。好多同志光注意松肩,沒注意虛腋,往下一擠氣就容易憋,不易流通,所以,一定要注意開胸,肩頭張開了,腋窩就松了。當然,這個過程還要配合兩個肘關節往外飛一飛。如果站莊時,兩個肘關節往外微微一翹,跟肩、臂就結合到一起了。對胸和肩要這么領會。

    Ⅶ、肘部

      一、要求
      肩、肘是從胸過來的,肘和肩連著,這一段不要有停滯的概念。如果練站莊,肘稍稍地翹一點,往外開一開,腋窩開一開,這么一動,再往下放著,一返聽,氣就變樣子了。這一點要整體地運用。肘的要求是懸肘、垂肘。
      二、具體作法
    肘關節是大的關竅,屬于四關之一,這個竅不能緊了,要從胳膊里面把這個竅撐開、拉開,把這個竅撐開,肘放松了,對上肢的氣血就容易起作用了,整個氣就流通了。肘關節也是關節囊包起來的,要把肘關節整個的松開,得用意念從里邊松,把兩個骨節松開一點。另外,還要從形上松,把肘下邊麻筋(尺神經溝)這個地方往下垂,橈骨和肱骨相接這兒往上提,下邊往下來,上邊往上提,一個圓的,從形上就把關節這地方撐開了,氣就通過去了,這個關節氣就通開了。我們了解解剖知識,關節的狀況也了解,要把意念放到關節里邊去才行。

    Ⅷ、腕

      一、要求
      腕子放松,關鍵是要坐腕。
      二、具體作法
      手腕放松,神門穴(豆狀骨下)這地方要有放松下坐的意思,手要放松。坐腕不能用力氣,神門要連著尺神經溝那兒往下坐,這一坐,注意肩髃、肩髎、肘髎、曲池穴(肘橫紋處),這一條線都要拉起來,不僅從肩過來。一直到肩胛骨后面都是有感覺的。一坐腕,跟著就含胸,就和胸里邊氣連著了。有時候,開始練功覺得有點不舒服,前面似乎有點發脹發緊,背后肩胛骨下面也有些動的感覺,要把胸往外開,兩肋往外開,往外開著放松著,坐著腕,神門穴要開,掌微微立一點點,大拇指不能往里邊扣,要往上挑著,這樣整個人的氣就容易起來了,要這樣來調整。
      三、作用
    坐腕時意念一注意神門,就把心經的氣整個帶過來,臂的氣就充足了。

    Ⅸ、掌、指

      一、要求
      掌心往里邊含一點,手指放松,要舒開,舒展著,手指尖要有點意念。
      二、具體作法
      指舒展著自然伸直,微微有點彎曲,不要有死彎。坐腕,大拇指和食指之間張開一點,不要繃勁,手捧著一個氣球似的。掌心一含,氣進去,往外一突,氣往外出,連著整個上肢里邊都在動彈,這樣氣一出一入。要注意手指尖、指肚,要把氣一下通到指尖上來。
    頭、眼睛、口腔、胸、背、肩、肘、腕幾部分都講了一下,其中頭、眼睛、口腔(舌頭)這三部分是總的綱,要多注意它。把頭、眼睛能運用好了,身體什么部分有毛病的,用頭和眼睛、意識一調就過去了。所以后面只是熟不熟的問題,意念和里邊通的程度、連接的程度好不好的問題。頭和眼睛要經常去練,經常注意往回收,注意用眼睛來調節情緒,使里邊放松,經常保持愉快的精神狀態。


    第Ⅰ、頭部

     

      一、姿勢要求
      頭部的要求,就是要“中”和“正”。這個中正,是指前后左右來說的。左右,挺直不能偏;前后,頭不能仰,也不能低。要使頭能符合要求,就需要頭頂百會(發旋)這個地方,向上直沖天。百會穴,針灸學里說在發旋前面一公分多,智能功指的就是在發旋的位置。個別人的發旋太靠后,或歪了一點,但一般人的發旋都在正當中。就是用那個地方頂起天來。同學們找找自己的發旋,摸摸頭頂那個稍有凹陷的地方就是了。如果你的發旋不正,就加意念,使它從與它位置相平的地方往當中挪一挪,慢慢那個坑就會挪到當中來了。頭要中正,還得有一個輕輕往上頂、往上懸著的意思,好像自己整個人從上面被提起來,然后再往下一耷拉,像吊起來似的。大家從發旋上摸著一縷頭發往上一提,把人拉起來,腦子里邊就會有個人在天空中懸著的感覺。過去講要頂頭懸,也叫虛凌頂勁。頭懸著,好像頂著虛空,但脖子不要使勁,要放松,意念往上一頂,把人的意氣領起來。
      二、具體作法
      具體做時,既不能頭往上仰,也不能低頭。如果太低頭,后腦瓢就起來了。要注意下頦往回收。收下頦是收什么呢?是收喉頭。因為喉頭收不了很大的幅度,用意念往回收就可以了。喉頭往回收,用下頦找喉頭,這樣下頦就避免使勁往里擠。然后用喉頭找后面的玉枕,這么一轉提起來,頭就不會低得太厲害了。然后從玉枕往百會上收,這么提起來、懸起來,這樣頭里邊氣的感覺就不一樣了。因為收下頦,往上挺,這樣上來的氣光是頭上的氣,而喉頭一收,往后一提,丹田的氣就跟著起來了,與丹田的氣就連起來了。如果我們做的時候,把意念再稍稍放大一點,喉頭往回收,用鼻子尖去找下頦,到會陰,然后從會陰繞上去,一兜到了玉枕、百會上來,這個感覺就不一樣了。再一個是從印堂里邊找百會,出了百會,意念在百會上邊離開百會往上提。提起來以后,身體再輕輕往下一放松,這樣氣機變化情況也就不一樣了。喉頭往回一找,連著會陰、丹田,氣一下子就上來了,而且收喉頭還是打開喉結的一個內容。收喉頭要注意,并不是喉頭往后擠,而是往后拉;往后一拉開,把喉頭拉大了,然后去找玉枕。如果你光是往回癟,實際上只是走后面。這樣一拉開,耳根、耳后頭也有氣到后面去,氣就比較整了。
      對頭中正要特別注意。在日常生活當中,沒事的時候,可以拿一個小球(如小玻璃球)放在頭頂上頂著。你要一低腦袋或者一抬腦袋它就掉了。你心里要總想著腦袋上好像頂著挺珍貴的東西似的。過去說要頂著“氣丹”,就像百會上有一個氣球,頂著它別跑了。這么一頂,一放,安安靜靜,頭和全身輕松,氣機靈通,慢慢就會出現輕靈的感覺。因為這樣往上一頂,收下頦,收喉頭,印堂往回收,會陰也帶著往上提,不需要用更多的意念去運氣,清氣就自然而然升到頭了。頭部得到清氣的充足濡養,它的功能就強化起來了。
      頭是我們練功最重要的地方,一開始就先得把頭安排好。頭安排好了,全身的主宰才有著落。這個主宰就是你自己得管住自己。好像人一坐,意念(神)在里邊看著自己腦袋,同時還指揮腦袋要做得很正,這樣往上一領,氣就起來了。做合度以后,慢慢可以覺察到氣往上走,往頭里邊來。再進一步覺得一領時,氣也往下走,“嘩——”,從頭里邊往下貫氣。有的人可能一開始感覺在皮膚上,往胳膊、腿、軀干上走,慢慢慢慢就感覺從里邊也能往下走。但是一開始往往是先往上走,氣上去之后再翻下來。在中醫里邊講衛氣有一種循行方法,就是從頭部往肢體,往胳膊、腿上、軀干上走的,衛氣怎么還有這樣走的呢?一般的氣是從腸胃去營養周身,而這個氣實際是從頭往外散布的氣,頭部一動彈,跟全身的支配有一定的關系。自己要慢慢體會,一站,頭部放松,氣收住了、氣整了,往全身放下來,如果能感覺到胳膊、腿都在起變化,那里邊的氣就會敏感一些。
    練功的時候站不穩,往往都是頭先晃蕩。如果一加意念,頭往上提著,把它定住,把氣一下提起來,拉起來,人就倒不了。只要頭領住了,身體微微有點晃蕩,反而能幫助氣血流通。過去練功有個叫風擺柳的姿勢:把一個腿抬起來,另一個腳還不是站實了,而把腳跟提起來,—個手往上一舉,頭頂往上一領,身體就自然地有點晃晃蕩蕩了。頭頂往上提著,尾閶垂著,人就晃著,這也是練輕功的一個方法。當然,它還要加意念。像這些東西關鍵就在頭部,頭頂上頂,清陽上升,人就輕松了。咱們說身輕氣爽,你若氣起不來,身輕不了,氣也爽不了,往下濁著不行。另外,當一提頂的時候,還—定要注意收縮會陰。方才我講了用鼻尖去找下頦找會陰,不是說你要用意念導著下去,實際是用鼻子往下一找,會陰一收縮,往上一提,一想百會,它就接上了。大家要注意,很多動作都得配合著這個要領。往上一提,不要管百會,從眼睛里邊往上一看(眼珠不要動),氣就來了,人就起來了。頭部很關鍵,一定要經常調它。

    Ⅱ、眼睛

      一、要求
      如果練往外發氣,練硬氣功,那就睜著眼。一般來講,咱們練功要把眼輕輕閉上。如果你能留著一線光線,那要好一點。眼睛全閉死省事,留著一線光線,要有保持這一光線的意念,在意念中得管著眼瞼。雜念不多,眼睛就閉死;如果有雜念,就留一條小縫縫,留得要小。如果眼睛留條縫,不要注意那光線,要把那一線光往回收,往印堂里邊收,把這—點光收到里邊去,這樣能把外面的光變成意光,進去會快一點。咱們說收神光,神光并不是說光與意念一合就完了,你那樣合合不上。說上下眼瞼慢慢、輕輕地勻速閉合,這樣收神光是在普及班里講的。但是光這樣收神光,不容易真正出光。意念一想,只是有意念,而沒有真正的光。你要是眼睛輕輕閉合,留著一線光線,而且眼睛還是目視前方,眼珠還是平著的,這一線光從下面上來,意念往回一收,就把光收進去了。這樣印堂里邊就非常容易發亮。若把眼睛閉死,印堂里邊是不容易發亮的。
      二、具體作法
      一般是先睜著眼平視前方,看一會兒,安靜了,再慢慢勻速閉合,眼珠不能動,還是平視前方。眼睛慢慢閉合。留的縫隙越來越小,眼珠看眼皮有一點暗,可下面有一線光進來,把那點光用意念往回一收,印堂里邊就容易發亮了。這才是收取神光。要想能調動這個神光,得注意把外邊的光和氣與自己的意結合在一起往回收。我們說的竅門,就是摸著外眼角,從外眼角開始,往中間慢慢閉合。這個同學們都會,就不多講了。關鍵是你眼皮往下放,要留一線光線。以前說是目似垂簾,要順著這一線光透出去往前看。但我們還是平著看,把這—線光往回收。它從下邊上來,正好斜著往上,不知不覺就快到百會那個地方了(實際上是百會后面),這就正好從腦袋當中穿過。這種光反映在印堂里邊,一般是有點發白、發亮,有白光。把視線收回來,練哪就注意哪。練三心并站莊,你就可以用意念去想肚臍里邊,或想混元竅,或想腦當中(就是百會向下印堂往里兩條線一對的略靠前一點的地方),意念往那一放就夠了。
      對于眼睛,一定注意眼珠要平,不能隨便動。可以體會體會,用手摸著眼皮,當你自己眼珠往上一翻看是怎么動彈,有什么感覺。而如果你光想,想上邊、下邊,想左邊、右邊,眼珠就不動彈。你要是內視,眼珠帶著眼皮就有點動彈的感覺。如果同學們愿意出光,用拇指、中指按在兩個眼珠上,一摁,然后兩個手指往當中合,往鼻根方向一擠,兩個手指要對沒對上,往印堂上一拉,往里一收,這樣拉幾回,印堂里邊就出光感,光度就大、就多了。一開始睜著眼睛看前面,然后慢慢合下、落下來,把光收住,然后摁著眼球,手指那么拉幾下。經常這么搞,印堂里邊的光很快就出來了。這是練功的方法。
      三、作用
      眼睛的用處可不是簡單的一點點,它的用處很多:
      (一)能指揮我們身體中的氣。用眼睛指揮氣就是用意念一想,帶著目光一掃,氣就跟著動了。過去講:“能知使氣者,便是得道人。”用什么來使氣?就是用眼睛。過去練武術的也一樣,眼睛往上一看,氣往高處走;往下一看,往低處走。眼睛是帶著氣動的。不是用意念來使氣嗎?對,但如果你意念和目光結合在—起,力量就強大了很多。你只用意念氣也能動,但加上目光對調節身體里邊的氣的作用就不知要強多少倍。當然如果加上意光(因為還看不著大自然的混元氣,只好用意念想),帶著去一想大自然恍恍惚惚、模模糊糊、若有若無、晃晃蕩蕩的氣,用意念加上目光掃掃周圍的氣,看周圍都是模模糊糊的、霧氣沼沼的氣,你再把周身輕輕動一動,身上的氣感就不一樣了。如果你不動,就這么一想感覺也不一樣。用眼睛來練氣,第一個是來調節自身的氣,對自身哪兒的氣都要注意,往那兒一看,帶著光一掃,它就通起來了。對于周圍大自然的氣,用意念一想,一感覺,恍恍惚惚的。實際上這恍恍惚惚的氣與你身體里面的氣是兼容的,有通透性,可以自如地進去出來。所以我們要經常用意念和神光結合,用目光來調節身體。這對練功有非常大的用處。
      (二)用眼睛來調節情緒。練功總是要使自己和和氣氣,保持高興的心情。那怎么辦呢?一般地講要眉開眼笑。但是真正的眉開眼笑,可不能就簡簡單單地光注意眼眉,光注意印堂,那樣只是外面高興,里邊不高興。要注意哪兒呢?要注意兩個內眼角,兩個內眼角從里邊放松。眼角里邊一放松,氣血流通,就感覺到美,就連到心里邊去了。開始可以用眼珠往里邊一并看印堂,放松它,連眼珠帶眼角,帶著印堂帶著眼眉都放松,面部再有一個笑意,內心里邊高興的感覺就有了。大家經常要練這個東西,練功首先要練高興,要會高興、放松。如果有情緒的時候,馬上一放松,心里邊一下子就清清亮亮了。這個調心方法是—個非常關鍵的法門,是個訣竅,書本上沒有。我給同學們反復講,大家都知道了。就要經常去用它。
      一般來說,我們練功經常要保持高興、愉快的情緒。當然有的時候,如練五元莊,就要練各種情緒。要練發怒,你眼里邊一抽一緊,帶著外眼角往上一挑,就有怒的意思。外眼角這么—挑,氣往上升,它可不是真怒。你如果使勁瞪大眼睛,它也沒有這個怒氣。通過眼睛調整怒氣,實際是使氣往上升發,起到升氣的作用,氣升起來就夠了。要練悲哀眼睛應怎么做呢?你掉過眼淚、傷過心沒有?傷心哭的時候,眼睛是往回癟的。眼睛往回一癟,連著鼻子一動彈,往腦子里邊一收,就覺得腦子里邊空空蕩蕩的,這一空,就有一點悲的意思。這是氣在動彈,不是真的傷心悲哀。如果變成真的傷心悲哀,氣就走上病態那條路,就錯了。實際上我們用那個悲哀,是一種同情——看,挺可憐的人,特別同情,心里邊一酸,帶著眼睛往里酸,實際上這是氣往回收了。肺主收,往里收氣。一般的害怕、驚恐是眼睛發呆,但眼珠是動彈的,而我們練功眼睛可不能動彈。恐,一般氣是往腎走,往下動一動,去撞腎。思考要用眼睛注意找鼻子尖,精神就集中了。不同的精神活動,不同的氣氛,可以用眼睛來調整。這些東西五元莊沒全寫,因為這步功在全國還未好好練,為防止咱們還沒多練,外邊的人就把它當密訣而編出新功法,叫五臟功法、五臟神功。用眼睛來調神、調五臟、調氣。不搞別的東西,就用眼睛這么調也照樣起作用。這可給那些懶漢提供了方便,練功就這么調一調,想一想就行了。不過,這樣搞不好就成了神經病。為什么呢?因為情緒掌握不好,這么一弄,有神經衰弱的一想哭,可真哭了。跟自發功一樣,情緒一動,笑啊、哭啊、鬧啊,吵啊,都來了。所以書上沒有寫這些東西。我們這兒講一講,平時可以自己去調、去練。有時間高興一點,眼角一放松,往里邊一抻,心里邊就高興起來了,整個心里邊是寬寬亮亮的,從內心就感覺到暢快、舒服。這么一做,你臉不笑,里邊放松就覺得舒服。你光眉開眼笑,光有笑的意思但里邊連得少不行。
      關于用眼睛對情緒的調節,現在關鍵就是多去認真地體會高興、愉快,可以再練一個怒,一個思。思是當你有雜念的時候,用目光一收,去找鼻子尖,使精神集中。頂多搞這三個東西。悲和恐,不一定多去練它。因為過去練它,一發音或一吹樂器,帶出的這個氣,別人一聽就哭,哭得死去活來,氣就斷了。五行之氣有很多用處,都是治人的方法,咱們不搞,咱們練身體,使自己高興、愉快。練怒氣,是把氣往上升一升、調一調,使向上升發的力量加大。五種情志都有它的用處,我們經常體會喜、高興、放松,使氣血流通。以后,身體比較好了,自己身體氣非常充足,有了基礎了,再練其它也不晚。練一個東西就得練相當長的時間。以前老師就給你講一個,我這兒是系統地講下來,但練還要—個個練。
      (三)閉目垂簾過程,也是收攝凝練神光的過程
      在閉眼時一定要注意,不光是上眼皮往下落,下眼皮不能光等著,也得輕輕地往上合。一開始不注意,練功不好做,可以先用手往上帶一帶,不這樣,氣往里走得少,走得慢,下眼皮往上合一點,氣就易合住、易進去了。這么一摸下眼皮,拿手幫著一送,氣往里走得就不一樣。送到百會那兒去就養元神,往印堂送就出神光。如果你非常愿意練神光,坐好,拿兩個手指壓住眼皮,這么一壓一縮,一壓一縮,然后往中間擠,到了兩個內眼角轉圈,女性從右往上轉,男性相反。慢慢地轉,下邊不要低于眼角。當然你不帶著眼角,從眼角上去,兩個眼睛一集中,集中到印堂,就在印堂里邊慢慢轉圈,轉的圈越來越大,一般轉到直徑1.5公分,最多不超過2公分,然后反過來轉,越來越小(這個轉就不分男女了)。這么轉效果往往更好一點。這就是通過收取神光而練印堂里邊的神光。
      附帶講一講用目光的意守方法。傳統氣功里邊有意守,就是用意念集中到一個地方,意念守住這個地方。實際上意守有神光意守、內視意守。內視意守就是閉著眼睛看,眼珠就跟著動。比如看百會,跟看東西一樣,眼睛往上一翻,往上一看,意守這個地方。一看下丹田,眼珠也動彈。這就叫形動意守,也叫內視意守。過去很多氣功家沒有這樣分,一練功出偏差了。比如說守上丹田,眼也紅了,氣也上來了,老師一看,陽氣上升太高了,你用力太過了,意念得松點,得調整。須要老師經常調去,他就不懂得是眼珠動了。因為眼珠往上一翻一看,連氣帶血,比較濁,在過去說這是屬于武,太武了。老師說放松、放松,閉著眼睛,不許你看,以后慢慢形動就少了,里邊氣就柔和了,意念就帶著光過去了。要用力的時候加上形,一動,一塊兒走,再一放松,這樣就行。神光意守是意念帶著光看,眼珠不動。神光這個詞過去有,但內容不一樣,神光意守是我們給分析出來的,意念帶著光,所動之氣是混元氣。而形動意守,加上眼珠動彈,可以牽動后天的濁氣,氣會多一點,氣血都可以動。這兩種意守方法就這么一點不同。
    咱們將來碰到問題,自己的問題也好,學員的問題也好,要學會做指導。這次我要求教練員班的學員留校當老師要學會查功,學會調整。查功查什么呢?一是查一查他是怎么做的,檢查檢查符合不符合練功的要領。比如說意守丹田,怎么守的?看一看姿勢對不對,然后摸著他的眼睛,讓他注意丹田試試看,眼珠動了,就是形動意守。他如果肚子發脹,原因就在于瞪著眼睛看肚子,氣凝聚散不開,力量太強了。這就叫做查功,去查查動作要領。若用功夫查,一般來說,教練員班畢業的學生還做不到,師資班畢業以后,可能有的同學能夠查,有的同學可能還得多方面結合到一塊才行,不能光用功夫去查,有時候意念也能帶著氣過去,那還不行,還必須從形體要求,一步一步去查。方才我講的閉閉眼睛看看是不是勻速閉的;閉了以后收得怎么樣;摸摸眼珠動的情況等。這些地方都要注意調整。若是自己練功,眼睛應該怎么做呢?先站(或坐)好了,睜著眼睛,平視前方天地交合處。天地交合處在哪呢?實際你就注意眼前二、三尺遠的位置,這就是天地交合處。雖然有人,意念想它是空的,平視它,慢慢就做到心平氣和了,氣不怎么動彈就沒雜念了。天、地、人都沒了,然后眼睛勻速閉合,目光往回收,垂簾,然后該練功就練功。如果我們從練功一開始就注意這些形式,這叫依軌——依程序一步一步下來。按著要求,不毛躁,看起來前面這些準備似乎占的時間多了一點,但是把你的氣血、把你的精神、把你的身形各部都調整好了、合度了,再練功就好練了。不這樣調,一站就練功,氣血通得就差得多,你雖然多練了十分鐘,遠遠不如用這十分鐘來調神、調形。一開始關鍵是眼睛這兒費時間,因為眼睛對神和氣影響最大,最能調動氣,所以要注意調眼睛。放口令詞練功時,“兩眼平視前方”,很快就是“目光回收,兩眼輕輕閉合”,我們練功要多看一會,心平了,氣平了,沒雜念了,精神集中了,再閉眼睛練功。這樣練功氣血是平和的,氣機一動,練功就合度了。咱們師資班要多強調這個問題。
      (四)治療眼疾之妙法。
    如果眼睛還有毛病戴眼鏡的得訂個計劃,什么時候摘眼鏡,要集中精力解決視力。把眼睛練練就行了嘛。眼珠注意前面,轉、轉、轉,然后回收,視力很快就正常了。自己不加意念不行。沒事的話,就看外邊,眼睛動,視野也變大了。睜著眼睛看左邊,回來,反復幾次;然后右邊也反復幾次,兩邊的次數要一樣。再回到中位,上看,回來,反復幾次;然后下看,也反復幾次。眼睛再往遠處看,眼珠轉、轉、轉,往回收。這樣很快就正常了。拿手貫貫氣也行。人家視力0.01的眼睛慢慢都能恢復到0.7—0.8,視網膜剝脫都恢復得了。近視就是肌肉調節不靈了,還不怎么壞,加意念還會過不來?加意念,好、好、好,它就好了。

    Ⅲ、口腔

      一、要求
      口腔里邊有舌頭、牙齒、口唇,還包括喉部。整個來說,口腔要放松,要閉合住,免得跑氣,沒事時嘴不要張開,該說話才張開。
      二、具體作法
      舌頭的放法,有不同的內容。過去有一種特殊的功門,根本就不搞舌抵上腭,舌頭平放著,舌尖抵門齒,舌面往上一腆,整個舌頭往上一貼,都跟上腭接觸。這樣貼出水更快點。按道理來講,上腭(軟硬腭交接的地方)那兒有個小窟窿(咱們看不著,氣足了,小窟窿就能往下流口水),舌頭面上也有一個小窟窿(也看不著),當舌頭往上—貼,如果你真是舌頭尖碰上門齒,整個舌面往上拱起來,兩個窟窿應該是正對著的。不然,腦子里邊的瘤子怎么會從嘴里出來?其實就是經腦子里邊的通道,從上腭這兒出來的。也有的拐了彎,從軟腭后面鼻咽腔轉過來。就這么兩種情況。用舌頭這樣抵著上腭,輕輕地把舌根也往上抵,這樣搞起來,氣就沖得快了。不過這樣抵不好堅持,不如用舌尖好抵。再就是用舌頭抵上門牙后面和上齦交界的地方,這兒有穴位,叫內齦交(外面叫外齦交),這也是腦的髓孔之一,也是通腦子的,屬督脈的穴位。用舌尖輕輕抵著就可以了。
      三、作用
      有時候練練功,不知不覺發困了,你注意一下,一般是舌頂的位置不對了。頂得靠后了,到牙床后不到一公分的硬腭上去了,頂頂就犯困了。有的人睡不好覺,躺著練身躺功,用舌尖頂到硬腭那兒催眠,一會就犯困了。練功時不能頂這個地方,但是有一種特殊情況例外,當你練功舌抵門牙這個地方時印堂跳,不是在肉皮,而是在深處,跳得不好練功,這時你可以把舌往后挪一挪。往后一挪,氣就下來了。因為頂門牙后面這兒,距齒約一公分,最多也不超過二公分,這樣表層的氣好通,再往深處去就不好通了,里邊的氣就不是一條路了。如果那兒氣多了下不來,跳動,把舌頭往后一挪氣就下來了。當然也不能挪到軟腭那兒去,就挪到硬腭上,把骨頭層的氣接下來就行。實際上從門牙到軟腭這一段,在人體層次中比較薄,腦子里邊厚。所以,舌頭前后挪一挪,幫著把里邊的氣接下來,把上下的氣相連。越靠外面越靠表層,越往后面越靠里層,層次不一樣,這個理要懂得,自己隨時要會調整。將來我們練得氣比較足了,哪一層氣在動彈都能感覺到,如果氣下不來,就用舌頭接一下。我們練功練得習慣了,有時候氣一動彈,你只要意念一動,舌頭自然而然就起來了。那是氣沖的,是接氣去了。你要是不練功了,一放松,一收功,那舌頭自己就會放下來。這是最好的。
      現在有不少同學,一說收功就睜開眼睛了,這樣氣還沒有恢復原位。練功把氣充起來、調起來了,所以在收功要有個意念:氣血各歸原位,各部氣要充足。按傳統功法,絕對不允許像這樣收功。以前那個收功方法是這么講:意識里邊要先發命令“收功”,然后“天神歸天,地神歸地,各路神仙,各歸原位,城隍土地,安排自己,再請再至。”本來這講的是身體里邊各部位的氣血要恢復原位,只是把它神化了。以后人們把它真的當成鬼神,說身體里邊哪是大鬼,哪是小鬼,哪是神。如說天堂里九霄雷府,其實就是頭上的部位。過去為什么這樣搞?就是讓你恭敬。比如,說雷神普化天尊來了,九城九門都把著門哩!雷神在肚臍上面,那兒是雷法丹田,雷法玄關,練功一請神,請這兒,請那兒,這樣意念就把氣調起來,氣血就流通了。以前他們基本是練周天,練功后和平常氣不一樣了,必須讓氣血回到各個部位去,就加上這些東西。這在宗門里都不允許講的,說是泄漏天機了,要遭雷劈。其實就這么簡單,都是意識自身的東西。以前掐訣念咒的、作法的(如練雷法玄關等),他們都是這么練。我們懂得道理,收功時把周身想一遍,“各個部分氣血和通”,調整好了,氣血勻衡了,舌頭放下來,慢慢把眼睛睜開就行了。過去眼睛睜開后,還用手把頭摸一摸,動一動等,咱們不管這一套,就是安靜、安靜,安靜之后慢慢把眼睜開,睜開再合,幾次睜合,調整好了。這樣看起來是練功形式,但氣血變化不一樣了。練功過去有上功的儀式,后人認為是以前練功的繁瑣哲學,其實是讓你一步一步進入氣功狀態,然后再一步一步恢復到生活狀態,這些個形式就是讓你過渡得好。智能功由于有了氣功生活化的內容,把古人的東西變了,就沒過多強調這個問題。同學們如果注意到這個問題了,每次練功,哪怕時間短,都注意調整一下再練功,收功的時候也調整一下,那效果會更好一點。
      舌頭頂著一定要注意,不論頂哪兒都要自然,不能夠太用力氣,不能僵硬,輕輕接觸就行。到什么時候才能用力抵上腭呢?一是往外發力時,要用力抵;二是有時幫助過關,氣過不去了,需要用力氣頂一頂;再就是活子時的時候、性興奮很劇烈,這時要注意頭頂,收縮會陰,同時舌頭使勁往上頂,會陰使勁收縮,小腹部也收縮,腳心也收縮。一般情況舌頭要放松。一般人的牙齒不是地包天,就是天包地,練功時牙齒最好是對上,上下門齒輕輕對上,用意念通,逐漸就把牙齒畸形糾正過來了。這個美容術比口腔科用矯正器的方法還要好。但絕大部分人的門齒一碰上,兩邊臼齒就對不上,怎么辦呢?加上意念,兩邊臼齒好像咬著東西一樣,輕輕咬住。這么一咬,兩邊口吻就自然有那么點意念,腮反而容易放松了。兩邊的臼齒似乎咬著東西,門齒輕輕閉上了,這樣通過骨頭這一層把上下氣就接上了。所以口腔接氣可不是光通過舌頭,舌頭從里邊去接,骨頭的氣從骨頭層走,口唇從皮膚上走。“龐老師,你方才不是說,骨頭那兒跳,氣過不來,用舌頭頂硬腭嗎?”對。因為它那一層邊邊兒的氣過不去了,牙齒通得不夠好,用舌尖幫一下,把氣往下引。一般牙齒輕輕碰上定住,就可以引骨頭氣往下走,但有時氣太多,下不來,就得用舌頭尖動一動,幫它引下來。
      咱們一邊講,一邊體會,一邊用意念接這個氣,氣接下來后,可能唾液就會多了。練功時也一樣,你用意念把舌頭、牙齒、口唇,三個一并一聚,氣通了,口腔唾液就多起來了。唾液多了,要把它咽掉,但是,不能有了唾液就往下咽,要等多到一定程度,覺得唾液比較滿了,再一口一口往下咽。咽的時候,要把喉部放松,往下一咽,意念跟著慢慢往下走,不要完全從食道里走,因為津液是從整個食道壁往下走,到胃上口那兒不是開著的,液體是從口那兒一點一點滲下去的。所以,一咽唾液,意念要通過食道管壁一步一步整個往下去,到胃上口,意念使氣往下通,使唾液進入胃和腸。如果光咽唾液從空間往下走,一下落到胃里邊就沒有了。要不,怎么能往下一咽到了丹田呢?就是通過食道管壁這么傳遞下去的。這一點同學們要特別注意。
    在調整口腔中,同學們平時可以把赤龍攪海當功法練,就光練赤龍攪海。先開三皇鎖,地皇天皇人皇,下邊點三下,上邊點三下,中間點三下。然后,舌頭尖抵著齒根正轉三圈再反轉三圈,然后再把舌頭放在牙外面,正轉三圈反轉三圈,最后,把整個舌頭抵著上膛,等著唾液,之后咽津。這就能一步二步地使氣充足起來,通暢起來。就口腔這么一點點,如果能夠堅持練下去,都能夠出很多的功夫。因為這個既可以交通任督二脈,又可以直達上丹田。這里面都是靠功夫,如果光一說一講,不去練那不行,這只是方法。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巨茎中出肉欲人妻在线视频| 国产色视频网站免费| 性虎精品无码AV导航| 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 xxxx丰满少妇高潮| 国产成人无码AV大片大片在线观看| 色妞色综合久久夜夜|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美女| 成人福利国产午夜AV免费不卡在线 | 国产明星精品无码AV换脸 | 18禁网站免费无遮挡无码中文|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中文三级全黄| 久久狠狠高潮亚洲精品| 亚洲理论在线A中文字幕| 麻豆1区2产品乱码芒果白狼在线| 亚洲AV成人片不卡无码| 宝贝扒开下面自慰给我看| 重口SM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精品国产精品国产偷麻豆| 亚洲 国产 制服 丝袜 一区| 无码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 | 福利视频一区二区在线| 香蕉久久久久久久AV网站|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五月|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91|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电影| 老色鬼在线精品视频| 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堂麻豆宅男 | 波多野结衣乳巨码无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第九区免费观看 | 亚洲最大的熟女水蜜桃AV网站| 国产卡一卡二卡三无线乱码新区 | 澳门永久av免费网站| 在线观看AV永久免费| 最新中文乱码字字幕在线| 久久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 |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电影不卡|